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一般认为,补语就是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关于补语的具体解释非常多,这里不展开,译者只需要记得一点:中文的补语别具特色,如果使用得好,很容易得到“地道”的译文。 * 补语一般是放在它补充的对象之后的(类似英语中的从句),因此有时候需要把原句“切开”,把补语“塞”进去; * 句子去掉补语也有可能结构完整(譬如“晚会开得很热闹”变为“晚会开”),但在实际语境中,缺少了补语的表达往往没有“意义”(“晚会开”虽然结构完整,却没有人用); * 在肯定时,补语多在对象后添加“得”字结构,在否定时,多把对象切开,把“不”字塞进去。 来看几个句子: ~~~ His handwriting is pretty good. ~~~ handwriting之类的名词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从动词“演变”而来,中文里没有这样的变形方式(“他的写字”就像日语了)。这时候译者往往只能另找词汇,handwriting比其他动词稍微好一点,可以翻译成“书法”、“字迹”,不过也不太方便: ~~~ 他的书法很不错。 他的字迹很漂亮。 ~~~ 这样的句子,无论怎么修饰,还是去不掉“翻译腔”。因为从handwrite对应到handwriting很自然,“写字”却难以“对应”到合适的名词。然而仔细想想就会发现,handwriting这样的“动词变形而来的名词”,通常不会在句子中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成分共存。如果用“动词+补语”的形式来翻译,就解决了“寻找对应名词”的困难。不妨把handwriting对应的“写字”颠倒一下,后面加上“得”字开头的补语,感觉就地道多了。 ~~~ 他的字写得很漂亮。 ~~~ 这就是补语的肯定形式,下面再看否定形式。 ~~~ I can no longer walk. ~~~ 这个句子通常翻译为: ~~~ 我实在不能走了。 ~~~ 类似的句子很多,在许多译者哪里,只要看到can not这类情态动词,第一反应往往就是“不能”、“无法”。所以,无论接在后面的是什么动作什么成分,前面都必须加上“不能”、“无法”。但是我们可以仔细想想自己日常说的话,所看的文章,根本没有那么多的“不能”和“无法”。 其实,要改掉通篇“不能”、“无法”的“欧化”文章也非常简单,因为这种结构非常合适用补语来翻译。译者只需要动一点脑筋,根据具体的动词来选择“不”后面的字。具体到这个句子,可以在“走”和“不”之后加一个“动”字,译文就地道多了: ~~~ 我再也走不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