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主持这个环节,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一个论坛?刚才秦青说我们一定要找一个明白人给我们讲讲区块链,而且他刚才讲得非常深入浅出,正是因为他深入,所以他才能把这个事讲得浅出,让大家能够更清楚和明白。与此同时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IT企业专业志愿者发展论坛?我们看到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会有员工做志愿者工作,这是一个刚性需求,但是我们发现每家都在做,但是互相之间缺乏交流的机会,包括很多人都在做自己的志愿者平台、活动平台,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5位嘉宾,接下来就有请他们登台,首先是腾讯志愿者代表黄希彤先生;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probono管理体系主管黄爱民女士,微软中国公益事务经理张璋女士,ABC美好社会咨询社深圳分社社长何建华先生,IBM高级产品经理宋扬女士。
他们5位都很忐忑,之前我简单跟他们说了今天要谈什么,但是没有发访谈提供。台上的黄希彤老师和张璋、宋扬是在企业做专业的志愿者管理,何老师和黄爱民老师是专门“拉皮条”的,专门把许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引入或者导流给其他需要专业志愿者服务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
首先请各位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企业志愿者发展的情况。
黄希彤:大家好,我是来自腾讯的黄希彤,作为IT企业的志愿者我们经常在做什么事情呢?我自己会做两类事情,一类是跟专业相关的,一类是跟专业无关的,比如说扶贫、助学,这些是我在负责的项目,但是更加带来成就感的是需要IT专业能力去直接跟公益项目相结合的,这一块我这几年的实践主要会集中在信息无障碍,也就是帮助各种残障群体去使用互联网、使用IT产品,以及互联网寻亲,今天的很多寻亲项目都跟我有关系。还有面向公益组织、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公益培训,还有帮助公益组织提供IT技术支持的,比如说WABC这样的组织迅速火起来了,他们也需要一些很专业的IT能力的注入,帮助他们面向众多的关注者,我们也可以作为IT公司的专家,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应对海量访问的架构能力,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
我今天代表的是腾讯志愿者,今天早上梁举也介绍过了,我们会用各种方式,包括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方式,去进行一些公益实践,就像我刚才讲的,在以前做的更多的是扶贫或者环保,有一些跟IT专业没有关系的事情,以前做得比较多。这两年我们越来越倾向于用专业的形式去做一些投入。
黄爱民:今天的主题是“益呼技应”,我是呼喊的那一方,我们博能基金会是全国最早以志愿名义命名的基金会。为什么我是呼喊的呢?之前我们的创始人就问过黄希彤老师,说我们想利用互联网来做全国的专业志愿者动员,促进公益行业的发展,有没有这种可能性,黄希彤老师说没问题,可以做,然后我们就立项要做博能的这个专业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之后我们就请了一家IT公司帮我们做网站,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发现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后来我们的创始人找了另外一个机构,他们帮我们做了系统的架构,也帮我们进行了技术方案的招标,现在我们的系统已经开发出来了。本月23—29日是国际专业志愿周,我们在本月24号会在北京发布这个系统,以后就希望我们的志愿者团队,还有NPO,以及公益服务供应商都能够登录我们的系统,我们一起来做点事情。
做什么事情呢?博能的口号是“专业志愿,智慧公益”,对过去的一句话大家就能想到,今天上午大家也讲了一些例子,就是“糊涂志愿、祸害公益”,公益和志愿服务也是有专业的,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组织来做,有专业的社会组织能跟志愿者进行对接,专业的技术人士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
博能主要做三件事情,我们做一个平台,然后我们做志愿认证,然后也做国际化。我是去年签的这家机构,我签约的原因也是看做这个平台跟我以往的学习经历有点相关,因为我学的是人工智能方向的。这个平台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志愿者团队,一开始定义的是企业志愿者团队,因为我们博能的前身发起了一个ICT联盟,其中很多的志愿者就是来自ICT领域的企业,非常感谢在座的朋友,ICT领域年轻人比较多,思想比较开放,接触的新东西也比较多,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我在动员志愿者的过程中发现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公益组织本身倡导做公益,他的员工本身应该是更加身先士卒地做这个事情,所以如果说企业志愿者团队,就把他们排除在外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叫公益组织。志愿者被呼喊来是因为公益组织有发展的需要,背后带动的是他受益的人群有这样的需要,所以在我们的平台上发生的是公益组织用项目的形式为他的群体服务。我们有什么类型的项目,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我们有什么样的专业志愿者,我们一起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是公益组织。有了志愿者响应,有团队响应,还有谁响应?我今天和恩派的陈颋贤一起过来,他们是我们的服务供应商里面入住的机构,也就是说商业企业,还有本身有专业技能服务的公益组织,他们本身是可以提供商业服务的,对NGO的服务需求,我们很清楚,就是用免费的公益的形式和用公益收费的形式,都可以满足他们的组织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实际上公益组织赋能,它是一个能力建设的生态圈。
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品牌,在我们的平台上是没有打博能基金会的,这是一个共用的品牌,大家用自己的专长服务这个社会,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我们的平台上有一个认证,这个认证针对的是个人的信用体系,也针对的是企业的信用体系,你在业余时间做好事,这是一种肯定,你的好事做得还挺好,你的专长不只限于职业技能这方面,只要是你有一定的水平,超过你服务的对象,你真正能给别人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是一个广义的专长,你们虽然是在ICT企业的员工,但是你可能会有其它专长,比如说你们做PPT、做文稿都非常好,这相对公益组织来说也可能是你可以发挥的专长。
还有一个是国际化,因为博能基金会是国际专业志愿联盟的成员,我们要做的事情,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带进来。走出去是响应了国家的大的政策,我们要把我们国家非常好的NPO组织推向国际化,进行国际的交流。另外一个是引进来,比如说专业志愿服务的很多模式,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模式。
张璋:我是来自微软中国的张璋,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做什么,我们做的是微软中国的公益事务,包括今天上午大家听到王岭女士介绍的校餐网或者是智能村小的长期项目我们都有在负责,另外微软在很多内部的活动中都有公益的部分,比如说我们每年一度的黑客马拉松都有一个环节叫“创汇天下”(音),就是用员工非常好的新奇的点子服务天下,对应公益的需求,或者是有这些需求的人们,让他们匹配起来,能够更好地对接。另外我们还做一些企业的志愿者服务,我们在2017财年平均每个月有两次员工志愿者服务。今天的主题叫益呼技应,其实我们的功能就是在呼和应中间的这个连接的部分,就是确保别人的呼声能够让我们内部的人、有资源的人、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人能够听到,所以相当于是传递这个信息的一个桥梁功能,有点跟王鑫类似,让呼声能够被听到,然后能够让资源被更好地、有效地利用。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志愿服务在做什么,刚刚黄老师很精准地概括了我们的志愿服务的两大分类,第一类是比较基础型的志愿服务,比如说志愿者给予我的时间,或者是陪伴,或者是比较良好的闲置物品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春天的时候我们会陪伴有听障的儿童探索大自然,包括我们在微软办公室会帮有身体残障的小朋友们制作3D的打印义肢,这是一些基础的志愿服务。另外还有一种,我们提倡员工如何将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够最大化他们的价值,作为微软最大化的价值,第一是微软公司的技术资源,第二是微软的科技人才。有技术支持的这一部分,第一层我们有全国的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内容,这是微软开发了很多寓教于乐的特别好的编程游戏,我们的志愿者经过简单的操作培训之后结合他们自身的专业背景,会对编程和技术的理解,更好地向全国的青少年推广编程教育以及计算思维教育的普及,这是在有技术应用的志愿服务里面比较技术的一层。再更高一层,比如我们的宝贝回家的案例,志愿者会更多地调用自己的技术背景资源和公司的认知服务的资源,长期地更深度地勾画一个系统,为公益组织和某一人群服务,大概就是这两类服务。
何建华:大家好,我是来自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的何建华。ABC是一个提供专业志愿者咨询服务的机构,我们看中国的公益环境,前面的很多年都是一些慈善的公益活动,很多的慈善机构,包括一些公益机构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为他们肯定手上很有钱,但是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或者花出去的时候,对这个项目的闭环管理的机制,整个的效果,包括后面的种种自己内部的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架构都有困惑。
公益机构和商业机构有很大的区别,商业机构有很多的资金可以使用,公益机构本来在人才的储备、能力建设上就会有欠缺,ABC区别于普通的慈善的公益,更多做一些创新的公益,就是用提供专业咨询的方式来参与公益的活动。国内也有很多类似ABC这种方向的组织,但是我觉得ABC和一般的提供志愿者服务的组织还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是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外部客户,一个是我们的内部客户,我们的外部客户是我们所有的公益机构,内部客户就是我们的志愿者。我们整个的愿景就是用我们的专业能力去服务于公益机构,给他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案。另外一边,我们也是服务于志愿者,陪伴他们成长,帮他们去认识。因为所谓的公益我们更多的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国内的商业环境,包括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我们觉得很多的经济、商业的问题都是可以很快得到解决的,人才的储备也有,为什么公益方面就会弱一些呢?更多的也是社会上的学生或者是在职人员对公益的认识还不太够。
ABC也是想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帮助公益机构认识商业运营的模式。 很多公益机构对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也不是很熟悉。我们做过很多的案例,很多的公益机构都是靠情怀,做决策也是拍脑袋或者凭经验,我们会把商业社会的思维、逻辑、推理和理论框架的东西带给他们,让他们受益。
同时很多的志愿者按ABC现在的情况来讲,确实有很多是冲着商业咨询的名头来的,觉得在ABC里面因为有真实的案例可以去实施,可以学到很多的咨询的技巧、经验。但是ABC也是想通过这个项目吸引更多的志愿者过来,在他们做咨询项目的同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去认识这个社会,所以ABC更多的让公益机构认识商业社会,让志愿者去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去认识社会。至于ABC现在的志愿者的情况,我们每年分三个咨询季(春季、夏季、秋季),有公益机构的客户来报名,我们筛选客户的需求和我们自己的能力匹配之后,定出几个侯选的项目,然后根据项目去做志愿者的筛选,志愿者有通过简历的评选、面试、训练营,最后会匹配出服务于这几个咨询项目的志愿者团队。
宋扬:大家好,我是来自IBM中国公司的宋扬,我也是负责IBM在中国做服务捐赠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管理的工作。
IBM的企业志愿服务本身也是专业志愿服务,因为都是IBM的专职员工作为项目的交付团队成员,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而且我们的志愿服务的形式都是以业务咨询项目为主,我们有很规范定义的工作说明书,包括我们有很规范的项目管理的流程和项目交付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在IBM目前来看,我们的服务捐赠项目,在本地我们是按照比较关注的民生领域来划分的,比如说医疗、教育,还有公益组织赋能,这是我们做得比较多的。但是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在环保领域去做一些探索。
除了本地的服务捐赠项目,我们还要承接一些IBM在全球组织的企业公民一揽子计划下面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我们公司本着支持员工的志愿服务热情,而且也是以企业搭台、员工奉献这样一个管理机制来为大家提供的到IBM其它所在地或者是新兴经济体去提供专业志愿咨询服务。比如说我们到明年就进入第十个年头的企业国际志愿服务队(IBMCIC)项目,在这10年中来到中国做了38个项目,有400多个IBM海外员工来到中国,服务了将近500个客户。
IBM的志愿服务体系是历史相对比较长久的,因为我们至少是目前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信息科技公司,截止到2017年,我们已经走过了106个年头,如果大家看IBM的历史,大家会发现我们是在不断地转型、创新的过程中,也在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成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以我们的价值观和我们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我们说到的叫“责为本、业相融”,这是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它支持我们一定要以我们的专长服务社会,我们希望用我们的专长来和其他的公益伙伴或者说业界的其他伙伴协作创新公益。
这是IBM的专业志愿服务的宗旨,而且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实践。
主持人:非常感谢5位嘉宾做的介绍。下面一个问题比较犀利,据我观测,好多员工做志愿者的时候,他并不是希望做自己原来的工作中的内容。比如说我的工作是写代码,今天我做志愿者的时候,你又要我给公益组织写一些代码,他们就会很崩溃,他希望做一些消遣一点的志愿服务,比如说看望一些孤寡老人或者是孤儿,大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黄希彤:可能确实是有一些人想要体验一些不一样的生活,要有一些新的生活体验,但是也有一些程序员你让他写了十几个小时的代码,再写十几个小时的代码,他也不介意,有些人是真的很热爱技术的,并不是每一个专业志愿者都对自己的专业那么厌烦,这是一方面。而且我们跳出日常的测试开发或者是日常的专业工作,到公益项目里面,就算做同样的或者类似的事情,我们也会学到完全不一样的新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有可能反过来会影响我们自己原来的工作。比如今年4月的时候我们开始尝试做区块链寻亲,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才开始学习了区块链相关的技术,我现在正在申请一个由这个技术衍生出来的一个安全技术的国家专利,现在已经在走流程了,这个专利技术也可能后面会用在其他的腾讯的海量业务上面,去提高它的安全性,如果我不是因为做了一个这样的公益项目,我可能就不会有这样一个技术视角,看到有这么一个东西的应用。所以我觉得我们做专业志愿不只是说我们帮助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会学到新的东西,会成长,而且真的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会享受到乐趣。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我就想要去看看孤儿,我也会去看孤儿,这都是很好的,都值得去做。
黄爱民:这个事情我比较有感触,因为我们博能的前身是做志愿者发展和支持的机构,所以这方面还是比较有体会的。我原来写过一个案例,很多志愿服务项目实际上是志愿者受益,但是他的服务对象不受益,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中存在的一个原因,我觉得我们的志愿服务是应该分层次的,首先是我要做个好人,然后是做好事,然后做好社会,对每个人来说,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的需求是不太一致的,通常人有一个做好人的发心,他会以这个角度出发,比如说我利用做志愿服务的机会,到山区散散心,顺便做一些好事。在中国做志愿服务通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给孩子捐一个东西,还要他抱着那个捐赠的东西照相,这是侵犯他的权利的,做好事这个阶段,要求志愿者本身要具备参加这个项目的专业技能,另外他对公益这一块一定要清楚理解,要知道什么是志愿服务。做好社会涉及到的层次理解就更高一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这个。关键就是你愿不愿意用你的技能来贡献这个社会,这存在于志愿者的认知层面和他的社会经验方面。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他在做志愿服务的时候,他有没有价值感,这个服务的项目有没有满足他预期的期望。
张璋:微软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是有挺多种类的,如果你不想做自己专业的志愿服务,你也可以选择其它内容,所以大家有很选择。另外一方面,我接触的微软的志愿者中,他们也没有那么抵触自己的专业或者专长,大家都挺热爱自己的专业。另外做志愿者就是要自愿,我想帮助别人,让他们变得更好,这时候你的着眼点就是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他们,如果我最好的是技术,我用我的技术帮助他们,如果我的财务能力最好,我用我的财务能力帮助他们。包括在公益日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为留守儿童录一句晚安语的活动,我们发出去的请求只是让所有的志愿者在这个平台上录一句晚安语,但是我们的IT团队人员主动联系我们说,他们需不需要平台测试,我们可以帮忙,所以他们并没有那么抵触自己的专业,他们还是希望把自己最好的和最擅长的东西付出给需要的人。
何建华:我们是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的,所以我们的志愿者的情况其实是比较集中的,是来自于埃森哲、麦肯锡或者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在咨询公司里面,天天做咨询,大家到ABC就会觉得厌烦,其实并不会,因为咨询有很多领域,大家做商业咨询的,很容易来做考核,我有很多的KPI考核你,盈利状况和盈利的能力是最终的指标,很容易识别,但是公益的指标和他们本职工作做的不一样,比如说公益的结果其实是很难被衡量的,比如说一个卖牛肉面的面馆,如果你是正常的要收费的话,你做得好吃和不好吃很容易判断的,就看你的盈利状况就可以了。如果这碗面免费地提供给大家,你做得好吃不好吃就很难识别,因为你是免费的,即使是不好吃,别人也会再来一次,或者是饿了以后再来。所以本来就和志愿者的本职工作有区别。
另外一点,公益要解决的是一些社会的问题,除了对他们咨询背景的专业积累有要求之外,还要求他们对整个社会有更多的认识。今年夏季的咨询项目中,我们的嘉宾请到很多心理学、社会学的教授,因为我们的案例要解决禁毒的问题,解读社会救助的问题,很多的问题在他们的商业咨询里面是看不到的,所以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完全重复工作8小时之内的事情,他们也还是可以有很多的机会去拓展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宋扬:因为我们提供的都是专业志愿服务,就我的理解,我认为志愿本身是服务的性质,专业是我们服务的特点,在我们公司本身志愿就是员工自主的,并不是被组织或者被强迫的,所以我们也给员工多种选择,如果是他在外面利用他的工余时间,周末自己去找非营利的组织,为人家提供他力所能及的一些服务,我们内部有平台,专门记录志愿服务小时,我们会根据小时数,公司再配比的给他所服务的非营利组织以一定的资助,这是我们鼓励员工按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兴趣,在工余可以去发挥他自己的能力,去提供志愿服务。
还有我们的志愿服务是企业提供的平台,我们叫企业搭台,我们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或者是说我们现在有的一些公益项目,我们需要对内招募IBM的员工,有对应能力的,可以作为我们公益项目的咨询团队的成员来做这个项目,这个过程也是自愿的,因为是能力匹配,同时加上他自己在权衡了商业项目和公益项目对他个人的影响之后,他自己选择了公益项目。
我们在国内每年也都会有几个到十几个完全定制的服务捐赠项目,我们所有的员工作为专家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参与到这个公益咨询项目中来,所有人的感受和反馈都是非常好的。就像刚才ABC的同事说过的,这是他自己在他原来的认知领域中也许没有接触到的,包括问题,包括人群,包括做事方式,包括组织设置,所以这对他个人来说,他提供他自己最擅长的,做得最好的技能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的过程。
再有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会因为自己能够帮到别人而感觉很好,让自己有一点成就感,我们的同事在做了这样的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之后,他对自己的认可度,还有对他自己通过做一件捐赠项目的成就感,还有对企业的归属感都相对更强一点,这是一种体验,让他自己在专业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自己理解了很多他跟社会的关系,他解决社会问题,或者他能够作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一分子而存在的意义。我们今天这个白皮书,在IBM的案例中有我们的数据专家参与这个项目的一段体会的分享,他在这个分享中也能够感觉到一位专业志愿者在做公益项目中所能奉献的不只是专长和能力,而且有它的一个潜在志愿服务热情调动出来,让他更好地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作用。
王鑫:我们很多时候一方面不知道企业的志愿者在做什么,我们平时宣传出来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小的活动,其实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企业的志愿者是有意愿、有积极性,可以去参与专业的志愿者服务,这个过程也是希望我们在座的,包括各位看直播的朋友看到,不只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帮老太太做一根专业的拐杖,把无障碍设施做好等等许多专业的领域,我们的志愿者是有意愿,也可以积极参与的。
我还有最后两个问题,企业的志愿者到底要不要去考虑他的激励问题?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认为志愿者无私奉献就可以了,你如果谈这么多激励会不会显得非常功利?最后希望我们每位嘉宾能够给IT公司企业专业志愿者服务下一个定义。我们每位嘉宾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回答。
黄希彤:我讲一下激励的问题,刚才我听到IBM介绍他们的模式,以前我们也有做过这样的尝试,我觉得还是蛮好的,就是说我们的激励不是直接给你钱或者给你加薪,我是帮助你正在帮助的这个项目去做得更好,公司的激励从这个角度体现,可能对最终你这个人的发展和你的成就感上面都会有更好的受益,而且不会显得特别功利,比如说你去做志愿服务我给你钱,这个其实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国内的认知上面,大家心里会觉得我是不是拿了一些不该拿的东西。我觉得可以考虑采用这样的一个方式。此外,现在我们在员工职级晋升的时候,除了介绍自己的KPI项目,同时会介绍我这个项目体现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做了一些有公益性质的事情。比如说有人会跟我说,我在我的项目里面还做了无障碍化,我不但帮助我们的产品成长了,我还帮助盲目可以和其他健全的用户交流,像这样的一些矩阵,我们会给予一定程度的认可,这是另一种形态的激励,就是说你表现出来社会责任感,你用这些实践来帮助这个社会的时候,我们也会相应地把它认同为一个更成功的项目、更有利的矩阵,从而在他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给他一些正向的激励。
黄爱民:关于激励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要激励。今天所有的企业在他的企业文化里头都会有社会价值这一块的内容,很多企业非常明确地提出企业要解决社会责任问题,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个社会企业,它要关注环境,关注社会价值,关注企业员工参与社会治理,这些都是它分内的事情。要强化这些好的行为,肯定要激励。我们每年都要写志愿服务蓝皮书,我们都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弱化物质激励,最好不要以物质经理,以精神激励为主,因为本身志愿服务是人的一种崇高的情怀、理想在里面,所以是以精神激励为主。
张璋:我赞同两位老师的说法。我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去定义的问题,结合微软的使命,就是“予力”,予就是我们志愿服务的过程,我们去给予,给予我们的资源、时间、能力、技能、专业、专长等等,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力量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能够有这个力量被赋予,去成就更多的事情,去成就一些不凡。比如说我们的志愿服务对象,哪怕是今天度过了很开心的一天,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见识了一个新的事物,给予一个组织或者NGO组织予以资源或者是技术解决方案,让他们能够去成就更多的事情和公益项目,这就体现在予力这个词中间,所以我用这个词来概括我们的志愿服务。
何建华:激励一定是需要的,我赞同黄老师讲的,激励不一定是物质的激励,我们更赞同其它方面的激励。以ABC的案例来讲,如果你是一个好的志愿者,你在我们的咨询项目里有全情的投入,有很多的产出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激励手段。ABC的内部组织架构分为项目团队和管理团队,项目团队是针对我们的客户的,管理团队是针对志愿者的,如果当你的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你慢慢的可以从一个普通的咨询顾问到一个项目经理,或者到项目总监,其实这个志愿者会慢慢发现,我的好的表现可以让我参与到更好、更大的一些公益咨询的项目里面去,更大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会让自己的专长影响到更多的人群。如果他觉得项目有点枯燥,他有好的表现,我们也可以让他进管理团队。其实管理团队对ABC来说也是更有价值的一块,就像民国的很多文人,包括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他们很多人放弃上战场,去拿笔写东西,我觉得好的志愿者也是可以用自己过去项目的经历带到管理团队中,去激励更多的志愿者,然后让他们去发现更多的社会中的人性的光辉。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定义IT公司的企业志愿者在公益中的位置,我更多的定义他们是一个连接或者是更有效的能力的工具,比如说很多志愿者的平台,包括一些公益的机构,更多的是人的连接,但是我觉得IT的专业志愿者可以帮我们实现信息的连接。
宋扬:说到激励,其实我们公司的这几层志愿服务体系,我们本身在申请一些志愿项目的时候,比如说我要申请国际企业志愿服务队的项目,我以前的志愿服务经验和志愿服务小时本身就是我能申请的前提,所以在这个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这个激励的机制和这个过程不是靠企业单方来鼓励员工,其实是属于员工这边已经形成一种氛围,他们是在争取这样的机会,这是一点。
还有一点,我觉得这个激励,在IBM有一点反向,因为我们参与志愿服务的员工比较多,真正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对他们在感受上面,甚至在他的人生经历上面所带来的这样的影响,反过来其实是影响和激励了公司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沉淀,这种激励是对公司后来人和其他人的一种激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坐在这儿的万涛,他在IBM原来是属于非常灵魂性的人物,他是我们志愿者协会的领导,我们志愿者协会是纯民间的,所以这个领导力绝对是员工之间的领导力,是一呼百应甚至一呼千应的,他来做的这些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公司也是大家都非常支持的,这也是体现公司在文化上面,在志愿服务上面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这样的领导者,他能够把他的精神留下来以后,在我们公司内部形成一种薪火相传,而这个激励是内在的,可以激发我们自我激励。
王鑫:这是我第一次推导的,通过员工做志愿者服务反过来推动公益机构的服务。我们今天聊了很多,我们也看到IT的公司和中介机构不断地带动这种资源的输出,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断地看到在公司的层面上,志愿者服务有这样的激励,许多IT的志愿者的定义是连接,我们希望公司内部除了员工自己原动力的参与之外,公司一定程度上认可员工的付出,也是一种方式。
- 1. 主持人开场发言
- 2. 联盟发起方代表、腾讯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梁举致辞
- 3. 恩派高级业务经理王鑫先生致辞
- 4.1 嘉宾演讲—WABC创始人苗世明先生
- 4.2 嘉宾演讲—微软中国公益事务总监王岭女士
- 4.3 嘉宾演讲—IBM中国的服务捐赠项目宋扬女士
- 4.4 嘉宾演讲—鹰眼益云创始人万涛先生
- 4.5 嘉宾演讲—腾讯区块链产品负责秦青先生
- 4.6 嘉宾演讲—京东公益产品经理赵丹女士
- 4.7 嘉宾演讲—奥北环保创始人汪剑超先生
- 4.8 嘉宾演讲—ABC美好社会咨询社深圳负责人曾立维先生
- 4.9 嘉宾演讲—恩派公益咨询事业群CIO陈颋贤先生
- 5. 开发论坛—腾讯区块链负责人秦青先生
- 6. 圆桌会谈—IT企业专业志愿者发展论坛&IT与公益对话
- 7. 问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