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vyxicBRFcOOXV1epasl6eosZulpexDicMSokgZALia0icXxFcziboxDAgqqvrSC8US8CscwtnNX4icw6icWOJCzROac4A/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授课老师** ********潘江雪********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831mfxjer"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爱无价,但爱有成本。所以,好公益,也应该像商业一样追求效率**。你需要兼具一颗柔软的公益心、一颗强健的大脑,将商业的高效注入公益组织运作中。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最初是一群金融机构的职业经理人,用个人资产发起的私募基金会,并在2014年转制成为公募基金会。 10多年里,我们帮助了360万的中国儿童,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到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一家5A级公募基金会,成为中国最透明、覆盖面最广的素养教育公益组织。 ![](https://img.kancloud.cn/16/09/1609ae28ab3722298e24f2de0701b65b_1568x878.png) 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法律规定我们每一年要花掉前一年所募集的全部资金的70%。这也就意味着,每到新的一年我们都要像一个新的创业者,一切归零,重新开始。每一年我们都要对自己说,打怪,升级,活下去,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优雅。 其实,公益机构不像商业机构,它无法跟捐赠人进行对等的价值交换,甚至要打交道的主体从个人,到企业,到老师,志愿者,校长,政府… 如何平衡处理如此复杂的关系? 这一路成长,我觉得真爱梦想做对了三件事: * 使命驱动 * 跨界赋能 * 极致透明 ## :-: **使命驱动战略** ## :-: **你的初心,形成企业使命了吗?** > **使命和战略,一点用都没有?** 在一次创业者的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不同创业阶段的创业者,对“使命”和“战略”的理解是不同的 反对者: 一个年轻的80后创业者说, “使命和战略对我一点用没有,因为我在不到2年的时间,已经更换了两条产品线,我服务的是不同的客户,提供的是不同的产品,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 “使命对我有啥用啊?能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概念混乱者: 有一些年轻的创业者说, “最开始我创业的时候是有初心的,有情怀的。可是我的企业现在已经三、五千人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那些人跟我的初心能一样吗?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当初创业的三、五个合伙人都走了,初心在哪里?使命对于我们这个机构到底有什么用?” 矛盾者: 第三种声音更为尖锐, “我是有使命的,我的使命就贴在我们办公室里面,全体同事都知道,可是我的投资人要求我提供季报,季报就连着我的KPI,那我要完成KPI,我就要做跟使命不符的事情,那使命和KPI谁重要呢?” 大家谁也得不出个结论。但这时,国内一位顶尖的投资者评议道: “你们连这个问题都没想清,我肯定不投资”。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8316do4pq" allowFullScreen="true"></iframe> > **使命到底有什么用?** > > **这些“坑”要注意** 作为一个公益创业者,其实我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这四个字,使命为先。如何找到使命?如何让使命驱动企业战略,以下是关键步骤: **1\. 使命从哪里来?** **a. 使命源自内心的触动** 使命往往是源自于创始人的初心。你曾经被打动的那个地方,就意味着你被拣选了。所以你要知道,使命就是使徒的任务。 所以我想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b. 探寻真正的内心驱动力** 仅有那份感动是不够的,你必须往下再去探求,探求你真正要去行动的内心驱动力是什么。 探寻不够深,做的事情就会很浅,就会“忘了初心”。 比如说我,曾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什么这样的意外总是会发生在我身上?后来我去学了佛法,经过深刻探寻之后,我得出了以下内驱力: * 佛教信仰——人与人之间是普遍相连的 * 帮助自助之人——让善良的孩子感受到爱,变成更好的人 * 帮助社会进步——回到教育和人的启蒙 **2\. 校验核对** 你要知道,企业的成功不取决于创始人,取决于cohorts(核心团队)。 所以你需要把创始人的初心,在组织核心成员中不断提炼、核对、校验,最后达成组织共识(最大公约数)。 我们的使命是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 **3\. 由使命推导出愿景和价值观,再推导出战略。** **愿景:我要到哪去** **价值观:处事原则** 首先,价值观会帮你筛选人。 大家千万别以为价值观是一个虚的东西,企业中所有的矛盾,看起来表层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服务不到位,关怀培养不到位,但底层都是价值观没有核对过,彼此不理解所造成了误会,所以很多创业最终是一场误会。 其次,使命如何驱动战略?我的工具是三圈理论,详细如下: ![](https://img.kancloud.cn/32/21/32210b45d21a47e7d856472c937965f3_1080x607.png) 这过程中,有几个坑,你千万要注意: **a. 缺少长期支持** 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陷阱,比如没有长期的支持,做了一半,没有后续的支持,死了。 **b. 缺少能力** 可能有人给你钱,要做的事也符合你的使命,但是始终没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人到你身边来。 **c. 缺少使命** 在创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大的陷阱,叫有损健康的甜点。 什么意思?就是有钱来了,对于我们公益组织来说往往是政府拨款给你,让你做一些他想完成的目标,可是这个任务跟你的使命不相关。 **但是钱来了,要不要做,很纠结。** 在商业机构就是这样,有风投找你了,要你去做一个风口上的事,最后风停了,企业也死了。 比如共享单车,这个概念最火的时候,行业中有80多家企业都在做共享单车。 那是什么驱动了它的创始人呢?今天这些共享单车的企业结果又是怎样呢?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和陷阱,我们不要跟着风口跑。使命是干嘛的?使命就是那个定海神针。一个人只有做真正自己相信的事情,他才能做得好。 那么,**你的初心是什么,你对它的探寻够深刻吗?最后形成你企业的使命了吗?**现在就是你的反思时刻。 ## :-: **如何处理复杂关系,实现使命?** ## :-: **反复锤炼核心客户,推动跨界赋能** > **你的客户是谁?** > > **对焦核心客户,构建客户反馈闭环** **一家做公益的要想获得持续的捐赠和奉献,**跟商业机构获得持续的投资一样,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可以拿到客户反馈的闭环,然后持续不断地去提供解决方案,去优化产品和服务。 定位不同的核心客户,提供的服务链完全不一样。比如我们就经历过找客户的三个阶段: **1.0 服务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默认,捐赠人捐钱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产生变化,既然受益人是孩子——孩子就是我们的客户。于是真爱梦想提供了一套硬件,将梦想中心教室嵌入了乡村学校。 ![](https://img.kancloud.cn/cc/de/ccde23a9b4e800acf8899935b8ef3b4a_1080x602.png) 有了梦想中心,我们还有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老师打造的梦想课程。 ![](https://img.kancloud.cn/57/d3/57d3c02c1fbb3dc0b704f9d1b95ba8af_1080x607.png) 听起来要素配置齐备了?可是问题是没有反馈,学生上了课没有?上得怎么样?学生有什么变化?传统公益的捐助形式形不成闭环。 **2.0 服务老师** 所以我们就想,问题出在哪儿?学生是我们的用户,但是我们直接服务的群体是老师。 为什么要服务老师? 大概在六年前我们做过一次《中国教师身心健康》的调研,我们观察到中国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来得非常快,由于缺少外部的学习机会,视野受限,不到三年绝大部分教师就倦怠了。 于是我们想出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素养教育培训,将我们的理念传递给老师,只有认可我们的课程设置,他们才会用心栽培孩子。 然后,我们还建立了一套线上教师交互平台“梦想盒子”,让老师们更方便地在线上交流,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得反馈。 但是还是遇到了困难,干预力度不够。 很多老师告诉我们,他们在跟我们一起上梦想课程时都像做地下工作,需要悄悄地干,不能让校长知道。 所以我们后来发现,如果我们要去影响到孩子,这个影响链是如此之长,不止是一线的老师,还要获得校长,以及管校长的人,比如教育局局长这些人的全力支持。 ![](https://img.kancloud.cn/17/76/17761702e291838a7c65dae45ba3b728_1080x600.png) **3.0 服务教育者** 因此我们发现,**政府也是有需求的**,需要你的助拳,帮它达成政绩。 所以,核心客户需要反复地去锤炼。当我们以校长、老师、局长等整个教育者为核心客户时,最终让反馈效果——看得见。 ![](https://img.kancloud.cn/17/5a/175a80fad9fa80fdeab8891065a6c2f5_1080x609.png) 如今,我们实现了教育公益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找到了一个线下的S2B2C的解决模式,将效果可视化、形成了闭环。 **反思及建议** 在此,各位创业者可以反思一下,你的产业链中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哪些是你的核心客户?你今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真的打准了他们的需求吗?你又应该如何去迭代你的产品和服务呢? 关于这个方面,我来给大家提三个建议: * 始终要以你的用户为导向,形成用户正向反馈闭环; * 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标准化、大规模复制、效率最高的方式,来提供你的产品和服务; * 使命驱动,解决方案的迭代始终围绕着使命。 ![](https://img.kancloud.cn/b7/a1/b7a1b66a97a6e6d2e11d0ec1f2e4957c_1080x603.png) > **如何让多个利益主体形成合力?** > **跨界赋能,产生蝴蝶效应** 与企业相比,公益机构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深远,需要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 相信很多to-B的企业也深有同感,推进过程中由于利益主体诉求不同,非常影响决策与执行。 在这样复杂的利益关系的网中间,如何让大家能够形成一个借力或合力?形成蝴蝶效应,或者说得直观一点,把一颗子弹打出核弹的效果? 在这些利益关系里,企业往往看到股东、客户、员工。但公益组织要看到更多,要让需要打交道的所有关联方形成协同与合力。真爱梦想的核心做法就是**切中痛点,跨界赋能。** **1. 政府痛点——没人提供服务** 首先要建立起与政府的合作关系,把他拉进我们的公益服务体系中来,让他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就需要你去敏锐地体察政府的痛点是什么。 比如说在教育领域,教育局局长关注的是这个地区教育是否均衡——整体教育质量是否公平和优质。 传统意义上,政府全预算拨款给乡村学校,基本费用是够了,但是如果想提升质量,实现教育均衡,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政府还开放了一些民办教育的口子。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必须是非盈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入到三、四、五、六线城镇做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是不现实的,没有价值交换。 所以这就是个痛点,没人提供服务。 **洞察:跟政府打交道核心也是人** 政府也是由一个一个像你我一样的人构成的,所以要处理的政府关系,其实就是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 **方法论-1:善意为本。**你用什么来影响决策者?首先,每一个政府官员都想做好份内工作,而我们是过来帮忙不添乱的,所以我们用善意来跟他们构建了最基础的信任。 * **方法论-2:功不在我。**第二点,因为我是一个公益组织,所以我们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心态——我不要你的钱、不要你的回报,功不在我,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https://img.kancloud.cn/12/62/1262c1569d2eb5228b9fb152354fe524_1080x720.png) **2. 教育者痛点——生存状态倦怠** 前面我也说了,老师易陷入职业倦怠。所以怎么办?给他更多的方法技能,让他去上好语文、上好数学,然后你用成绩来测试,是这样吗? **洞察:需要改变老师教课的动机** 我们为这样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教育陪伴体系。把给老师的培训变成是对他真心的陪伴,从给他教育技术和技能,变成对他德行的提升。 所以如何让老师从不停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考高分、拿到KPI检测、拿奖金,变成是——我愿意成为孩子身边的那个陪伴者,激发出他想学的求知欲,这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也是完全不同的认知。 **3. 捐赠人痛点——不信任慈善机构** 2008出了一个郭美美,砸了整个慈善行业的信誉。中国的捐赠人普遍觉得不知道钱怎么花的,不知道效果如何。真爱梦想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学着如何去面对充满着质疑的捐赠人。 除了给他看得见的、可感知的改变,还有两个小办法。 * **方法论1- 参与。**你必须创造一些机会,让捐赠人能够参与到你的项目里,让他收获成就感和意义感。 * **方法论2- 美誉度。**透过公益,帮助他们去提升企业的品牌美誉度。 例如我们跟安踏的合作。安踏在认识真爱梦想之前也一直在做公益,但主要的公益方式是捐赠运动器材和设备,给那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和老师。 建立合作以后,我们跟安踏一起开发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老师和孩子们都非常喜爱的新型体育课程,安踏所有高管都参加过这些课程的活动,他们甚至全家大人孩子一起去参加我们的慈善公益夏令营。 **结论:** 总之,只有真正地体察到核心客户的痛点,提供对方需要的服务,然后透过这三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实现他们之间跨界赋能,才能最终形成合力,让子弹变核弹。 ![](https://img.kancloud.cn/6b/6d/6b6d93e9935185ea73bd074899c43835_1080x604.png) ## :-: **公益机构要如何一直活下去?** ## :-: **极致透明,达至无条件的信任** **如何打造一种机制,去保障产品服务合力的可持续性**?极致透明的机制,达至无条件的信任。 对于公益组织来讲,捐赠人、收益人不一致,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所以需要透明。我们对透明的追求也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详细如下: ![](https://img.kancloud.cn/5e/4a/5e4a1fd311e68408e910dc52678cc80f_1080x609.png) 信任是无价的。只有收支公开、结果公开、过程公开,才是真正高品质的透明。 所以企业也可以通过不断地追求,达到极致的透明,来塑造极致的信任。 ## :-: **总结与反思** 2007年,我写下了自己的墓志铭,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转型,放弃百万年薪转做公益,际遇中的一切看似偶然,实际上都是必然的,而发生的一切,无论甘苦,都是恩典,它让你知道你是谁,知道怎样去用你的命。 我们正经历经济寒冬,更需要深耕使命,重新发现使命、巩固信心,真正和那些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被掩盖的、被忽视的问题来一次迭代和修正**。 创始人要做的是——跟你所相信的使命活成一体。创业本身就是一个“闻思修,信愿行”的过程,而正是这样的过程,让你自己修炼成一个更好的人,或者说,用这样的方式,来定义你是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