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人生职业规划
很多大公司的工作氛围是这样的:每天上班来打卡,然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开始做事,很少和同事有交流,公司为了减少同事之间的交流甚至在工位之间用板子隔开,即使和同事交流也只谈工作的事情;公司没事的时候很闲,大公司养人,没事做时能让你闲半年, 在闲的时候和同事交流更少,每天只是上班打卡,然后虚度一天,下班打卡走人。这样的工作方式是以工资驱动的, 大公司认为,只要把工资给足了,就不会有人轻易的走,为了防止人走,他们还可能会押人半个月工资。
这是过去的工作方式,不是未来的工作方式, 这样的工作方式60、70后能适应,但不适合80、90后。
60、70年代的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生存问题。所以他们追求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而80、90年代的人,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从小是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长大的,从小没有感受过生活压力。对于他们来说,生存不再是核心问题,哪儿干得不爽,可以不要工资立即走人;他们越来越多的思考人生,对他们来说核心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他们不再是简单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要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程序员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才能走得更远,需要向内寻找,找回自己的本体。本书的人生篇文字虽然不如程序篇得多,但是我经历了十年的思考,每个观点可能都是好几年的思考结果,但在文字表叔上只能总结为几句话,无法把思考过程呈现给大家。又因为我不是专门从事哲学、心理工作,没有接触很多案例, 对每个观点没有大量的实例的列举,只能举我自己的例子。有可能你现在无法深入理解我的一些观点,本书只是想给大家指明一个方向,对人生的思考不是向外的寻找,而是向内的。在人生上我们还需要继续的修行。
## 人生的继续修行
读了本书,你能知道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人生的三个阶段,但无法让你读后就到达第三个阶段。提升需要经历:理解-记忆-练习。
对于人生的思考,本书只是想往大家开启一道门,大家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能才会有深入的理解。 我给大家推荐一些我读过的书。
如果你觉得还处于“认识困难”这个阶段,推荐每个月看看《意林》杂志, 上面有很多启示人的小故事。
肯·威尔伯写的《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和李开复写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都是在他们面临癌症这种巨大困难时对人生的思考,我们从书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都是向内的。
阅读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能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成名的欲望”这个潜意识,《人性的弱点》虽然全书都说的是交际技巧,他所说的交际技巧其实是利用人们成名的欲望,满足别人爱表现的需求,让别人觉得得到了你的尊重, 在别人那里就能留下好的印象。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学会这些交际技巧,而是能认识自己“成名的欲望”这个潜意识, 知道自己以前那些行为是浮躁的。
武志红的《感谢自己不完美》、《为何家会伤人》揭示了情绪的潜意识, 能让人理解我们的情绪往往是小时候产生的。能帮助我们找到小时候的根源问题。
M·斯科特·派克著的《少有人走的路》共四套书,展示了人类心智不成熟时的一些潜意识,让人能重新认识困难、爱、信仰等,使人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小说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启了人们寻找本体之路, 这是一本寻找本体很好的入门书籍。张德芬在书中说的“真我”,就是我们所说的“本体”。
阿玛斯著的《砖石途径》能让我们深入的认识本体,《砖石途径》是一个系列的书,一个有四本:《内在的探索》、《解脱之道》、《自我的真相》、《无可摧毁的纯真》。这些书是胡因梦翻译的。胡因梦翻译了很多国内心灵类的书籍,都很不错,包括前面说的《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也是胡因梦翻译的。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著的《与神对话》以写感悟笔记的方法找到了人生的真相,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本体。
有段时间我认为国外的心灵方面的书比国内的人写得好,那时买了很多国外的书看, 但后面发现写这些书的国外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很深,他们的很多思想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阿玛斯受过高层的佛法训练。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儒”、“释”,“道”。 儒家思想告诉人们很多处事方法, “释”指的是“佛”,佛教有十三经, 它们能让人“明心见性”, 心性就是我们说的本体。 道家思想主要著作是《道德经》,文言文很难懂,大家可以看看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著的《道德经释义》,道家阐述了万物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应用到各个地方,如哲学、政治、军事,还有的人把这个规律用于养生。
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丢失得越来越厉害,一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大家就觉得是封建迷信。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并不是让大家去烧香拜佛,而是要去了解他们内在的思想。
人生需要不断的继续修行,大家需要自己判断处于人生的哪个阶级,然后要看哪一类书,自己要做深入的思考。
## 如何做人生职业规划
本书介绍了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人生的三个阶段,不管是技术还是人生,大家要明白自己处于哪个阶段,本书已经介绍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如何提升。
向内我们寻找自己的本体,向外我们做的事要能切合自己的本体,让自己感受到融合感。这样能使我们外在的事业能做好同时内在的本体得到了增强。
另外,在做职业规划是,程序员还应该了解行业趋势,把握未来方向,才知道自己应该去学什么,应该去做什么。比如现在学ASP, .net 这些技术就没有意义了,因为社会上不需要。了解行业趋势,我们能知道应该学什么技术,去哪个地方能得到技术提升。
两个误解。由于笔者经常去大学做讲座或者给初级的程序员做一些技术分享,在讨论职业规划时,经常跟大家讨论两个观点,一个是程序员青春饭。二是做几年程序员就去做管理,对两者持肯定意见的人,大约会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注意,听众不是行外人士,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或者初级从业者。
这两个观点,我相信,如果不弄清楚,会影响大家对程序员行业的信心和程序员职业生涯规划。
## 两个职业观点分析
### 程序员是青春饭
有大约1/4以内的人,会认为程序员干不长,如果是在非程序员群体调查,这个比例会更高。为什么有人认为程序员是一碗青春饭呢?
因为很容易由于辛苦,劳累,身体不再能适应向强度的生活,另外技术跟不上,从而价值不如新人,从而产生转行。
从表面看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我们先看程序员工作的本质,程序员工作的本质是知识型、创造型的工作,而不是纯体力型工作。并且经验的积累是非常有价值的。不过我说的经验不是单一的熟练程度的经验,而是技能面的广,某一个方向上的深,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一种情况下,程序员的工作就是青春饭,那就是:如果你从一毕业开始就开发系统,做的是增删改查的工作,工作3-5年还是同样的业务逻辑开发+增删改查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工作的精力已经不如刚毕业的小朋友,在熟练程度上,也并凸显出更高的价值,所以对公司而言,总体性价比就比不上刚毕业的小孩了,从而有被淘汰的风险。那么,这就是青春饭。
所以对于程序员而言,3-5年会是一个瓶颈期。这个时候,业务开发熟悉了,但是下一步的进步路径在哪里?不是很清楚。可能会产生一些危险的想法,一就是可能转行成别的比较流行的语言了,二是可能想去转项目管理之类的工作。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顺利还好,如果走了一些弯路,都是非常可惜的。应该在这个时候,突破这个瓶颈,而不是回避转换。
突破的方法,以 PHP 程序员为例,按实现-借鉴-优化的逻辑。那么3年左右,实现已经 OK 了,下一步就要开阔眼界,见识别人的产品和代码,同时面对更大的流量和压力,来达到优化的层次,即使可能没有直接的大流量工作环境,但是也可以通过学习,比如像优才的全栈工程师培训来来增长见识,提升认识,以为将来做储备。
当突破这个过程,达到下一层境界,就不会是青春饭了,越有经验,越吃香,以这张图为证:
### 做几年程序员就去做管理
由于不懂得程序员的职业发展,不知道自己在程序员这行未来能做什么样一个层次。所以有 1/3 的人认为做几年程序员,去做管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路径。殊不知,这也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在正常的IT技术公司里,公司所规划程序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一般会分两条线。一条叫技术线,一条叫管理线。
这包含了几层意思:
技术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不是说做了技术到了一定阶段,做不了了就一定要去做管理。
技术人员转管理线的前提是在职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务必是技术第一位的,到了一定阶段才转型。
技术人员的需求,肯定大于管理人员的需求的,所以绝大部分人都转不成管理 。
做更高层次的管理,比如 CTO、技术总监、技术副总裁,前提是技术也很牛。
以下两点分析,希望对大家认识程序员这个行业和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用。
下一节我们说说互联网行业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