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 磁盘数据读写原理 盘片被划分成一系列同心环,圆心是盘片中心,每个同心环叫做一个磁道,所有半径相同的磁道组成一个柱面。磁道被沿半径线划分成一个个小的段,每个段叫做一个扇区,每个扇区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下面假设磁盘只有一个盘片和一个磁头。 当磁盘读取数据时,系统会将数据逻辑地址传给磁盘,磁盘的控制电路按照寻址逻辑将逻辑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即确定要读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 为了读取这个扇区的数据,需要将磁头放到这个扇区上方,为了实现这一点,磁头需要移动对准相应磁道,这个过程叫做寻道,所耗费时间叫做寻道时间,然后磁盘旋转将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叫做旋转时间。 即一次磁盘的读写操作完成过程由三个动作组成: 1. 寻道(时间):磁头移动定位到指定磁道。 2. 旋转延迟(时间):等待指定扇区从磁头下旋转经过。 3. 数据传输(时间):数据在磁盘与内存之间的实际传输 寻道时间指的是磁臂移动到指定磁道所需要的时间,主流磁盘一般在5ms以下;旋转延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磁盘转速,比如一个磁盘7200转,表示每分钟能转7200次,也就是说1秒钟能转120次,旋转延迟就是1/120/2 = 4.17ms;传输时间指的是从磁盘读出或将数据写入磁盘的时间,一般在零点几毫秒,相对于前两个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访问一次磁盘的时间,即一次磁盘IO的时间约等于5+4.17 = 9ms左右 当一次IO时,不光把当前磁盘地址的数据,而是把相邻的数据也都读取到内存缓冲区内,因为局部预读性原理告诉我们,当计算机访问一个地址的数据的时候,与其相邻的数据也会很快被访问到。每一次IO读取的数据我们称之为一页(page)。具体一页有多大数据跟操作系统有关,一般为4k或8k,也就是我们读取一页内的数据时候,实际上才发生了一次IO ***** **额外知识:**(1)盘面: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上下两个盘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得到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2)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磁道从外向内从 0 开始顺序编号,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 (3)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作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作柱面。数据的读 / 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当一个磁道写满数据后,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扇区开始写数据,读数据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样就提高了硬盘的读 / 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