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8 章 磁盘 分区
**目录**
[分区概念](ch08.html#partition)
[挂载分区](ch08s02.html)
## 分区概念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硬盘分区的存在,是由硬盘的物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会因为操作系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请您把一块硬盘想象为一本书……即便您不喜欢读书,您也一定非常熟悉它,所有的书都是相同的,包括我们使用的课本……您肯定非常熟悉
一本完整的书,通常包括书名、目录和正文。
如果您需要Linux,您首先需要找到一本书名为《linux》的书,书名相当于硬盘中的MBR,也就是主引导纪录。不同的是,MBR可以是几个书名合在一起,类似于《XX合订本》。这部分内容暂时还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您只需要大概的了解。
而正文,就是硬盘中纪录的数据,这也非常容易理解,且对于安装系统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现在我们来了解目录:
目录相当于硬盘中的分区表,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相当于硬盘中的一个分区,它起始和结束的页次,都可以在目录中找到。试想,如果阅读一本撕掉目录的书,您将很难找到您想阅读的部分。同样,如果没有分区表,操作系统也不能够在硬盘上定位数据的位置。
由于历史的原因,硬盘中的分区表大小受到了限制,最多只可以容纳四个分区(主分区)。如果一本书,它的目录最多只能有四个章节,那不是太可怕了么?很多书的内容远远不止四个章节啊!
于是聪明的人们想到了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利用其中的一个章节,来存储其它部分的目录。比如第一章是前言,第二章是其它部分的目录,我们翻到第二章,呵呵,这里是第二个目录,因为只有第一个目录受四个章节的限制,所以这个目录的内容可以非常的详尽。第二个目录就是分区表中的扩展分区了,其中定义的章节,就是硬盘中的逻辑分区,不是很难理解吧?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来看看Linux和Windows对于分区不同的表示方法:
可能您已经很熟悉Windows了,它使用盘符来表示分区,比如 C: D: E: ,每一个分区使用一个盘符来标识,而且顺序可以颠倒, D: 并不一定就是您系统中的第二个分区。(如果您给第二个分区分配最后一个硬盘盘符,把所有的盘符按顺序排列好,并且重装一次系统,您就会理解什么叫作“头疼”了)
而在Linux中,分区是这样表示的
```
/dev/hda
/dev/hda1
/dev/hda2
/dev/hda5
/dev/sdb1
```
_以 /dev/hda5 为例:_
因为在Linux中,每一个设备都是用 /dev/ 文件夹下的一个文件来表示,所以 /dev/hda5 中, /dev/ 表示的是根目录下的dev目录,我们来看剩下的部分 hda5 。
前两位的字母 hd 表示这是一块IDE硬盘,如果是 sd ,则代表SATA硬盘,或者闪存等外设。
第三位的字母 a 表示这是该类型接口上的第一个设备。同理, b、c、d…… 分别代表该类型接口上的第二三四……个设备。例如 hdc 表示第二个IDE接口上的主硬盘(每个IDE接口上允许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
第四位的数字 5 ,并不表示这是该硬盘中的第5个分区,而是第一个逻辑分区。因为在Linux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分区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分区标识则由它们在硬盘中的位置决定。系统又要为所有可能的主分区预留标识,所以 1-4 一定不会是逻辑分区, 5 则是第一个逻辑分区,以此类推。
## 挂载分区
在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中,您需要选择系统目录的挂载点。
我们知道,安装Windows时,我们可以选择把系统安装在哪一个分区,把系统挂载到分区上。而在Linux中则相反,我们要把分区挂载到系统中。
当我们使用Windows的安装方式,把系统挂载到分区上,我们就不可能把Windows目录放在C盘,而把MyDocuments目录放到其它分区。您或者出于习惯,或者出于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把文档放到其它分区中。但是Windows下很多软件保存文件的默认目录就是MyDocument 目录,这就比较不方便。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还是可以将MyDocuments目录转移到其它分区中,不过有点麻烦,可能许多朋友还不知道怎么去做……
而任何一种Linux系统时,我们可以在系统安装时就把分区挂载到目录下, /home 目录相当于Windows的 MyDocuments ,我们可以把 /dev/hda5 挂载到此目录下,这样我们往 /home 目录里存东西的时候,其实保存在第一个扩展分区中。如果再一次安装系统,只要把这个分区挂载到 /home 目录下,那么进入新系统就像回家一样,真是太棒了。
理论上来讲,您可以将分区挂载到任何目录下面,您可以自定义挂载的路径。但是我们并不推荐您这么作,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
系统安装程序向您建议的挂载目录,通常也是我们向您建议的,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目录通常都是用来作什么的:
/
根目录,唯一必须挂载的目录。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一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2G的容量应该是够用了。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
swap
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它的容量只要大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一种浪费。
/home
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是您的家目录,通常您自己创建的文件,都保存在这里,您最好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usr
应用程序目录。大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里。如果您计划安装许多软件,建议您也给它分配一个分区
/var
如果您要作一些服务器方面的应用,可以考虑给它分配一个较大的分区
/boot
如果您的硬盘不支持LBA模式(我想那不太可能:),您最好挂载它,如果挂载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应该比较稳妥。一般来说,挂载的分区只要100M大小就足够了
在文件系统这一环节中,我们建议您选择: EXT4
> 提示:也许您注意到了,Windows中,盘符既用于表示硬件(硬盘上的分区),又用于表示系统中的路径。而Linux中,硬件就是硬件,路径就是路径,不会混淆在一起,简单直接!
- 开源世界旅行手册
- 授权
- 致谢
- 序言
- 更新纪录
- 导读
- 如何写作科技文档
- 部分 I. 气候
- 第 1 章 GUI? CLI?
- 第 2 章 UNIX 缩写风格
- 第 3 章 版本号的迷雾
- 第 4 章 Vim 还是 Emacs
- 第 5 章 DocBook 还是 TeX
- 第 6 章 完全用 Gnu/Linux 工作
- 第 7 章 病毒
- 第 8 章 磁盘 分区
- 第 9 章 文件系统
- 第 10 章 发行版介绍
- 第 11 章 编程语言
- 第 12 章 无根的根:无名师的 Unix 心传
- 部分 II. 地理
- 第 13 章 基础知识
- 第 14 章 命令系统
- 第 15 章 基本系统
- 第 16 章 软件管理
- 第 17 章 核心工具集
- 第 18 章 编译工具链
- 第 19 章 图形界面
- 第 20 章 国际化
- 第 21 章 内核
- 第 22 章 Grub
- 第 23 章 服务器
- 第 24 章 Vim 编辑器
- 第 25 章 Emacs 入门
- 第 26 章 正则表达式
- 第 27 章 docbook 指南
- 第 28 章 Git 版本控制系统
- 第 29 章 ConTeXt 入门指南
- 部分 III. 景观
- 第 30 章 终极 Shell -- ZSH
- 第 31 章 完美工作站 Archlinux
- 第 32 章 组织你的意念:Emacs org mode
- 第 33 章 Zsh+screen
- 第 34 章 gentoo stage3
- 第 35 章 硬件问题
- 第 36 章 网络设置
- 第 37 章 自制 LiveCD
- 第 38 章 awesome
- 第 39 章 openbox 工作环境
- 第 40 章 Emacs muse
- 第 41 章 写作工具链
- 第 42 章 使用 lftp
- 第 43 章 Firefox 使用技巧
- 第 44 章 FVWM
- 部分 IV. 地质
- 第 45 章 Unix
- 第 46 章 Gnu
- 第 47 章 软件业自由之神——Richard Stallman
- 第 48 章 Linux
- 第 49 章 GNOME与KDE的战争
- 第 50 章 Vim Emacs
- 第 51 章 年代纪
- 第 52 章 我的选择
- 第 53 章 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