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短暂的历史
让我们将时光倒退一小段。如果要追溯设计师们所熟悉的网格概念(排版用网格)的源头,那要回到20世纪早期。当时,少数建筑师、印刷人员、排版人员以及设计师对平面艺术进行了重新设想,他们认为平面艺术能反映出起源于自然、数学和新兴机械化的宇宙法则。这是对历史(我们将马上回溯)的正确解读,不过也并不完整。因为太遥远的过去我们无法追溯,而人类又不断追求着秩序,所以人类所感知的每一件事都已经被打上了秩序的烙印。人类就是人类,与其说我们在探寻,不如说我们在创造。若没有秩序,人类便创造出一个。
艺术史学家Hannah B Higgins写了一本书《The Grid Book》,她对网格概念的历史发展做出了精彩地阐述:
“在巴比伦创世神话中,上帝像用粘土烧制砖头那样创造出人类。也正是人类,将砖块砌成墙。于是最初的网格——砖墙,便很容易与人类的身体产生关联。”
追溯砖块的起源,那要回到公元前9000年,Higgins认为最初的这种建筑用材确实能反映出人的特点。它们的尺寸适当,既可以很好地握在手里,在缺乏机器的状况下,也可以手动搬运。虽然砖块是人造的,形状并不完美,但所有砖块的设计却完全一致,任何人都可以制造。砖块实际生产出来后,人们完全有信心,认定它仍然符合最初的设计,并可以达到砌起一堵墙的最终目的。一旦砖块堆成墙,它们便形成了一个网格——一个合理而一致的视觉网格——这也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砖墙确实是一种能真实展现世界规律的方式,一种通过将内外空间分离而从本质上组织起人类环境的方式。这种逻辑对人类来说如此自然,如此不可抗拒,以至于到了今天仍未削减半分。面对各种地理形势,我们轻而易举地推断出:砖块砌成墙,从而快速组织环境;墙再将土地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陆续形成城市。今天,无数人类在这种简单的概念构架中生活、工作和娱乐。城市网格可以有条不紊地或有机地在任何地方形成大都市,它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有力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