多应用+插件架构,代码干净,支持一键云编译,码云点赞13K star,4.8-4.12 预售价格198元 广告
![](https://box.kancloud.cn/2015-11-27_56582a5e67bc8.jpg)     程序员怎样说话才能让别人觉得舒服呢?这是个问题,我一时半会还搞不定它,因为我本身也不是一个“会说话”的程序员。我们换个角度来问,作为一个程序员,你不能接受哪些话? ## 否定性语言      有一个寓言,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是这样的: >     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住着一群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劳作却收获甚少。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游客,他对山民们说:“我知道一个咒语,只要对着大山,在心里默念这个咒语,你们面前就会出现一大堆金币。我可以把咒语教给你们,但你们要先给我一笔钱作为酬劳。”于是山民好不容易凑齐了那笔钱交给他,然后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山外来客开始传授:“咒语是:****************,但你们在念这个咒语的时候心里*千万不能*想到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否则咒语就会失效。”山民们说:“一定,一定。谁会去想什么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呀。” >     游客走了,山民作好准备,每个人都面对大山虔诚地念起了咒语。但是,那只该死的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总是出现在脑中,他们愈是提醒自己不要去想,猴子的影象愈是清晰。 >     最终,没有人面前出现金币。山民们想:他说的没错,咒语果然失效了。     还有另外一个经典的版本:*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喜马拉雅山的猴子”有很多寓意,我关注的是山外来客对山民们的特别提示:**千万不能想到喜马拉雅山的猴子**。“千万不能”这个词儿,是一个否定性词语,它使得这句话成为否定性指令。     我们的大脑更善于接受具体的内容,比如视觉、动作、听觉,像“不能”、“不要”、“别”等等否定性的词语,属于语言文字层面的东西,没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形象,我们在说它们的时候,听的人脑子里找不到这些词儿对应的形象,经常会不自觉地忽略掉它,所以,“千万不能想到喜马拉雅山的猴子”会激活“喜马拉雅山的猴子”这个形象,“别去想那只粉红色的大象”会激活“粉红色的大象”这个形象,最终听我们这么说的人,都做出了与指令相反的行动。     简单点儿说,就是你越不让某个人怎么怎么着,他越容易那么着。比如你告诉孩子别摸插座,他十有八九会去摸;比如孩子吃饭时你告诉他别把饭撒桌子上,他十有八九会把饭撒桌子上;比如孩子蹒跚学步,你告诉他别撞到桌子,他十有八九会撞到桌子;比如你告诉孩子别去厨房,他十有八九会去厨房看看……     “罗德一家住在所多玛城,神决定毁灭这座城池。当灾难发生前,神曾告诉罗德一家赶快离开所多玛,并好心地劝告说:千万不要回头看。罗德的妻子没有遵循神的劝告,结果被一道强光杀死。”     这是《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事情,神给了罗德一家一个否定性的动作指令,结果罗德的妻子做出了相反的动作。     扯到太原去了……这都和程序员什么关系啊?     其实,我只是在说一个事实:否定性词语更难被接受,否定性指令往往会适得其反。     上面提到的这些例子,还算是好的,毕竟它们仅仅是以否定的形式陈述一件事情,比它们更糟糕的、使用否定性词语的场景还有很多,带来的效果则更让人难以接受。我们先看看常见的否定性词语以及在特定语境下产生“否定”含义的辅助词,再结合程序员的日常生活来看看它们的巨大破坏力。 ### 常用于否定的词语     太多了,我简单列几个: * 别 * 不 * 不能 * 不要 * 还 * 才 * 又 * 总是 * 就 * 都 * 能不能别 * 老这样 * 烦死了 * 太 * 怎么 * 这么简单 * 差劲 * 简单 * 不会 * 完全 * 没用 * 一点儿 * 必须 * 一定 * 很 * 再     可能单看这些词没什么感觉,接下来我们结合程序员的工作与生活来看看它们是怎么被使用的。 ## 那些伤人话     在一个团队中,语言沟通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话说得是否得体、是否让别人听着舒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协作的效率。随随便便的一句话,看起来不怎么着呢,也可能瞬间在两个人之间竖立起坚不可破的屏障。     人都希望别人的肯定,没谁老期待别人批评、讽刺、挖苦、呵斥、惩罚自己。可实际上我们经常忘记这个,脱口而出的话就带了讽刺、挖苦、呵斥、批评等等味道,仿佛只有这样够严厉、痛快、解气,才能达到强调与教育的目的,其实往往适得其反。     我回顾自己的程序员生涯,对那些让我们不舒服、难受、憋屈、窝火、操气、愤怒、难堪的话语做了简要分析与数理,分出了下面几类: * 否定能力 * 否定努力与结果 * 否定人 * 侮辱 * 命令     OK,现在就来秀一秀吧。 >     这都不会? >     不就是照抄别人的代码么,这都不会! >     这么简单的事儿你居然花了这么长时间! >     怎么还没弄完? >     又拖后腿! >     你怎么总是搞错! >     一点儿责任心都没!    >     这么简单我一个小时就能搞定! >     你写的这些完全没用! >     这个实现起来很简单的,看看文档就知道了,明天做出来给我。 >     复制粘贴一下就能运行了。 >     不会看文档啊。 >     不会看代码啊。 >     不会调试啊。 >     就几行代码的事儿,搞这么半天! >     不要跟我说那些,别啰嗦,你只回答我,是还是不是! >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功能,你有 20 分钟应该就能写出来。 >     别人都做出来,你为什么说没办法实现? >     简单得很,人家都做出来了。 >     就你的 Bug 多! >     每次 Build 都得等你! >     活都没干完,还一下班就走,一点儿责任心都没! >     还没下班呢你就收拾好东西准备走了? >     今天晚上必须搞定,通宵也得搞定,明天早上一定要上线! >     一行代码十个 Bug ,能不能用点儿心?! >     这代码写得太差劲了,简直没法想象! >     这个 Bug 怎么还没解决? >     你怎么老是问这个问题啊?上次不都给你讲过了吗! >     链接问题都搞不定,这都基本功好不好…… >     这次可别再延期了啊…… >     烦死了,老得给你擦屁股…… >     这 Bug 肯定是你改出来的! >     还得多长时间才能搞定? >     算啦你别弄了,待会我弄。 >     干不完就加班! >     别找那么多理由,没干完就是没干完! >     怎么事儿一到你这儿就进行不下去了呢! >     又请假?活干完了吗? >     又迟到! >     你老迟到! >     能不能别再迟到了! >     CTRL+R,CTRL+R! >     F5,按F5!快捷键都不会。 >     环境都搭不起来,还写什么代码做什么开发! >     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开发! >     你想了没? >     想想再问我。 >     以后别问我这种问题了。 >     你这代码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还是你自己查吧。 >     (你问张三,张三嘟囔一句)哎呀,烦死了,老问老问…… >     是你自己写的还是网上找的? >     越改 Bug 越多。 >     这版还不如上一版稳定呢。 >     你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     这种 Bug 太低级了。 >     干活都不动脑子的。     可以设想别人对自己说这些话时自己是什么感受,我是会有受伤的感觉。     我想这些话,还有类似的很多话,应该成为禁语,它们除了伤害别人、制造麻烦,再没有其他作用了。不要让它们伤害我们以及我们辛苦工作勤勉上进的小伙伴们。 ## 避免说禁语     怎样才能避免说禁语呢?     有个词儿叫做“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每当我们要冲口而出某句禁语时,我们都要想想对方听了这话是什么反应,这话会对别人造成多大伤害,如果我们能感同身受,就不会再说这样的话。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不过有些禁语很随意,说起来感到很痛快,常常会自行蹿出去,甚至让说者不觉。这就是否定性语言的“魅力”,它会让你感到一种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来迷惑你,给你带来一泻千里的瞬时快感。怎么办呢?     冷静三秒先!     当你要评价别人时,先数三个数,让自己冷静下来。一旦你打断自己评价的冲动,就有时间考虑要说的话是否合适了。     古典武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有句口头禅——“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如果我们能这样自省,也有助于远离禁语,少射伤心小箭。     每次说话都考虑这么多,岂不太累?     如果你经常说这样的话,要改掉这个习惯,开始时是比较困难,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刻意地约束自己,但做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习惯,再往后就会成为你的一种行为模式,告别刻意转为自然,一切的美好,就会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