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体会(四三)——说说评审会
我的感觉,评审就是项目相关的几个小团队的人坐在一起,一方讲,另外几方听并确认,统一认识,消除误解,防止偏差没有及时发现而随时间放大。这个过程不做,往往问题到很后才暴露,然后是谁的责任纠缠不清,与其亡羊补牢不如之前就在流程上预防,防病优于治病。
项目过程中,比较大的三方面是PD、开发、测试,所以派生出三次评审,按照项目阶段依次为:
Ø 需求评审,俗称UC评审,在需求完成以后,是PD说给开发、测试听;
Ø 设计评审,在设计完成之后,是开发把对需求的理解以设计文档的形式说给PD、测试听,这部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会被省略(代码评审现在几乎不做);
Ø 测试评审,俗称TC评审,在TC写完测试开始之前,是测试把对需求的理解以TC的形式说给PD、开发听。
评审的发起方,可以考虑都由QA发起,作为项目过程管理的一部分。也可以考虑每个评审由每个阶段的负责人发起,在阿里通常是这样做的。
评审的主要过程:
Ø 确定参加人员,注意两种容易被漏掉的角色:一是能做决定的人,因为评审的时候各方不可避免的会对业务有不同理解,从而开始对需求细节进行讨论,这时候就需要有人能拍板,有人能负责;二是与此系统有接口的其他项目的成员,我们吃过太晚发现冲突的亏,改起来成本很高;
Ø 协调资源(时间、地点、设备),通常大家都很忙(包括会议室和投影仪),找个时间不容易;
Ø 事先分发文档,保证参加评审的人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并思考,每个参加者也要做好功课,带着问题参加(这点自己做的不好,=,=),避免出现评审会上第一次看到相关文档的情况发生,否则评审是没有效率的;
Ø 评审会本身,没问题就快速的通过,有小问题当场确认,大问题带回去,需要再次评审;最后是评审结果的发出,项目继续往下走。
- 前言
- (一)——变态吧,开始帖周报了
- (二)——数据分析
- (三)——性价比:做不做?
- (四)——需求管理
- (五)——有关流程
- (六)——再谈流程
- (七)——需求探针
- (八)——产品与项目
- (九)——关于学习
- (十)——团队合作
- (十一)——市场扫描
- (十二)——少而精
- (十三)——再说需求分析
- (十四)——做过的几个项目
- (十五)——PM、PD、UE与UI
- (十六)——Feature List
- (十七)——PD的几种文档
- (十八)——概念设计
- (十九)——UPA年会的流水账
- (二十)——有关改版
- (二二)——封闭开发
- (二三)——用户研究
- (二五)——当交互设计遇到敏捷开发
- (二六)——PD就是出来卖的
- (二七)——大产品设计
- (二八)——细节之文案
- (二九)——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
- (三十)——“体会”导读的思维导图
- (三二)——零散的体会
- (三三)——用户大会
- (三四)——土老板破冰必杀技
- (三五)——QA与测试
- (三六)——再理解“敏捷”
- (三七)——可用性测试
- (三八)——项目外包!=开发外包
- (三九)——CSDN专访精编版
- (四十)——销售渠道
- (四一)——用户创意无限
- (四二)——又是零散体会
- (四三)——说说评审会
- (四四)——项目外包不适合“敏捷”?
- (四五)——外行眼中的技术分工
- (四六)——UML学习摘录(上)
- (四七)——UML学习摘录(下)
- (四八)——资源战争与BRD
- (四九)——产品市场化
- (五十)——终点:Matrix
- (五一)——敏捷的估计与规划
- (五二)——MS Office使用心得
- (五三)——产品文档与规范
- (五四)——PD招聘广告词
- (五五)——项目Kick Off
- (五六)——《需求工程》培训记录
- (五八)——《项目化管理》培训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