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框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代码是使用C++语言开发的。我们知道,用C++来编写代码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指针了,具体表现为忘记释放指针指向的对象所占用的内存,或者使用了无效指针。C++指针使用不当,轻则造成内存泄漏,重则造成莫名其妙的逻辑错误,甚至系统崩溃。既然如此,为什么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框架层还要使用C++语言来开发呢?全部都使用Java语言来开发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出于性能的考虑,有时候还是不得不使用C++代码。既然无法避免使用C++代码,就要想办法避免错误地使用C++指针。因此,Android系统为我们提供了C++智能指针,避免出现指针使用不当的问题。
我们通常通过引用计数技术来维护对象的生命周期。每当有一个新的指针指向了一个对象时,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就增加1;相反,每当有一个指针不再指向一个对象时,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就减少1;当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时,它所占用的内存就可以安全地释放了。这种对象引用计数技术的核心问题是由谁来维护对象的引用计数,如果由开发人员手动地维护对象的引用计数,那么既不可靠,也不方便开发人员编写代码。一旦开发人员一不小心多增加或者多减少了对象的引用计数,那么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既然手动维护方式不可取,就必须要找到一种自动的对象引用计数维护技术。
智能指针正是一种能够自动维护对象引用计数的技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智能指针是一个对象,而不是一个指针,但是它引用了一个实际使用的对象。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对象,因此它能够自动地维护实际对象的引用计数。简单来说,就是在智能指针构造时,增加它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而在智能指针析构时,就减少它所引用的对象的引用计数。由于智能指针的构造和析构都是自动的,因此,它就很自然地实现了自动的对象引用计数技术。
这种简单的对象引用计数技术似乎解决了C++指针的问题,然而它是存在缺陷的。考虑这样一个场景:有两个对象A和B,对象A引用了对象B,而对象B也引用了对象A。一方面,当对象A不再使用时,就可以释放它所占用的内存了,但是由于对象B仍然在引用着它,因此,此时对象A就不能被释放;另一方面,当对象B不再使用时,就可以释放它所占用的内存了,但是由于对象A仍然在引用着它,因此,此时对象B也不能被释放。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对象A等待对象B被释放,而对象B也在等待对象A被释放。除非能够同时知道对象A和对象B都不再使用了,这个问题才能解决。然而,通常系统是不知道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即无法知道两个对象是否同时不再使用。这个问题也是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系统所遇到的经典问题之一,因为它一次只能收集一个对象所占用的内存。
这样,我们就需要采取另外一种稍为复杂的引用计数技术来维护对象的生命周期了。这种引用计数技术将对象的引用计数分为强引用计数和弱引用计数两种,其中,对象的生命周期只受强引用计数控制。在使用强引用计数和弱引用计数的解决方案中,一般将有关联的对象划分为“父-子”和“子-父”关系。在“父-子”关系中,“父”对象通过强引用计数来引用“子”对象;而在“子-父”关系中,“子”对象通过弱引用计数来引用“父”对象。这样就可以解决由于相互引用而造成对象不能释放的问题了。以上面的对象A和B为例,假设对象A和对象B是“父-子”关系,则对象B和对象A就是“子-父”关系。对象A通过强引用计数来引用对象B,而对象B通过弱引用计数来引用对象A。当对象A不再使用时,由于对象B是通过弱引用计数来引用它的,因此,对象A的生命周期不受对象B的影响,此时对象A可以安全地释放。在释放对象A时,同时也会释放它对对象B的强引用计数,因此,当对象B不再使用时,对象B也可以安全地释放了。
由于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受弱引用计数控制,因此,一方面,当对象B想要使用对象A时,对象A有可能已经被释放了,这时候对象B不能直接使用对象A,而是先要成功地将对象A的弱引用计数升级为强引用计数,然后才能使用它;另一方面,如果对象B不能将对象A的弱引用计数升级为强引用计数,那么就说明对象A已经被释放了,因此,对象B就不能再使用它。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Android系统的智能指针实现原理了。Android系统提供了三种类型的C++智能指针,分别为轻量级指针(Light Pointer)、强指针(Strong Pointer)和弱指针(Weak Pointer),其中,轻量级指针使用了简单的引用计数技术,而强指针和弱指针使用了强引用计数和弱引用计数技术。
无论是轻量级指针,还是强指针或弱指针,它们的实现原理都是类似的,即需要对象提供引用计数器,但是由智能指针来负责维护这个引用计数器。Android系统将引用计数器定义为一个公共类,所有支持使用智能指针的对象类都必须要从这个公共类继承下来。这样,Android系统的智能指针就可以通过这个引用计数器来维护对象的生命周期了。
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首先介绍轻量级指针的实现原理,然后介绍强指针和弱指针的实现原理。
- 文章概述
- 下载Android源码以及查看源码
- win10 平台通过VMware Workstation安装Ubuntu
- Linux系统安装Ubuntu编译Android源码
- Eclipse快捷键大全
- 前言
- 第一篇 初识Android系统
- 第一章 准备知识
- 1.1 Linux内核参考书籍
- 1.2 Android应用程序参考书籍
- 1.3 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源代码
- 1.3.1 下载Android源代码
- 1.3.2 编译Android源代码
- 1.3.3 运行Android模拟器
- 1.4 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内核源代码
- 1.4.1 下载Android内核源代码
- 1.4.2 编译Android内核源代码
- 1.4.3 运行Android模拟器
- 1.5 开发第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
- 1.6 单独编译和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
- 1.6.1 导入单独编译模块的mmm命令
- 1.6.2 单独编译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
- 1.6.3 重新打包Android系统镜像文件
- 第二章 硬件抽象层
- 2.1 开发Android硬件驱动程序
- 2.1.1 实现内核驱动程序模块
- 2.1.2 修改内核Kconfig文件
- 2.1.3 修改内核Makefile文件
- 2.1.4 编译内核驱动程序模块
- 2.1.5 验证内核驱动程序模块
- 2.2 开发C可执行程序验证Android硬件驱动程序
- 2.3 开发Android硬件抽象层模块
- 2.3.1 硬件抽象层模块编写规范
- 2.3.1.1 硬件抽象层模块文件命名规范
- 2.3.1.2 硬件抽象层模块结构体定义规范
- 2.3.2 编写硬件抽象层模块接口
- 2.3.3 硬件抽象层模块的加载过程
- 2.3.4 处理硬件设备访问权限问题
- 2.4 开发Android硬件访问服务
- 2.4.1 定义硬件访问服务接口
- 2.4.2 实现硬件访问服务
- 2.4.3 实现硬件访问服务的JNI方法
- 2.4.4 启动硬件访问服务
- 2.5 开发Android应用程序来使用硬件访问服务
- 第三章 智能指针
- 3.1 轻量级指针
- 3.1.1 实现原理分析
- 3.1.2 使用实例分析
- 3.2 强指针和弱指针
- 3.2.1 强指针的实现原理分析
- 3.2.2 弱指针的实现原理分析
- 3.2.3 应用实例分析
- 第二篇 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
- 第四章 Logger日志系统
- 4.1 Logger日志格式
- 4.2 Logger日志驱动程序
- 4.2.1 基础数据结构
- 4.2.2 日志设备的初始化过程
- 4.2.3 日志设备文件的打开过程
- 4.2.4 日志记录的读取过程
- 4.2.5 日志记录的写入过程
- 4.3 运行时库层日志库
- 4.4 C/C++日志写入接口
- 4.5 Java日志写入接口
- 4.6 Logcat工具分析
- 4.6.1 基础数据结构
- 4.6.2 初始化过程
- 4.6.3 日志记录的读取过程
- 4.6.4 日志记录的输出过程
- 第五章 Binder进程间通信系统
- 5.1 Binder驱动程序
- 5.1.1 基础数据结构
- 5.1.2 Binder设备的初始化过程
- 5.1.3 Binder设备文件的打开过程
- 5.1.4 设备文件内存映射过程
- 5.1.5 内核缓冲区管理
- 5.1.5.1 分配内核缓冲区
- 5.1.5.2 释放内核缓冲区
- 5.1.5.3 查询内核缓冲区
- 5.2 Binder进程间通信库
- 5.3 Binder进程间通信应用实例
- 5.4 Binder对象引用计数技术
- 5.4.1 Binder本地对象的生命周期
- 5.4.2 Binder实体对象的生命周期
- 5.4.3 Binder引用对象的生命周期
- 5.4.4 Binder代理对象的生命周期
- 5.5 Binder对象死亡通知机制
- 5.5.1 注册死亡接收通知
- 5.5.2 发送死亡接收通知
- 5.5.3 注销死亡接收通知
- 5.6 Service Manager的启动过程
- 5.6.1 打开和映射Binder设备文件
- 5.6.2 注册成为Binder上下文管理者
- 5.6.3 循环等待Client进程请求
- 5.7 Service Manager代理对象接口的获取过程
- 5.8 Service的启动过程
- 5.8.1 注册Service组件
- 5.8.1.1 封装通信数据为Parcel对象
- 5.8.1.2 发送和处理BC_TRANSACTION命令协议
- 5.8.1.3 发送和处理BR_TRANSACTION返回协议
- 5.8.1.4 发送和处理BC_REPLY命令协议
- 5.8.1.5 发送和处理BR_REPLY返回协议
- 5.8.2 循环等待Client进程请求
- 5.9 Service代理对象接口的获取过程
- 5.10 Binder进程间通信机制的Java实现接口
- 5.10.1 获取Service Manager的Java代理对象接口
- 5.10.2 AIDL服务接口解析
- 5.10.3 Java服务的启动过程
- 5.10.4 获取Java服务的代理对象接口
- 5.10.5 Java服务的调用过程
- 第六章 Ashmem匿名共享内存系统
- 6.1 Ashmem驱动程序
- 6.1.1 相关数据结构
- 6.1.2 设备初始化过程
- 6.1.3 设备文件打开过程
- 6.1.4 设备文件内存映射过程
- 6.1.5 内存块的锁定和解锁过程
- 6.1.6 解锁状态内存块的回收过程
- 6.2 运行时库cutils的匿名共享内存接口
- 6.3 匿名共享内存的C++访问接口
- 6.3.1 MemoryHeapBase
- 6.3.1.1 Server端的实现
- 6.3.1.2 Client端的实现
- 6.3.2 MemoryBase
- 6.3.2.1 Server端的实现
- 6.3.2.2 Client端的实现
- 6.3.3 应用实例
- 6.4 匿名共享内存的Java访问接口
- 6.4.1 MemoryFile
- 6.4.2 应用实例
- 6.5 匿名共享内存的共享原理分析
- 第三篇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
- 第七章 Activity组件的启动过程
- 7.1 Activity组件应用实例
- 7.2 根Activity的启动过程
- 7.3 Activity在进程内的启动过程
- 7.4 Activity在新进程中的启动过程
- 第八章 Service组件的启动过程
- 8.1 Service组件应用实例
- 8.2 Service在新进程中的启动过程
- 8.3 Service在进程内的绑定过程
- 第九章 Android系统广播机制
- 9.1 广播应用实例
- 9.2 广播接收者的注册过程
- 9.3 广播的发送过程
- 第十章 Content Provider组件的实现原理
- 10.1 Content Provider组件应用实例
- 10.1.1 ArticlesProvider
- 10.1.2 Article
- 10.2 Content Provider组件的启动过程
- 10.3 Content Provider组件的数据共享原理
- 10.4 Content Provider组件的数据更新通知机制
- 10.4.1 内容观察者的注册过程
- 10.4.2 数据更新的通知过程
- 第十一章 Zygote和System进程的启动过程
- 11.1 Zygote进程的启动脚本
- 11.2 Zygote进程的启动过程
- 11.3 System进程的启动过程
- 第十二章 Android应用程序进程的启动过程
- 12.1 应用程序进程的创建过程
- 12.2 Binder线程池的启动过程
- 12.3 消息循环的创建过程
- 第十三章 Android应用程序的消息处理机制
- 13.1 创建线程消息队列
- 13.2 线程消息循环过程
- 13.3 线程消息发送过程
- 13.4 线程消息处理过程
- 第十四章 Android应用程序的键盘消息处理机制
- 14.1 InputManager的启动过程
- 14.1.1 创建InputManager
- 14.1.2 启动InputManager
- 14.1.3 启动InputDispatcher
- 14.1.4 启动InputReader
- 14.2 InputChannel的注册过程
- 14.2.1 创建InputChannel
- 14.2.2 注册Server端InputChannel
- 14.2.3 注册当前激活窗口
- 14.2.4 注册Client端InputChannel
- 14.3 键盘消息的分发过程
- 14.3.1 InputReader处理键盘事件
- 14.3.2 InputDispatcher分发键盘事件
- 14.3.3 当前激活的窗口获得键盘消息
- 14.3.4 InputDispatcher获得键盘事件处理完成通知
- 14.4 InputChannel的注销过程
- 14.4.1 销毁应用程序窗口
- 14.4.2 注销Client端InputChannel
- 14.4.3 注销Server端InputChannel
- 第十五章 Android应用程序线程的消息循环模型
- 15.1 应用程序主线程消息循环模型
- 15.2 界面无关的应用程序子线程消息循环模型
- 15.3 界面相关的应用程序子线程消息循环模型
- 第十六章 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装和显示过程
- 16.1 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
- 16.2 应用程序的显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