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下之后,复发汗,画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 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内经】:昼是气、夜是血,昼是阳、夜是阴。如果一个人晚上很好,白天有问题的时候, 一定是阳不足。如果一个人白天很好,晚上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阴不足,所以利用病人的画夜好坏,来断他是阳不足还是阴不足。
下之后,复发汗,这病人被攻下了后又发表,造成病人画日烦躁不得眠,就是阳虚了,阳虚了以后虚热就往上跑,往上冲冲到头部,冲到胸部,冲到头部就是不能睡觉,冲到胸部就烦躁,夜而安静,到了晚上又很好,不呕,代表肠胃没有问题,不渴,津液也没有丧失掉,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就是阳虚掉了而已,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是壮脾阳的,附子是壮肾阳与心阳的,阳不足补阳就好了,不需要用炙甘草来补津液,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阴完全正常没有问题,所以药不必多用。
阴虚者,当救阴。阴阳两虚者当阴阳两救之。祇有阳虚、则当救其阳,救阳急不宜缓,以阳主生化,无阳则不化,各组织机能有立绝之危,故本条以「四逆汤」去「甘草」之缓,但取「姜附」之迅烈以救之。
尤在泾曰:「大法昼静夜剧,病在肾阴;夜静昼剧,病在胃阳。」所以气喘病人如果白天很
好,晚上发病,就是阴不足。
【三因方】曰:「干姜附子汤」治中寒,卒然昏倒,或吐逆涎沫,状如中风,手挛搐,口噤,四肢厥逆,或腹燥热。这时候牙关绷得很紧,用灌的,所以用在急救救逆的时候。
【圣济总録】曰:「附子散」治小儿冻足烂疮,以「附子」二枚,「干姜」二两,捣罗为散, 入绵中,如装袜;若有疮腰,即以腊月猪脂涂之。就是用干虿和附子,把它磨成粉以后,把它敷在小孩的脚疮旁,用外敷的。内服用的是当归四逆汤。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真正在救逆的时候,干姜真正用到一两都没关系,阳没有虚到那程度的时候,像胖子的体格用三钱就可以了,中等的用二钱,小孩用一钱。在救逆的时候,人昏迷过去的时候,大济剂的煮浓一点下去,病人只吃了一点,可能就三钱了。生附子用两钱,生附子如果没有去皮,必须用棉布包起来,以免纤维刺激到喉咙;如果已经去皮,就不用搞布包裹。生附子是温心阳、补命门火; 肾藏的阳不够用炮附子。用了生附子温心阳之后,心跳不会加快,但心脏搏动的力量会加强; 与麻黄发阳不一样,麻黄会使心脏搏动的速度加快。
- 校堪序
- 伤寒论序言
- 前言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 条辩1
- 条辩2
- 条辩3
- 条辩4
- 条辩5
- 条辩6
- 条辩7
- 条辩8
- 条辩9
- 条辩10
- 条辩11
- 条辩12
- 条辩13
- 条辩14
- 条辩15
- 条辩16
- 条辩17
- 条辩18
- 条辩19
- 条辩20
- 条辩21
- 条辩22
- 条辩23
- 条辩24
- 条辩25
- 条辩26
- 条辩27
- 条辩28
- 条辩29
- 条辩30
- 条辩31
- 条辩32
- 条辩33
- 条辩34
- 条辩35
- 条辩36
- 条辩37
- 条辩38
- 条辩39
- 条辩40
- 条辩41
- 条辩42和43
- 条辩44
- 条辩45
- 条辩46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 条辩47
- 条辩48
- 条辩49
- 条辩50
- 条辩51
- 条辩52
- 条辩53
- 条辩54
- 条辩55
- 条辩56
- 条辩57
- 条辩58
- 条辩59
- 条辩60
- 条辩61
- 条辩62
- 条辩63
- 条辩64
- 条辩65
- 条辩66
- 条辩67
- 条辩68
- 条辩69
- 条辩70
- 条辩71
- 条辩72
- 条辩73
- 条辩74
- 条辩75
- 条辩76
- 条辩77
- 条辩78
- 条辩79
- 条辩80
- 条辩81
- 条辩82
- 条辩83
- 条辩84
- 条辩85
- 条辩86
- 条辩87
- 条辩88
- 条辩89
- 条辩90
- 条辩91
- 条辩92
- 条辩93
- 条辩94
- 条辩95
- 条辩96
- 条辩97
- 条辩98-99
- 条辩100
- 条辩101
- 条辩102
- 条辩103
- 条辩104
- 条辩105
- 条辩106
- 条辩107
- 条辩108-109
- 条辩110
- 条辩111
- 条辩112
- 条辩113
- 条辩114
- 条辩115
- 条辩116
- 条辩117
- 条辩118
- 条辩119
- 条辩120
- 条辩121
- 条辩122
- 条辩123
- 条辩124
- 条辩125
- 条辩126
- 条辩127
- 条辩128
- 条辩129
- 条辩130
- 条辩131
- 条辩132
- 条辩133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 伤寒论方剂索引
- 倪海厦医师经验索引
- 台湾度量衡同大陆换算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 经络
- 督脉
- 任脉
- 足厥阴肝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胆经
- 手太阴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