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被称为“股神”、“奥马哈的先知”。有无数的文章和书籍对他的投资术进行了解读分析,在这里我们将从独特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巴菲特不为人所知的投资秘密。
1965年,巴菲特收购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纺织公,这是他开始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经历——他最后不得不将纺织品公司业务廉价卖给了别人。
1967年3月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购买了奥马哈的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火灾及海运保险公司的全部流通股。至此,伯克希尔公司抛弃了纺织主业,开始了保险帝国的营造。到1969年年底,巴菲特清算并解散了拥有100名股东的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其合伙人的应得资产以伯克希尔股份的形式支付。整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并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
对于巴菲特买保险公司的用意,大部分的分析都认为其是利用保险公司稳定的现金流进行证券投资,而睿资则认为这背后恰恰隐藏着巴菲特的秘密。
现代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巴菲特通过保险公司做股权投资恰恰提高了这两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降低长期持股的风险。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没打算将一只股票持有十年,甚至都不用考虑持有十分钟。”他说这话的底气来自于背后的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公司巴菲特获得了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使其得以建立并贯彻长期投资的策略,大为减轻了短期价格波动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比如,在1974年巴菲特旗下资产共下跌31.5%,如果他是一家基金公司,可能就因大规模赎回而破产了。因此,巴菲特可以从容持有很多股票长达数十年。而对于其他投资机构来说,如果没有长期资金的坚定支持,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来抵御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否则长期持股只能是痴人说梦。
其次是获得更有利的风险定价。巴菲特还说过,“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一家优秀的公司比以很高的价格购买合理的公司要好得多。事实上,优秀的公司往往不会便宜,价格合理乃至打折的时机也多出现暴跌中。虽然人人都知道要在“恐惧中贪婪”,但市场大幅下挫时基金经理必然面临恐慌性赎回压力,不得不在低位卖出股票。与之相反,巴菲特由于有保险公司的资金做后台,可以轻松挑选股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贝尔斯登、雷曼依次倒闭,连黄金招牌高盛都摇摇欲坠。当高盛想要获取流动性的时候,唯一的选择就是巴菲特。因此,巴菲特有资本可以耐心等待机会获得更有利的风险定价,并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享受超额的回报。
许多人看巴菲特的成功,只看到他的收益如何如何,却没有认识到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把握。许多基金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远超巴菲特的收益,却无法避免风险的冲击,最终被人遗忘,原因也在于此。虽然巴菲特控股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模式难以复制,但其成功的秘密却可以学习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