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局概览
这一节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Vue.js 内部的整个流程,希望能让大家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我们再来逐个模块进行讲解。从来没有了解过 Vue.js 实现的同学可能会对一些内容感到疑惑,这是很正常的,这一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对整个流程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算是一个概览预备的过程,当把整本小册认真读完以后,再来阅读这一节,相信会有收获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笔者画的内部流程图。
![](https://img.kancloud.cn/01/db/01db136b4380b1804c072899e92daa3d_1752x1216.gif)
大家第一次看到这个图一定是一头雾水的,没有关系,我们来逐个讲一下这些模块的作用以及调用关系。相信讲完之后大家对Vue.js内部运行机制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 初始化及挂载
![](https://img.kancloud.cn/c4/dd/c4dd695d1c4423aeb8ea55e67fff486d_828x336.gif)
在 `new Vue()` 之后。 Vue 会调用 `_init` 函数进行初始化,也就是这里的 `init` 过程,它会初始化生命周期、事件、 props、 methods、 data、 computed 与 watch 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 `setter` 与 `getter` 函数,用来实现「**响应式**」以及「**依赖收集**」,后面会详细讲到,这里只要有一个印象即可。
初始化之后调用 `$mount` 会挂载组件,如果是运行时编译,即不存在 render function 但是存在 template 的情况,需要进行「**编译**」步骤。
## 编译
compile编译可以分成 `parse`、`optimize` 与 `generate` 三个阶段,最终需要得到 render function。
![](https://img.kancloud.cn/7e/80/7e80fcd4e490557058f4e19af76e5795_824x496.gif)
### parse
`parse` 会用正则等方式解析 template 模板中的指令、class、style等数据,形成AST。
### optimize
`optimize` 的主要作用是标记 static 静态节点,这是 Vue 在编译过程中的一处优化,后面当 `update` 更新界面时,会有一个 `patch` 的过程, diff 算法会直接跳过静态节点,从而减少了比较的过程,优化了 `patch` 的性能。
### generate
`generate` 是将 AST 转化成 render function 字符串的过程,得到结果是 render 的字符串以及 staticRenderFns 字符串。
在经历过 `parse`、`optimize` 与 `generate` 这三个阶段以后,组件中就会存在渲染 VNode 所需的 render function 了。
## 响应式
接下来也就是 Vue.js 响应式核心部分。
![](https://img.kancloud.cn/3f/32/3f32fe9400f1f726e6d10eadd342b277_1460x728.gif)
这里的 `getter` 跟 `setter` 已经在之前介绍过了,在 `init` 的时候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进行了绑定,它使得当被设置的对象被读取的时候会执行 `getter` 函数,而在当被赋值的时候会执行 `setter` 函数。
当 render function 被渲染的时候,因为会读取所需对象的值,所以会触发 `getter` 函数进行「**依赖收集**」,「**依赖收集**」的目的是将观察者 Watcher 对象存放到当前闭包中的订阅者 Dep 的 subs 中。形成如下所示的这样一个关系。
![](https://img.kancloud.cn/43/c8/43c84091dc595cdf3eb9db090b7aec13_520x245.gif)
在修改对象的值的时候,会触发对应的 `setter`, `setter` 通知之前「**依赖收集**」得到的 Dep 中的每一个 Watcher,告诉它们自己的值改变了,需要重新渲染视图。这时候这些 Watcher 就会开始调用 `update` 来更新视图,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 `patch` 的过程以及使用队列来异步更新的策略,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 Virtual DOM
我们知道,render function 会被转化成 VNode 节点。Virtual DOM 其实就是一棵以 JavaScript 对象( VNode 节点)作为基础的树,用对象属性来描述节点,实际上它只是一层对真实 DOM 的抽象。最终可以通过一系列操作使这棵树映射到真实环境上。由于 Virtual DOM 是以 JavaScript 对象为基础而不依赖真实平台环境,所以使它具有了跨平台的能力,比如说浏览器平台、Weex、Node 等。
比如说下面这样一个例子:
```
{
tag: 'div', /*说明这是一个div标签*/
children: [ /*存放该标签的子节点*/
{
tag: 'a', /*说明这是一个a标签*/
text: 'click me' /*标签的内容*/
}
]
}
```
渲染后可以得到
```
<div>
<a>click me</a>
</div>
```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的节点有更多的属性来标志节点,比如 isStatic (代表是否为静态节点)、 isComment (代表是否为注释节点)等。
## 更新视图
![](https://img.kancloud.cn/d1/dc/d1dc77e6aec6a13caa86bc32afd24509_731x339.gif)
前面我们说到,在修改一个对象值的时候,会通过 `setter -> Watcher -> update` 的流程来修改对应的视图,那么最终是如何更新视图的呢?
当数据变化后,执行 render function 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 VNode 节点,我们如果想要得到新的视图,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解析这个新的 VNode 节点,然后用 `innerHTML` 直接全部渲染到真实 DOM 中。但是其实我们只对其中的一小块内容进行了修改,这样做似乎有些「**浪费**」。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只修改那些「改变了的地方」呢?这个时候就要介绍我们的「**`patch`**」了。我们会将新的 VNode 与旧的 VNode 一起传入 `patch` 进行比较,经过 diff 算法得出它们的「**差异**」。最后我们只需要将这些「**差异**」的对应 DOM 进行修改即可。
## 再看全局
![](https://img.kancloud.cn/01/db/01db136b4380b1804c072899e92daa3d_1752x1216.gif)
回过头再来看看这张图,是不是大脑中已经有一个大概的脉络了呢?
**那么,让我们继续学习每一个模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