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d这个linux命令可以创建一定大小文件。
### 常用参数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eek = blocks 跳过写入缓冲区开头的obs*blocks块。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obs和obs)。
## 实例:
### 1 创建一个100M的空文件
```
dd if=/dev/zero of=hello.txt bs=100M count=1
```
### 2 数据备份与恢复
#### 2.1 整盘数据备份与恢复
将本地的/dev/hdx整盘备份到/dev/hdy
```
dd if=/dev/hdx of=/dev/hdy
```
#### 2.2 将/dev/hdx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
#### 2.3 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
#### 2.4 备份/dev/hdx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
dd if=/dev/hdx | gzip > /path/to/image.gz
```
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
gzip -dc /path/to/image.gz | dd of=/dev/hdx
```
### 3 利用netcat远程备份
在源主机上执行此命令备份/dev/hda
```
dd if=/dev/sdb1 | nc -l 1234
```
在目的主机上执行此命令来接收数据并写入/dev/hdc:
```
nc 127.0.0.1 1234 | dd of=/dev/sdb
```
### 4 备份MBR
#### 4.1 备份:
备份磁盘开始的512Byte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
dd if=/dev/hdx of=/path/to/image count=1 bs=512
```
#### 4.2 恢复:
将备份的MBR信息写到磁盘开始部分:
```
dd if=/path/to/image of=/dev/hdx
```
#### 5 增加Swap分区文件大小
创建一个足够大的文件(此处为256M):
```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
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文件:
```
mkswap /swapfile
```
启用这个swap文件:
```
swapon /swapfile
```
在每次开机的时候自动加载swap文件, 需要在 /etc/fstab 文件中增加一行:
```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s 0 0
```
### 6 磁盘管理
#### 6.1 得到最恰当的block size
通过比较dd指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block size大小:
```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
#### 6.2 测试硬盘读写速度
通过两个命令输出的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dd if=/dev/zero of=/root/1Gb.file bs=1024 count=1000000
```
#### 6.3 修复硬盘
当硬盘较长时间(比如一两年年)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下面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
dd if=/dev/sda of=/dev/sda
```
#### 6.4 销毁磁盘数据
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
```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
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执行此操作以后,/dev/hda1将无法挂载,创建和拷贝操作无法执行。
### 文件切割与合并
要切割的大文件为DGJD,共98336321字节,则:
```
dd if=dgjd of=zz1 bs=1 count=20000000
dd if=dgjd of=zz2 bs=1 count=20000000 skip=20000000
dd if=dgjd of=zz3 bs=1 count=20000000 skip=40000000
dd if=dgjd of=zz4 bs=1 count=20000000 skip=60000000
dd if=dgjd of=zz5 bs=1 count=18336321 skip=80000000
```
其中IF(INPUT FILENAME)是要切割的大文件名,OF(OUTPUTFILENAME)是切割后的子文件名,BS是指明以多少字节作为一个切割记录单位,COUNT是要切割的单位记录数,SKIP是说明切割时的起点,单位同样以BS设定值为准。通过上述五条指令就将DGJD大文件切割成为4个2千万字节、1个18336321字节的子文件。要注意的是SKIP的值不能错。由此也不难看出,DD切割是“非损耗”式的切割,并且支持从任意位置开始的任意大小的切割。
要将生成的ZZ1、ZZ2、ZZ3、ZZ4四个子文件组装为XDGJD,则:
```
dd if=zz1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dd if=zz2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20000000
dd if=zz3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40000000
dd if=zz4 of=xdgjd bs=1 count=20000000 seek=60000000
dd if=zz5 of=xdgjd bs=1 count=18336321 seek=80000000
```
其中SKIP参数改为SEEK参数,指明组装的新大文件XDGJD每次的开始位置是从文件头开始多少字节。如果缺省,则组装从文件头开始,显然这不是我们每次都希望的,所以需用SEEK参数明确指出开始位置。通过以上5个指令,即可将5个子文件重新组装为一个大文件。将切割后生成的子文件重新用FTP传送,结果有的能够顺利传送,有的仍然导致网络瘫痪,不怕,继续切割,切成每个一千万字节,再传,OK!成功传送!
- 目录
- 离散的内容
- IO模型
- 网卡绑定
- ssh
- 硬件测试
- 硬件
- limits
- 网络流量
- 硬盘IO
- 硬盘
- tmux
- 主机名和域名
- http_proxy
- iptables
- 内核参数
- 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 内存
- 虚拟内存并非交换分区
- 网络延时
- 概念
- 多核压缩
- linux基础
- SSH协议
- 软件管理
- yum
- 制作本地源 yum系列
- 制作本地源 apt系列
- apt
- 在 Linux 中移除从源代码安装的程序的一种简单的方法
- 其他
- 源码编译和二进制安装后更改配置
- DNS
- bind
- 守护进程
- 特殊权限
- limit.conf配置
- 网络
- shell-ok
- 变量ok
- 数组ok
- 系统变量和环境变量
- 运算符和计算-ok
- 条件测试-ok
- 选择-ok
- shell循环-ok
- 输出echo和printf-ok
- 技巧-ok
- pre-web
- http协议
- web服务器
- Apache
- apache安装
- yum安装
- 二进制安装
- 编译安装
- httpd命令
- 运行 监控apache
- apache配置文件
- 常用配置
- MPM多处理模块
- 编译模块
- apache模块
- apache核心模块
- apache标准模块
- apache第三方模块
- 虚拟主机
- 1
- CGI-FastCGI-SSI
- 别名和重定向
- apache应用
- 301重定向
- apache防盗链
- http转化为https
- 访问时间段控制
- 控制访问目录
- 限制指定USER_AGENT
- 不同客户端访问不同网页
- apache黑名单
- httpd之禁止解析php
- 不记录css/js/img的访问日志
- 浏览器端静态缓存
- apache访问日志自动切割
- order-require
- 压缩传输
- httpd-ssl
- apache代理
- 正向代理
- 反向代理
- apache调优
- httpd压力测试工具ab
- CGI测试
- php
- php原理
- httpd和php的结合方式
- php yum安装之DSO模式
- php 编译安装之DSO模式
- php-fpm详解
- php yum安装之php-fpm模式
- php 编译安装之FastCGI模式
- php扩展之mysql
- php扩展之gd
- php扩展之pcntl
- php扩展之xcache
- php扩展之ZendGuardLoader
- phpMyAdmin
- wordpress
- 数据库-mysql
- 数据库原理
- mysql数据库原理
- mysql源码编译安装
- mysql二进制包安装
- mysql命令行工具
- 更改密码
- 数据库授权grant
- mysql日志
- 命令
- 常用
- 小命令大作为
- awk 报告生成器
- 网络命令
- 命令查找
- 压缩归档命令
- 文件管理
- 文件管理命令
- 文件查看命令
- 目录管理命令
- 用户管理命令
- 用户权限管理
- curl
- cheat
- chrony
- command
- crontab任务计划
- cut
- date
- dd
- df
- echo
- find
- grep
- hash
- iftop
- kill pkill killall
- ls
- lsmod和modprobe
- lsof
- man
- mkpasswd
- mount
- mtr
- netstat
- nmap
- nc
- NTP
- passwd
- rm
- rdate
- pv
- sar系统活动情况报告
- sed文本处理命令
- setup
- screen
- shutdown
- sort 命令
- sudo
- tcpdump
- top
- uniq
- wget
- who
- xargs
- 监控
- zabbix邮件报警
- Redis
- redis安装
- redis数据类型和操作方法
- redis持久化和配置
- redis主从配置
- php连接redis
- redis实现session共享
- 安装测试
- redis设置密码
- ELK日志分析系统
- elasticsearch
- logstash
- logstash插件
- filebeat日志收集
- kibana
- jenkins
- jenkins安装与配置
- 案例1
- 案例2
- 案例3
- 代码仓库之svn
- svn服务端配置
- 常用操作
- svn备份
- LB集群
- LVS负载均衡集群
- ipvsadm使用方法
- LVS调度方法
- NAT原理
- NAT实践
- DR原理
- DR实践
- TUN原理
- LVS持久连接
- HA集群
- HPC集群
- 共享存储
- ftp协议
- vsftpd
- NFS
- 网站架构发展
- 文件同步
- rsync基本用法
- rsync安装和使用_拉取模式
- lsyncd安装和用法
- zabbix
- zabbix服务端安装
- zabbix客户端安装
- zabbix编译安装
- zabbix监控tomcat
- zabbix监控mysql
- gitlab
- supervisor
- nsq
- ruby
- nodejs
- consul
- mesos
- zookeeper
- rwho
- 对象存储
- 工具
- rclone
- minio
- linux 性能调优
- CPU
- 第一部分 CPU
-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