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 [mui初级入门教程(六)— 模板页面实现原理及多端适配指南](https://www.cnblogs.com/PheonixHkbxoic/p/6013368.html) ## 写在前面 自从来公司实习,每天都淹没在问题中,一直没有抽出空写写文章,今天轮到我完善文档和总结,就想着抽空把文档中的内容写写,但是文档限于篇幅,而且不能话唠,自然博客是最好的方式去分享。哈哈,废话不多说,将整理的内容贴出来,稍作解释,方便大家查阅。 ## template(模板页面) hello mui示例App中无等待窗体切换的实现是基于模板页面,点击一个链接,不显示雪花等待框,立即打开一个“正在加载...”的页面,之后真实内容快速填充“正在加载...”区域。这种模板页面适用了通用性较强的页面,我们不必要为每个页面创建父子webview,而是将公用的父页面提取出来作为模板页面,同时在页面为加载前可以显示个性化加载页面,可以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模板父页面预加载,点击后立即显示,不用展示雪花等待框,也不会出现白屏现象;共用子页面,有效控制webview数量,避免切页时频繁创建、销毁webview。 ### 实现思路 这里我们以列表到详情页的情况为例说明,详情页html结构: ~~~ <ul class="mui-table-view"> <li class="mui-table-view-cell"> <a class="mui-navigate-right" href="list1.html"> Item 1 </a> </li> <li class="mui-table-view-cell"> <a class="mui-navigate-right" href="list2.html"> Item 2 </a> </li> <li class="mui-table-view-cell"> <a class="mui-navigate-right" href="list3.html"> Item 3 </a> </li> </ul> ~~~ 1.预加载一个模板父页面,用以当页面还没有加载出来的时候展示加载动画,以及作为公用子页面的头部,原理相当于tabbar webview模式的父页面;预加载或者创建一个公用子页面,同时将这个子页面填充到模板父页面; ~~~ // 预加载模板父页面 var template = mui.preload({ url:'template.html', id:'template', styles:{ popGesture:"hide" } }); // 预加载公用子页面 var subWebview = mui.preload({ url:'', id:'sub_template', styles:{ top: '45px', bottom: '0px' } }); // 将子页面填充到父页面 template.append(subWebview); ~~~ 2.点击列表链接时,直接显示模板父页面,并动态修改模板父页面的标题;共用子页面通过loadURL方法加载对应目标页面; ~~~ mui('.mui-table-view').on('tap','li a',function(){ var self = this; // 修改共用父模板的标题 mui.fire(template, 'updateHeader', { title: self.innerText, href: self.href }); // 加载子页面地址 if(subWebview.getURL()==self.href){ subWebview.show(); }else{ subWebview.loadURL(self.href); // 子页面加载完成显示 subWebview.addEventListener('loaded', 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subWebview.show(); },50); }); } // 显示模板父页面 template.show('slide-in-right', 150); }) ~~~ 3.模板父页面接收参数和返回列表页的处理方法 ~~~ var titleEle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tle"); var contentWebview = null,self = null; mui.plusReady(function () { self = plus.webview.currentWebview(); }); // 自定义事件接收参数修改模板父页面头部 window.addEventListener("updateHeader", function(e) { var title = e.detail.title; var href = e.detail.target; var aniShow = e.detail.aniShow; titleElem.innerHTML = title; titleElem.className = "mui-title mui-fadein"; if(mui.os.android&&aniShow&&parseFloat(mui.os.version)>=4.4){ if(contentWebview==null){ contentWebview = self.children()[0]; } if (contentWebview.getURL() != href) { contentWebview.loadURL(href); } else { contentWebview.show(); } setTimeout(function () { self.show(aniShow); },10); } }); // 返回事件(隐藏模板父页面,并在窗体动画结束后,隐藏共用子页面) mui.back = function() { self.hide('auto'); setTimeout(function() { titleElem.className = 'mui-title mui-fadeout'; titleElem.innerText = ''; if(contentWebview==null){ contentWebview = self.children()[0]; } contentWebview.hide("none"); }, 350); } ~~~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种方式是创建两个webview作为视图容器实现,在web环境下webview的方法不能执行,hello mui里面为每个详情页面创建一个头部,但是我们会发现在app环境下执行并没有出现这个头部,这是以为在hello mui演示demo中的app.css中有这么一段代码: ~~~ .mui-plus.mui-android header.mui-bar{ display: none; } .mui-plus.mui-android .mui-bar-nav~.mui-content{ padding: 0; } ~~~ 由于iOS系统性能已经足够好,转场切换不会白屏,hello mui演示demo中iOS没有使用模板页面。当我们引入mui.js文件,在5+环境执行,mui.js会自动将`.mui-plus`及`.mui-plus-android`类添加到body上,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环境判断,是否显示某些内容。 ## 运行环境判断 如果是写文档,写到上面自然就戛然而止,但是写文章,希望把这个相关的问题顺便多聊几句,因为一旦有人遇到相关的问题,多说了几句就说不定解决的。 说到系统判断,这里不得不说一下[mui.os](http://dev.dcloud.net.cn/mui/util/#os)这个工具方法,mui通过封装html5中的`navigator.userAgent`API进行判断系统和版本号: * 5+环境下判断方法: * mui.os.plus 返回是否在5+基座中运行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Html5Plus")>-1` * mui.os.stream 返回是否为流应用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StreamApp")>-1` * Android环境下判断方法: * mui.os.android 返回是否为安卓手机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Android")>-1` * mui.os.isBadAndroid android非Chrome环境 等效于:`!(/Chrome\/\d/.test(window.navigator.appVersion))` * mui.os.version 安卓版本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match(/(Android);?[\s\/]+([\d.]+)?/)[2]` * IOS环境下判断方法: * mui.os.ios 返回是否为苹果设备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iPhone")>-1&&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iPad")>-1` * mui.os.iphone 返回是否为苹果手机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iPhone")>-1` * mui.os.ipad 返回是否为ipad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iPad")>-1` * mui.os.version 返回手机版本号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match(/(iPhone\sOS)\s([\d_]+)/).[2].replace(/_/g, '.')||navigator.userAgent.match(/(iPad\sOS)\s([\d_]+)/).[2].replace(/_/g, '.')` * 微信环境下判断方法: * mui.os.wechat 返回是否为微信端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MicroMessenger")>-1` * mui.os.wechat.version 返回微信版本 等效于:`navigator.userAgent.match(/(MicroMessenger)\/([\d\.]+)/i)[2].replace(/_/g, '.')`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mui.os.*`方法进行判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简单的方法去判断,比如我们希望某一部分内容只在5+环境下显示,有些内容只在非5+环境下执行,或者有些内容只在微信环境下使用,使用`mui.os.*`有时候显得还是不够方便,那这里就说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通过设置class类的CSS方法。 读[mui源码](https://github.com/dcloudio/mui)我们能够知道,mui中定义`mui.os.*`系列方法,同时通过`mui.os.*`方法判断环境,将`.mui-plus`,`.mui-plus-stream`,`.mui-ios`,`.mui-android`,`.mui-wechat`,`mui-ios-version`,`mui-android-version`,`mui-wechat-version`绑定在`document.body.classList`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样式类判断当前的运行判断,于是可以做出一些适配。 ~~~ .mui-plus-visible, .mui-wechat-visible{ display: none!important; } .mui-plus-hidden, .mui-wechat-hidden{ display: block!important; } .mui-plus .mui-plus-visible, .mui-wechat .mui-wechat-visible{ display: block!important; } .mui-plus .mui-tab-item.mui-plus-visible, .mui-wechat .mui-tab-item.mui-wechat-visible{ display: table-cell!important; } .mui-plus .mui-plus-hidden, .mui-wechat .mui-wechat-hidden{ display: none!important; } ~~~ 当我们知道这些类的时候,在做适配的时候可以解决很多小问题,如下面这个例子: ~~~ <div class="mui-input-row mui-plus-visible"> <label>mui-plus-visible</label> <input type="text" class="mui-input-speech mui-input-clear" placeholder="我在web环境下隐藏5+环境下显示"> </div> <div class="mui-input-row mui-plus-hidden"> <label>mui-plus-hidden</label> <input type="text" class="mui-input-clear" placeholder="我在web环境下显示5+环境下隐藏"> </div> ~~~ 我们可以使用`.mui-plus-visible`将只能在5+环境下正常使用的内容在web环境下隐藏,反过来我们可以使用`.mui-plus-hidden`将在web中正常显示的内容在5+环境下隐藏。在5+环境下我们使用增强版的语音输入,在普通web环境下使用h5的普通输入框。 开发一次,多端发布,我想这种很多人希望看到的,目前mui中很多组件已经实现在多平台自动切换到合适的模式,使用最合适的姿势,但是对于业务要求各不相同的开发者,想要实现多端发布,不是简单的一两句的问题,还是得熟悉各个平台的差异化,同时对于h5,mui,html5+中的实现方法的差异要所有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多端发布。 ## 多端发布注意事项 上面讲解了多端发布的时候系统及版本判断的方法,但是依然没有说明区别所在,估计很多人看了依然是懵逼状态。为解决HTML5在低端Android机上的性能缺陷,mui引入了原生加速,在普通浏览器端5+的一些方法不再适用,所以做多端发布的时候必须先明白哪一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一些不能使用。因此如果不是APP端,需要将5+的方法全部替换成h5的方法。 mui中最关键的5+模块是webview控件,因此mui若要发挥其全部能力,凡是涉及到webview窗体的内容在非5+环境不能使用,涉及功能点包括: * webview模式窗体动画 * 创建子窗口(除了为解决区域滚动的常见双webview场景,还涉及webview模式的选项卡等多webview场景) * webview模式的侧滑菜单(也有div方式侧滑菜单) * webview模式的tab选项卡(也有div方式选项卡) * nativeUI,如原生的警告框、确认框、popover、actionsheet、toast。这些也有HTML5的实现。 * 预加载 * 页面传值(拓展参数及自定义事件) 对于这部分的内容,解决方法也有很多,如果mui提供了iframe模式的父子页面(主要兼容上拉加载下拉刷新),div模式的、侧滑菜单、选项卡、弹出框,页面传值也可以使用url传参或localStorage等本地存储的方法。在[mui初级入门教程(二)— html5+ webview 底部栏用法详解](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5340854)一文中我也给出了iframe兼容webview模式tabbar的解决方法。 对于第三方插件,html5+中的方法可以优雅降级处理,采用h5的相关标准去实现,比如dcloud官方给出了一个定位的例子,查看这里[plusto](https://github.com/dcloudio/plusto),plusto是为实现多端发布的一个开源JS库,该库可以根据平台实现API的自动转换,比如在5+ App环境下,将浏览器默认定位升级为5+原生定位,实现一套代码平滑迁移至多个平台。在微信中有jssdk同样可以调用系统的一些功能,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或许有些人喜欢使用一些构建工具,对于多端发布使用构建工具确实会很方便,但是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DCloud的mui及Hello mui示例是使用grunt构建的,grunt相关配置也都开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构建,后面有时间再整理一篇相关的文章加以说明。 ## 参考文章 [hello mui中的无等待窗体切换是如何实现的](http://ask.dcloud.net.cn/article/106) [mui适用场景说明,能不能在普通浏览器里使用,能否用于wap网站](http://ask.dcloud.net.cn/article/113) [多端发布开发指南](http://ask.dcloud.net.cn/article/591) ## 后记 这篇文章基本都是copy相关的文档,加以增删,乃成此文。好久不写文,大神勿喷! 最后放上demo地址: > mui-demo:[https://github.com/zhaomenghu...](https://github.com/zhaomenghuan/mui-demo) 本人博客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本人博客若有侵犯他人之处,望见谅,请联系我。希望互相关注,互相学习 --[PheonixHkbxoic](http://www.cnblogs.com/PheonixHkbxo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