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插件架构,代码干净,二开方便,首家独创一键云编译技术,文档视频完善,免费商用码云13.8K 广告
It is…that…的句型在英文中非常常见。学过中学英语的人都都知道,这是强调句型,理解时应当把that后面的部分放到前面来,比如: > **It is** no wonder **that** she is so ill. > 她病得这么厉害,这不奇怪。 > > **It 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failed to see her own shortcomings. > 她竟然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真奇怪。 > > **It is** arranged that **the** class meeting will be held next week. > 下周召开班会,这是安排好了的。 不过,有时候语言并没有定规可循,比如中文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同一个意思,英文也同样如此。“She is too tired to speak”与“She is too ready to speak”,句型一样,表达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前者是“她累得走不动了”,后者是“她说话太草率”)。再比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第2幕第2景第81行有这么一句: >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 > > **老高波:**唉,少爷,我是个瞎子;我不认识您。 > **朗斯洛特:**哦,真的,您就是眼睛明亮,也许会不认识我,**只有聪明的父亲才会知道自己的儿子**。好,老人家,让我告诉您关于您儿子的消息吧。请您给我祝福;真理总会显露出来,杀人的凶手总会给人捉住;儿子虽然会暂时躲过去,事实到最后总是瞒不过的。 以上是朱生豪先生的翻译,而梁实秋先生翻译的是: > ……**聪明的父亲才能认识自己的儿子呢**…… 初看起来并没有错,其实两位大翻译家不幸翻译错了。中国古话虽然有“知子莫若父”,但是这里莎士比亚的意思却是反过来的:无论怎样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认得出自己的儿子。 > **老高波:**唉,少爷,我是个瞎子;我不认识您。 > **朗斯洛特:**哦,真的,您就是眼睛明亮,也许会不认识我,再聪明的父亲,也有认不出自己儿子的时候。好,老人家,让我告诉您关于您儿子的消息吧。请您给我祝福;真理总会显露出来,杀人的凶手总会给人捉住;儿子虽然会暂时躲过去,事实到最后总是瞒不过的。 那么,It is…that…,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表达这种“否定”的意思呢?据我的经验,如果它作为格言、谚语(Update:网上查到已经有人写过这个问题,总结有三个特征:1.被强调部分是一般的泛指;2.被强调的中心词至少有一个形容词来修饰;3.时态为一般现在时),就要尤其小心,仔细掂量原意。不妨用“再……也……”的句型来套套试试看,如果说得通,多半就是这种情况,以下再举三个例子: > 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 再好的工人,也会犯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 > 再长的路,也会遇到转折。(世事难料。) > >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 再好的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凡人总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