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设计体会(三六)——再理解“敏捷”
最近项目做的对敏捷有点兴趣,花了两个晚上浏览了《敏捷迭代开发——管理者指南》,理念式的书,看起来比较轻松,摘录一些自己的体会。
有些需求在开始的时候是提不出来的,或者说没法细化的,强行的过渡需求分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到后来多半还是要改。
瀑布(其实Royce大大提出的瀑布模型初衷里也是有迭代思想的,不过被后人误读了)的问题是最后集中暴露矛盾,当然对需求固定的项目还是不错的。
敏捷迭代开发,如果断章取义是极其危险的,比如没有迭代的测试跟上,到最后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介绍了四种敏捷的模式:Scrum、XP(极限编程)、UP(统一过程)、Evo(Evolutionary Project Management),他们的共同点如下:
Ø 拥抱变化,大问题分而治之,先解决最核心的,风险最大的部分。
Ø 会议室中集体工作,每日例会(<20min),站立会议,充分利用白板和墙壁。
Ø 较短的迭代周期,通常一周到一个月,团队人数不要太多(小于十几人),太多了可分割为多个团队。
Ø 一个迭代周期内绝不再加任务,有多的需求放入以后的迭代,如果迭代周期内任务无法完成,可以为了时间点的要求,移出一部分任务到下一个迭代。
Ø 把迭代周期内的事情列出来,很小时间粒度(天为单位)的跟踪。
Ø 不停的发布/交付,让需求方看到结果,获取反馈。
Ø 需求方充分投入,包括需求人员一起办公,验收测试的迭代。
Ø 需求方代表要有话语权,不然半途杀出个老板说三道四是极其郁闷的。
Ø 轻文档,通过开发和测试来细化和纠正。
Ø 程序员自主选择任务点,安排时间点。
Ø 反对加班,这点其实很难做到,特别是在中国,呵呵。
Ø 极其多的口头沟通,其实这点对团队成员要求很高,特别是对中国的技术人员。
Ø 强调测试,更早的测试(TC编写早于coding),重度的测试,测试驱动项目。
- 前言
- (一)——变态吧,开始帖周报了
- (二)——数据分析
- (三)——性价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关流程
- (六)——再谈流程
- (七)——需求探针
- (八)——产品与项目
- (九)——关于学习
- (十)——团队合作
- (十一)——市场扫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说需求分析
- (十四)——做过的几个项目
- (十五)——PM、PD、UE与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几种文档
- (十八)——概念设计
- (十九)——UPA年会的流水账
- (二十)——有关改版
- (二二)——封闭开发
- (二三)——用户研究
- (二五)——当交互设计遇到敏捷开发
- (二六)——PD就是出来卖的
- (二七)——大产品设计
- (二八)——细节之文案
- (二九)——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
- (三十)——“体会”导读的思维导图
- (三二)——零散的体会
- (三三)——用户大会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杀技
- (三五)——QA与测试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测试
- (三八)——项目外包!=开发外包
- (三九)——CSDN专访精编版
- (四十)——销售渠道
- (四一)——用户创意无限
- (四二)——又是零散体会
- (四三)——说说评审会
- (四四)——项目外包不适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术分工
- (四六)——UML学习摘录(上)
- (四七)——UML学习摘录(下)
- (四八)——资源战争与BRD
- (四九)——产品市场化
- (五十)——终点: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计与规划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产品文档与规范
- (五四)——PD招聘广告词
- (五五)——项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训记录
- (五八)——《项目化管理》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