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1 石=4 钧=29760 克
1 钧=30 斤=7400 克
1 引=10 丈=2310 厘米
1 丈=10 尺=231 厘米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 250 毫升
1 尺=10 寸=23.1 厘米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寸=10 分=2.31 厘米
1 分=0.231 厘米
1 方寸匕 = 金石类 2.74 克= 药末约 2 克= 草木类药末约 1 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 50 克
半方寸匕 = 一刀圭 = 一钱匕= 1.5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一钱匕 = 1.5-1.8 克
五味子一升= 50 克
一铢 = 0.65克半夏一升= 130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一分 = 3.9-4.2 克
虻虫一升= 16 克
附子大者 1枚= 20-30 克
附子中者 1枚 = 15 克
1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强乌头 1 枚小者 = 3 克
1斗 = 10升 = 2000 毫升
强乌头 1 枚大者 = 5-6 克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 = 5 撮 =10 毫升
1 撮 = 4 圭=2 毫升
1 圭=0.5 毫升
杏仁大者 10 枚 = 4 克
栀子 10 枚 平均 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 1 枚 = 46 克
枳实 1 枚约 14.4 克
石膏鸡蛋大 1 枚约 40 克
厚朴 1 尺约 30 克
竹叶一握 约 12 克
- 校堪序
- 伤寒论序言
- 前言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 条辩1
- 条辩2
- 条辩3
- 条辩4
- 条辩5
- 条辩6
- 条辩7
- 条辩8
- 条辩9
- 条辩10
- 条辩11
- 条辩12
- 条辩13
- 条辩14
- 条辩15
- 条辩16
- 条辩17
- 条辩18
- 条辩19
- 条辩20
- 条辩21
- 条辩22
- 条辩23
- 条辩24
- 条辩25
- 条辩26
- 条辩27
- 条辩28
- 条辩29
- 条辩30
- 条辩31
- 条辩32
- 条辩33
- 条辩34
- 条辩35
- 条辩36
- 条辩37
- 条辩38
- 条辩39
- 条辩40
- 条辩41
- 条辩42和43
- 条辩44
- 条辩45
- 条辩46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 条辩47
- 条辩48
- 条辩49
- 条辩50
- 条辩51
- 条辩52
- 条辩53
- 条辩54
- 条辩55
- 条辩56
- 条辩57
- 条辩58
- 条辩59
- 条辩60
- 条辩61
- 条辩62
- 条辩63
- 条辩64
- 条辩65
- 条辩66
- 条辩67
- 条辩68
- 条辩69
- 条辩70
- 条辩71
- 条辩72
- 条辩73
- 条辩74
- 条辩75
- 条辩76
- 条辩77
- 条辩78
- 条辩79
- 条辩80
- 条辩81
- 条辩82
- 条辩83
- 条辩84
- 条辩85
- 条辩86
- 条辩87
- 条辩88
- 条辩89
- 条辩90
- 条辩91
- 条辩92
- 条辩93
- 条辩94
- 条辩95
- 条辩96
- 条辩97
- 条辩98-99
- 条辩100
- 条辩101
- 条辩102
- 条辩103
- 条辩104
- 条辩105
- 条辩106
- 条辩107
- 条辩108-109
- 条辩110
- 条辩111
- 条辩112
- 条辩113
- 条辩114
- 条辩115
- 条辩116
- 条辩117
- 条辩118
- 条辩119
- 条辩120
- 条辩121
- 条辩122
- 条辩123
- 条辩124
- 条辩125
- 条辩126
- 条辩127
- 条辩128
- 条辩129
- 条辩130
- 条辩131
- 条辩132
- 条辩133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 伤寒论方剂索引
- 倪海厦医师经验索引
- 台湾度量衡同大陆换算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 经络
- 督脉
- 任脉
- 足厥阴肝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胆经
- 手太阴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