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数组
数组是PHP中非常强大、灵活的一种数据类型,它的底层实现为散列表(HashTable,也称作:哈希表),除了我们熟悉的PHP用户空间的Array类型之外,内核中也随处用到散列表,比如函数、类、常量、已include文件的索引表、全局符号表等都用的HashTable存储。
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它的key - value之间存在一个映射函数,可以根据key通过映射函数直接索引到对应的value值,它不以关键字的比较为基本操作,采用直接寻址技术(就是说,它是直接通过key映射到内存地址上去的),从而加快查找速度,在理想情况下,无须任何比较就可以找到待查关键字,查找的期望时间为O(1)。
### 2.2.1 数组结构
存放记录的数组称做散列表,这个数组用来存储value,而value具体在数组中的存储位置由映射函数根据key计算确定,映射函数可以采用取模的方式,key可以通过一些譬如“times 33”的算法得到一个整形值,然后与数组总大小取模得到在散列表中的存储位置。这是一个普通散列表的实现,PHP散列表的实现整体也是这个思路,只是有几个特殊的地方,下面就是PHP中HashTable的数据结构:
```c
//Bucket:散列表中存储的元素
typedef struct _Bucket {
zval val; //存储的具体value,这里嵌入了一个zval,而不是一个指针
zend_ulong h; //key根据times 33计算得到的哈希值,或者是数值索引编号
zend_string *key; //存储元素的key
} Bucket;
//HashTable结构
typedef struct _zend_array HashTable;
struct _zend_array {
zend_refcounted_h gc;
union {
struct {
ZEND_ENDIAN_LOHI_4(
zend_uchar flags,
zend_uchar nApplyCount,
zend_uchar nIteratorsCount,
zend_uchar reserve)
} v;
uint32_t flags;
} u;
uint32_t nTableMask; //哈希值计算掩码,等于nTableSize的负值(nTableMask = -nTableSize)
Bucket *arData; //存储元素数组,指向第一个Bucket
uint32_t nNumUsed; //已用Bucket数
uint32_t nNumOfElements; //哈希表有效元素数
uint32_t nTableSize; //哈希表总大小,为2的n次方
uint32_t nInternalPointer;
zend_long nNextFreeElement; //下一个可用的数值索引,如:arr[] = 1;arr["a"] = 2;arr[] = 3; 则nNextFreeElement = 2;
dtor_func_t pDestructor;
};
```
HashTable中有两个非常相近的值:`nNumUsed`、`nNumOfElements`,`nNumOfElements`表示哈希表已有元素数,那这个值不跟`nNumUsed`一样吗?为什么要定义两个呢?实际上它们有不同的含义,当将一个元素从哈希表删除时并不会将对应的Bucket移除,而是将Bucket存储的zval修改为`IS_UNDEF`,只有扩容时发现nNumOfElements与nNumUsed相差达到一定数量(这个数量是:`ht->nNumUsed - ht->nNumOfElements > (ht->nNumOfElements >> 5)`)时才会将已删除的元素全部移除,重新构建哈希表。所以`nNumUsed`>=`nNumOfElements`。
HashTable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值`arData`,这个值指向存储元素数组的第一个Bucket,插入元素时按顺序 __依次插入__ 数组,比如第一个元素在arData[0]、第二个在arData[1]...arData[nNumUsed]。PHP数组的有序性正是通过`arData`保证的,这是第一个与普通散列表实现不同的地方。
既然arData并不是按key映射的散列表,那么映射函数是如何将key与arData中的value建立映射关系的呢?
实际上这个散列表也在`arData`中,比较特别的是散列表在ht->arData内存之前,分配内存时这个散列表与Bucket数组一起分配,arData向后移动到了Bucket数组的起始位置,并不是申请内存的起始位置,这样散列表可以由arData指针向前移动访问到,即arData[-1]、arData[-2]、arData[-3]......散列表的结构是`uint32_t`,它保存的是value在Bucket数组中的位置。
所以,整体来看HashTable主要依赖arData实现元素的存储、索引。插入一个元素时先将元素按先后顺序插入Bucket数组,位置是idx,再根据key的哈希值映射到散列表中的某个位置nIndex,将idx存入这个位置;查找时先在散列表中映射到nIndex,得到value在Bucket数组的位置idx,再从Bucket数组中取出元素。
比如:
```php
$arr["a"] = 1;
$arr["b"] = 2;
$arr["c"] = 3;
$arr["d"] = 4;
unset($arr["c"]);
```
对应的HashTable如下图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0135441dd4177fc5f021cc20ea2c1b72_841x564.png)
> 图中Bucket的zval.u2.next默认值应该为-1,不是0
### 2.2.2 映射函数
映射函数(即:散列函数)是散列表的关键部分,它将key与value建立映射关系,一般映射函数可以根据key的哈希值与Bucket数组大小取模得到,即`key->h % ht->nTableSize`,但是PHP却不是这么做的:
```c
nIndex = key->h | ht->nTableMask;
```
显然位运算要比取模更快。
`nTableMask`为`nTableSize`的负数,即:`nTableMask = -nTableSize`,因为`nTableSize`等于2^n,所以`nTableMask`二进制位右侧全部为0,也就保证了nIndex落在数组索引的范围之内(`|nIndex| <= nTableSize`):
```c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 -8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0000 -16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00000 -32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64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 -128
```
### 2.2.3 哈希碰撞
哈希碰撞是指不同的key可能计算得到相同的哈希值(数值索引的哈希值直接就是数值本身),但是这些值又需要插入同一个散列表。一般解决方法是将Bucket串成链表,查找时遍历链表比较key。
PHP的实现也是如此,只是将链表的指针指向转化为了数值指向,即:指向冲突元素的指针并没有直接存在Bucket中,而是保存到了value的`zval`中:
```c
struct _zval_struct {
zend_value value; /* value */
...
union {
uint32_t var_flags;
uint32_t next; /* hash collision chain */
uint32_t cache_slot; /* literal cache slot */
uint32_t lineno; /* line number (for ast nodes) */
uint32_t num_args; /* arguments number for EX(This) */
uint32_t fe_pos; /* foreach position */
uint32_t fe_iter_idx; /* foreach iterator index */
} u2;
};
```
当出现冲突时将原value的位置保存到新value的`zval.u2.next`中,然后将新插入的value的位置更新到散列表,也就是后面冲突的value始终插入header。所以查找过程类似:
```c
zend_ulong h = zend_string_hash_val(key);
uint32_t idx = ht->arHash[h & ht->nTableMask];
while (idx != INVALID_IDX) {
Bucket *b = &ht->arData[idx];
if (b->h == h && zend_string_equals(b->key, key)) {
return b;
}
idx = Z_NEXT(b->val); //移到下一个冲突的value
}
return NULL;
```
### 2.2.4 插入、查找、删除
这几个基本操作比较简单,不再赘述,定位到元素所在Bucket位置后的操作类似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
### 2.2.5 扩容
散列表可存储的value数是固定的,当空间不够用时就要进行扩容了。
PHP散列表的大小为2^n,插入时如果容量不够则首先检查已删除元素所占比例,如果达到阈值(ht->nNumUsed - ht->nNumOfElements > (ht->nNumOfElements >> 5),则将已删除元素移除,重建索引,如果未到阈值则进行扩容操作,扩大为当前大小的2倍,将当前Bucket数组复制到新的空间,然后重建索引。
```c
//zend_hash.c
static void ZEND_FASTCALL zend_hash_do_resize(HashTable *ht)
{
if (ht->nNumUsed > ht->nNumOfElements + (ht->nNumOfElements >> 5)) {
//只有到一定阈值才进行rehash操作
zend_hash_rehash(ht); //重建索引数组
} else if (ht->nTableSize < HT_MAX_SIZE) {
//扩容
void *new_data, *old_data = HT_GET_DATA_ADDR(ht);
//扩大为2倍,加法要比乘法快,小的优化点无处不在...
uint32_t nSize = ht->nTableSize + ht->nTableSize;
Bucket *old_buckets = ht->arData;
//新分配arData空间,大小为:(sizeof(Bucket) + sizeof(uint32_t)) * nSize
new_data = pemalloc(HT_SIZE_EX(nSize, -nSize), ...);
ht->nTableSize = nSize;
ht->nTableMask = -ht->nTableSize;
//将arData指针偏移到Bucket数组起始位置
HT_SET_DATA_ADDR(ht, new_data);
//将旧的Bucket数组拷到新空间
memcpy(ht->arData, old_buckets, sizeof(Bucket) * ht->nNumUsed);
//释放旧空间
pefree(old_data, ht->u.flags & HASH_FLAG_PERSISTENT);
//重建索引数组:散列表
zend_hash_rehash(ht);
...
}
...
}
#define HT_SET_DATA_ADDR(ht, ptr) do { \
(ht)->arData = (Bucket*)(((char*)(ptr)) + HT_HASH_SIZE((ht)->nTableMask)); \
} while (0)
```
### 2.2.6 重建散列表
当删除元素达到一定数量或扩容后都需要重建散列表,因为value在Bucket位置移动了或哈希数组nTableSize变化了导致key与value的映射关系改变,重建过程实际就是遍历Bucket数组中的value,然后重新计算映射值更新到散列表,除了更新散列表之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处理:移除已删除的value,开始的时候我们说过,删除value时只是将value的type设置为IS_UNDEF,并没有实际从Bucket数组中删除,如果这些value一直存在那么将浪费很多空间,所以这里会把它们移除,操作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将后面未删除的value依次前移,具体过程如下:
```c
//zend_hash.c
ZEND_API int ZEND_FASTCALL zend_hash_rehash(HashTable *ht)
{
Bucket *p;
uint32_t nIndex, i;
...
i = 0;
p = ht->arData;
if (ht->nNumUsed == ht->nNumOfElements) { //没有已删除的直接遍历Bucket数组重新插入索引数组即可
do {
nIndex = p->h | ht->nTableMask;
Z_NEXT(p->val) = HT_HASH(ht, nIndex);
HT_HASH(ht, nIndex) = HT_IDX_TO_HASH(i);
p++;
} while (++i < ht->nNumUsed);
} else {
do {
if (UNEXPECTED(Z_TYPE(p->val) == IS_UNDEF)) {
//有已删除元素则将后面的value依次前移,压实Bucket数组
......
while (++i < ht->nNumUsed) {
p++;
if (EXPECTED(Z_TYPE_INFO(p->val) != IS_UNDEF)) {
ZVAL_COPY_VALUE(&q->val, &p->val);
q->h = p->h;
nIndex = q->h | ht->nTableMask;
q->key = p->key;
Z_NEXT(q->val) = HT_HASH(ht, nIndex);
HT_HASH(ht, nIndex) = HT_IDX_TO_HASH(j);
if (UNEXPECTED(ht->nInternalPointer == i)) {
ht->nInternalPointer = j;
}
q++;
j++;
}
}
......
ht->nNumUsed = j;
break;
}
nIndex = p->h | ht->nTableMask;
Z_NEXT(p->val) = HT_HASH(ht, nIndex);
HT_HASH(ht, nIndex) = HT_IDX_TO_HASH(i);
p++;
}while(++i < ht->nNumUsed);
}
}
```
除了上面这些操作,PHP中关于HashTable的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介绍。
- 目录
- 第1章 PHP基本架构
- 1.1 PHP简介
- 1.2 PHP7的改进
- 1.3 FPM
- 1.4 PHP执行的几个阶段
- 第2章 变量
- 2.1 变量的内部实现
- 2.2 数组
- 2.3 静态变量
- 2.4 全局变量
- 2.5 常量
- 3.1 PHP代码的编译
- 3.1.1 词法解析、语法解析
- 3.1.2 抽象语法树编译流程
- 第3章 Zend虚拟机
- 3.2.1 内部函数
- 3.2.2 用户函数的实现
- 3.3 Zend引擎执行流程
- 3.3.1 基本结构
- 3.2 函数实现
- 3.3.2 执行流程
- 3.3.3 函数的执行流程
- 3.3.4 全局execute_data和opline
- 3.4 面向对象实现
- 3.4.1 类
- 3.4.2 对象
- 3.4.3 继承
- 3.4.4 动态属性
- 3.4.5 魔术方法
- 3.4.6 类的自动加载
- 3.5 运行时缓存
- 3.6 Opcache
- 3.6.1 opcode缓存
- 3.6.2 opcode优化
- 3.6.3 JIT
- 第4章 PHP基础语法实现
- 4.1 类型转换
- 4.2 选择结构
- 4.3 循环结构
- 4.4 中断及跳转
- 4.5 include/require
- 4.6 异常处理
- 第5章 内存管理
- 5.1 Zend内存池
- 5.2 垃圾回收
- 第6章 线程安全
- 6.2 线程安全资源管理器
- 第7章 扩展开发
- 7.1 概述
- 6.1 什么是线程安全
- 7.2 扩展的实现原理
- 7.3 扩展的构成及编译
- 7.4 钩子函数
- 7.5 运行时配置
- 7.6 函数
- 7.7 zval的操作
- 7.8 常量
- 7.9 面向对象
- 7.9.1 内部类注册
- 7.9.2 定义成员属性
- 7.9.3 定义成员方法
- 7.9.4 定义常量
- 7.9.5 类的实例化
- 7.10 资源类型
- 7.11 经典扩展解析
- 7.8.1 Yaf
- 7.8.2 Redis
- 第8章 命名空间
- 8.2 命名空间的定义
- 8.2.1 定义语法
- 8.2.2 内部实现
- 8.3 命名空间的使用
- 8.3.1 基本用法
- 8.3.2 use导入
- 8.3.3 动态用法
- 附录
- 附录1:break/continue按标签中断语法实现
- 附录2:defer推迟函数调用语法的实现
- 8.1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