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除 ES 基础之外,Web 前端经常会用到一些跟浏览器相关的 API,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 </br> ## 知识点梳理 * BOM 操作 * DOM 操作 * 事件绑定 * Ajax * 存储 </br> ## BOM BOM(浏览器对象模型)是浏览器本身的一些信息的设置和获取,例如获取浏览器的宽度、高度,设置让浏览器跳转到哪个地址。 * `navigator` * `screen` * `location` * `history` 这些对象就是一堆非常简单粗暴的 API,没任何技术含量,讲起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大家去 MDN 或者 w3school 这种网站一查就都明白了。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基本不会出太多这方面的题目,因为只要基础知识过关了,这些 API 即便你记不住,上网一查也都知道了。下面列举一下常用功能的代码示例 获取浏览器特性(即俗称的`UA`)然后识别客户端,例如判断是不是 Chrome 浏览器 ``` var ua = navigator.userAgent var isChrome = ua.indexOf('Chrome') console.log(isChrome) ``` 获取屏幕的宽度和高度 ``` console.log(screen.width) console.log(screen.height) ``` 获取网址、协议、path、参数、hash 等 ``` // 例如当前网址是 https://juejin.im/timeline/frontend?a=10&b=10#some console.log(location.href) // https://juejin.im/timeline/frontend?a=10&b=10#some console.log(location.protocol) // https: console.log(location.pathname) // /timeline/frontend console.log(location.search) // ?a=10&b=10 console.log(location.hash) // #some ``` 另外,还有调用浏览器的前进、后退功能等 ``` history.back() history.forward() ``` </br> ## DOM > 题目:DOM 和 HTML 区别和联系 ### 什么是 DOM 讲 DOM 先从 HTML 讲起,讲 HTML 先从 XML 讲起。XML 是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所谓可扩展就是它可以描述任何结构化的数据,它是一棵树!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note> <to>Tove</to> <from>Jani</from> <heading>Reminder</heading> <body>Don't forget me this weekend!</body> <other> <a></a> <b></b> </other> </note> ``` HTML 是一个有既定标签标准的 XML 格式,标签的名字、层级关系和属性,都被标准化(否则浏览器无法解析)。同样,它也是一棵树。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head> <body> <div> <p>this is p</p> </div> </body> </html> ``` 我们开发完的 HTML 代码会保存到一个文档中(一般以`.html`或者`.htm`结尾),文档放在服务器上,浏览器请求服务器,这个文档被返回。因此,最终浏览器拿到的是一个文档而已,文档的内容就是 HTML 格式的代码。 但是浏览器要把这个文档中的 HTML 按照标准渲染成一个页面,此时浏览器就需要将这堆代码处理成自己能理解的东西,也得处理成 JS 能理解的东西,因为还得允许 JS 修改页面内容呢。 基于以上需求,浏览器就需要把 HTML 转变成 DOM,HTML 是一棵树,DOM 也是一棵树。对 DOM 的理解,可以暂时先抛开浏览器的内部因素,先从 JS 着手,即可以认为 DOM 就是 JS 能识别的 HTML 结构,一个普通的 JS 对象或者数组。 ![DOM图示](https://user-gold-cdn.xitu.io/2018/2/23/161c1050cf00d5bd?w=2102&h=1612&f=png&s=806057) ### 获取 DOM 节点 最常用的 DOM API 就是获取节点,其中常用的获取方法如下面代码示例: ``` // 通过 id 获取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 元素 // 通过 tagname 获取 var div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iv') // 集合 console.log(divList.length) console.log(divList[0]) // 通过 class 获取 var containerList =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container') // 集合 // 通过 CSS 选择器获取 var p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 集合 ``` > 题目:property 和 attribute 的区别是什么? ### property DOM 节点就是一个 JS 对象,它符合之前讲述的对象的特征 —— 可扩展属性,因为 DOM 节点本质上也是一个 JS 对象。因此,如下代码所示,`p`可以有`style`属性,有`className` `nodeName` `nodeType`属性。注意,**这些都是 JS 范畴的属性,符合 JS 语法标准的**。 ``` var p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var p = pList[0] console.log(p.style.width) // 获取样式 p.style.width = '100px' // 修改样式 console.log(p.className) // 获取 class p.className = 'p1' // 修改 class // 获取 nodeName 和 nodeType console.log(p.nodeName) console.log(p.nodeType) ``` ### attribute property 的获取和修改,是直接改变 JS 对象,而 attribute 是直接改变 HTML 的属性,两种有很大的区别。attribute 就是对 HTML 属性的 get 和 set,和 DOM 节点的 JS 范畴的 property 没有关系。 ``` var pList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var p = pList[0] p.getAttribute('data-name') p.setAttribute('data-name', 'juejin') p.getAttribute('style') p.setAttribute('style', 'font-size:30px;') ``` 而且,get 和 set attribute 时,还会触发 DOM 的查询或者重绘、重排,频繁操作会影响页面性能。 > 题目:DOM 操作的基本 API 有哪些? ### DOM 树操作 新增节点 ```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 添加新节点 var p1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p1.innerHTML = 'this is p1' div1.appendChild(p1) // 添加新创建的元素 // 移动已有节点。注意,这里是“移动”,并不是拷贝 var p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2') div1.appendChild(p2) ``` 获取父元素 ```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var parent = div1.parentElement ``` 获取子元素 ```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var child = div1.childNodes ``` 删除节点 ```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var child = div1.childNodes div1.removeChild(child[0]) ``` 还有其他操作的API,例如获取前一个节点、获取后一个节点等,但是面试过程中经常考到的就是上面几个。 </br> ## 事件 ### 事件绑定 普通的事件绑定写法如下: ```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1')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vent) { // event.preventDefault() // 阻止默认行为 // event.stopPropagation() // 阻止冒泡 console.log('clicked') }) ``` 为了编写简单的事件绑定,可以编写通用的事件绑定函数。这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会随着后文的讲解,来继续完善和丰富这个函数。 ``` // 通用的事件绑定函数 function bindEvent(elem, type, fn) { elem.addEventListener(type, fn) } var 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nk1') // 写起来更加简单了 bindEvent(a, 'click', function(e) { e.preventDefault() // 阻止默认行为 alert('clicked') }) ``` 最后,**如果面试被问到 IE 低版本兼容性问题,我劝你果断放弃这份工作机会**。现在互联网流量都在 App 上, IE 占比越来越少,再去为 IE 浪费青春不值得,要尽量去做 App 相关的工作。 > 题目:什么是事件冒泡? ### 事件冒泡 ``` <body> <div id="div1"> <p id="p1">激活</p> <p id="p2">取消</p> <p id="p3">取消</p> <p id="p4">取消</p> </div> <div id="div2"> <p id="p5">取消</p> <p id="p6">取消</p> </div> </body> ``` 对于以上 HTML 代码结构,要求点击`p1`时候进入激活状态,点击其他任何`<p>`都取消激活状态,如何实现?代码如下,注意看注释: ``` var body = document.body bindEvent(body, 'click', function (e) { // 所有 p 的点击都会冒泡到 body 上,因为 DOM 结构中 body 是 p 的上级节点,事件会沿着 DOM 树向上冒泡 alert('取消') }) var p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1') bindEvent(p1, 'click', function (e) { e.stopPropagation() // 阻止冒泡 alert('激活') }) ``` 如果我们在`p1` `div1` `body`中都绑定了事件,它是会根据 DOM 的结构来冒泡,从下到上挨个执行的。但是我们使用`e.stopPropagation()`就可以阻止冒泡 > 题目:如何使用事件代理?有何好处? ### 事件代理 我们设定一种场景,如下代码,一个`<div>`中包含了若干个`<a>`,而且还能继续增加。那如何快捷方便地为所有`<a>`绑定事件呢? ``` <div id="div1"> <a href="#">a1</a> <a href="#">a2</a> <a href="#">a3</a> <a href="#">a4</a> </div> <button>点击增加一个 a 标签</button> ``` 这里就会用到事件代理。我们要监听`<a>`的事件,但要把具体的事件绑定到`<div>`上,然后看事件的触发点是不是`<a>`。 ```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div1.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e) { // e.target 可以监听到触发点击事件的元素是哪一个 var target = e.target if (e.nodeName === 'A') { // 点击的是 <a> 元素 alert(target.innerHTML) } }) ``` 我们现在完善一下之前写的通用事件绑定函数,加上事件代理。 ``` function bindEvent(elem, type, selector, fn) { // 这样处理,可接收两种调用方式 bindEvent(div1, 'click', 'a', function () {...}) 和 bindEvent(div1, 'click', function () {...}) 这两种 if (fn == null) { fn = selector selector = null } // 绑定事件 elem.addEventListener(type, function (e) { var target if (selector) { // 有 selector 说明需要做事件代理 // 获取触发时间的元素,即 e.target target = e.target // 看是否符合 selector 这个条件 if (target.matches(selector)) { fn.call(target, e) } } else { // 无 selector ,说明不需要事件代理 fn(e) } }) } ``` 然后这样使用,简单很多。 ``` // 使用代理,bindEvent 多一个 'a' 参数 var div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iv1') bindEvent(div1, 'click', 'a', function (e) { console.log(this.innerHTML) }) // 不使用代理 var a = document.getElementById('a1') bindEvent(div1, 'click', function (e) { console.log(a.innerHTML) }) ``` 最后,使用代理的优点如下: * 使代码简洁 * 减少浏览器的内存占用 </br> ## Ajax ### XMLHttpRequest > 题目:手写 XMLHttpRequest 不借助任何库 这是很多奇葩的、个性的面试官经常用的手段。这种考查方式存在很多争议,但是你不能完全说它是错误的,毕竟也是考查对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 var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onreadystatechange = function () { // 这里的函数异步执行,可参考之前 JS 基础中的异步模块 if (xhr.readyState == 4) { if (xhr.status == 200) { alert(xhr.responseText) } } } xhr.open("GET", "/api", false) xhr.send(null) ``` 当然,使用 jQuery、Zepto 或 Fetch 等库来写就更加简单了,这里不再赘述。 ### 状态码说明 上述代码中,有两处状态码需要说明。`xhr.readyState`是浏览器判断请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xhr.status`是 HTTP 协议中规定的不同结果的返回状态说明。 `xhr.readyState`的状态码说明: * 0 -代理被创建,但尚未调用 `open()` 方法。 * 1 -`open()` 方法已经被调用。 * 2 -`send()` 方法已经被调用,并且头部和状态已经可获得。 * 3 -下载中, `responseText` 属性已经包含部分数据。 * 4 -下载操作已完成 > 题目:HTTP 协议中,response 的状态码,常见的有哪些? `xhr.status`即 HTTP 状态码,有 `2xx` `3xx` `4xx` `5xx` 这几种,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 `200` 正常 * `3xx` * `301` 永久重定向。如`http://xxx.com`这个 GET 请求(最后没有`/`),就会被`301`到`http://xxx.com/`(最后是`/`) * `302` 临时重定向。临时的,不是永久的 * `304` 资源找到但是不符合请求条件,不会返回任何主体。如发送 GET 请求时,head 中有`If-Modified-Since: xxx`(要求返回更新时间是`xxx`时间之后的资源),如果此时服务器 端资源未更新,则会返回`304`,即不符合要求 * `404` 找不到资源 * `5xx` 服务器端出错了 看完要明白,为何上述代码中要同时满足`xhr.readyState == 4`和`xhr.status == 200`。 ### Fetch API 目前已经有一个获取 HTTP 请求更加方便的 API:`Fetch`,通过`Fetch`提供的`fetch()`这个全局函数方法可以很简单地发起异步请求,并且支持`Promise`的回调。但是 Fetch API 是比较新的 API,具体使用的时候还需要查查 [caniuse](https://caniuse.com/),看下其浏览器兼容情况。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fetch('some/api/data.json', { method:'POST', //请求类型 GET、POST headers:{}, // 请求的头信息,形式为 Headers 对象或 ByteString body:{}, //请求发送的数据 blob、BufferSource、FormData、URLSearchParams(get 或head 方法中不能包含 body) mode:'', //请求的模式,是否跨域等,如 cors、 no-cors 或 same-origin credentials:'', //cookie 的跨域策略,如 omit、same-origin 或 include cache:'', //请求的 cache 模式: default、no-store、reload、no-cache、 force-cache 或 only-if-cached }).then(function(response) { ... }); ``` `Fetch` 支持`headers`定义,通过`headers`自定义可以方便地实现多种请求方法( PUT、GET、POST 等)、请求头(包括跨域)和`cache`策略等;除此之外还支持 response(返回数据)多种类型,比如支持二进制文件、字符串和`formData`等。 ### 跨域 > 题目:如何实现跨域? 浏览器中有 **同源策略** ,即一个域下的页面中,无法通过 Ajax 获取到其他域的接口。例如有一个接口`http://m.juejin.com/course/ajaxcourserecom?cid=459`,你自己的一个页面`http://www.yourname.com/page1.html`中的 Ajax 无法获取这个接口。这正是命中了“同源策略”。如果浏览器哪些地方忽略了同源策略,那就是浏览器的安全漏洞,需要紧急修复。 url 哪些地方不同算作跨域? * 协议 * 域名 * 端口 但是 HTML 中几个标签能逃避过同源策略——`<script src="xxx">`、`<img src="xxxx"/>`、`<link href="xxxx">`,这三个标签的`src/href`可以加载其他域的资源,不受同源策略限制。 因此,这使得这三个标签可以做一些特殊的事情。 * `<img>`可以做打点统计,因为统计方并不一定是同域的,在讲解 JS 基础知识异步的时候有过代码示例。除了能跨域之外,`<img>`几乎没有浏览器兼容问题,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标签。 * `<script>`和`<link>`可以使用 CDN,CDN 基本都是其他域的链接。 * 另外`<script>`还可以实现 JSONP,能获取其他域接口的信息,接下来马上讲解。 但是请注意,所有的跨域请求方式,最终都需要信息提供方来做出相应的支持和改动,也就是要经过信息提供方的同意才行,否则接收方是无法得到它们的信息的,浏览器是不允许的。 ### 解决跨域 - JSONP 首先,有一个概念你要明白,例如访问`http://coding.m.juejin.com/classindex.html`的时候,服务器端就一定有一个`classindex.html`文件吗?—— 不一定,服务器可以拿到这个请求,动态生成一个文件,然后返回。 同理,`<script src="http://coding.m.juejin.com/api.js">`也不一定加载一个服务器端的静态文件,服务器也可以动态生成文件并返回。OK,接下来正式开始。 例如我们的网站和掘金网,肯定不是一个域。我们需要掘金网提供一个接口,供我们来获取。首先,我们在自己的页面这样定义 ``` <script> window.callback = function (data) { // 这是我们跨域得到信息 console.log(data) } </script> ``` 然后掘金网给我提供了一个`http://coding.m.juejin.com/api.js`,内容如下(之前说过,服务器可动态生成内容) ``` callback({x:100, y:200}) ``` 最后我们在页面中加入`<script src="http://coding.m.juejin.com/api.js"></script>`,那么这个js加载之后,就会执行内容,我们就得到内容了。 ### 解决跨域 - 服务器端设置 http header 这是需要在服务器端设置的,作为前端工程师我们不用详细掌握,但是要知道有这么个解决方案。而且,现在推崇的跨域解决方案是这一种,比 JSONP 简单许多。 ```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m.juejin.com/"); // 第二个参数填写允许跨域的域名称,不建议直接写 "*"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Requested-With");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UT,POST,GET,DELETE,OPTIONS"); // 接收跨域的cookie response.setHeader("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 </br> ## 存储 > 题目:cookie 和 localStorage 有何区别? ### cookie cookie 本身不是用来做服务器端存储的(计算机领域有很多这种“狗拿耗子”的例子,例如 CSS 中的 float),它是设计用来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信息传递的,因此我们的每个 HTTP 请求都带着 cookie。但是 cookie 也具备浏览器端存储的能力(例如记住用户名和密码),因此就被开发者用上了。 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document.cookie = ....`即可。 但是 cookie 有它致命的缺点: * 存储量太小,只有 4KB * 所有 HTTP 请求都带着,会影响获取资源的效率 * API 简单,需要封装才能用 ### localStorage 和 sessionStorage 后来,HTML5 标准就带来了`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先拿`localStorage`来说,它是专门为了浏览器端缓存而设计的。其优点有: * 存储量增大到 5MB * 不会带到 HTTP 请求中 * API 适用于数据存储 `localStorage.setItem(key, value)` `localStorage.getItem(key)` `sessionStorage`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根据 session 过去时间而实现,而`localStorage`会永久有效,应用场景不同。例如,一些需要及时失效的重要信息放在`sessionStorage`中,一些不重要但是不经常设置的信息,放在`localStorage`中。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针对`localStorage.setItem`,使用时尽量加入到`try-catch`中,某些浏览器是禁用这个 API 的,要注意。 </br> ## 小结 本小节总结了 W3C 标准中 Web-API 部分,面试中常考的知识点,这些也是日常开发中最常用的 API 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