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 原文出处:http://dbarobin.com/2014/07/18/the-chapter-seven-of-my-university-periodic-history/ > 作者:温国兵 # 程序员的奋斗史(四十三)大学断代史(七)在实验室的日子与我的学业 本篇文章讲讲我在实验室的日子及我的学业,以飨读者。 2011年8月,大一暑假。那时有一股参加实验室的浪潮,我也不例外,慌忙中投入了加入实验室的队伍。我们学院总共有6个实验室,名字都很高大上,但做的东西主要是Java Web和嵌入式。当初年少懵懂,在几位学长的推荐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A老师和B老师的实验室。我们3个同学一起去找实验室老师,老师跟我们谈了一番话,大意是说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应该静下心来学点东西,把本领练到手,并且还要保证呆在实验室时间的连贯性。对此我们唯唯诺诺,就这样踏入了实验室的大门。 整个大一暑假就在无止境的视频学习中度过。我们几个把马士兵、韩顺平的视频看了个遍,一边看一边做点小东西。也正是有了那么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才在以后的学习和做项目中有轻松之感。暑假炎热,实验室有空调,也有个清凉之处。每天早晨我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进入实验室,一股热气闷气迎面扑来,让人感觉非常难受。打开实验室的窗户,呼吸着新鲜空气,眺望远方,接着浏览会网页,然后进入一天的学习。当时做了点小东西,比如坦克大战、山寨QQ、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等,完成时那个兴奋劲,现在还记忆犹新。 由于我和A同学进度较快,第一批进入项目的熏陶。该项目在实验室老师的带领下,成员有A同学、B女学长和我。第一个项目需求非常不清晰,方案是由我们几个讨论出来的,数据库也是我们试着设计的。第一次讨论项目的需求感觉很炫,但初出茅庐的我们对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爱莫能助,只能向导师请教。需求理清后,开始着手设计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好在项目不大,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把数据库设计完成。期间和A同学,B女学长意见出现分歧,后来还是达成了共识。数据库设计完成,还有必要的文档需要完成,接着把分工做好后,开始着手写代码。做Java Web项目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功能模块完成后,做其他的模块就会如鱼得水了,只不过在一些细节上有区别而已。于是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思路,先把一个简单的模块完成,然后再着手写其他较复杂模块。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到代码整合的问题,所以几个人写的代码融合在一起就出现了大问题,后来采用了SVN,才松了一口气。写完代码做测试,前后大概3个月左右,就完成了该项目,其中遇到一些技术性的“难题”,在合作之下解决了。项目不算大,但对于自己的提升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于项目流程的理解和团队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有了先前的基础,迎来了第二个项目。该项目成员有C同学,D同学,其他学院的E同学,F同学,G学长,H学长,I学长。从人员上来看便知这个项目比先前的项目大。C同学是同班同学,做Java Web;D同学是其他班同学,也是做Java Web。E同学和F同学是其他学院的,做Java Web。G学长和H学长是其他学院的,负责硬件层;I学长是已经工作了的,主要负责项目管理。我是Java Web这边的小组长,向导师和I学长汇报工作。说来话长,这个项目从12年8月一直做到13年4月,项目完成的结果还算将就,但作为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在这个项目中主要负责几个项目模块的代码编写,数据库的管理,相关文档的撰写,以及项目的简单管理工作。这里不得不赞下E同学,在整个项目中他是绝对的主力。其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Java Web这边的,有硬件层那边的。但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还是逐一攻破了这些难题。 每一个项目完成后,导师都会做一个庆功,主要方式就是出去聚下。在餐桌上,看到导师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对此颇为导师感到不平。做项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会有很多阻力的。但我相信,在无数摸爬滚打、吃亏受气后,只要方向对,肯努力,终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在实验室的这些日子里,让我懂得了很多。从一个当初的技术小白,到后来对技术不再陌生,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的导师。当然,在感谢老师的同时,还得感谢自己,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引导和刺激,也有内部的激励和奋斗。在实验室的日子让我领略了项目流程,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来说颇为重要。目前大学教育和企业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轨,倘若一个大学生有项目经验,我想这个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小。在实验室的日子里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带来的温暖,团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大过技术本身,有凝聚力的团队、互帮互助的团队、多样性的团队,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好的团队定能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以上谈了在大学的日子,接着试着用简短的几句话描述下我的学业。(图片来源:同学阿华,在此感谢) ![The chapter seven of my university periodic history ](https://box.kancloud.cn/2015-09-21_55ffeabe2b102.jpg) 上大学以来,老师和父母从未担心过我的学业。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了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回顾整个大学,成绩还算将就,获得奖学金无数,第一批过四六级。我想这样的成绩没有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但是,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到社会工作,看重的是你会什么,而不是你成绩有多好,所以在保证学业的同时,定要让自己的技术本领得到锻炼。我想肯定有很多技术牛人是这样的:大学挂科无数,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他那牛叉的技术。这样也是不可取的,在保证不挂科的最低前提下,然后去让自己的技术丰满,这才是明智之道。不然挂科太多,烦人的考试重修会让你苦不堪言。在技术强硬的前提下,然后得一点奖学金犒劳自己,顺便利用这笔钱做点有价值的投资,又何乐而不为? 本篇文章从实验室的日子说起,然后聊到了我的学业。在实验室的日子,同时也是学业最繁杂的时候,怎样在实验室和学业之间做好权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幸好导师对我们比较宽松,才让我们在二者之间如鱼得水。实验室让我的技术得到提高,对自己的高要求又让我的学业不至于太差,我想这样的大学没算白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