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资产配置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许多人把它归结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就买了股票、债券、银行理财和P2P,觉得分散了风险,完成了配置。还有的机构热衷于打着它的名号推销各类产品,各种“智能投顾”系统也是层出不穷,给人一种资产配置很简单或者很容易做到的感觉。 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在第一部分我已经指出,财富管理的目标非常重要,资产配置的策略一定要和目标相匹配(也意味着需要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所以,鸡蛋应该放进哪几个篮子里、放多少就大有讲究,也直接决定了投资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比如,大家都知道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是不同的,但是什么样的比例才符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呢?要知道不同时期的股债风险其实是不同的,会动态变化,这又需要投资期限的长短进行匹配,所以说,里面的学问大了。 至于机构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投资者需要一双慧眼。这里讲几个常见的问题。首先,只投一类产品很难说是资产配置,因为投资人的目标很可能不是一个。比如有一个10年的长期目标和两个2年的短期目标,每个目标的流动性和波动性要求都有差异,这种资产配置的需求无法通过单一产品来满足。其次,“黑箱”策略对于投资人往往是不利的。有的智能投顾系统,通过算法来为投资人提供一套投资组合,但算法背后的投资思想或策略却又完全不透明,投资人很难评估推荐组合是否能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举例来说,有些智能投顾系统会把黄金纳入投资组合,但黄金价格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单纯从数学上来看,黄金价格与债券的相关性有时是正的有时是负的。系统设计时的一些假设很可能将会影响整个资产配置模型的长期效果,但这些假设投资人无从所知。 资产配置说到底就是一套为投资人度身定制的投资方案,它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所谓的“撒手锏”。在本章节的余下部分,我将为投资人介绍资产配置的要点和做法,以及如何识别第三方的投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