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概述**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内存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内存
~~~
**RAM有两种:**
**(1)SRAM(静态RAM)**
> 它采用触发器电路构成一个二进制位信息的存储单元,
> 这种触发器一般由6个晶体管组成,
> 它读出采用单边读出的原理,写入采用双边写入原理;
**(2) DRAM(动态RAM**)
> 它集成度高,内部存储单元按矩阵形式排列成存储体,
> 通常采用行,列地址复合选择寻址法。
**ROM有5种**
> 固定掩摸编程ROM
> 可编程PROM
> 紫外光擦除可编程EPROM
> 电可檫除的可编程EEPROM
> 闪速存储器
**8086对存储器的管理为什么采用分段的方法?**
8086是一个16位的结构,采用分段管理办法可形成超过16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
扩大对存储器的寻址范围 (1MB,20位地址)。
若不用分段方法,16位地址只能寻址64KB空间。
**存储器采用分段方法进行组织有哪些好处?**
8086微处理器CPU中寄存器都是16位,16位的地址只能访问大小为64KB以内的内存。
**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由20根地址线形成,怎样用16位数据处理能力实现20位地址的寻址呢?**
要做到对20位地址空间进行访问,就需要两部分地址
在8086系统中,就是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的。
而这两个地址都是16位,将这两个地址采用相加的方式组成20位地址去访问存储器。
在8086系统的地址形成中,当段地址确定后,该段的寻址范围就已经确定,其容量不大于64KB。
同时,通过修改段寄存器的内容,可达到逻辑段在整个1MB空间中浮动。
各个逻辑段之间可以紧密相连,可以中间有间隔,也可以相互重叠。
采用段基址和偏移地址方式组成物理地址的优点是:
满足对8086系统的1MB存储空间的访问,
同时在大部分指令中只要提供16位的偏移地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