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 06 LinkedList 源码解析 >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 ——斯宾诺莎 ## 引导语 LinkedList 适用于集合元素先入先出和先入后出的场景,在队列源码中被频繁使用,面试也经常问到,本小节让我们通过源码来加深对 LinkedList 的了解。 ## 1 整体架构 LinkedList 底层数据结构是一个双向链表,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描述](https://img1.sycdn.imooc.com/5d5fc67a0001f59212400288.png)上图代表了一个双向链表结构,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向前或者向后追溯,我们有几个概念如下: * 链表每个节点我们叫做 Node,Node 有 prev 属性,代表前一个节点的位置,next 属性,代表后一个节点的位置; * first 是双向链表的头节点,它的前一个节点是 null。 * last 是双向链表的尾节点,它的后一个节点是 null; * 当链表中没有数据时,first 和 last 是同一个节点,前后指向都是 null; * 因为是个双向链表,只要机器内存足够强大,是没有大小限制的。 链表中的元素叫做 Node,我们看下 Node 的组成部分: ~~~java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节点值 Node<E> next; // 指向的下一个节点 Node<E> prev; // 指向的前一个节点 // 初始化参数顺序分别是:前一个节点、本身节点值、后一个节点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 ## 2 源码解析 ### 2.1 追加(新增) 追加节点时,我们可以选择追加到链表头部,还是追加到链表尾部,add 方法默认是从尾部开始追加,addFirst 方法是从头部开始追加,我们分别来看下两种不同的追加方式: **从尾部追加(add)** ~~~java // 从尾部开始追加节点 void linkLast(E e) { // 把尾节点数据暂存 final Node<E> l = last; // 新建新的节点,初始化入参含义: // l 是新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当前值是尾节点值 // e 表示当前新增节点,当前新增节点后一个节点是 null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 新建节点追加到尾部 last = newNode; //如果链表为空(l 是尾节点,尾节点为空,链表即空),头部和尾部是同一个节点,都是新建的节点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图片描述](//img1.sycdn.imooc.com/5d5fc69600013e4803600240.gif) //否则把前尾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指向当前尾节点。 else l.next = newNode; //大小和版本更改 size++; modCount++; } ~~~ 从源码上来看,尾部追加节点比较简单,只需要简单地把指向位置修改下即可,我们做个动图来描述下整个过程: ![图片描述](https://img1.sycdn.imooc.com/5d5fc6a300013e4803600240.gif) **从头部追加(addFirst)** ~~~java // 从头部追加 private void linkFirst(E e) { // 头节点赋值给临时变量 final Node<E> f = first; // 新建节点,前一个节点指向null,e 是新建节点,f 是新建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目前值是头节点的值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null, e, f); // 新建节点成为头节点 first = newNode; // 头节点为空,就是链表为空,头尾节点是一个节点 if (f == null) last = newNode; //上一个头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指向当前节点 else f.prev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 头部追加节点和尾部追加节点非常类似,只是前者是移动头节点的 prev 指向,后者是移动尾节点的 next 指向。 ### 2.2 节点删除 节点删除的方式和追加类似,我们可以选择从头部删除,也可以选择从尾部删除,删除操作会把节点的值,前后指向节点都置为 null,帮助 GC 进行回收。 **从头部删除** ~~~java //从头删除节点 f 是链表头节点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 拿出头节点的值,作为方法的返回值 final E element = f.item; // 拿出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帮助 GC 回收头节点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成为头节点 first = next; //如果 next 为空,表明链表为空 if (next == null) last = null; //链表不为空,头节点的前一个节点指向 null else next.prev = null; //修改链表大小和版本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 从尾部删除节点代码也是类似的,就不贴了。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链表结构的节点新增、删除都非常简单,仅仅把前后节点的指向修改下就好了,所以 LinkedList 新增和删除速度很快。** ### 2.3 节点查询 链表查询某一个节点是比较慢的,需要挨个循环查找才行,我们看看 LinkedList 的源码是如何寻找节点的: ~~~java // 根据链表索引位置查询节点 Node<E> node(int index) { // 如果 index 处于队列的前半部分,从头开始找,size >> 1 是 size 除以 2 的意思。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 直到 for 循环到 index 的前一个 node 停止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如果 index 处于队列的后半部分,从尾开始找 Node<E> x = last; // 直到 for 循环到 index 的后一个 node 停止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发现,LinkedList 并没有采用从头循环到尾的做法,而是采取了简单二分法,首先看看 index 是在链表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如果是前半部分,就从头开始寻找,反之亦然。通过这种方式,使循环的次数至少降低了一半,提高了查找的性能,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 2.4 方法对比 LinkedList 实现了 Queue 接口,在新增、删除、查询等方面增加了很多新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平时特别容易混淆,在链表为空的情况下,返回值也不太一样,我们列一个表格,方便大家记录: | 方法含义 | 返回异常 | 返回特殊值 | 底层实现 | | --- | --- | --- | --- | | 新增 | add(e) | offer(e) | 底层实现相同 | | 删除 | remove() | poll(e) | 链表为空时,remove 会抛出异常,poll 返回 null。 | | 查找 | element() | peek() | 链表为空时,element 会抛出异常,peek 返回 null。 | PS:Queue 接口注释建议 add 方法操作失败时抛出异常,但 LinkedList 实现的 add 方法一直返回 true。 LinkedList 也实现了 Deque 接口,对新增、删除和查找都提供从头开始,还是从尾开始两种方向的方法,比如 remove 方法,Deque 提供了 removeFirst 和 removeLast 两种方向的使用方式,但当链表为空时的表现都和 remove 方法一样,都会抛出异常。 ### 2.5 迭代器 因为 LinkedList 要实现双向的迭代访问,所以我们使用 Iterator 接口肯定不行了,因为 Iterator 只支持从头到尾的访问。Java 新增了一个迭代接口,叫做:ListIterator,这个接口提供了向前和向后的迭代方法,如下所示: | 迭代顺序 | 方法 | | --- | --- | | 从尾到头迭代方法 | hasPrevious、previous、previousIndex | | 从头到尾迭代方法 | hasNext、next、nextIndex | LinkedList 实现了 ListIterator 接口,如下图所示: ~~~java // 双向迭代器 private class ListIt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E> { private Node<E> lastReturned;//上一次执行 next() 或者 previos() 方法时的节点位置 private Node<E> next;//下一个节点 private int nextIndex;//下一个节点的位置 //expectedModCount:期望版本号;modCount:目前最新版本号 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 ~~~ 我们先来看下从头到尾方向的迭代: ~~~java // 判断还有没有下一个元素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nextIndex < size;// 下一个节点的索引小于链表的大小,就有 } // 取下一个元素 public E next() { //检查期望版本号有无发生变化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hasNext())//再次检查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next 是当前节点,在上一次执行 next() 方法时被赋值的。 // 第一次执行时,是在初始化迭代器的时候,next 被赋值的 lastReturned = next; // next 是下一个节点了,为下次迭代做准备 next = next.next; nextIndex++; return lastReturned.item; } ~~~ 上述源码的思路就是直接取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而从尾到头迭代稍微复杂一点,如下: ~~~java // 如果上次节点索引位置大于 0,就还有节点可以迭代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 return nextIndex > 0; } // 取前一个节点 public E previous()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hasPrevious())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next 为空场景:1:说明是第一次迭代,取尾节点(last);2:上一次操作把尾节点删除掉了 // next 不为空场景:说明已经发生过迭代了,直接取前一个节点即可(next.prev) lastReturned = next = (next == null) ? last : next.prev; // 索引位置变化 nextIndex--; return lastReturned.item; } ~~~ 这里复杂点体现在需要判断 next 不为空和为空的场景,代码注释中有详细的描述。 **迭代器删除** LinkedList 在删除元素时,也推荐通过迭代器进行删除,删除过程如下: ~~~java public void remov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lastReturned 是本次迭代需要删除的值,分以下空和非空两种情况: // lastReturned 为空,说明调用者没有主动执行过 next() 或者 previos(),直接报错 // lastReturned 不为空,是在上次执行 next() 或者 previos()方法时赋的值 if (lastReturned == null)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Node<E> lastNext = lastReturned.next; //删除当前节点 unlink(lastReturned); // next == lastReturned 的场景分析:从尾到头递归顺序,并且是第一次迭代,并且要删除最后一个元素的情况下 // 这种情况下,previous() 方法里面设置了 lastReturned = next = last,所以 next 和 lastReturned会相等 if (next == lastReturned) // 这时候 lastReturned 是尾节点,lastNext 是 null,所以 next 也是 null,这样在 previous() 执行时,发现 next 是 null,就会把尾节点赋值给 next next = lastNext; else nextIndex--; lastReturned = null; expectedModCount++; } ~~~ ## 总结 LinkedList 适用于要求有顺序、并且会按照顺序进行迭代的场景,主要是依赖于底层的链表结构,在面试中的频率还是蛮高的,相信理清楚上面的源码后,应对面试应该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