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一次,到处运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
“一次编译、到处运行”说的是Java语言跨平台的特性,Java的跨平台特性与Java虚拟机的存在密不可分,可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比如说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都有相应的JDK,安装好JDK后也就有了Java语言的运行环境。其实Java语言本身与其他的编程语言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并不是说Java语言可以跨平台,而是在不同的平台都有可以让Java语言运行的环境而已,所以才有了Java一次编译,到处运行这样的效果。
严格的讲,跨平台的语言不止Java一种,但Java是较为成熟的一种。“一次编译,到处运行”这种效果跟编译器有关。编程语言的处理需要编译器和解释器。Java虚拟机和DOS类似,相当于一个供程序运行的平台。
程序从源代码到运行的三个阶段:编码——编译——运行——调试。Java在编译阶段则体现了跨平台的特点。编译过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将Java源代码转化成.CLASS文件字节码,这是第一次编译。.class文件就是可以到处运行的文件。然后Java字节码会被转化为目标机器代码,这是是由JVM来执行的,即Java的第二次编译。
“到处运行”的关键和前提就是JVM。因为在第二次编译中JVM起着关键作用。在可以运行Java虚拟机的地方都内含着一个JVM操作系统。从而使JAVA提供了各种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制,因此实现了“到处运行”的效果。需要强调的一点是,java并不是编译机制,而是解释机制。Java字节码的设计充分考虑了JIT这一即时编译方式,可以将字节码直接转化成高性能的本地机器码,这同样是虚拟机的一个构成部分。
说明:JAVA编译生成的.class字节码文件,是由跨平台的JVM执行的,所以是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相较于C语言,针对不同的平台,源代码都要被重新编译一次,因为不同平台机器码不同,调用底层的API也不同;
![](https://img.kancloud.cn/5d/2b/5d2bc5e4cf993ac3a494c93c80f8fb02_651x188.png)
**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的区别**
类比:解释执行是同声传译,编译执行是放录音
- 前言
- Write once, run anywhere
- 概述
- JAVA虚拟机
- JVM整体结构
- JVM架构模型
- JVM虚拟机分类
- HotSpot VM
- JRockit
- IBM-J9
- Azul/zing VM
- Taobao VM
- Dalvik VM
- Graal VM
- JAVA源码编译机制
- Javac编译器
- 分析和输入到符号表
- 注解处理
- 语义分析和生成class文件
- ECJ编译器
- 类执行机制
- 字节码解释执行
- 栈顶缓存
- 部分栈帧共享
- 编译执行
- 即时编译器
- C1 Compiler
- C2 Compiler
- Graal编译器
- C1与C2编译器
- AOT
- 编译优化
- 字符串优化
- 方法内联
- 逃逸分析
- 同步消除
- 标量替换
- 栈上分配
- 去虚拟化/逆优化
- 多层编译
- JVM编译策略
- OSR编译
- 冗余削除
- CodeCache
- 常量编译优化
- JVM运行时数据区
- 程序计数器
- JAVA虚拟机栈
- 栈帧
- 局部变量表
- 操作数栈
- 本地方法栈
- Java调用native方法
- JVM Stacks && Native Stacks
- 堆-Heap
- 方法区(Method Area)
- 运行时常量池
- 常量传播优化
- MetaSpace
- 直接内存
- StackOverflowError
- 递归方法
- OutOfMemoryError
- 本地内存溢出
- 执行引擎
- 运行时数据区关联关系
- jdk8内存结构
- JMM内存模型
- JAVA内存模型
- JMM八种操作指令
- 内存屏障
- 指令重排
- as-if-serial语义
- Happen-Before规则
- 数据依赖性
- 原子性、可见性与有序性
- 伪共享
- CPU三级缓存
- 缓存行
- MESI协议
- Java中的伪共享
- ConcurrentHashMap伪共享解决方案
- 虚拟机对象
- 对象创建原理
- 对象内存布局
- 对象头
- 实例数据
- 对象的访问定位
- 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 GC相关概念
- TLAB
- JVM GC工作原理
- 内存管理
- JAVA引用分类
- 死亡标记
- 回收方法区
- 三色标记算法
- 垃圾收集算法
- 标记-清除算法
- 标记-整理算法
- 复制算法
- 分代收集算法
- HotSpot算法实现
- STW
- 垃圾收集器
- 常见的垃圾收集器
- 垃圾收集器分类
- Serial收集器
- Serial Old收集器
- ParNew收集器
-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
- Parallel Old收集器
- CMS收集器
- CMS完整收集过程
- Card Table
- G1收集器
- 分代收集
- 空间整合
- 可预测的停顿时间模型
- G1&CMS
- 主要参数说明
- G1适用场景
- Remembered Set
- G1垃圾回收的过程
- G1优化建议
- Shenandoah
- ZGC
- 垃圾收集器特点
- GC日志
- GC策略的评价指标
- jvm card table数据结构
- 对象生存轨迹
- 类文件结构
- 魔数
- 版本号
- 常量池
- 访问标志
- 父类索引
- 接口集合
- 字段集合
- 方法集合
- 属性集合
- 类加载机制与类的初始化
- Java代码执行流程
- 类加载过程
- 抽象类ClassLoader
- 常见类加载器
- BootstrapClassLoader
- 自定义类加载器
- 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 双亲委派模型
- Tomcat类加载机制
- ServiceLoader
- 类的初始化
- 常见的JVM类加载异常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NoClassDefFoundError
- LinkageError
- ClassCastException
- 虚拟机性能调优监控与故障处理工具
- CPU利用率高/飙升
- 排查及解决方案
- 上下文切换
- GC问题定位解决方案
- prommotion failed
- FullGC频繁
- youngGC
- 内存问题
- 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
- 内存溢出
- 栈溢出
- 堆溢出
- 对外内存溢出
- 内存泄漏
- 磁盘问题
- 线上问题解决方案
- 不定期出现的接口耗时现象
- 线程池异常
- 死锁问题
- JVM调优
- jvm参考配置
- jvm-jstat
- jvm-jmap
- jvm-jstack
- jinfo
- jps
- 虚拟机的退出
- Shutdown Hook
- JVM指令
- 附录
- 常用JVM指令
- Class文件版本号
- Class文件格式
- 方法访问标识
- jvm常量池
- 类或接口的访问标识
- 描述符标识字符含义
- 字段访问标识
- Java程序与Docker容器环境
- 基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