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自定义 bean 的性质
### 4.6.1 生命周期回调
为了和容器管理 bean 的生命周期进行交互,你可以实现 Spring 的 InitializingBean 和 DisposableBean 接口。容器为前者调用 afterPropertiesSet()方法,为后者调 用 destroy()方法在 bean 的初始化和销毁阶段允许 bean 执行特定的动作。你也可以和容 器达到相同的整合,而不需要通过使用初始化方法和销毁方法的对象定义元数据来耦合你的类到 Spring 的接口中。
从内部来说,Spring Framework 使用了 BeanPostProcessor 的实现来处理任何回调 接口,它可以发现并调用合适的方法。如果你需要自定义特性或其它生命周期行为,Spring 不会提供开箱,你可以自行实现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要获取更多信息,可以参考 4.8 节,“容器扩展点”。
除了初始化和销毁回调,Spring 管理的对象也会实现 Lifecycle 接口,所以那些对象 可以参与到启动和关闭过程,来作为容器自己的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回调接口在本节中来说明。
#### 4.6.1.1 初始化回调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InitializingBean 接口允许 bean 在 所有必须的属性被容器设置完成之后来执行初始化工作。InitializingBean 接口中仅仅 指定了一个方法:
```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throws Exception;
```
推荐不要使用 InitializingBean 接口,因为它不必要地将代码耦合到 Spring 中。 另外,可以指定一个 POJO 初始化方法。在基于 XML 配置元数据的情形中,你可以使用 init-method 属性来指定签名为无返回值,无参数的方法的名称。比如,下面的定义:
```
<bean id="exampleInitBean"
class="examples.ExampleBean"
init-method="init"/>
public class ExampleBean {
public void init() {
// 做一些初始化工作
}
}
```
这和下面的做法是完全相同的:
```
<bean id="exampleInitBean"
class="examples.AnotherExampleBean"/>
public class AnotherExampleBean implements InitializingBean {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
//做一些初始化工作
}
}
```
但是没有耦合任何代码到 Spring 中。
#### 4.6.1.2 销毁回调
实现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DisposableBean 接口,当容器 包含的 bean 被销毁时,允许它获得回调。DisposableBean 接口中仅仅有一个方法:
```
void destroy() throws Exception;
```
推荐不要使用 DisposableBean 接口,因为它不必要地将代码耦合到 Spring 中。另外, 可以指定一个由 bean 支持的通用的方法。使用基于 XML 配置元数据,你可以使用`<bean/>` 元素中的 destroy-method 属性。比如,下面的定义:
```
<bean id="exampleInitBean"
class="examples.ExampleBean"
destroy-method="cleanup"/>
public class ExampleBean {
public void cleanup() {
// 做一些销毁工作 (比如释放连接池的连接)
}
}
```
这和下面的做法是完全相同的:
```
<bean id="exampleInitBean"
class="examples.AnotherExampleBean"/>
public class AnotherExampleBean implements DisposableBean {
public void destroy() {
// 做一些销毁工作 (比如释放连接池的连接)
}
}
```
但是没有耦合代码到 Spring 中。
#### 4.6.1.3 默认的初始化和销毁方法
当使用 Spring 指定的 InitializingBean 和 DisposableBean 回调接口来编写初 始化和销毁方法回调时,典型地做法就是编写名称为 init(),initialize(),dispose() 等方法.理想的情况,这样的生命周期回调方法的名称在一个项目中是标准化的,那么所有 的开发人员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名称来保证一致性。
你可以配置 Spring 容器在每个 bean 中来查看命名的初始化和销毁回调方法名称。这就 是说,作为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你可以编写应用类并且使用初始化回调方法 init(),而不 需要在每个 bean 的定义中来配置 init-method="init"属性。当 bean 被创建时(并按 照前面描述的标准的生命周期回调合约),Spring 的 IoC 容器调用这个方法。这个特性也对 初始化和销毁方法回调强制执行了一致的命名约定。
假设你的初始化回调方法命名为 init(),销毁回调方法命名为 destroy()。那么你 就可以按照如下示例来装配类:
```
public class DefaultBlogService implements BlogService {
private BlogDao blogDao;
public void setBlogDao(BlogDao blogDao) {
this.blogDao = blogDao;
}
// 这是(毋庸置疑的)初始化回调方法
public void init() {
if (this.blogDao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The [blogDao] property must be set.");
}
}
}
<beans default-init-method="init">
<bean id="blogService" class="com.foo.DefaultBlogService">
<property name="blogDao" ref="blogDao" />
</bean>
</beans>
```
顶层`<beans/>`元素的 default-init-method 属性的存在,就会让 Spring 的 IoC 容 器意识到在 bean 中的一个叫做 init 的方法就是初始化回调方法。当一个 bean 被创建和装 配时,如果 bean 类有这样一个方法,那么它就会在合适的时间被调用。
相似地(也就是在 XML 中 ), 你 可 以 使 用 顶 层 元 素 `<beans/>` 的 default-destroy-method 属性来配置销毁回调方法。
在已经存在的 bean 类中,有命名差异的回调方法,你可以指定(也就是在 XML 中) `<bean/>`本身的 init-method 和 destroy-method 属性来覆盖默认的方法。
Spring 容器保证了在给 bean 提供所有的依赖后,配置的初始化回调方法会立即被调用。 因此初始化回调也被称为原始的 bean 引用,也就意味着 AOP 的拦截器等尚未应用到 bean 中。目标 bean 首先被完全创建,之后 AOP 代理(比方说)和它的拦截器链就会被应用上。
如果目标 bean 和代理分开来定义了,你的代码仍然可以绕开代理和原始目标 bea n 来交互。 因此,引用拦截器到初始化方法中会是不一致的,因为这么来做了会和它的代理/拦截耦合 目标 bean 的合生命周期,当你的代码直接和原始目标 bean 交互时,会留下奇怪的语义。
#### 4.6.1.4 组合生命周期机制
在 Spring 2.5 中,对控制 bean 的生命周期行为有三种选择:InitializingBean(4.6.1.1节)和 DisposableBean(4.6.1.2 节)回调接口;自定义 init()和 destroy()方法; @PostConstruct 和@PreDestroy 注解(4.9.6 节)。你可以组合这些机制来控制给定的 bean。
> ![](img/note.gif)
> 注意
> 如果对一个 bean 配置了多个生命周期机制,并且每种机制都用不同的方法名称来配置, 那么每个配置方法就会以下面列出的顺序来执行。然而,如果配置了相同的方法名称,比如说,init()对于初始化方法,多于一个生命周期机制,那么这个方法就执行一次,这在前 面章节解释过了。
相同的 bean 配置了不同初始化方法的多个生命周期机制,那么就按下面顺序调用:
* 使用@PostConstruct 注解的方法
* 由 InitializingBean 回调接口定义的 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自定义配置的 init()方法 销毁方法也是同样顺序调用:
* 使用@PreDestroy 注解的方法
* 由 DisposableBean 回调接口定义的 destroy ()方法
* 自定义配置的 destroy ()方法
#### 4.6.1.5 启动和关闭回调
Lifecycle 接口定义了对于任意有它自己生命周期需求(比如,开始和结束一些后台 进程)对象的必要方法:
```
public interface Lifecycle {
void start();
void stop();
boolean isRunning();
}
```
任何 Spring 管理的对象可以实现这个接口。那么,当 ApplicationContext 本身启动和关 闭时,它会级联那些定义在上下文中,对所有生命周期实现的调用。它会委托给 LifecycleProcessor 来做:
```
public interface LifecycleProcessor extends Lifecycle {
void onRefresh();
void onClose();
}
```
要注意 LifecycleProcessor 本身是扩展了 Lifecycle 接口。而且它添加了两个 方法来对上下文的刷新和关闭做出反应。
启动和关闭调用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依赖”关系存在于两个任意对象间,那 么需要依赖的一方会在它的依赖启动之后启动,并且在它的依赖关闭之前停止。然而,有时 直接的依赖关系是未知的。你可能仅仅知道确定类型的对象应该优先于另外一种类型对象的启动。在那些情形下,SmartLifecycle 接口定义了另外一种选择,命名为 getPhase() 方法,在它的父接口 Phased 中来定义。
```
public interface Phased {
int getPhase();
}
public interface SmartLifecycle extends Lifecycle, Phased {
boolean isAutoStartup();
void stop(Runnable callback);
}
```
当 启 动 时 , 最 低 层 的 对 象 首 先 启 动 , 当 停 止 时 , 是 相 反 的 。 因 此 , 实 现 了 SmartLifecycle 接口,并且 getPhase()方法返回 Integer.MIN_VALUE 的对象就会在最 先开始和最后停止的中间。在范围的另外一端,Integer.MIN_VALUE 的层次值表示对象 应该最后启动并且最先停止(可能是因为它取决于其它进程的执行)。当考虑层次值时,知道任意“普通”对象并且没有实现 Lifecycle 接口的默认的层次是 0,这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任意负的层次值就表示对象应该在那些标准组件之前启动(在它们之后停止),对于 任意正的层次值,反之亦然。
正如你看到由 SmartLifecycle 定义的停止方法接收回调。任何实现类必须在实现类关闭进程完成之后,调用回调方法 run()。这使得必要时可以进行异步关闭,因为默认的 LifecycleProcessor 接口的实现,DefaultLifecycleProcessor,,会等待每个阶 段一组对象来调用回调的超时值。每个阶段的默认超时是 30 秒。你可以在上下文中定义名 为“lifecycleProcessor”的 bean 来覆盖默认的生命周期进程实例。如果你仅仅想去修改超时 时间,那么定义下面的 bean 就足够了:
```
<bean id="lifecycleProcesso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DefaultLifecycleProc essor">
<!-- 毫秒数的超时时间 -->
<property name="timeoutPerShutdownPhase" value="10000"/>
</bean>
```
正如所提到的,LifecycleProcessor 接口定义了刷新和关闭上下文的回调方法。后 者将驱动关闭进程,就好像明确地调用了 stop()方法,但是当上下文关闭时它才会发生。另 一方面,‘刷新’回调使得 SmartLifecycle bean 的另外一个特性可用。当上下文刷新时(在所有对象都被实例化和初始化后),才会调用回调方法,在那时,默认的生命周期进程 会检查每个 SmartLifecycle 对象的 isAutoStartup()方法返回的布尔值。如果是“true”,那时对象将会被启动,而不是等待明确的上下文调用或它自己的 start()方法(不像上下文刷新,对标准的上下文实现来说,上下文启动不会自动发生)。“阶段”值和任意“依 赖”关系会按照上面所描述的相同方式来决定启动的顺序。
#### 4.6.1.6 在非 Web 应用中,优雅地关闭 Spring IoC 容器
> ![](img/note.gif)
> 注意
> 本节仅对非 Web 应用来说。在相关 Web 应用程序关闭时,Spring 的基于 Web 的 ApplicationContext 实现已经有代码来优雅地关闭 Spring 的 Ioc 容器了。
如果你在非 Web 应用环境中使用 Spring 的 IoC 容器;比如,在富客户端桌面环境中; 你在 JVM 中注册了一个关闭的钩子。这么来做就保证了优雅地关闭并且在单例 bean 中调用相关销毁方法,那么所有资源都会被释放。当然,你必须正确配置并实现这些销毁回调方法。 要注册 一个 关闭 钩子, 可以 调用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类中 声明的registerShutdownHook()方法:
```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 xt;
public final class Boo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new String []{"beans.xml"});
// 对上面的上下文添加一个关闭的钩子...
ctx.registerShutdownHook();
// 这里运行应用程序...
// 主方法退出,钩子在应用关闭前优先被调用...
}
}
```
### 4.6.2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和 BeanNameAware
当 ApplicationContext 创 建 实 现 了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Aware 接口的类时,这个类 就被提供了一个 ApplicationContext 的引用。
```
public interface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
void 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throws BeansException;
}
```
因此 bean 就可以编程来操作创建 它们的 ApplicationContext ,通过 ApplicationContext 接口,或者转换到这个接口的已知子 类型,比如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会公开更多的功能。一种使用方式就是编程式获 取其它的 bean。有时候这种能力是很有用的。然而,通常你应该避免这么来做,因为它会耦合代码到 Spring 中,还没有协作者作为属性提供给 bean 的控制反转的风格。应用上下文 的其它方法提供了访问文件资源,公共应用事件和访问消息资源的方法。这些补充特性为在 4.14 节,“应用上下文的补充功能”来说明。
在 Spring 2.5 中,自动装配是获取 ApplicationContext 引用的另外一种方式。“传 统的”constructor 和 byType 自动装配模式(在 4.4.5 节,“自动装配协作者”中说明的) 可以分别为构造方法参数或 setter 方法参数提供 ApplicationContext 类型的依赖。为了更大的灵活性,包括自动装配字段和多参数方法的能力,还有使用新的基于注解的自动装 配特性。如果字段,构造方法或者普通方法进行@Autowired 注解,而且你这么做了, ApplicationFactory 就会自动装配到期望 BeanFactory 类型的字段,构造方法参数或方法参数。要获取更多信息,可以参考 4.9.2 节,“@Autowired 和@Inject”。
当 应 用 上 下 文 创 建 实 现 了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BeanNameAware 接口的类时,这个类会被 提供一个在相关对象中定义的命名引用。
```
public interface BeanNameAware {
void setBeanName(string 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
回 调 函 数 在 普 通 bean 的 属 性 被 填 充 之 后 并 且 在 如 InitializingBean 的 afterPropertiesSet 或自定义初始化方法的初始化回调之前被调用。
### 4.6.3 其它 Aware 接口
除了上面讨论的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和 BeanNameAware,Spring 还提供了很多 Aware 接口,它们允许 bean 来告诉容器它们需要确定的基础的依赖。最重要的 Aware 接口在下面总结出来了-作为一个通用的规则,名称就很好地说明了依赖的类型:
表 4.4 Aware 接口
| 名称 | 注入的依赖 | 何处解释 |
| --- | --- | --- |
| ApplicationContextA ware | 声明 ApplicationContext | 4.6.2 节,“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和 BeanNameAware” |
| ApplicationEventPub lisherAware | 包含在 ApplicationContext内的事件发布 | 4.14 节,“应用上下文的补充 功能” |
| BeanClassLoaderAware | 用于加载 bean 类的类加载器 | 4.3.2 节,“实例化 bean” |
| BeanFactoryAware | 声明 BeanFactory | 4.6.2 节,“ ApplicationContextA ware 和 BeanNameAware” |
| BeanNameAware | 声明 bean 的名称 | 4.6.2 节,“ ApplicationContextA ware 和 BeanNameAware”|
| BootstrapContextAwa re | 容器运行的资源适配器 BootstrapContext。典型地 是 仅 仅 在 JCA 感 知 的 ApplicationContext 中可 用。| 第 24 章,JCA CCI |
| LoadTimeWeaverAware | 在加载时为处理类定义的织入 器 | 8.8.4 节,“Spring Framework中使用 Aspect J 进行加载时织 入”|
| MessageSourceAware | 解析消息配置的策略(支持参数化和国际化)| 4.14 节,“应用上下文的补充功能”|
| NotificationPublisherAware| Spring JMX 通知发布 | 23.7 节,“通知” |
| PortletConfigAware | 容 器 运 行 的 当 前 的PortletConfig。仅在感知 Web 的 Spring 的 ApplicationContext 中有 效| 第 19 章,Portlet MVC 框架 |
| PortletContextAware | 容 器 运 行 的 当 前 的PortletContext。仅在感知 Web 的 Spring 的 ApplicationContext 中有 效| 第 19 章,Portlet MVC 框架 |
| ResourceLoaderAware | 为低级别的资源访问配置的加载器| 第 5 章,资源 |
| ServletConfigAware | 容 器 运 行 的 当 前 的ServletConfig。仅在感知 Web 的 Spring 的ApplicationContext 中有效| 第 16 章,Web MVC 框架 |
| ServletContextAware | 容 器 运 行 的 当 前 的ServletContext。仅在感知 Web 的 Spring 的 ApplicationContext 中有 效| 第 16 章,Web MVC 框架 |
请再次注意绑定你的代码到 Spring API 的这些接口的使用,并不再遵循控制反转风格。
因此,它们被推荐使用到基础的 bean 中,那些 bean 需要编程式地访问容器。
- Spring 中文文档 3.1
- 第一部分 Spring framework 概述
- 第 1 章 Spring Framework 介绍
- 1.1 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
- 1.2 模块
- 1.3 使用方案
- 第二部分 Spring 3 的新特性
- 第 2 章 Spring 3.0 的新特性和增强
- 2.1 Java 5
- 2.2 改进的文档
- 2.3 新的文章和教程
- 2.4 新的模块组织方式和系统构建方式
- 2.5 新特性概述
- 第 3 章 Spring 3.1 的新特性和增强
- 3.1 新特性概述
- 第三部分 核心技术
- 第 4 章 IoC 容器
- 4.1 Spring IoC 容器和 bean 的介绍
- 4.2 容器概述
- 4.3 Bean 概述
- 4.4 依赖
- 4.5 Bean 的范围
- 4.6 自定义 bean 的性质
- 4.7 Bean 定义的继承
- 4.8 容器扩展点
- 4.9 基于注解的容器配置
- 4.10 类路径扫描和管理的组件
- 4.11 使用 JSR 330 标准注解
- 4.12 基于 Java 的容器配置
- Hibernate 中文文档 3.2
- 前言
- 1. 翻译说明
- 2. 版权声明
- 第 1 章 Hibernate入门
- 1.1. 前言
- 1.2. 第一部分 - 第一个Hibernate应用程序
- 1.2.1. 第一个class
- 1.2.2. 映射文件
- 1.2.3. Hibernate配置
- 1.2.4. 用Ant构建
- 1.2.5. 启动和辅助类
- 1.2.6. 加载并存储对象
- 1.3. 第二部分 - 关联映射
- 1.3.1. 映射Person类
- 1.3.2. 单向Set-based的关联
- 1.3.3. 使关联工作
- 1.3.4. 值类型的集合
- 1.3.5. 双向关联
- 1.3.6. 使双向连起来
- 1.4. 第三部分 - EventManager web应用程序
- 1.4.1. 编写基本的servlet
- 1.4.2. 处理与渲染
- 1.4.3. 部署与测试
- 1.5. 总结
- 第 2 章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 2.1. 概况(Overview)
- 2.2. 实例状态
- 2.3. JMX整合
- 2.4. 对JCA的支持
- 2.5. 上下文相关的(Contextual)Session
- 第 3 章 配置
- 3.1. 可编程的配置方式
- 3.2. 获得SessionFactory
- 3.3. JDBC连接
- 3.4. 可选的配置属性
- 3.4.1. SQL方言
- 3.4.2. 外连接抓取(Outer Join Fetching)
- 3.4.3. 二进制流 (Binary Streams)
- 3.4.4. 二级缓存与查询缓存
- 3.4.5. 查询语言中的替换
- 3.4.6. Hibernate的统计(statistics)机制
- 3.5. 日志
- 3.6. 实现NamingStrategy
- 3.7. XML配置文件
- 3.8. J2EE应用程序服务器的集成
- 3.8.1. 事务策略配置
- 3.8.2. JNDI绑定的SessionFactory
- 3.8.3. 在JTA环境下使用Current Session context (当前session上下文)管理
- 3.8.4. JMX部署
- 第 4 章 持久化类(Persistent Classes)
- 4.1. 一个简单的POJO例子
- 4.1.1. 实现一个默认的(即无参数的)构造方法(constructor)
- 4.1.2. 提供一个标识属性(identifier property)(可选)
- 4.1.3. 使用非final的类 (可选)
- 4.1.4. 为持久化字段声明访问器(accessors)和是否可变的标志(mutators)(可选)
- 4.2. 实现继承(Inheritance)
- 4.3. 实现equals()和hashCode()
- 4.4. 动态模型(Dynamic models)
- 4.5. 元组片断映射(Tuplizers)
- 第 5 章 对象/关系数据库映射基础(Basic O/R Mapping)
- 5.1. 映射定义(Mapping declaration)
- 5.1.1. Doctype
- 5.1.1.1. EntityResolver
- 5.1.2. hibernate-mapping
- 5.1.3. class
- 5.1.4. id
- 5.1.4.1. Generator
- 5.1.4.2. 高/低位算法(Hi/Lo Algorithm)
- 5.1.4.3. UUID算法(UUID Algorithm )
- 5.1.4.4. 标识字段和序列(Identity columns and Sequences)
- 5.1.4.5. 程序分配的标识符(Assigned Identifiers)
- 5.1.4.6. 触发器实现的主键生成器(Primary keys assigned by triggers)
- 5.1.5. composite-id
- 5.1.6. 鉴别器(discriminator)
- 5.1.7. 版本(version)(可选)
- 5.1.8. timestamp (可选)
- 5.1.9. property
- 5.1.10. 多对一(many-to-one)
- 5.1.11. 一对一
- 5.1.12. 自然ID(natural-id)
- 5.1.13. 组件(component), 动态组件(dynamic-component)
- 5.1.14. properties
- 5.1.15. 子类(subclass)
- 5.1.16. 连接的子类(joined-subclass)
- 5.1.17. 联合子类(union-subclass)
- 5.1.18. 连接(join)
- 5.1.19. 键(key)
- 5.1.20. 字段和规则元素(column and formula elements)
- 5.1.21. 引用(import)
- 5.1.22. any
- 5.2. Hibernate 的类型
- 5.2.1. 实体(Entities)和值(values)
- 5.2.2. 基本值类型
- 5.2.3. 自定义值类型
- 5.3. 多次映射同一个类
- 5.4. SQL中引号包围的标识符
- 5.5. 其他元数据(Metadata)
- 5.5.1. 使用 XDoclet 标记
- 5.5.2. 使用 JDK 5.0 的注解(Annotation)
- 5.6. 数据库生成属性(Generated Properties)
- 5.7. 辅助数据库对象(Auxiliary Database Objects)
- 第 6 章 集合类(Collections)映射
- 6.1. 持久化集合类(Persistent collections)
- 6.2. 集合映射( Collection mappings )
- 6.2.1. 集合外键(Collection foreign keys)
- 6.2.2. 集合元素(Collection elements)
- 6.2.3. 索引集合类(Indexed collections)
- 6.2.4. 值集合于多对多关联(Collections of values and many-to-many associations)
- 6.2.5. 一对多关联(One-to-many Associations)
- 6.3. 高级集合映射(Advanced collection mappings)
- 6.3.1. 有序集合(Sorted collections)
- 6.3.2. 双向关联(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 6.3.3. 双向关联,涉及有序集合类
- 6.3.4. 三重关联(Ternary associations)
- 6.3.5. 使用&amp;lt;idbag&amp;gt;
- 6.4. 集合例子(Collection example)
- 第 7 章 关联关系映射
- 7.1. 介绍
- 7.2. 单向关联(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 7.2.1. 多对一(many to one)
- 7.2.2. 一对一(one to one)
- 7.2.3. 一对多(one to many)
- 7.3. 使用连接表的单向关联(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join tables)
- 7.3.1. 一对多(one to many)
- 7.3.2. 多对一(many to one)
- 7.3.3. 一对一(one to one)
- 7.3.4. 多对多(many to many)
- 7.4. 双向关联(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 7.4.1. 一对多(one to many) / 多对一(many to one)
- 7.4.2. 一对一(one to one)
- 7.5. 使用连接表的双向关联(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join tables)
- 7.5.1. 一对多(one to many) /多对一( many to one)
- 7.5.2. 一对一(one to one)
- 7.5.3. 多对多(many to many)
- 7.6. 更复杂的关联映射
- 第 8 章 组件(Component)映射
- 8.1. 依赖对象(Dependent objects)
- 8.2. 在集合中出现的依赖对象 (Collections of dependent objects)
- 8.3. 组件作为Map的索引(Components as Map indices )
- 8.4. 组件作为联合标识符(Components as composite identifiers)
- 8.5. 动态组件 (Dynamic components)
- 第 9 章 继承映射(Inheritance Mappings)
- 9.1. 三种策略
- 9.1.1. 每个类分层结构一张表(Table per class hierarchy)
- 9.1.2. 每个子类一张表(Table per subclass)
- 9.1.3. 每个子类一张表(Table per subclass),使用辨别标志(Discriminator)
- 9.1.4. 混合使用“每个类分层结构一张表”和“每个子类一张表”
- 9.1.5. 每个具体类一张表(Table per concrete class)
- 9.1.6. Table per concrete class, using implicit polymorphism
- 9.1.7. 隐式多态和其他继承映射混合使用
- 9.2. 限制
- 第 10 章 与对象共事
- 10.1. Hibernate对象状态(object states)
- 10.2. 使对象持久化
- 10.3. 装载对象
- 10.4. 查询
- 10.4.1. 执行查询
- 10.4.1.1. 迭代式获取结果(Iterating results)
- 10.4.1.2. 返回元组(tuples)的查询
- 10.4.1.3. 标量(Scalar)结果
- 10.4.1.4. 绑定参数
- 10.4.1.5. 分页
- 10.4.1.6. 可滚动遍历(Scrollable iteration)
- 10.4.1.7. 外置命名查询(Externalizing named queries)
- 10.4.2. 过滤集合
- 10.4.3. 条件查询(Criteria queries)
- 10.4.4. 使用原生SQL的查询
- 10.5. 修改持久对象
- 10.6. 修改脱管(Detached)对象
- 10.7. 自动状态检测
- 10.8. 删除持久对象
- 10.9. 在两个不同数据库间复制对象
- 10.10. Session刷出(flush)
- 10.11. 传播性持久化(transitive persistence)
- 10.12. 使用元数据
- 第 11 章 事务和并发
- 11.1. Session和事务范围(transaction scope)
- 11.1.1. 操作单元(Unit of work)
- 11.1.2. 长对话
- 11.1.3. 关注对象标识(Considering object identity)
- 11.1.4. 常见问题
- 11.2. 数据库事务声明
- 11.2.1. 非托管环境
- 11.2.2. 使用JTA
- 11.2.3. 异常处理
- 11.2.4. 事务超时
- 11.3. 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 11.3.1. 应用程序级别的版本检查(Application version checking)
- 11.3.2. 扩展周期的session和自动版本化
- 11.3.3. 脱管对象(deatched object)和自动版本化
- 11.3.4. 定制自动版本化行为
- 11.4. 悲观锁定(Pessimistic Locking)
- 11.5. 连接释放模式(Connection Release Modes)
- 第 12 章 拦截器与事件(Interceptors and events)
- 12.1. 拦截器(Interceptors)
- 12.2. 事件系统(Event system)
- 12.3. Hibernate的声明式安全机制
- 第 13 章 批量处理(Batch processing)
- 13.1. 批量插入(Batch inserts)
- 13.2. 批量更新(Batch updates)
- 13.3. StatelessSession (无状态session)接口
- 13.4. DML(数据操作语言)风格的操作(DML-style operations)
- 第 14 章 HQL: Hibernate查询语言
- 14.1. 大小写敏感性问题
- 14.2. from子句
- 14.3. 关联(Association)与连接(Join)
- 14.4. join 语法的形式
- 14.5. select子句
- 14.6. 聚集函数
- 14.7. 多态查询
- 14.8. where子句
- 14.9. 表达式
- 14.10. order by子句
- 14.11. group by子句
- 14.12. 子查询
- 14.13. HQL示例
- 14.14. 批量的UPDATE和DELETE
- 14.15. 小技巧 & 小窍门
- 第 15 章 条件查询(Criteria Queries)
- 15.1. 创建一个Criteria 实例
- 15.2. 限制结果集内容
- 15.3. 结果集排序
- 15.4. 关联
- 15.5. 动态关联抓取
- 15.6. 查询示例
- 15.7. 投影(Projections)、聚合(aggregation)和分组(grouping)
- 15.8. 离线(detached)查询和子查询
- 15.9. 根据自然标识查询(Queries by natural identifier)
- 第 16 章 Native SQL查询
- 16.1. 使用SQLQuery
- 16.1.1. 标量查询(Scalar queries)
- 16.1.2. 实体查询(Entity queries)
- 16.1.3. 处理关联和集合类(Handling associations and collections)
- 16.1.4. 返回多个实体(Returning multiple entities)
- 16.1.4.1. 别名和属性引用(Alias and property references)
- 16.1.5. 返回非受管实体(Returning non-managed entities)
- 16.1.6. 处理继承(Handling inheritance)
- 16.1.7. 参数(Parameters)
- 16.2. 命名SQL查询
- 16.2.1. 使用return-property来明确地指定字段/别名
- 16.2.2. 使用存储过程来查询
- 16.2.2.1. 使用存储过程的规则和限制
- 16.3. 定制SQL用来create,update和delete
- 16.4. 定制装载SQL
- 第 17 章 过滤数据
- 17.1. Hibernate 过滤器(filters)
- 第 18 章 XML映射
- 18.1. 用XML数据进行工作
- 18.1.1. 指定同时映射XML和类
- 18.1.2. 只定义XML映射
- 18.2. XML映射元数据
- 18.3. 操作XML数据
- 第 19 章 提升性能
- 19.1. 抓取策略(Fetching strategies)
- 19.1.1. 操作延迟加载的关联
- 19.1.2. 调整抓取策略(Tuning fetch strategies)
- 19.1.3. 单端关联代理(Single-ended association proxies)
- 19.1.4. 实例化集合和代理(Initializing collections and proxies)
- 19.1.5. 使用批量抓取(Using batch fetching)
- 19.1.6. 使用子查询抓取(Using subselect fetching)
- 19.1.7. 使用延迟属性抓取(Using lazy property fetching)
- 19.2. 二级缓存(The Second Level Cache)
- 19.2.1. 缓存映射(Cache mappings)
- 19.2.2. 策略:只读缓存(Strategy: read only)
- 19.2.3. 策略:读/写缓存(Strategy: read/write)
- 19.2.4. 策略:非严格读/写缓存(Strategy: nonstrict read/write)
- 19.2.5. 策略:事务缓存(transactional)
- 19.3. 管理缓存(Managing the caches)
- 19.4. 查询缓存(The Query Cache)
- 19.5. 理解集合性能(Understanding Collection performance)
- 19.5.1. 分类(Taxonomy)
- 19.5.2. Lists, maps 和sets用于更新效率最高
- 19.5.3. Bag和list是反向集合类中效率最高的
- 19.5.4. 一次性删除(One shot delete)
- 19.6. 监测性能(Monitoring performance)
- 19.6.1. 监测SessionFactory
- 19.6.2. 数据记录(Metrics)
- 第 20 章 工具箱指南
- 20.1. Schema自动生成(Automatic schema generation)
- 20.1.1. 对schema定制化(Customizing the schema)
- 20.1.2. 运行该工具
- 20.1.3. 属性(Properties)
- 20.1.4. 使用Ant(Using Ant)
- 20.1.5. 对schema的增量更新(Incremental schema updates)
- 20.1.6. 用Ant来增量更新schema(Using Ant for incremental schema updates)
- 20.1.7. Schema 校验
- 20.1.8. 使用Ant进行schema校验
- 第 21 章 示例:父子关系(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s)
- 21.1. 关于collections需要注意的一点
- 21.2. 双向的一对多关系(Bidirectional one-to-many)
- 21.3. 级联生命周期(Cascading lifecycle)
- 21.4. 级联与未保存值(Cascades and unsaved-value)
- 21.5. 结论
- 第 22 章 示例:Weblog 应用程序
- 22.1. 持久化类
- 22.2. Hibernate 映射
- 22.3. Hibernate 代码
- 第 23 章 示例:复杂映射实例
- 23.1. Employer(雇主)/Employee(雇员)
- 23.2. Author(作家)/Work(作品)
- 23.3. Customer(客户)/Order(订单)/Product(产品)
- 23.4. 杂例
- 23.4.1. "Typed" one-to-one association
- 23.4.2. Composite key example
- 23.4.3. 共有组合键属性的多对多(Many-to-many with shared composite key attribute)
- 23.4.4. Content based discrimination
- 23.4.5. Associations on alternate keys
- 第 24 章 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
- HttpClient 教程
- 前言
- 第一章 基础
- 第二章 连接管理
- 第三章 HTTP状态管理
- 第四章 HTTP认证
- 第五章 HTTP客户端服务
- 第六章 高级主题
- Mybatis 中文文档 3.4
- 参考文档
- 简介
- 入门
- XML 映射配置文件
- Mapper XML 文件
- 动态 SQL
- Java API
- SQL语句构建器类
- Logging
- 项目文档
- 项目总体信息
- 访问
- 提醒方法
- 项目依赖
- Dependency Information
- Overview
- 问题跟踪
- 项目授权
- 项目邮件列表
- Project Plugin Management
- Project Build Plugins
- Project Report Plugins
- 团队
- Web访问
- 匿名访问
- 开发者访问
- 通过防火墙访问
- 项目概要
- 生成报表
- MyBatis Generator 用户手册
- MyBatis Generator介绍
- MyBatis Generator新增功能
- MyBatis Generator 快速入门指南
- 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 从命令行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 使用Ant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 通过Maven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 使用Java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 运行 MyBatis Generator 后的任务
- Migrating from Ibator
- Migrating from Abator
- MyBatis Generator XML 配置参考
- &lt;classPathEntry&gt; 元素
- &lt;columnOverride&gt; 元素
- &lt;columnRenamingRule&gt; 元素
- &lt;commentGenerator&gt; 元素
- &lt;context&gt; 元素
- &lt;generatedKey&gt; 元素
- &lt;generatorConfiguration&gt; 元素
- &lt;ignoreColumn&gt; 元素
- &lt;javaClientGenerator&gt; 元素
- The &lt;javaModelGenerator&gt; Element
- The &lt;javaTypeResolver&gt; Element
- &lt;jdbcConnection&gt; 元素
- &lt;plugin&gt; 元素
- &lt;properties&gt; 元素
- &lt;property&gt; 元素
- &lt;sqlMapGenerator&gt; 元素
- &lt;table&gt; 元素
- 使用生成的对象
- JAVA实体对象
- SQL映射文件
- Java客户端对象
- Example类使用说明
- 扩展Example类
- 使用注意事项
- DB2 使用注意事项
- MySql 使用注意事项
- Oracle 使用注意事项
- PostgreSQL 使用注意事项
- 参考资料
- 从源码构建
- 扩展MyBatis Generator
- 开发插件
- 日志信息
- 提供的插件
- 设计理念
- Velocity 中文文档
- 1. 关于
- 2. 什么是Velocity?
- 3. Velocity 可以做什么?
- 3.1. Mud Store 示例
- 4. Velocity模板语言(VTL): 介绍
- 5. Hello Velocity World!
- 6. 注释
- 7. 引用
- 7.1. 变量Variables
- 7.2. 属性
- 7.3. 方法
- 8. 形式引用符Formal Reference Notation
- 9. 安静引用符Quiet Reference Notation
- 11. Case Substitution
- 12. 指令
- 12.1. #set
- 12.2. 字面字符串
- 12.3. 条件
- 12.3.1 If / ElseIf / Else
- 12.3.2 关系和逻辑操作符
- 12.4. 循环
- 12.4.1. Foreach 循环
- 12.5. 包含
- 12.6. 解析
- 12.7. 停止
- 12.10. 宏
- 12.10.1. Velocimacro 参数
- 12.10.2. Velocimacro 属性
- 12.10.3. Velocimacro Trivia
- 13. Getting literal
- 13.1. 货币字符
- 13.2. 转义 有效的 VTL 指令
- 13.3. 转义 无效的 VTL 指令
- 14. VTL 格式化问题
- 15. 其它特征和杂项
- 15.1. 数学特征
- 15.2. 范围操作符
- 15.3. 进阶:转义和!
- 15.4. Velocimacro 杂记
- 15.5. 字符串联
- Google Guava官方教程(中文版)
- 1-基本工具
- 1.1-使用和避免null
- 1.2-前置条件
- 1.3-常见Object方法
- 1.4-排序: Guava强大的”流畅风格比较器”
- 1.5-Throwables:简化异常和错误的传播与检查
- 2-集合
- 2.1-不可变集合
- 2.2-新集合类型
- 2.3-强大的集合工具类:java.util.Collections中未包含的集合工具
- 2.4-集合扩展工具类
- 3-缓存
- 4-函数式编程
- 5-并发
- 5.1-google Guava包的ListenableFuture解析
- 5.2-Google-Guava Concurrent包里的Service框架浅析
- 6-字符串处理:分割,连接,填充
- 7-原生类型
- 8-区间
- 9-I/O
- 10-散列
- 11-事件总线
- 12-数学运算
- 13-反射
- JFreeChart 开发者指南
- 1 简介
- 1.1 什么是JFreeChart
- 1.2 使用文档
- 1.3 感谢
- 1.4 建议
- 2 图表实例
- 2.1 介绍
- 2.2 饼图(Pie Charts)
- 2.3 直方条形图(Bar Charts)
- 2.4 折线图(Line Charts)
- 2.5 XY(散点图)
- 2.6 时序图
- 2.7 柱状图
- 2.8 面积图
- 2.9 差异图
- 2.10 梯形图
- 2.11 甘特图
- 2.12 多轴图
- 2.13 复合/覆盖图
- 2.14 开发远景
- 3 下载和安装JFreeChart 1.0.6
- 3.1 简介
- 3.2 下载
- 3.3 解包
- 3.4 运行演示实例
- 3.5 编译源代码
- 3.6 产生javadoc文档
- 4 使用JFreeChart1.0.6
- 4.1 概述
- 4.2 创建第一个图表
- 5 饼图(Pie Charts)
- 5.1 简介
- 5.2 创建一个简单的饼图(Pie Charts)
- 5.3 片区颜色
- 5.4 片区外廓
- 5.5 空置、零值和负值
- 5.6 片区和图例标签
- 5.7 “取出”某个片区
- 5.8 3D饼图
- 5.9 多饼图
- 5.10 实例讲解
- 6 直方条形图(Bar Charts)
- 6.1 简介
- 6.2 创建一个直方条形图
- 6.3 ChartFactory类
- 6.4 直方条形图的简单定制
- 6.5 定制外观
- 6.6 示例代码解读
- 7 折线图
- 7.1 简介
- 7.2 使用categoryDataset数据集创建折线图
- 7.3 使用XYDataset数据集创建折线图
- 8 时序图
- 8.1 简介
- 8.2 创建时序图
- 9 定制图表(Customising Charts)
- 9.1 简介
- 9.2 图表属性
- 9.3 图区属性
- 9.4 轴属性
- 9.5 心得体会
- 10 动态图(Dynamic Charts)
- 10.1 简介
- 10.2 知识背景
- 10.3 实例应用
- 11 图表工具条(Tooltips)
- 11.1 概述
- 11.2 创建图表工具条
- 11.3 收集图表工具条
- 11.4 显示图表工具条
- 11.5 隐藏图表工具条
- 11.6 定制图表工具条
- 12 图表条目标签(Item Label)
- 12.1 简介
- 12.2 显示条目标签
- 12.3 条目标签外观
- 12.4 条目标签位置
- 12.5 定制条目标签文本
- 12.6 实例1
- 12.7 实例2
- 13 多轴和数据源图表(Multi Axis and Dataset)
- 13.1 简介
- 13.2 实例
- 13.3 建议和技巧
- 14 组合图表(Combined Charts)
- 14.1 简介
- 14.2 组合X种类图区
- 14.3 组合Y种类图区
- 14.4 组合X-XY图区
- 14.5 组合Y-XY图区
- 15 数据源和JDBC(Dataset And JDBC)
- 15.1 简介
- 15.2 关于JDBC
- 15.3 样本数据
- 15.4 PostgreSQL
- 15.5 JDBC驱动
- 15.6 应用演示
- 16 导出图表为PDF格式
- 16.1 简介
- 16.2 什么是Acrobat PDF
- 16.3 IText
- 16.4 Graphics2D
- 16.5 开始导出
- 16.6 实例应用
- 16.7 查看PDF 文件
- 16.8 Unicode字符问题
- 17 导出图表为SVG格式
- 17.1 简介
- 17.2 背景
- 17.3 实例代码
- 18 Applet
- 18.1 简介
- 18.2 问题
- 18.3 实例应用
- 19 Servlets
- 19.1 介绍
- 19.2 编写一个简单的Servlet应用
- 19.3 编译实例Servlet
- 19.4 部署实例Servlet
- 19.5 在HMTL页面种嵌入图表
- 19.6 支持文件
- 19.7 部署Servlets
- 20 JFreeChart相关技术
- 20.1 简介
- 20.2 X11/Headless Java
- 20.3 JSP
- 20.4 加载图片
- 21 包
- 21.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