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 [X]TreeMap 和 LinkedHashMap 核心源码解析
## 引导语
在熟悉 HashMap 之后,本小节我们来看下 TreeMap 和 LinkedHashMap,看看 TreeMap 是如何根据 key 进行排序的,LinkedHashMap 是如何用两种策略进行访问的。
### 1 知识储备
在了解 TreeMap 之前,我们来看下日常工作中排序的两种方式,作为我们学习的基础储备,两种方式的代码如下:
```
@Slf4j
public class TreeMapDemo {
@Data// DTO 为我们排序的对象
class DTO implements Comparable<DTO> {
private Integer id;
public DTO(Integer id) {
this.id = id;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DTO o) {
//默认从小到大排序
return id - o.getId();
}
}
@Test
public void testIterator() {
TreeMap<String,String> m = new TreeMap<>();
m.put("asdf","nihao");
m.put("sdf","nihao");
m.put("df","nihao");
m.keySet().iterator();
}
@Test
public void testTwoComparable() {
// 第一种排序,从小到大排序,实现 Comparable 的 compareTo 方法进行排序
List<DTO>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5; i > 0; i--) {
list.add(new DTO(i));
}
Collections.sort(list);
log.info(JSON.toJSONString(list));
// 第二种排序,从大到小排序,利用外部排序器 Comparator 进行排序
Comparator comparator = (Comparator<DTO>) (o1, o2) -> o2.getId() - o1.getId();
List<DTO> list2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5; i > 0; i--) {
list2.add(new DTO(i));
}
Collections.sort(list,comparator);
log.info(JSON.toJSONString(list2));
}
}
```
第一种排序输出的结果从小到大,结果是:`[{“id”:1},{“id”:2},{“id”:3},{“id”:4},{“id”:5}]`;
第二种输出的结果恰好相反,结果是:`[{“id”:5},{“id”:4},{“id”:3},{“id”:2},{“id”:1}]`。
以上两种就是分别通过 Comparable 和 Comparator 两者进行排序的方式,而 TreeMap 利用的也是此原理,从而实现了对 key 的排序,我们一起来看下。
### 2 TreeMap 整体架构
TreeMap 底层的数据结构就是红黑树,和 HashMap 的红黑树结构一样。
不同的是,TreeMap 利用了红黑树左节点小,右节点大的性质,根据 key 进行排序,使每个元素能够插入到红黑树大小适当的位置,维护了 key 的大小关系,适用于 key 需要排序的场景。
因为底层使用的是平衡红黑树的结构,所以 containsKey、get、put、remove 等方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log(n)。
#### 2.1 属性
TreeMap 常见的属性有:
```
//比较器,如果外部有传进来 Comparator 比较器,首先用外部的
//如果外部比较器为空,则使用 key 自己实现的 Comparable#compareTo 方法
//比较手段和上面日常工作中的比较 demo 是一致的
private final Comparator<? super K> comparator;
//红黑树的根节点
private transient Entry<K,V> root;
//红黑树的已有元素大小
private transient int size = 0;
//树结构变化的版本号,用于迭代过程中的快速失败场景
private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红黑树的节点
static final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
#### 2.2 新增节点
我们来看下 TreeMap 新增节点的步骤:
1. 判断红黑树的节点是否为空,为空的话,新增的节点直接作为根节点,代码如下:
```
Entry<K,V> t = root;
//红黑树根节点为空,直接新建
if (t == null) {
//key是不是null。
//外部比较器为空的话,也判断key有没有实现Comparable
compare(key, key); // type (and possibly null) check
root = new Entry<>(key, value, null);
size = 1;
modCount++;
return null;
}
```
2. 根据红黑树左小右大的特性,进行判断,找到应该新增节点的父节点,代码如下:
```
Comparator<? super K> cpr = comparator;
if (cpr != null) {
//找到key应该新增的位置,就是应该挂载那个节点的头上
do {
//当结束时,parent就是t上次比过的对象,t的值和parent的值最接近
parent = t;
// 通过 compare 来比较 key 的大小
cmp = cpr.compare(key, t.key);
//key小于t,把t左边的值赋予t,循环再比,红黑树左边的值比较小
if (cmp < 0)
t = t.left;
//key大于t,把t右边的值赋予t,循环再比,红黑树右边的值比较大
else if (cmp > 0)
t = t.right;
//如果相等的话,直接覆盖原值
else
return t.setValue(value);
// t 为空,说明已经到叶子节点了
} while (t != null);
}
```
3. 在父节点的左边或右边插入新增节点,代码如下:
```
//cmp 代表最后一次对比的大小,小于 0 ,代表 e 在上一节点的左边
if (cmp < 0)
parent.left = e;
//cmp 代表最后一次对比的大小,大于 0 ,代表 e 在上一节点的右边,相等的情况第二步已经处理了。
else
parent.right = e;
```
4. 着色旋转,达到平衡,结束。
从源码中,我们可以看到:
1. 新增节点时,就是利用了红黑树左小右大的特性,从根节点不断往下查找,直到找到节点是 null 为止,节点为 null 说明到达了叶子结点;
2. 查找过程中,发现 key 值已经存在,直接覆盖;
3. TreeMap 是禁止 key 是 null 值的。
类似的,TreeMap 查找也是类似的原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 github 上面去查看源码。
#### 2.3 小结
TreeMap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红黑树和 HashMap 比较类似,比较关键的是通过 compare 来比较 key 的大小,然后利用红黑树左小右大的特性,为每个 key 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维护了 key 的大小排序顺序。
### 3 LinkedHashMap 整体架构
HashMap 是无序的,TreeMap 可以按照 key 进行排序,那有木有 Map 是可以维护插入的顺序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下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 本身是继承 HashMap 的,所以它拥有 HashMap 的所有特性,再此基础上,还提供了两大特性:
* 按照插入顺序进行访问;
* 实现了访问最少最先删除功能,其目的是把很久都没有访问的 key 自动删除。
接着我们来看下上述两大特性。
#### 3.1 按照插入顺序访问
#### 3.1.1 LinkedHashMap 链表结构
我们看下 LinkedHashMap 新增了哪些属性,以达到了链表结构的:
```
// 链表头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head;
// 链表尾
transient LinkedHashMap.Entry<K,V> tail;
// 继承 Node,为数组的每个元素增加了 before 和 after 属性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 控制两种访问模式的字段,默认 false
// true 按照访问顺序,会把经常访问的 key 放到队尾
// false 按照插入顺序提供访问 final boolean accessOrder;
```
从上述 Map 新增的属性可以看到,LinkedHashMap 的数据结构很像是把 LinkedList 的每个元素换成了 HashMap 的 Node,像是两者的结合体,也正是因为增加了这些结构,从而能把 Map 的元素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链表,而链表就可以保证顺序了,就可以维护元素插入进来的顺序。
#### 3.1.2 如何按照顺序新增
LinkedHashMap 初始化时,默认 accessOrder 为 false,就是会按照插入顺序提供访问,插入方法使用的是父类 HashMap 的 put 方法,不过覆写了 put 方法执行中调用的 newNode/newTreeNode 和 afterNodeAccess 方法。
newNode/newTreeNode 方法,控制新增节点追加到链表的尾部,这样每次新节点都追加到尾部,即可保证插入顺序了,我们以 newNode 源码为例:
```
// 新增节点到链表的尾部
Node<K,V> new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e) {
// 新增节点
LinkedHashMap.Entry<K,V> p =
new LinkedHashMap.Entry<K,V>(hash, key, value, e);
// 节点追加到链表的尾部
linkNodeLast(p);
return p;
}
// link at the end of list
private void linkNodeLast(LinkedHashMap.Entry<K,V> p) {
LinkedHashMap.Entry<K,V> last = tail;
// 新增节点等于位节点
tail = p;
// last 为空,说明链表为空,首位节点相等
if (last == null)
head = p;
// 链表有数据,直接建立本节点和上个尾节点之间的前后关系即可
else {
p.before = last;
last.after = p;
}
}
```
LinkedHashMap 通过新增头节点、尾节点,给每个节点增加 before、after 属性,每次新增时,都把节点追加到尾节点等手段,在新增的时候,就已经维护了按照插入顺序的链表结构了。
#### 3.1.3 按照顺序访问
LinkedHashMap 只提供了单向访问,即按照插入的顺序从头到尾进行访问,不能像 LinkedList 那样可以双向访问。
我们主要通过迭代器进行访问,迭代器初始化的时候,默认从头节点开始访问,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访问当前节点的 after 节点即可。
Map 对 key、value 和 entity(节点) 都提供出了迭代的方法,假设我们需要迭代 entity,就可使用 LinkedHashMap.entrySet().iterator() 这种写法直接返回 LinkedHashIterator ,LinkedHashIterator 是迭代器,我们调用迭代器的 nextNode 方法就可以得到下一个节点,迭代器的源码如下:
```
// 初始化时,默认从头节点开始访问
LinkedHashIterator() {
next = head;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current = null;
}
final LinkedHashMap.Entry<K,V> nextNode() {
LinkedHashMap.Entry<K,V> e = next;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校验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if (e == null)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current = e;
next = e.after; // 通过链表的 after 结构,找到下一个迭代的节点
return e;
}
```
在新增节点时,我们就已经维护了元素之间的插入顺序了,所以迭代访问时非常简单,只需要不断的访问当前节点的下一个节点即可。
### 3.2 访问最少删除策略
#### 3.2.1 demo
这种策略也叫做 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大概的意思就是经常访问的元素会被追加到队尾,这样不经常访问的数据自然就靠近队头,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删除策略,比如当 Map 元素个数大于多少时,把头节点删除,我们写个 demo 方便大家理解。demo 如下,完整代码可到 github 上查看:
```
public void testAccessOrder() { // 新建 LinkedHashMap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4,0.75f,true) { { put(10, 10);
put(9, 9); put(20, 20); put(1, 1); } @Override //
覆写了删除策略的方法,我们设定当节点个数大于 3 时,就开始删除头节点 protected boolean removeEldestEntry(Map.Entry<Integer, Integer> eldest) { return size() > 3; } }; log.info("初始化:{}",JSON.toJSONString(map)); Assert.assertNotNull(map.get(9)); log.info("map.get(9):{}",JSON.toJSONString(map)); Assert.assertNotNull(map.get(20)); log.info("map.get(20):{}",JSON.toJSONString(map)); }
```
打印出来的结果如下:
```
初始化:{9:9,20:20,1:1}
map.get(9):{20:20,1:1,9:9}
map.get(20):{1:1,9:9,20:20}
```
可以看到,map 初始化的时候,我们放进去四个元素,但结果只有三个元素,10 不见了,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覆写了 removeEldestEntry 方法,我们实现了如果 map 中元素个数大于 3 时,我们就把队头的元素删除,当 put(1, 1) 执行的时候,正好把队头的 10 删除,这个体现了达到我们设定的删除策略时,会自动的删除头节点。
当我们调用 map.get(9) 方法时,元素 9 移动到队尾,调用 map.get(20) 方法时, 元素 20 被移动到队尾,这个体现了经常被访问的节点会被移动到队尾。
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访问最少删除策略,接下来我们看下原理。
#### 3.2.2 元素被转移到队尾
我们先来看下为什么 get 时,元素会被移动到队尾: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 调用 HashMap get 方法 if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return null; // 如果设置了 LRU 策略 if (accessOrder) // 这个方法把当前 key 移动到队尾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e.value; }
```
从上述源码中,可以看到,通过 afterNodeAccess 方法把当前访问节点移动到了队尾,其实不仅仅是 get 方法,执行 getOrDefault、compute、computeIfAbsent、computeIfPresent、merge 方法时,也会这么做,通过不断的把经常访问的节点移动到队尾,那么靠近队头的节点,自然就是很少被访问的元素了。
#### 3.2.3 删除策略
上述 demo 我们在执行 put 方法时,发现队头元素被删除了,LinkedHashMap 本身是没有 put 方法实现的,调用的是 HashMap 的 put 方法,但 LinkedHashMap 实现了 put 方法中的调用 afterNodeInsertion 方法,这个方式实现了删除,我们看下源码:
```
// 删除很少被访问的元素,被 HashMap 的 put 方法所调用
void afterNodeInsertion(boolean evict) {
// 得到元素头节点
LinkedHashMap.Entry<K,V> first;
// removeEldestEntry 来控制删除策略,如果队列不为空,并且删除策略允许删除的情况下,删除头节点
if (evict && (first = head) != null && removeEldestEntry(first)) {
K key = first.key;
// removeNode 删除头节点
removeNode(hash(key), key, null, false, true);
}
}
```
### 3.3 小结
LinkedHashMap 提供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功能:按照插入顺序访问和删除最少访问元素策略,简单地通过链表的结构就实现了,设计得非常巧妙。
## 总结
本小节主要说了 TreeMap 和 LinkedHashMap 的的数据结构,分析了两者的核心内容源码,我们发现两者充分利用了底层数据结构的特性,TreeMap 利用了红黑树左小右大的特性进行排序,LinkedHashMap 在 HashMap 的基础上简单地加了链表结构,就形成了节点的顺序,非常巧妙,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在看源码的过程中,可以多想想设计思路,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 前言
- 第1章 基础
- 01 开篇词:为什么学习本专栏
- 02 String、Long 源码解析和面试题
- 03 Java 常用关键字理解
- 04 Arrays、Collections、Objects 常用方法源码解析
- 第2章 集合
- 05 ArrayList 源码解析和设计思路
- 06 LinkedList 源码解析
- 07 List 源码会问哪些面试题
- 08 HashMap 源码解析
- 09 TreeMap 和 LinkedHashMap 核心源码解析
- 10 Map源码会问哪些面试题
- 11 HashSet、TreeSet 源码解析
- 12 彰显细节:看集合源码对我们实际工作的帮助和应用
- 13 差异对比:集合在 Java 7 和 8 有何不同和改进
- 14 简化工作:Guava Lists Maps 实际工作运用和源码
- 第3章 并发集合类
- 15 CopyOnWriteArrayList 源码解析和设计思路
- 16 ConcurrentHashMap 源码解析和设计思路
- 17 并发 List、Map源码面试题
- 18 场景集合:并发 List、Map的应用场景
- 第4章 队列
- 19 LinkedBlockingQueue 源码解析
- 20 SynchronousQueue 源码解析
- 21 DelayQueue 源码解析
- 22 ArrayBlockingQueue 源码解析
- 23 队列在源码方面的面试题
- 24 举一反三:队列在 Java 其它源码中的应用
- 25 整体设计:队列设计思想、工作中使用场景
- 26 惊叹面试官:由浅入深手写队列
- 第5章 线程
- 27 Thread 源码解析
- 28 Future、ExecutorService 源码解析
- 29 押宝线程源码面试题
- 第6章 锁
- 30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源码解析(上)
- 31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源码解析(下)
- 32 ReentrantLock 源码解析
- 33 CountDownLatch、Atomic 等其它源码解析
- 34 只求问倒:连环相扣系列锁面试题
- 35 经验总结:各种锁在工作中使用场景和细节
- 36 从容不迫:重写锁的设计结构和细节
- 第7章 线程池
- 37 ThreadPoolExecutor 源码解析
- 38 线程池源码面试题
- 39 经验总结:不同场景,如何使用线程池
- 40 打动面试官:线程池流程编排中的运用实战
- 第8章 Lambda 流
- 41 突破难点:如何看 Lambda 源码
- 42 常用的 Lambda 表达式使用场景解析和应用
- 第9章 其他
- 43 ThreadLocal 源码解析
- 44 场景实战:ThreadLocal 在上下文传值场景下的实践
- 45 Socket 源码及面试题
- 46 ServerSocket 源码及面试题
- 47 工作实战:Socket 结合线程池的使用
- 第10章 专栏总结
- 48 一起看过的 Java 源码和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