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专栏的绝大部分主题都侧重于 Java 语言和虚拟机,基本都是单机模式下的问题,今天我会补充一个分布式相关的问题。严格来说,分布式并不算是 Java 领域,而是一个单独的大主题,但确实也会在 Java 技术岗位面试中被涉及。在准备面试时,如果有丰富的分布式系统经验当然好;如果没有,你可以选择典型问题和基础技术进行适当准备。关于分布式,我自身的实战经验也非常有限,专栏里就谈谈从理论出发的一些思考。 今天我要问你的问题是,谈谈常用的分布式 ID 的设计方案?Snowflake 是否受冬令时切换影响? ## 典型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通常的分布式 ID 定义,基本的要求包括: * 全局唯一,区别于单点系统的唯一,全局是要求分布式系统内唯一。 * 有序性,通常都需要保证生成的 ID 是有序递增的。例如,在数据库存储等场景中,有序 ID 便于确定数据位置,往往更加高效。 目前业界的方案很多,典型方案包括: * 基于数据库自增序列的实现。这种方式优缺点都非常明显,好处是简单易用,但是在扩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 基于 Twitter 早期开源的[Snowflake](https://github.com/twitter/snowflake)的实现,以及相关改动方案。这是目前应用相对比较广泛的一种方式,其结构定义你可以参考下面的示意图。 ![](https://img.kancloud.cn/ff/d4/ffd41494a39ef737b3c1151929c3c4ad_1010x270.png) 整体长度通常是 64 (1 + 41 + 10+ 12 = 64)位,适合使用 Java 语言中的 long 类型来存储。 头部是 1 位的正负标识位。 紧跟着的高位部分包含 41 位时间戳,通常使用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后面是 10 位的 WorkerID,标准定义是 5 位数据中心 + 5 位机器 ID,组成了机器编号,以区分不同的集群节点。 最后的 12 位就是单位毫秒内可生成的序列号数目的理论极限。 Snowflake 的[官方版本](https://github.com/twitter/snowflake)是基于 Scala 语言,Java 等其他语言的[参考实现](https://github.com/relops/snowflake)有很多,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方式,具体位数的定义是可以根据分布式系统的真实场景进行修改的,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示意图中的设计。 * Redis、Zookeeper、MongoDB 等中间件,也都有各种唯一 ID 解决方案。其中一些设计也可以算作是 Snowflake 方案的变种。例如,MongoDB 的[ObjectId](http://mongodb.github.io/node-mongodb-native/2.0/tutorials/objectid/)提供了一个 12 byte(96 位)的 ID 定义,其中 32 位用于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机器 ID 则为 24 位,16 位用作进程 ID,24 位随机起始的计数序列。 * 国内的一些大厂开源了其自身的部分分布式 ID 实现,InfoQ 就曾经介绍过微信的[seqsvr](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wechat-serial-number-generator-architecture),它采取了相对复杂的两层架构,并根据社交应用的数据特点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具体请参考相关[代码实现](https://github.com/nebula-im/seqsvr)。另外,[百度](https://github.com/baidu/uid-generator/blob/master/README.zh_cn.md)、美团等也都有开源或者分享了不同的分布式 ID 实现,都可以进行参考。 关于第二个问题,**Snowflake 是否受冬令时切换影响?** 我认为没有影响,你可以从 Snowflake 的具体算法实现寻找答案。我们知道 Snowflake 算法的 Java 实现,大都是依赖于 System.currentTimeMillis(),这个数值代表什么呢?从 Javadoc 可以看出,它是返回当前时间和 1970 年 1 月 1 号 UTC 时间相差的毫秒数,这个数值与夏 / 冬令时并没有关系,所以并不受其影响。 ## 考点分析 今天的问题不仅源自面试的热门考点,并且也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我前面给出的回答只是一个比较精简的典型方案介绍。我建议你针对特定的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以保证在面试官可能会深入追问时能有充分准备;如果恰好在现有系统使用分布式 ID,理解其设计细节是很有必要的。 涉及分布式,很多单机模式下的简单问题突然就变得复杂了,这是分布式天然的复杂性,需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适用场景、架构和细节算法,我会从下面的角度进行适当解读: * 我们的业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分布式 ID,除了唯一和有序,还有哪些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 在实际场景中,针对典型的方案,有哪些可能的局限性或者问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呢? ## 知识扩展 如果试图深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业务场景的需求要点,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分布式 ID? 除了唯一和有序,考虑到分布式系统的功能需要,通常还会额外希望分布式 ID 保证: * 有意义,或者说包含更多信息,例如时间、业务等信息。这一点和有序性要求存在一定关联,如果 ID 中包含时间,本身就能保证一定程度的有序,虽然并不能绝对保证。ID 中包含额外信息,在分布式数据存储等场合中,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数据访问的效率。 * 高可用性,这是分布式系统的必然要求。前面谈到的方案中,有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有得还是传统主从的思路,这一点没有绝对的对错,取决于我们业务对扩展性、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 紧凑性,ID 的大小可能受到实际应用的制约,例如数据库存储往往对长 ID 不友好,太长的 ID 会降低 MySQL 等数据库索引的性能;编程语言在处理时也可能受数据类型长度限制。 在具体的生产环境中,还有可能提出对 QPS 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在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规模下,更是需要考虑峰值业务场景的数量级层次需求。 第二,**主流方案的优缺点分析**。 对于数据库自增方案,除了实现简单,它生成的 ID 还能够保证固定步长的递增,使用很方便。 但是,因为每获取一个 ID 就会触发数据库的写请求,是一个代价高昂的操作,构建高扩展性、高性能解决方案比较复杂,性能上限明显,更不要谈扩容等场景的难度了。与此同时,保证数据库方案的高可用性也存在挑战,数据库可能发生宕机,即使采取主从热备等各种措施,也可能出现 ID 重复等问题。 实际大厂商往往是构建了多层的复合架构,例如美团公开的数据库方案[Leaf-Segment](https://tech.meituan.com/MT_Leaf.html),引入了起到缓存等作用的 Leaf 层,对数据库操作则是通过数据库中间件提供的批量操作,这样既能保证性能、扩展性,也能保证高可用。但是,这种方案对基础架构层面的要求很多,未必适合普通业务规模的需求。 与其相比,Snowflake 方案的好处是算法简单,依赖也非常少,生成的序列可预测,性能也非常好,比如 Twitter 的峰值超过 10 万 /s。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 * 时钟偏斜问题(Clock Skew)。我们知道普通的计算机系统时钟并不能保证长久的一致性,可能发生时钟回拨等问题,这就会导致时间戳不准确,进而产生重复 ID。 针对这一点,Twitter 曾经在文档中建议开启[NTP](http://doc.ntp.org/4.1.0/ntpd.htm),毕竟 Snowflake 对时间存在依赖,但是也有人提议关闭 NTP。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开启 NTP,只是可以考虑将 stepback 设置为 0,以禁止回调。 从设计和具体编码的角度,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就是缓存历史时间戳,然后在序列生成之前进行检验,如果出现当前时间落后于历史时间的不合理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动作,要么重试、等待时钟重新一致,或者就直接提示服务不可用。 * 另外,序列号的可预测性是把双刃剑,虽然简化了一些工程问题,但很多业务场景并不适合可预测的 ID。如果你用它作为安全令牌之类,则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被黑客猜测并利用。 * ID 设计阶段需要谨慎考虑暴露出的信息。例如,[Erlang 版本](https://github.com/boundary/flake)的 flake 实现基于 MAC 地址计算 WorkerID,在安全敏感的领域往往是不可以这样使用的。 * 从理论上来说,类似 Snowflake 的方案由于时间数据位数的限制,存在与[2038 年问题](https://en.wikipedia.org/wiki/Year_2038_problem)相似的理论极限。虽然目前的系统设计考虑数十年后的问题还太早,但是理解这些可能的极限是有必要的,也许会成为面试的过程中的考察点。 如果更加深入到时钟和分布式系统时序的问题,还有与分布式 ID 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问题,比如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机器的时间很可能是不一致的,如何保证事件的有序性?Lamport 在 1978 年的论文([Time, Clocks, and the Ord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https://amturing.acm.org/p558-lamport.pdf))中就有很深入的阐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找相应的翻译和解读。 最后,我再补充一些当前分布式领域的面试热点,例如: * 分布式事务,包括其产生原因、业务背景、主流的解决方案等。 * 理解[CAP](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P_theorem)、[BASE](https://en.wikipedia.org/wiki/Eventual_consistency)等理论,懂得从最终一致性等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Paxos](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xos_(computer_science))、[Raft](https://raft.github.io/)等一致性算法。 * 理解典型的分布式锁实现,例如最常见的[Redis 分布式锁](https://redis.io/topics/distlock)。 * 负载均衡等分布式领域的典型算法,至少要了解主要方案的原理。 这些方面目前都已经有相对比较深入的分析,尤其是来自于一线大厂的实践经验。另外,在[左耳听风专栏的“程序员练级攻略”](http://time.geekbang.org/column/48)里,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分布式学习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 今天我简要梳理了当前典型的分布式 ID 生成方案,并探讨了 ID 设计的一些考量,尤其是应用相对广泛的 Snowflake 的不足之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一课一练 关于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你做到心中有数了吗?今天的思考题是,从理论上来看,Snowflake 这种基于时间的算法,从形式上天然地限制了 ID 的并发生成数量,如果在极端情况下,短时间需要更多 ID,有什么办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