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是现在最流行的版本管理工具, 其实学习的成本挺高的, 很多的入门的教程讲的都非常的坑, 比如`尽量用的rebase代替pull`, 当时我在想, 你说的我都懂, 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我看了好久终于搞懂了, 我希望的教程都把看的人当sb一样来看, 该写的命令, 一句不落, 而不是一笔带过, 本文大概分为以下几部分
# Git软件下载地址
## Git
这是git的核心工具
官网: git-scm.com
下载: 在官网下载, 若官网不能访问, [点击这里][1]
## TortoiseGit
这是git的辅助工具
官网: tortoisegit.org
下载: windows: 在官网下载
## SourceTree
也是git的辅助工具, 和TortoiseGit二选一
官网: www.sourcetreeapp.com
# Git在项目中的流程
一般来说都是项目管理人员`新建仓库`(一般都会`新建两个保护分支` 主分支*master*和开发分支*develop*, 既然是保护分支对项目的其他人员都是只读的, 甚至是不可见的) 然后`推送到远程仓库`, 项目的其他人员, 从`远程仓库clone`, 项目参与人员根据任务的编号`建立任务分支`(任务分支一般都是以*develop*分支为基础建立, 我们公司是以'#'+任务编号, 来确定任务分支名称, 如40号任务, 任务分支名称就为"*#40*"), 任务做好测试之后, 把分支推送到项目仓库, 项目管理人员就把`任务分支合并`到*develop*分支进行整合测试, 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合并到*master*分支, 生产环境直接拉取*master*分支就行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项目人员肯定要和远程仓库同步了, 就是`重新拉取远程仓库`的内容, 以develop保证内容最新, 减少`冲突`
# Git常用的操作
上面的项目流程中,特殊标记的就是常用的操作
我工作中基本上就只用到这些, 这些还是比较熟练的, 上面已经说明了使用的场景需求
远程仓库以osc(git.oschina.net/)为远程仓库
## 新建一个仓库
在osc上面新建一个仓库
![图片描述][2]
右键 > `git bash`
```
// 自己在本地新建仓库
git init
// 新建项目的说明文件
echo "this is a demo" >> README.md
// 把说明文件添加并提交
git add README.md
git commit -m "first commit"
// 新建master,develop分支
git checkout -b master
git checkout -b develop
// 添加远程的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git
// 推送分支到远程, 会弹出验证框让你输入帐号和密码
git push origin master
git push origin develop
```
![图片描述][3]
项目开发人员: 从远程仓库克隆, 再操作
```
// 克隆, 需要输入有权限的帐号和密码
git clone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git
// 这步是查看clone下来的分支的, 可以看到包含刚才新建的master和develop分支
$ git branch -a
* master
remotes/origin/HEAD -> origin/master
remotes/origin/develop
remotes/origin/master
// 新建任务是以origin/develop为基准, 命令会新建并切换到任务(#40)
git checkout origin/develop -b "#40"
// 查看本地的分支, 当前分支是新建的分支
$ git branch
* #40
master
// 就在任务分支上作业
// 添加修改的文件
git add <filename> / git add *
// 提交修改, 提交是提交到本地
git commit -m "你的注释"
// 然后推送到远程
$ git push origin "#40"
Total 0 (delta 0), reused 0 (delta 0)
To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git
* [new branch] #40 -> #40
```
项目管理人员: 合并删除刚才推送上来的分支
```
//合并: rebase和merge都可以完成合并, 区别请参考progit, 合并的时候推荐不推荐用命令行, 使用gui工具更方便
git checkout develop
git rebase/merge origin/#40
git push origin develop
// 删除, 这语法可能非常扯, 这tmd竟然是删除
$ git push origin :#40
To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git
- [deleted] #40
```
项目开发人员: 从远程更新
```
// 远程把作业分支合并到develop分支之后, 本地需要更新
$ git fetch -p origin
From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
x [deleted] (none) -> origin/#40
// 手动删除自己本地的分支
git branch -d "#40"
```
然后又是新建任务分支, 推送, 合并, 项目就这样推进了
项目管理人员和项目开发都可以是同一个人, 上面的步骤就少了更新的步骤
# Git常用的概念
参考[progit](http://git.oschina.net/progit/)
# 使用密钥代替密码
上面的操作中是需要输入帐号密码的, 这种方式非常的不方便, 其实可以用密钥代替
## osc端
打开git bash
```
cd ~/.ssh
ssh-keygen -t rsa -C "999999@163.com"
```
![图片描述][4]
在红框处输入你想取的名称, 我输入`osc`,
然后在我的电脑的地址栏中输入 `%userprofile%/.ssh`
是不是看到了`osc`和`osc.pub`两个文件
打开`osc.pub`, 全选,复制到`个人资料`这里
![图片描述][5]
## pc端
新建文件,取名为config, 内容如下
```
# oschina
Host oschina
HostName git.oschina.net
User jaime
IdentityFile ~/.ssh/osc
```
## 测试
我那里的hostnam是oschine, 以后所有用到`git.oschina.net`的地方都改为`oschina`. https改为git
成功就是
```
$ ssh -T git@oschina
Welcome to Git@OSC, xsu!
```
失败如下
```
$ ssh -T git@oschina
Permission denied.
```
```
// 添加远程的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https://git.oschina.net:xsu/demo.git
修改为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oschina:xsu/demo.git
```
之前是clone的仓库改为
```
git clone git@oschina:xsu/demo.git
```
如果已经克隆, 修改远程仓库地址为
```
git remote remove origin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oschina:xsu/demo.git
```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 你要有这个仓库的权限
如果TortoiseGit想使用密钥的话, 必须右键 > TortoiseGit > settings
![图片描述][6]
ssh.exe的地址为 `git的安装目录/usr/bin`
# 工作中常用的命令
```
git init
git add <file>
git comit -m "<msggggg>"
git status
git log从最近到最远的提交日志,
git log --pretty=oneline 显示到一行
git reset版本回退
git reset --hard HEAD^ 回退到上一个版本,几个^回退到上几个版本
git reset --hard 80fed6a 回退到hash开头为 80fed6a 的那个版本, 版本号没必要写全,前几位就可以
git diff查看修改的内容, 使用TortoiseGit来查看, 不要使用这个命令查看
git push origin <branch_name>
git fetch 获取remote内容
git fetch -p origin 获取的时候删除已经删除的分支
git rebase/merge <branch> 把<branch>合并到当前分支
git branch <branch> 新建分支
git checkout <branch> 切换到分支
git checkout -b <branch> 新建并且切换到分支, 可以代替上面2条命令
```
本文不是git的完全教程, git的基础一定要看啊
[1]: https://git-scm.com
[2]: 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Ezbq
[3]: 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Ezbt
[4]: 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EziY
[5]: 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EzjB
[6]: 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Ez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