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TOC] 根据微博打拐数据库内容显示,2015年,微博打拐志愿者共解救被拐儿童7名,7名儿童全部采血纳入了公安部被拐人员的DNA数据库。这些线索均由网友提供,基于互联网尤其是微博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微博打拐公益项目,在促进社会全民打拐、防拐氛围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 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让打拐防拐成为可以全民参与的公益 2008年3月份,湖北人彭高峰的儿子彭文乐在深圳自己家门口,被一陌生男子抱走,从此,彭高峰走上了漫漫寻子路。 2010年9月27日,正在做被拐儿童调查报道的知名媒体人邓飞发布寻找彭文乐的微博,期待互联网能创造奇迹,当时,微博正在中国互联网领域蒸蒸日上。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f2ea327093867676a310910736a2bf3b_606x405.jpg) </center> 彭文乐失踪3年后,奇迹终于在互联网上出现,经过6000多次的转发和扩散,江苏徐州一位回乡探亲的同学看见一个孩子与邓飞所发微博上寻找的彭文乐相像,2011年2月,彭文乐被解救,此事件成为2011年春节的有一抹亮色,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方面的巨大潜力,也成为微博传播史上值得被铭记的事件之一。 就在彭文乐被找到的那个晚上,“微博打拐”被发起,更多失踪孩子的照片被贴上微博,他们期待被网友们发现,一一回家。 该事件反映出民间力量尤其是网友的力量在处理公共事务中不可小觑,这宗力量促成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合力,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微博打拐”项目的发起并投入运营,越来越多的被拐孩子被重视起来,也有更多的丢失孩子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与微博打拐取得联系,微博打拐成为被拐孩子家长们抱团取暖前行的重要平台。 由此,微博打拐陆续建立起基于被拐孩子的数据库、家长群、遍布全国的志愿者团队以及网上的品牌影响力。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50640e9dba78f71aaa85927211757801_1034x861.png) </center> 寻找被拐孩子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寻子过程中,家长们会面临各种困难和突发状况,个人的能力往往在此时显得单薄无力,此时,如何让家长抱团取暖形成合力显得尤为重要,微博打拐成立后便着手家长群的建设和维护,协调家长信息互通有无,支持家长开展在全国各地的寻子活动,为家长们提供宣传资料、信息更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帮助。遍布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团队也在线下为家长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微博打拐”发起人邓飞表示:微博打拐的力量可以用“稻草堆远离”做比拟,以往对于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很强的拐卖儿童案件,警察面对的是犹如稻草里寻针的侦破难度,微博打拐的优势在于每一条微博后面,就是一个网民群体,这些网民的触角可以伸向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将侦破案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b91225cf1f755b97006a1127e4c22b43_982x818.png) </center> 在开放式的互联网模式下,拐卖妇女儿童往往容易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参与人数多、信息碎片化、便于短时间内形成爆发式关注,既能借助公安部门的专业侦查手段,又可以让潜在能量巨大的广大网友参与其中,给解救被拐人员、抓获嫌疑人创造更好的环境。 微博打拐成立后,陆续发起了“我想妈妈,我要回家”、“让给你我们一起寻找丢失的孩子”等线上活动,这些活动在帮助了一部分被拐孩子及家庭的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好的反响,越来越多的网友积极参与,以各种形式为被拐孩子和家庭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关注打拐行动,为形成“全民打拐”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 志愿者在行动:基于网友提供线索解救被拐人员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8431deecad53ec31943c2ebcf09a4562_959x692.png) </center> 2013年,通过网友举报的线索,志愿者在实地调查后查明: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巴村镇于庄村有一名年轻女子被卖给40多岁的男子李某为妻,5年内生了3个孩子。平时,这个叫“香慧”的女人被李某看管得很严,而李某好吃懒做,“香慧”的境遇令人同情。 在掌握了相关证据后,志愿者会同当地媒体对事件进行了暗访喝曝光,同时向警方报案。 2013年6月30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惠城镇人胡金英打电话表示,“香慧”是她二姐林桂香,他们家分别姓胡、林,家人平时喊她胡桂香。2008年11月11日,林桂香在石牌派出所管辖区域的广州华侨医院4楼失踪,当天她陪大姐在这家医院孕检。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2343c612dc49e93e4e6da19920b5128e_581x690.png) </center> 2013年7月2日,林桂香与家人见面,至此,又一个被拐人员在微博打拐志愿者对帮助下与家人实现了团圆。 通过网络向网友征集拐卖与被拐线索,通过志愿者的行动对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借助公安机关对被拐人员进行解救,成为微博打拐项目解救被拐人员对既定流程,整个过程中,在保证志愿者安全的前提下,将信息及时对外公布,借助网友对力量对事件进行持续关注。 2012年,微博打拐各地志愿者协助警方救出6名孩子;2013年,解救被拐儿童4名、被拐妇女2名,此外帮助2名被拐儿童找到家庭;2014年协助公安机关打拐16次,解救15名被拐儿童,2015年解救被拐儿童7名。 ## 新形势下的打拐:深入拐卖链条寄生的社交平台 在解救被拐儿童的过程中,通过志愿者对于案件的分析和网友提供线索,微博打拐开始着力于从解救个案向协助警方打击查处拐卖链条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center> ![](https://box.kancloud.cn/0b40f1f8fe2550ad6274efd91f1bad4e_973x1243.png =500x630) </center> 截至目前,微博打拐志愿者共协助警方查处非法户籍200余条,查处违法出生证明100多个。 2013年,微博打拐志愿者在解救被拐妇女儿童的过程中,发现全国部分省(市、区)存在“给被拐孩子上户籍”的制度漏洞,为从制度上阻止孩子被拐后进行身份“洗白”,微博打拐志愿者开始陆续在深入拐卖孩子链条上下功夫,促使公安部门严厉查处黑户口,并揭发查处了一系列医院给被拐孩子提供出生证明的违法行为,从而避免被拐儿童再次上户口,大大提高了被拐儿童被找到的可能性。 2013年6月,志愿者通过网友提供线索获悉有人通过网络贩卖“合法身份”的线索,并由此加入一个名叫“黑户办理户口”的qq群,在群里结识了大量“代办户口”的中介人员。 志愿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潜伏,在取得中介信任后,以“帮忙给孩子上个户口”为由,与该中介进行“交易”,中介为了取得“客户”信任,出示了自己经手办理对户籍身份资料,并承诺“在公安系统查到再付钱”,每个出生证明和户籍1000元至数万元不等。 经过查证,中介办理对身份信息果然存在,在毫无任何证明材料对前提下,通过捏造身份即可办理“合法”身份,这就给被拐儿童身份“洗白”创造了条件,增加寻回对难度。 在协助和配合警方打击拐卖链条上涉及黑户口、假出生证明对过程中,志愿者以虚拟买家身份活跃于中介集中对社交平台,通过网友提供线索加入一些特定的群,与中介组织进行沟通,所有沟通过程和证据链条均在网上进行。 在初步掌握了全国11个省内24个市32个区县涉嫌买卖户口对情况后,志愿者与多家媒体合作,报道了“身份黑市”,至少上百名涉嫌买卖户籍对不法公安干警被抓获,一系列组合拳,有效地打击了拐卖妇女儿童后花钱就能上户口对“身份黑市。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并翔实案例分析,微博打拐志愿者“仔仔”曾写了近4000字的《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建议》,详细列举了户籍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以促进户籍管理方面的整改和完善。 ## 资源链接信息 项目发起人:邓飞,男,湖南益阳人,《凤凰周刊》编委,从业十年写下一百多篇调查报告,涉及到福利院,水库移民,死刑犯器官,官员重大贪腐事件等各领域的幽暗秘密,是业界公认的最优秀调查记者之一。在此期间,他善于整合资源,形成一股巨大的媒体力量。2011 年转身公益,先后发起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儿童防侵、让候鸟飞、中国水安全计划、拯救古建、青螺公益、会飞的盒子、拾穗行动等十余个公益项目和 e 农计划、孩子与自然、奇妙的公益小店等三个社会企业,致力增加乡村儿童权利,保护乡村环境,发展乡村经济。邓飞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众筹众包,开创了互联网微公益模式,掀起中国公益慈善界的一场革命。在邓飞的倡导和实践下,“透明公益”、“人人公益”和"柔软改变中国"等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作,有效解决一个又一个严峻社会问题。 * 邮箱:weibodaguai@163.com * 儿童安全官网:http://haizi.org.cn/ * 微博:[@微博打拐](http://weibo.com/weibodaguai) * 微信平台二维码: ![](https://box.kancloud.cn/b173bc199aac04ebf1b5efce8055296a_217x217.jpg =150x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