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ger]什么是HTTP协议?
1. 超文本传输协议,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传送协议
2. HTTP是基于TCP/IP协议来传输数据的, 客户端请求, 服务器响应
>[danger]HTTP协议特点?
1. 简单快速, 只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
2. 灵活, 允许传输任意类型数据对象, 只需要在请求头加入Content-Type标记
3. 无长连接, 每次请求和响应结束即会断开.
4. 无状态, 代表后面再处理某些参数, 需要进行重新传输.
5. 支持 客户端/服务器 或者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
>[warning]HTTP之URL
----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http://www.lidongxu.com:8080/news/index.php?id=5&uid=24618&page=1#name 包含以下几部分
(1): 协议部分: 有http, https, ftp等
(2): 域名部分: www.lidongxu.com, www代表顶级域名, 也可以使用ip地址作为域名
(3): 端口部分: 作为本服务器提供的一个服务功能(80/8080 web端口, 3306mysql端口等)
(4): 目录部分: 从域名和端口号后每个/都代表一个目录
(5): 文件名部分: 最后一个/和?之间的即是文件名, 如果没有说明默认找的是index
(6): 参数部分: 从?往后到#之间, 都是传递给这个url的参数, 格式是key=value&key=value
(7): 锚部分: 一般用于锚点链接或者某些路由框架里的路由设置.
>[warning]HTTP之Request (请求)
----
1.请求里包含: (请求行, 请求头, 空行, 请求数据)
![](https://box.kancloud.cn/631019178b5d94b71456870f012818ee_595x217.png)
2. 例如: (利用抓包工具查看的结果)(或者后台的日志文件里)
~~~
1. POST /work/1.php HTTP1.1
2. Host:www.wrox.com
3. User-Agent: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0.04506.648; .NET CLR 3.5.21022)
4. 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5. Content-Length:40
6. Connection: Keep-Alive
7.
8.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
3. 看例子和上图对比看一下, 浏览器请求都发送了哪些东西:
(1): 1行代码, 请求方法(POST), URL(/work/1.php), 协议版本HTTP1.1
(2): 2, 3, 4, 5, 6行代码, 请求头代码, 头部字段名: 对应的值
(3): 7行代码, 代表空行 (必须有的), 规定
(4): 8行代码, 请求发送的数据
4. 这就是客户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的东西
>[warning]HTTP之Response (响应)
1. 服务器会向客户端/浏览器作出响应
2. 响应里包括: (状态行, 消息报头, 空行, 响应正文)
3. 例如:
```
1. HTTP/1.1 200 OK
2. Date: Fri, 22 May 2009 06:07:21 GMT
3.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4.
5. <html>
<head></head>
<body>
<!--body goes here-->
</body>
</html>
```
4. 如上例子解释:
(1): 1行代码, 响应状态行, 协议, 响应状态码, 响应状态消息
(2): 2, 3行, 消息报头, 服务端返回给客户端使用的一些消息
(3): 4行, 空行(规定)
(4): 5行, 服务器给客户端/浏览器, 返回的正文数据
>[warning] HTTP之Code (状态码)
1. 1xx: 客户端应当继续发送请求
2. 2xx: 代表请求已成功被服务器接收、理解、并接受
3. 3xx: 重定向, 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一步的操作
4. 4xx: 客户端错误, 请求错误
5. 5xx: 服务端无法正确处理请求, 响应错误
6. 常用状态码如下:
(1): 200: 客户端请求成功
(2): 400: 语义错误, 无法被服务器理解, 请求参数有误
(3): 401: 请求需要用户验证, 包含了 Authorization 证书, 但是被服务器拒绝了
(4): 403: 服务器已经理解请求, 但是拒绝执行它
(5): 404: 请求url不存在 (一般常见于请求路径拼写错误)
(6): 500: 服务器遇到了一个未曾预料的请求, 一般出现在后台代码报错
(7): 502: 网关或者代理服务器请求时, 从服务器接收到了一个无效响应
(8): 503: 服务器过载, 当前无法完成响应, 拒绝客户端连接
(9): 504: 网关或者代理服务器请求时, 等待响应超时了
>[warning]HTTP之请求方法
----
HTTP1.0, 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HEAD
HTTP1.1, 新增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
GET 请求指定页面, 并返回目标实体上数据
HEAD 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不常用)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OPTIONS 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danger] HTTP协议缺点
****
1.通信使用明文不对数据进行加密(内容容易被窃听)
2.不验证通信方身份(容易伪装)
3.无法确定报文完整性(内容易被篡改)
>[danger]请求头和响应头常用的字段
----
![](https://box.kancloud.cn/214477fe799eafa8605f633817650e38_633x407.png)
![](https://box.kancloud.cn/6f69dacfd818db656629117151459783_627x453.png)
>[danger]字段总结
---
* Accept:告诉WEB服务器自己接受什么介质类型,/ 表示任何类型,type/* 表示该类型下的所有子类型,type/sub-type。
* Accept-Charset: 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字符集
* Accept-Encoding: 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编码方法,通常指定压缩方法,是否支持压缩,支持什么压缩方法(gzip,deflate)
* Accept-Language: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语言 语言跟字符集的区别:中文是语言,中文有多种字符集,比如big5,gb2312,gbk等等。
* Accept-Ranges:WEB服务器表明自己是否接受获取其某个实体的一部分(比如文件的一部分)的请求。bytes:表示接受,none:表示不接受。
* Age:当代理服务器用自己缓存的实体去响应请求时,用该头部表明该实体从产生到现在经过多长时间了。
* Authorization:当客户端接收到来自WEB服务器的 WWW-Authenticate 响应时,用该头部来回应自己的身份验证信息给WEB服务器。
* Cache-Control:请求:
* no-cache(不要缓存的实体,要求现在从WEB服务器去取)
* max-age:(只接受 Age 值小于 max-age 值,并且没有过期的对象)
* max-stale:(可以接受过去的对象,但是过期时间必须小于 max-stale 值)
* min-fresh:(接受其新鲜生命期大于其当前 Age 跟 min-fresh 值之和的缓存对象)
下面是响应相关
* public(可以用 Cached 内容回应任何用户)
* private(只能用缓存内容回应先前请求该内容的那个用户)
* no-cache(可以缓存,但是只有在跟WEB服务器验证了其有效后,才能返回给客户端)
* max-age:(本响应包含的对象的过期时间)
* Connection:
* close(告诉WEB服务器或者代理服务器,在完成本次请求的响应后,断开连接,不要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了)
* keepalive(告诉WEB服务器或者代理服务器,在完成本次请求的响应后,保持连接,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
下面是响应的
* 响应:close(连接已经关闭)
* keepalive(连接保持着,在等待本次连接的后续请求)
* Keep-Alive:如果浏览器请求保持连接,则该头部表明希望 WEB 服务器保持连接多长时间(秒)例如:Keep-Alive:300
* Content-Encoding:WEB服务器表明自己使用了什么压缩方法(gzip,deflate)压缩响应中的对象。例如:Content-Encoding:gzip
* Content-Language: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自己响应的对象的语言。
* Content-Length: 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自己响应的对象的长度。例如:Content-Length: 26012
* Content-Range: WEB 服务器表明该响应包含的部分对象为整个对象的哪个部分。例如:Content-Range: bytes 21010-47021/47022
* Content-Type: 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自己响应的对象的类型。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 ETag:就是一个对象(比如URL)的标志值,就一个对象而言,比如一个 html 文件,如果被修改了,其 Etag 也会别修改,所以ETag 的作用跟 Last-Modified 的作用差不多,主要供 WEB 服务器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改变了。比如前一次请求某个 html 文件时,获得了其 ETag,当这次又请求这个文件时,浏览器就会把先前获得的 ETag 值发送给WEB 服务器,然后 WEB 服务器会把这个 ETag 跟该文件的当前 ETag 进行对比,然后就知道这个文件有没有改变了。
* Expired:WEB服务器表明该实体将在什么时候过期,对于过期了的对象,只有在跟WEB服务器验证了其有效性后,才能用来响应客户请求。是 HTTP/1.0 的头部。例如:Expires:Sat, 23 May 2009 10:02:12 GMT
* Host:客户端指定自己想访问的WEB服务器的域名/IP 地址和端口号。例如:Host:rss.sina.com.cn
* If-Match:如果对象的 ETag 没有改变,其实也就意味著对象没有改变,才执行请求的动作。
* If-None-Match:如果对象的 ETag 改变了,其实也就意味著对象也改变了,才执行请求的动作。
* If-Modified-Since:如果请求的对象在该头部指定的时间之后修改了,才执行请求的动作(比如返回对象),否则返回代码304,告诉浏览器 该对象没有修改。例如:If-Modified-Since:Thu, 10 Apr 2008 09:14:42 GMT
* If-Unmodified-Since:如果请求的对象在该头部指定的时间之后没修改过,才执行请求的动作(比如返回对象)。
* If-Range:浏览器告诉 WEB 服务器,如果我请求的对象没有改变,就把我缺少的部分给我,如果对象改变了,就把整个对象给我。浏览器通过发送请求对象的 ETag 或者 自己所知道的最后修改时间给 WEB 服务器,让其判断对象是否改变了。总是跟 Range 头部一起使用。
* Last-Modified:WEB 服务器认为对象的最后修改时间,比如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动态页面的最后产生时间等等。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08 02:42:43 GMT
* Location:WEB 服务器告诉浏览器,试图访问的对象已经被移到别的位置了,到该头部指定的位置去取。例如:Location:http://i0.sinaimg.cn/dy/deco/2008/0528/sinahome_0803_ws_005_text_0.gif
* Pramga:主要使用 Pramga: no-cache,相当于 Cache-Control: no-cache。例如:Pragma:no-cache
* Proxy-Authenticate: 代理服务器响应浏览器,要求其提供代理身份验证信息。Proxy-Authorization:浏览器响应代理服务器的身份验证请求,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
* Range:浏览器(比如 Flashget 多线程下载时)告诉 WEB 服务器自己想取对象的哪部分。例如:Range: bytes=1173546-
* Referer:浏览器向 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是从哪个 网页/URL 获得/点击 当前请求中的网址/URL。例如:Referer:http://www.sina.com/
* Server: 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是什么软件及版本等信息。例如:Server:Apache/2.0.61 (Unix)
* User-Agent: 浏览器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哪种浏览器)。例如: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zh-CN; rv:1.8.1.14) Gecko/20080404 Firefox/2、0、0、14
* Transfer-Encoding: WEB 服务器表明自己对本响应消息体(不是消息体里面的对象)作了怎样的编码,比如是否分块(chunked)。例如: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 Vary: WEB服务器用该头部的内容告诉 Cache 服务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用本响应所返回的对象响应后续的请求。假如源WEB服务器在接到第一个请求消息时,其响应消息的头部为:Content- Encoding: gzip; Vary: Content-Encoding那么 Cache 服务器会分析后续请求消息的头部,检查其 Accept-Encoding,是否跟先前响应的 Vary 头部值一致,即是否使用相同的内容编码方法,这样就可以防止 Cache 服务器用自己 Cache 里面压缩后的实体响应给不具备解压能力的浏览器。例如:Vary:Accept-Encoding
* Via: 列出从客户端到 OCS 或者相反方向的响应经过了哪些代理服务器,他们用什么协议(和版本)发送的请求。当客户端请求到达第一个代理服务器时,该服务器会在自己发出的请求里面添 加 Via 头部,并填上自己的相关信息,当下一个代理服务器收到第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时,会在自己发出的请求里面复制前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的Via 头部,并把自己的相关信息加到后面,以此类推,当 OCS 收到最后一个代理服务器的请求时,检查 Via 头部,就知道该请求所经过的路由。例如:Via:1.0 236.D0707195.sina.com.cn:80 (squid/2.6.STABLE13)
- web前端
- CSS问题
- 布局
- 双飞翼布局_flex方式
- 双飞翼布局_margin方式
- 圣杯布局_flex方式
- 圣杯布局_margin方式
- 子元素居中问题
- 弹性布局
- 概念_
- 标准模式与混杂模式
- 各种FC
- line-height
- vertical-align
- CSS3新特性
- 效果
- div添加箭头
- CSS绘制三角形
- JavaScript
- 兼容
- 事件相关
- 原理
- Ajax原理
- 继承原理
- 原型链继承
- 组合继承
- 寄生组合继承
- 数据绑定
- 1单向数据绑定m到c到v
- 2伪双向数据绑定
- 3双向数据绑定
- socket.io
- 运行时
- this指向
- 0.1+0.2问题
- 对象/数组-深拷贝&浅拷贝
- 事件循环
- typeof
- instanceof
- 概念
- 闭包
- 回调函数
- Promise
- 原生对象
- Attribute和property区别
- 防抖函数
- 节流函数
- 语言类型
- Vue
- Vue优缺点
- 仿Vue源码
- 1数据绑定_Observe
- 2数据绑定_订阅者&观察者定义
- 3数据绑定_Vue类实现
- 4数据绑定_Vue访问data更改
- 5DOM编译_Compile_双大括号模板讲解
- 6DOM编译_v-model讲解
- 7DOM编译_v-on:事件绑定讲解
- 项目总结
- 使用Svg图标
- vueCli环境_真机测试
- vueCli集成环信SDK
- 父子组件双向绑定
- React
- React优缺点
- 我的组件库
- Vue的组件库
- 环信_聊天组件
- 面试题
- HTML_分类
- CSS_分类
- JavaScript_分类
- VueJS_分类
- ReactJS_分类
- AngularJS_分类
- 浏览器端
- 笔试题
- CSS
- 特殊布局
- JavaScript_
- 经典_宏任务_微任务
- 浏览器问题
- CORS
- web服务器
- Apache
- 开启跨域
- Nginx
- 常用命令
- 正向代理
- 反向代理
- 负载均衡
- mac安装Nginx
- 配置80端口
- 算法
- 冒泡排序
- 选择排序
- 合并对象_排序
- 杨辉三角
- 红黑树
- 计算机基础
- 网络相关
- OSI七层模型
- http协议
- http工作原理
- https协议
- GET和POST区别
- hosts文件
- php相关
- session机制
- Linux
- 阿里云服务器
- linux使用Mysql
- 安装mysql
- 导入.sql文件
- 远程连接mysql
- linux使用xampp
- 安装Xampp
- 配置web访问
- 域名绑定服务器
- linux搭建git服务器_apache下
- 代码管理
- 什么是git
- 命令行_使用git
- .gitignore文件讲解
- 软件
- VSCode的安装
- 理财
- 基金
-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