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今天我们来深入聊聊线程,相信大家对于线程这个概念都不陌生,它是 Java 并发的基础元素,理解、操纵、诊断线程是 Java 工程师的必修课,但是你真的掌握线程了吗? 今天我要问你的问题是,一个线程两次调用 start() 方法会出现什么情况?谈谈线程的生命周期和状态转移。 ## 典型回答 Java 的线程是不允许启动两次的,第二次调用必然会抛出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这是一种运行时异常,多次调用 start 被认为是编程错误。 关于线程生命周期的不同状态,在 Java 5 以后,线程状态被明确定义在其公共内部枚举类型 java.lang.Thread.State 中,分别是: * 新建(NEW),表示线程被创建出来还没真正启动的状态,可以认为它是个 Java 内部状态。 * 就绪(RUNNABLE),表示该线程已经在 JVM 中执行,当然由于执行需要计算资源,它可能是正在运行,也可能还在等待系统分配给它 CPU 片段,在就绪队列里面排队。 * 在其他一些分析中,会额外区分一种状态 RUNNING,但是从 Java API 的角度,并不能表示出来。 * 阻塞(BLOCKED),这个状态和我们前面两讲介绍的同步非常相关,阻塞表示线程在等待 Monitor lock。比如,线程试图通过 synchronized 去获取某个锁,但是其他线程已经独占了,那么当前线程就会处于阻塞状态。 * 等待(WAITING),表示正在等待其他线程采取某些操作。一个常见的场景是类似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发现任务条件尚未满足,就让当前消费者线程等待(wait),另外的生产者线程去准备任务数据,然后通过类似 notify 等动作,通知消费线程可以继续工作了。Thread.join() 也会令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 计时等待(TIMED\_WAIT),其进入条件和等待状态类似,但是调用的是存在超时条件的方法,比如 wait 或 join 等方法的指定超时版本,如下面示例: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终止(TERMINATED),不管是意外退出还是正常执行结束,线程已经完成使命,终止运行,也有人把这个状态叫作死亡。 在第二次调用 start() 方法的时候,线程可能处于终止或者其他(非 NEW)状态,但是不论如何,都是不可以再次启动的。 ## 考点分析 今天的问题可以算是个常见的面试热身题目,前面的给出的典型回答,算是对基本状态和简单流转的一个介绍,如果觉得还不够直观,我在下面分析会对比一个状态图进行介绍。总的来说,理解线程对于我们日常开发或者诊断分析,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面试官可能会以此为契机,从各种不同角度考察你对线程的掌握: * 相对理论一些的面试官可以会问你线程到底是什么以及 Java 底层实现方式。 * 线程状态的切换,以及和锁等并发工具类的互动。 * 线程编程时容易踩的坑与建议等。 可以看出,仅仅是一个线程,就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掌握。我们选择重点内容,开始进入详细分析。 ## 知识扩展 首先,我们来整体看一下线程是什么?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可以简单认为,线程是系统调度的最小单元,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作为任务的真正运作者,有自己的栈(Stack)、寄存器(Register)、本地存储(Thread Local)等,但是会和进程内其他线程共享文件描述符、虚拟地址空间等。 在具体实现中,线程还分为内核线程、用户线程,Java 的线程实现其实是与虚拟机相关的。对于我们最熟悉的 Sun/Oracle JDK,其线程也经历了一个演进过程,基本上在 Java 1.2 之后,JDK 已经抛弃了所谓的[Green Thread](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en_threads),也就是用户调度的线程,现在的模型是一对一映射到操作系统内核线程。 如果我们来看 Thread 的源码,你会发现其基本操作逻辑大都是以 JNI 形式调用的本地代码。 ~~~ 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private native void setPriority0(int newPriority); private native void interrupt0(); ~~~ 这种实现有利有弊,总体上来说,Java 语言得益于精细粒度的线程和相关的并发操作,其构建高扩展性的大型应用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其复杂性也提高了并发编程的门槛,近几年的 Go 语言等提供了协程([coroutine](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routine)),大大提高了构建并发应用的效率。于此同时,Java 也在[Loom](http://openjdk.java.net/projects/loom/)项目中,孕育新的类似轻量级用户线程(Fiber)等机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在新版 JDK 中使用到它。 下面,我来分析下线程的基本操作。如何创建线程想必你已经非常熟悉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 Runnable task =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Thread myThread = new Thread(task); myThread.start(); myThread.join(); ~~~ 我们可以直接扩展 Thread 类,然后实例化。但在本例中,我选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实现一个 Runnable,将代码逻放在 Runnable 中,然后构建 Thread 并启动(start),等待结束(join)。 Runnable 的好处是,不会受 Java 不支持类多继承的限制,重用代码实现,当我们需要重复执行相应逻辑时优点明显。而且,也能更好的与现代 Java 并发库中的 Executor 之类框架结合使用,比如将上面 start 和 join 的逻辑完全写成下面的结构: ~~~ Future futur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submit(task) .get(); ~~~ 这样我们就不用操心线程的创建和管理,也能利用 Future 等机制更好地处理执行结果。线程生命周期通常和业务之间没有本质联系,混淆实现需求和业务需求,就会降低开发的效率。 从线程生命周期的状态开始展开,那么在 Java 编程中,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线程的状态呢?主要有: * 线程自身的方法,除了 start,还有多个 join 方法,等待线程结束;yield 是告诉调度器,主动让出 CPU;另外,就是一些已经被标记为过时的 resume、stop、suspend 之类,据我所知,在 JDK 最新版本中,destory/stop 方法将被直接移除。 * 基类 Object 提供了一些基础的 wait/notify/notifyAll 方法。如果我们持有某个对象的 Monitor 锁,调用 wait 会让当前线程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其他线程 notify 或者 notifyAll。所以,本质上是提供了 Monitor 的获取和释放的能力,是基本的线程间通信方式。 * 并发类库中的工具,比如 CountDownLatch.await() 会让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直到 latch 被基数为 0,这可以看作是线程间通信的 Signal。 我这里画了一个状态和方法之间的对应图: ![](https://img.kancloud.cn/31/69/3169b7ca899afeb0359f132fb77c29dc_892x467.png) Thread 和 Object 的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是实际应用中被证明非常晦涩、易错,这也是为什么 Java 后来又引入了并发包。总的来说,有了并发包,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去调用 wait/notify 之类的方法了。 前面谈了不少理论,下面谈谈线程 API 使用,我会侧重于平时工作学习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方面。 先来看看守护线程(Daemon Thread),有的时候应用中需要一个长期驻留的服务程序,但是不希望其影响应用退出,就可以将其设置为守护线程,如果 JVM 发现只有守护线程存在时,将结束进程,具体可以参考下面代码段。**注意,必须在线程启动之前设置。** ~~~ hread daemonThread = new Thread(); daemonThread.setDaemon(true); daemonThread.start(); ~~~ 再来看看[Spurious wakeup](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urious_wakeup)。尤其是在多核 CPU 的系统中,线程等待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在没有任何线程广播或者发出信号的情况下,线程就被唤醒,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诡异的并发问题,所以我们在等待条件过程中,建议采用下面模式来书写。 ~~~ // 推荐 while ( isCondition()) { waitForAConfition(...); } // 不推荐,可能引入 bug if ( isCondition()) { waitForAConfition(...); } ~~~ Thread.onSpinWait(),这是 Java 9 中引入的特性。我在[专栏第 16 讲](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9042)给你留的思考题中,提到“自旋锁”(spin-wait, busy-waiting),也可以认为其不算是一种锁,而是一种针对短期等待的性能优化技术。“onSpinWait()”没有任何行为上的保证,而是对 JVM 的一个暗示,JVM 可能会利用 CPU 的 pause 指令进一步提高性能,性能特别敏感的应用可以关注。 再有就是慎用[ThreadLocal](https://docs.oracle.com/javase/9/docs/api/java/lang/ThreadLocal.html),这是 Java 提供的一种保存线程私有信息的机制,因为其在整个线程生命周期内有效,所以可以方便地在一个线程关联的不同业务模块之间传递信息,比如事务 ID、Cookie 等上下文相关信息。 它的实现结构,可以参考[源码](http://hg.openjdk.java.net/jdk/jdk/file/ee8524126794/src/java.base/share/classes/java/lang/ThreadLocal.java),数据存储于线程相关的 ThreadLocalMap,其内部条目是弱引用,如下面片段。 ~~~ static class ThreadLocalMap { static class Entry extends WeakReference<ThreadLocal<?>> { /** The value associated with this ThreadLocal. */ Object value; Entry(ThreadLocal<?> k, Object v) { super(k); value = v; } } // … } ~~~ 当 Key 为 null 时,该条目就变成“废弃条目”,相关“value”的回收,往往依赖于几个关键点,即 set、remove、rehash。 下面是 set 的示例,我进行了精简和注释: ~~~ private void set(ThreadLocal<?> key, Object value) { Entry[] tab = table; int len = tab.length; int i = key.threadLocalHashCode & (len-1); for (Entry e = tab[i];; …) { //… if (k == null) { // 替换废弃条目 replaceStaleEntry(key, value, i); return; } } tab[i] = new Entry(key, value); int sz = ++size; // 扫描并清理发现的废弃条目,并检查容量是否超限 if (!cleanSomeSlots(i, sz) && sz >= threshold) rehash();// 清理废弃条目,如果仍然超限,则扩容(加倍) } ~~~ 具体的清理逻辑是实现在 cleanSomeSlots 和 expungeStaleEntry 之中,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 结合[专栏第 4 讲](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6970)介绍的引用类型,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通常弱引用都会和引用队列配合清理机制使用,但是 ThreadLocal 是个例外,它并没有这么做。 这意味着,废弃项目的回收**依赖于显式地触发,否则就要等待线程结束**,进而回收相应 ThreadLocalMap!这就是很多 OOM 的来源,所以通常都会建议,应用一定要自己负责 remove,并且不要和线程池配合,因为 worker 线程往往是不会退出的。 今天,我介绍了线程基础,分析了生命周期中的状态和各种方法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synchronized 和锁的影响,并介绍了一些需要注意的操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一课一练 关于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你做到心中有数了吗?今天我准备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写一个最简单的打印 HelloWorld 的程序,说说看,运行这个应用,Java 至少会创建几个线程呢?然后思考一下,如何明确验证你的结论,真实情况很可能令你大跌眼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