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公共利益的概念 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公共事业的概念? 公共事业是指负责维持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事业。 公共事业是可以理解为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公有-公共占用,集体占有,非私人占有 公用-共享功能 公益-从目的上看 公众-开放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规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范围的界定 从公共事务角度看,处理关系到社会全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看。就是对关系到社会全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进行协调和控制。 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按照一定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凭借自身特有的功能、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公益性组织。 特点: 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灵活性 分类: 提供服务的内容、行业:公共教育事业、公共科技事业、公共文化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公共体育事业、公共福利事业等 按与政府的关系:政府全资公共事业、政府资助公共事业与民间公共事业 按经费来源与财务收支状况: 自给自足性公共事业、部分收费型公共事业和无业务收入型公共事业 按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要素, 选择题 公共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 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范围、 提供公共事业产品的组织形式、 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权限和设置, 以及调节、控制手段和监督方式等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模式 它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的特征是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3、非政府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科技事业的分类 从研究本身的性质看,分为: 1.基础科学研究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3.应用技术研究 4.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 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 1. 满足企业和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 应用技术研究 - 2.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活动-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以及公益性研究 http://www.doc88.com/p-3847890443340.html 科技事业活动的公共产品属性 一、科技事业活动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二、科技事业活动具有突出的外部性 科技事业管理的概念 建立适合科学技术产品特点的生产和提供的制度。 1.科学技术产品的生产政策 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 -- 大学科研机构、非赢利的科研机构、私人工业企业科研机构 2.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政策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网络系统,是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国家所实施的“中国2l世纪议程”、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超级“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相关子系统的建设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211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等三大工程的实施,构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了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战略布局。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主要部分构成的。推进国家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国家创新体系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各类创新机构密切合作和良性互动,完善创新活动的运行机制,保持创新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资源是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促进创新的核心资源,高度重视知识信息、知识及知识产权等战略型资源在创新活动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创新机构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激发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各创新主体间相互协调与联合。 创新机制是保证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分配激励机制,有利于创新资源和要素流动与互动的公平竞争机制,保证创新活动客观、公正和科学。 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法规、政府激励政策、信息网络、大型科研设施与创新基地等国内软硬环境,逐步形成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互动外部环境。 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四个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主要部分构成的 科技发展政策的内容 继续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贯彻执行基本方针的同时,还应注意贯彻执行以下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   ——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高全党、全国人民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水平,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坚持改革开放。科学技术要在改革开放中发展。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在进一步发挥竞争机制和市场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必要的集中管理手段,运用政策、法规、行政、经济等手段进行干预与调节。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其消化、吸收与创新,作为加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学术自由,鼓励探索创新。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在作出科学技术发展纵深部署的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努力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同愚昧、迷信作长期的斗争 科技发展政策的内容: 1.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2.科技投入办法 3.科技项目奖励办法 4.科技企业发展扶持 https://wenku.baidu.com/view/bb9117c61ed9ad51f11df24d.html 科技发展的社会化与科技事业的社会化管理 科技事业社会化表现: 1. 科技投入来源的社会化 2.科技从业者组织的社会化 3. 科技成果的社会化 社会化管理的措施: 1.政府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2.科研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3.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4. 非赢利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 https://wenku.baidu.com/view/075935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a.html 教育事业的概念 把教育活动从其他的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划分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部门,并经由专人去进行时,这种活动便成了一种事业,即教育事业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2、教育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 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主要体现在(ABC)。A、一定的非排他性 B、一定的非竞争性 C、外部收益性 D、盈利性 教育事业管理的内容 广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是以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作为自己的管理对象,以教育的法令、法规作为管理的基本依据,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系统及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教育投资、教育视导、教育结构管理方面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从而实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狭义的教育管理指学校管理。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的管理对象。 高等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的趋势是: 把长期高等教育和短期高等教育结合起来; 把全日制学习和部分时间学习结合起来; 把高等教育纳入到终身教育的范畴,重视成人教育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 文化事业的概念 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 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与基本内容 文化事业活动是公众满足自身娱乐和精神需求的活动。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公众对文化事业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文化事业活动的内容也日益丰富,样式也日趋繁多。这些内容丰富、样态繁多的文化活动,可以结合其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大致分为公益性文化活动和营利性文化活动两大类别。 (一)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活动 (二)以满足个人需要为主要目标或具有营利性的文化事业活动 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其产品可以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产品和营利性文化事业产品,但由于文化事业活动的特点,使其产品具有公共事业产品的基本特点——准公共性。文化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与教育事业产品的公共性有相似之处, 可以分为下述两个方面 (一)文化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二)文化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 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要素 1. 文化事业管理的主体及其系统 国家和政府的管理 社会及民间的管理 产业与市场的管理 2. 文化事业管理客体系统 公益性文化系统 文化产业系统 文化事业宏观管理的内容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文化发展事业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壮大 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导文化消费倾向,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行政组织的概念 一是文化行政组织的结构与体制,即它的静态层面,包括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等。 二是文化组织的运行机制。即它的动态层面,包括正式组织的运作、组织的冲突行为以及组织发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中国文化行政的最高机构。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文化艺术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文化、艺术事业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门之一。 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文化部职责整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文化事业行政管理的内容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文化法规体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壮大 管理文化市场 引导文化消费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 社区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中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价值观、民风民俗等精神财富的总和 1.多样性 社区文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要要有益的,能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要,都是社区文化的形式。 2.层次性 社区文化同时还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的社区居民的需要 3 3.包容性 社区文化还具有包容性,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雅俗共赏等等,都是社区文化的一部分 https://wenku.baidu.com/view/400e60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9.html 卫生事业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基本内容包括医疗和卫生。 按照直接目的: 1. 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出发点的卫生活动 2.满足个人及家庭需要为出发点的卫生活动 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属性 准公共性 1. 卫生事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收益 2. 卫生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或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医疗救助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 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基层性、综合性、持续性、协调性、可及性 https://wenku.baidu.com/view/5e4038196bd97f192279e949.html 体育事业管理的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健康功能 社会感情功能 体育事业管理的内容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对关系社会共同利益的体育事务,依法运用管理的各项职能协调组织内外关系和配置体育资源,以实现既定的体育目标的全部过程。 管理社会各层次的体育活动 促使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供体育产品与体育服务 管理体育资源 体育赛事运营管理的内容 危机的特点: 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危机的四大特点: 1. 意外性:危机爆发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 2. 聚焦性:进入信息时代后,危机的信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媒体对危机来说,就象大火借了东风一样。 3. 破坏性:由于危机常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危机,都必然不同程度地给企业造成破坏,造成混乱和恐慌,而且由于决策的时间以及信息有限,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从而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 4. 紧迫性:对企业来说,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损失。 公共危机的类型 按起因分类。危机事件从起因上可以分为人为的危机事件和非人为的危机事件,前者如恐怖袭击、集体骚乱、重大事故等,后者如流行病、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  按可预知程度分类。从发生之前人们对危机事件的预知程度方面,可分为在一定程度上课预测的危机事件(如灾害性天气)和难以预测的危机事件(如恐怖袭击、重大事故等)。 按可避免性分类。从其发生的必然性方面,可以分为有避免可能的危机事件(主要指人为的危机事件,如一些重大责任事故、群体过激行为等)和无法避免的危机事件(主要指非人为的突发事件,如地质灾害、洪水、飓风等)。  按影响范围分类。从危机事件的规范和影响范围的大小上,可分为全球危机事件、地区危机事件和局部危机事件。 按危机事件发展的速度分类。龙卷风型:指事件来的快、去得也快,而且问题解决了以后不留什么后遗症。腹泻型:这类危机事件是逐渐发展而来的,但暴发后很快就结束了,长投影型:这类事件是突然暴发,其后果却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文火型:这类危机事件在暴发前会经历一个酝酿的过程,暴发后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化解 按危机事件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内生型危机事件是指其发生是由于系统内部某些因素发展失衡造成的,而与系统外部关系不大。输入型危机事件是指其产生是由于系统外部的输入造成的,而主要不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内生型危机事件与输入型危机事件显然是相对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会发生转化。   按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领域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许多类型,如政治危机事件、经济危机事件、自然灾害事件、事故型危机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冲突危机事件、环境生态危机事件。这种分类方法具体比较直观、具体的优点,所以很多时候会被用到。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级与分期 https://wenku.baidu.com/view/5f2f7c49102de2bd960588ba.html 按危机的严重程度对危机进行级别划分,以明确危机处理的权限和责任主体,是危机管理的前提: I 特别重大 红色 II 重大 橙色 III 较大 黄色 IV 一般 蓝色 根据“能力本位”和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原则,分别有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分期 预警期 - 事前预警 爆发期 - 事中 缓解期- 事中 善后期- 事后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1. 预警机制 2.决策机制 3.应对机制 4.新闻发布机制 5.善后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保障 https://wenku.baidu.com/view/87988568767f5acfa1c7cdb0.html 包括: 战争与政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恐怖性突发事件 骚乱社会群体事件危机法律规范 灾害性突发事件 各种安全事故引发的危机 其他有关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类型 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 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首要原则是__A_。 A.迅速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安全性原则?D.慎重性原则?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 即:报警、报告——现场应对——善后处置 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改进其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政府和组织的分离,强化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支配,并且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其次,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导致部分非政府组织效果不好,管理松懈,财务制度不合理,有的非政府组织还有严重的非法获取财物的腐败现象,私下谋求私利的行为等等,因此,必须吸取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建立效率高的决定策略的机构。必须使非政府组织的督促体系更加完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估量体系。 同时,非政府组织应该运用其特色,结合国家的行为准则和对外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国际项目,增加对外救援资助。积极参加国际的大型会议,推动利国利民的国际议题的实现,在国际事务中很好的展示中国姿态;加入国际项目,自觉主动关注困难国家和地区,并伸出援助之手。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主要途径 ___ 5.行政伦理学 https://wenku.baidu.com/view/421e130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html?re=view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行政伦理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核心内涵,是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培养公仆精神、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要求。  行政伦理学是在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对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反思中产生的,承载着人们探索社会治理变革的使命。 首先,行政伦理研究以社会平等为规范化视角。 其次,受到工业社会生产模式的影响,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是把谋求标准化作为主导性目标的。 最后,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关于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始越来越多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行政伦理就是行政过程和行政决策中的道德。 行政决策者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或多或少要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行政官员对组织内制定的决策和决策依据的道德标准化负有个人和专业的责任。 行政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公共利益 - 公共行政的目标和评判标准 行政正义-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基础 行政责任-行政伦理是实现行政责任的关键 行政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http://chinaps.cass.cn/shjk/zzxlwsjk/xzglx/xzgljcll/201506/t20150626_2307591.shtml 第一,国际行政伦理学的学术背景对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的支持。 第二,国内公共行政学的学术氛围对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支持。 功利论的道德理论 http://jiangnianzu.blog.zhyww.cn/archives/2013/20131230173711.html 规范伦理学主要由功利论、道义论和美德论等三大理论所组成‘ 功利论,亦称“功利主义”、“功用主义”,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利主义,但从广义上说,它不仅包括边沁、穆勒为代表的西方功利主义,也包括中国古代的功利主义、革命的功利主义。 义务论的道德理论 道义论,亦称“义务论”,它指人的行为必须按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动的道德理论。这种理论与功利论是对立的,它主张动机论,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并形成了其道德理论的鲜明特点。 美德论的道德理论 功利论、道义论着眼于行为或原则的善恶上,而美德论则着眼于那些履行行为的、具有动机的、遵循原则的行为者上,即道德主体上。我们判断行为主体的道德价值,不仅要对他是否履行义务或他的行为是否产生了善的效果作出判断,而且要对他的“意愿性”作出判断。例如,行为主体作出了正确的道德选择,并履行了义务,这并不必然地说明他是具有美德的。也许尽义务的人蔑视这个义务,并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履行他的道德责任。这也就是说,功利论、道义论不能取代美德论。功利论、道义论解决我们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美德论解决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性质的人的问题。美德论在道德理论中占有重要一席,是应有之义。 中国传统行政理论的理据 西周的德 孝, 传统行政伦理之源 儒家的 礼 仁,传统行政伦理的深层理据 《贞观政要》中的君道和官德,传统行政伦理的系统化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主要规范 https://wenku.baidu.com/view/5107744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2.html?re=view 性情之德:齐、圣、广、渊、宽、肃、明、允 道德之德:仁 义 勇 让 固 信 礼 伦理之德: 孝 慈 悌 敬 爱 友 忠 理智之德: 智 咨 询 度 诹 谋 第一,公忠。公正忠诚;尽忠为公。不要把天下看作自己的私家之物。 第二,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 第三,廉政。廉政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 第四,勤政。勤政是理政的基础和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 第五,爱民。爱民即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 第六,用贤。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第七,修身。修身是做人报国的根本之道。 忠 信 廉 智 行政理性的界定 http://wtk.lntvu.com/index.php?app=faq&id=1488 行政理性是指被行政人员内化到行政行为中,作为具体行为指导原则的对行为体系,包括自身、行为对象等的感性认识能力,以及对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进行抽象思维与判断的能力。 行政理性的实质 行政理性的标准 有限政府的概念 “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  1、有限政府首先是法制政府。  2、有限政府关键是有效政府  3、有限政府途径是简政放权 行政理性的限度 http://www.bjqx.org.cn/qxweb/n52543c766.aspx 行政理性的限度是以人的智性的有限性和理性的局限性为基础的。人的智性的有限性注定了人的理性的有限性,从而决定了行政理性的有限性 只有从有限理性出发,我们才可以对公共行政管理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行政理性内含着政府追求正义、通向至善的价值理性,这意味着行政主体应该根据道德理由来行动。因此,行政理性为行政主体的政治合法性和行政行为的道德正当性提供指引。但是,这种价值理性并不能避免行政理性所导致的行政之恶。因为在实际的公共活动中,公共行政人员完全有可能在坚持公共原则和职业要求的同时,参与或制造更大的行政之恶。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行政正义的内涵 指一种社会制度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并没有在个人之间做出任何的区分、其原则规范使各种对利益冲突的要求有一个恰当的平衡。 三个层次: 正义原则 正义感 正义行为 行政程序正义的价值和原则 广义上的行政程序,是与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即立法程序和司法过程中应遵循的程序即司法程序相对立的概念,是指行政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切程序。 从狭义上讲,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程序,即行政行为的事前程序 程序正义是行政法的标志性原则。该原则是在行政权急剧扩张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普通法院将起初用以规范司法权的自然正义原则适用于控制行政权,并根据行政行为的特点加以调整。避免偏私是程序正义原则的基本要求,而公平听证则构成了程序正义原则的核心内容。 关于程序正义的价值,也同样是一种“善”,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程序正义的外在价值“可以被概括为程序的好结果,它是程序预期达到的结果价值”;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是指固有的,不取决于程序结果好坏的那种价值。” 简言之,程序正义的内在价值即正当程序所固有的内在品质,而外在价值即正当程序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程序正义的外在价值又可以分为原始外在价值和次生外在价值。程序正义原始外在价值指的是正当程序最原始最直接的目的和功能。而次生外在价值则是实现程序正义原始外在价值和程序正义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发现和产生的一些其他价值。? 行政实质正义的意义、标准和实现 https://wenku.baidu.com/view/49a367e45ef7ba0d4a733b3e.html ①实质正义:指正义的终极状态必须实现,也就是善人、善行应该得到善报,恶人或恶行必须得到恶报 形式正义: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注重形式和手段的正义性,具体案件的当事人之间是否实现了正义,则非所问。 ③校正正义:指涉及对被侵害的财富、荣誉和权利的恢复和补偿,不管谁是伤害者,也不管谁是受害者,伤害者补偿受害者,受害者从伤害者处得到补偿。 形式正义的遗憾: 由于追求形式上的工作,从而把过多的资源消耗在维持公共行政的合理性、程序化等形式理性方面,导致规则及程序的繁殖衍生,而牺牲了公共利益和目的的实现。 实质正义是指决定的内容或行为的结果合乎正义。 中国公共行政的现状: 1.人治色彩浓厚 2. 形式正义严重缺乏 3. 行政绩效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行政实质正义的基本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 2. 行政职权与职责明确原则 3. 依赖保护原则 4.合理选择原则 5. 公正赔偿原则 实现: 1.建立正义的基本行政制度 如行政听证制度、救济制度、问责制度 2. 培育行政人员的道德人格。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能力 3. 对行政人员的道德监督 行政自由裁量的概念、界定、发展、原则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权限,基于法律、法规及行政的目的和精神,针对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自由选择而作出的公正而合理的行政决定的权力 只要行政机关是在自由裁量范围内对行政权力作出处分,该处分行为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且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机关的处分权,既不会损害其与行政机关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同时一般也不会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此时可以适用调解。  对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界定,主要看两个条件: 一是法律、法规规定。 二是行政行为应当是合法的,如果行政机关超出自由裁量范围作出行政行为则属违法,即使行政相对人或者相关人愿意接受这种结果,也不能改变行政机关违法的事实,不能消除违法状态 三是行政行为存在合理性、正当性问题。 1、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 2、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仅为正当目的。 3、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合乎法的目的 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边界;理性边界、道德边界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609/112784910.shtm 法律边界: 1.明确规定了自由裁量权的内涵 2. 明确了自由裁量权的法律地位 3.严格限制了自由裁量的权限边界 行政自由裁量的失范 https://wenku.baidu.com/view/3ee3b78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6.html 行政执法标准模糊 执法部门功能重叠 执法人员私利驱使 执法监督到位欠缺 执法对象利益交换 行政自由裁量的程序控制的道德控制 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和制度控制,从源头上解决自由裁量权过于“自由”的问题,使之具体化、规范化,具体较强的可操作性。 1、建立回避制度 2、建立执法责任制 3、建立司法审查制度 4、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5、在立法层面,要处理好法律条文的“弹性”和执法的“可操作性”关系,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减少“弹性”,尤其是对涉及到公民合法权益的条款,更应如此 6、要强调行政机关说明作出具行政行为的理由 7、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8、实行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想结合。 9、人民法院对自由裁量权的司法监督 对自由裁量权进行道德控制,必须要加强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 1、增强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明确我们的权利是人民给的,我们要用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努力为人民服务。如果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质上就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控制主观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保证。 2、增强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光有好的思想,并不必然能够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对于复杂的问题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我们只有不断地向书本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不断地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在客观上把自由裁量权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 3、要克服不良思想的侵蚀,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加强思想教育,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自己的内控力,遏止私欲的膨胀,在思想上消除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欲念。 行政忠诚的界定 行政忠是行政人员自我发展的实现前提,又是行政组织有效运作的必备条件,还是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强劲诚是行政人员在执行国家意志的过程中真心实意、无二心的精神。它既保障 行政忠诚是一种积极理性的行政情感 行政忠诚是一种优秀高尚的行政美德 行政忠诚的对象 https://wenku.baidu.com/view/c5fd9c48b84ae45c3a358c14.html 行政忠诚指向的对象而言,它可 以是具体的人或团体,也可以是某种信念 或终极价值。目前,公认的对象包括国家 法律、行政规律、行政职责、行政良知 忠诚于个体 忠诚于团体 忠诚于原则 认同的含义 https://wenku.baidu.com/view/c5fd9c48b84ae45c3a358c14.html 认同是行政忠诚的逻辑起点。认同的动因,从根本上说,是道德主体背后的利益。 角色认同和责任认同 公共行政人员的组织认同 组织认同,即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一个行政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只有在对组织目标认同的情况下,才可能做出合理的、有效率的决策 对宪法的行政忠诚 是对宪法和人民的忠诚 是现代行政忠诚的最高原则和最根本尺度 行政责任的基本概念 行政责任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 行政责任的 “四E” 经济、效率、效能、公平 4E”指标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经济(Economy)。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2.效率(Efficiency)。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服务的单位成本等。效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形式体现。 3.效能(Effectiveness)。效能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标的的程度、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 4.公平(Equity)。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能否都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了更多的社会照顾” 权利冲突的概念、类型 https://wenku.baidu.com/view/96b21c7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a.html 权利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同样法律上之依据的权利之间,因法律未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界定所导致的权利边界的不确定性、模糊性,而引起的它们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 广义的权利冲突:即包含统一领域发生的权利冲突,也包括这些领域之间发生的交叉权利冲突。 狭义: 在法律范围内的权利冲突。 客观行政责任的概念 与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 主观行政责任的概念 与那些我们自己认为应该为之负责的事物相关,根植于我们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 行政腐败的概念 https://wenku.baidu.com/view/77861f21581b6bd97f19ea90.html 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公共规则滥用垄断性权限和自由处置权获取私人利益,以致败坏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行为。 行政腐败的特征与成因 在腐败形式上,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形式。即权力资本化,权力商品化 在腐败主体上,呈现集体化、法人化的趋势,即公贿和集体腐败 在腐败的层级上,中下层官员成为行政腐败的高发群体。 在腐败过程上,行政腐败具有“隐形化”特征。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式腐败还出现以下新特征: 1.群体化 2.高官化 3.巨额化 4.期权化 5.潜规则化 6.国际化 7.新型化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包括: 1. 社会转型论 价值观变化 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府权威扩展,政府管理活动增多增加了腐败的可能性 2. 特殊文化论 依据关系网的亲疏远近行使自由裁量权导致行政腐败 3.经济匮乏论 4.监督缺失论 具体原因: 1.根本上说缘与权力自身的特征、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背景,与社会制度本身等密切相关 权力的手段性,权力的独立性、权力的一元性。权力的时效性,权力的膨胀性 2. 不健全的政治制度是行政腐败的重要根源 3.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4.历史文化传统的惯性影响:官本位、家族本位等 个人原因: 人性与腐败的动机:自利性和经济人 文化与道德的力量 心理上的自我合理化。 攀比心理 替换心理 从众心理 被迫心理 制度的约束力 行政腐败的危害 1.国家经济损失 2.造成政治资源流失 3.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 -消解社会道德秩序 -破环社会运转秩序 -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行政腐败的道德规制、权利规制和社会规制 道德规制: 1.以德化官-以道德改良和塑造官员 2.以德化民 -祛除腐败认同的文化土壤 -营造谴责行政腐败的文化氛围 权利规制 1.缩权:合理压缩行政权力,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干预,以缩小行政腐败的可能性空间。 2. 限权,依法行政,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和限制行政权力 社会规制 1.提高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 2. 引导公民参与行政监督 3.紧紧依靠群众,打造合力,加强对腐败的发现能力 4.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加大制度防腐治腐力度 -完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制度防腐功能 : 财产申报制度,巡视制度、 廉政的概念 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 廉政的主体 廉政建设与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一是创新完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 二是党委、纪委、政府合作共抓共管,构建有效的腐败治理机制 第三,发挥政府的主动作用 现代善政的要素 善制指的就是要朝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等五个方向努力 善政应具备几大要素:民主法治、公共服务、责任诚信、公正透明、高效廉洁 即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民主型转变;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从推诿型向责任诚信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公正透明型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型向高效廉洁型转变。善政是实现善治的基础 治理与善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 善政的实现 善政是实现善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