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第018回:《为政第二》孝省观人之孟懿问孝**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也有人认为他是鲁国人,很可能是从吴国迁居到鲁国的人。子游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在孔子的学生中,他和子夏掌握较多的文献知识。 从《荀子·非十二子篇》可知,子游是孔子的四大后期弟子之一(另外三大弟子是:曾子,子张,子夏)。《礼记》一书的最早编辑者很可能是子游的学生:紧接在《曲礼0101~0502》之后的《檀弓0603~1004》主要记载子游的学习和实践。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与孔子的母亲同族,即:孔子是颜回的舅舅。 颜回以品德著称(1103),天性好,相当于西方所说的圣徒。孔子说:自从颜回当了我的学生之后,我的学生们越来越团结(“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但是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就白了,四十一岁逝世。圣徒要靠着圣人,才能发挥良性的示范作用。 正如司马迁所说:“有了圣人才能普照万物。伯夷叔齐虽然贤良,得到孔子的提倡,他们的名声才久远传扬;颜渊虽然老老实实地学习上进,作为孔子的学生,他的行为才成为榜样。”如果没有圣人,人们就不可能向善, 却倾向于作恶:“伯夷叔齐,可以说是善人了……最后却饿死……颜渊好学上进……也是年纪轻轻就死了。天报善人就是这样吗?盗跖每天都杀戳无辜……还活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德行呢?……孔子说得好:各自认定的正路不同,就不能在一起进行决策……当环境变得严酷的时候,才能看出哪一条是正路;当世界混浊(的状况受到环境制约) 的时候,多数人才认识到志士仁人的价值。” > 译自《史记·伯夷列传》:“圣人作而万物[者见],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如此而饿死……颜渊为好学……而卒蚤<早> 夭。 天之施报善人,其如何哉?盗跖日杀不辜……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的时候,樊迟还没有生出来。孔子与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常常朝夕相处,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樊迟驾车,路上闲着没事,孔子就说了当年孟懿子向孔子问孝的事。 樊迟听孔子说过分层分工的资源分配规则及再分配协调规则和孝顺父母的关系。 孟懿子问孔子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要违反父母的意志【无违】。”樊迟有一次为孔子驾车【樊迟御】,孔子告诉他:“孟孙问你的老师怎样做才是‘孝顺父母’,你的老师郑重地回答他:‘不要违反。’”  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照分层分工的资源分配规则及再分配协调规则去侍奉他们,亲近他们【生,事之以礼】;父母逝世之后,按照分层分工的资源分配规则及再分配协调规则去安葬他们,祭祀他们【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原文】0205 孟懿子问 “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