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原本有桂枝表证,被医生攻下,或不小心吃坏肚子造成下利,结果利下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末解也,也就是病人被攻下,血都往下跑,血往下力量很强,脉会跳得很快稍微停一下,这时葛根汤没用,要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有表证,误下,造成表邪,就是表面的病毒渗透到汗腺里,进入肠子,血往下走,病毒跟着下来,像阿米巴痢疾,可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黄连是非常寒凉的药,所以它能去热,热就是炎,所以也是消炎的药,黄芩黄连不
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敷,如果皮肤破,可用黄芩黄连。如果化脓,可以加去湿的药,黄芩杀菌的力量很强,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肠的壁都破洞了,下利都是血,下利久了人会脱水,所以用葛根升水,用炙甘草,把肠子的津液补足,用黄芩、黄连解毒,黄芩、黄连等量,小儿之痢疾炽热难用下剂之证多效。
表邪未陷者,重于解表,已陷而成为里热者,重于清里,本来是桂枝汤证,结果下利,这时候要重于清里,改成「葛芩连汤」,虚寒者为脉微无力,实热者为脉数有力,为什么摸到脉数?就是里面有东西堵到了,发炎了,病人会发烧。虚寒者舌苔淡白,实热者为舌红苔黄,实热者为舌苔黄的, 黄的再进就红,再进就黑了,就是壮热了。虚寒者为下利不热,色黄淡,实热者下利热灼,色黄赤而臭热,肛门没有灼热的感觉,就是不热,实热的大便很臭,而且肛门有灼热的感觉。
##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苓三两 黄连三两
##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阿米巴痢疾的时候,大剂的用,葛根可以用到六七钱,如果不大量的用葛根,病人下利不止会脱水,如果没有「葛根黄芩黄连汤」,寒利可以灸肚脐,热利的时候针「曲池」、「合谷」、「天枢」、「关元」、「三阴交」。有临床上的案例西医所谓的肠病毒的案例,其实就是表邪下陷,到了肠子变成热利,所以有葛芩连汤证的时候,结果病人喝到葛芩连汤,病人觉得不苦,反而觉得很甜很好喝。
- 校堪序
- 伤寒论序言
- 前言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 条辩1
- 条辩2
- 条辩3
- 条辩4
- 条辩5
- 条辩6
- 条辩7
- 条辩8
- 条辩9
- 条辩10
- 条辩11
- 条辩12
- 条辩13
- 条辩14
- 条辩15
- 条辩16
- 条辩17
- 条辩18
- 条辩19
- 条辩20
- 条辩21
- 条辩22
- 条辩23
- 条辩24
- 条辩25
- 条辩26
- 条辩27
- 条辩28
- 条辩29
- 条辩30
- 条辩31
- 条辩32
- 条辩33
- 条辩34
- 条辩35
- 条辩36
- 条辩37
- 条辩38
- 条辩39
- 条辩40
- 条辩41
- 条辩42和43
- 条辩44
- 条辩45
- 条辩46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 条辩47
- 条辩48
- 条辩49
- 条辩50
- 条辩51
- 条辩52
- 条辩53
- 条辩54
- 条辩55
- 条辩56
- 条辩57
- 条辩58
- 条辩59
- 条辩60
- 条辩61
- 条辩62
- 条辩63
- 条辩64
- 条辩65
- 条辩66
- 条辩67
- 条辩68
- 条辩69
- 条辩70
- 条辩71
- 条辩72
- 条辩73
- 条辩74
- 条辩75
- 条辩76
- 条辩77
- 条辩78
- 条辩79
- 条辩80
- 条辩81
- 条辩82
- 条辩83
- 条辩84
- 条辩85
- 条辩86
- 条辩87
- 条辩88
- 条辩89
- 条辩90
- 条辩91
- 条辩92
- 条辩93
- 条辩94
- 条辩95
- 条辩96
- 条辩97
- 条辩98-99
- 条辩100
- 条辩101
- 条辩102
- 条辩103
- 条辩104
- 条辩105
- 条辩106
- 条辩107
- 条辩108-109
- 条辩110
- 条辩111
- 条辩112
- 条辩113
- 条辩114
- 条辩115
- 条辩116
- 条辩117
- 条辩118
- 条辩119
- 条辩120
- 条辩121
- 条辩122
- 条辩123
- 条辩124
- 条辩125
- 条辩126
- 条辩127
- 条辩128
- 条辩129
- 条辩130
- 条辩131
- 条辩132
- 条辩133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 伤寒论方剂索引
- 倪海厦医师经验索引
- 台湾度量衡同大陆换算
-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 经络
- 督脉
- 任脉
- 足厥阴肝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手厥阴心包经
- 手少阳胆经
- 手太阴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