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结构:for
Lua提供了一组传统的、小巧的控制结构,包括用于条件判断的if、用于迭代的while、repeat和for。本章节主要介绍for的使用。
#### 数字型for
for语句有两种形式:数字for(numeric for)和范型for(generic for)。
> 数字型for的语法如下:
`for var = exp1, exp2, exp3 do`
var从exp1变化到exp2,每次变化都以exp3作为步长(step)递增var,并执行一次“执行体”。第三个表达式exp3是可选的,若不指定的话,Lua会将步长默认为1。
> 示例
~~~
for i=1,5 do
print(i)
end
-- output:
1
2
3
4
5
~~~
...
~~~
for i=1,10,2 do
print(i)
end
-- output:
1
3
5
7
9
~~~
> 以下是这种循环的一个典型示例:
~~~
for i=10, 1, -1 do
print(i)
end
-- output:
...
~~~
如果不想给循环设置上限的话,可以使用常量math.huge:
~~~
for i=1, math.huge do
if (0.3*i^3 - 20*i^2 - 500 >=0) then
print(i)
break
end
end
~~~
#### 泛型for
泛型for循环通过一个迭代器(iterator)函数来遍历所有值:
~~~
-- 打印数组a的所有值
local a = {"a", "b", "c", "d"}
for i, v in ipairs(a) do
print("index:", i, " value:", v)
end
-- output:
index: 1 value: a
index: 2 value: b
index: 3 value: c
index: 4 value: d
~~~
Lua的基础库提供了ipairs,这是一个用于遍历数组的迭代器函数。在每次循环中,i会被赋予一个索引值,同时v被赋予一个对应于该索引的数组元素值。
> 下面是另一个类似的示例,演示了如何遍历一个table中所有的key
~~~
-- 打印table t中所有的key
for k in pairs(t) do
print(k)
end
~~~
从外观上看泛型for比较简单,但其实它是非常强大的。通过不同的迭代器,几乎可以遍历所有的东西,而且写出的代码极具可读性。标准库提供了几种迭代器,包括用于迭代文件中每行的(io.lines)、迭代table元素的(pairs)、迭代数组元素的(ipairs)、迭代字符串中单词的(string.gmatch)等。
泛型for循环与数字型for循环有两个相同点:(1)**循环变量是循环体的局部变量**;(2)**决不应该对循环变量作任何赋值**。对于泛型for的使用,再来看一个更具体的示例。假设有这样一个table,它的内容是一周中每天的名称:
~~~
local days = {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
~~~
现在要将一个名称转换成它在一周中的位置。为此,需要根据给定的名称来搜索这个table。然而在Lua中,通常更有效的方法是创建一个“逆向table”。例如这个逆向table叫revDays,它以一周中每天的名称作为索引,位置数字作为值:
~~~
local revDays = {
["Sunday"] = 1,
["Monday"] = 2,
["Tuesday"] = 3,
["Wednesday"] = 4,
["Thursday"] = 5,
["Friday"] = 6,
["Saturday"] = 7
}
~~~
接下来,要找出一个名称所对应的需要,只需用名字来索引这个reverse table即可:
~~~
local x = "Tuesday"
print(revDays[x]) -->3
~~~
当然,不必手动声明这个逆向table,而是通过原来的table自动地构造出这个逆向table:
~~~
local days = {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Sunday"
}
local revDays = {}
for k, v in pairs(days) do
revDays[v] = k
end
-- print value
for k,v in pairs(revDays) do
print("k:", k, " v:", v)
end
-- output:
k: Tuesday v: 2
k: Monday v: 1
k: Sunday v: 7
k: Thursday v: 4
k: Friday v: 5
k: Wednesday v: 3
k: Saturday v: 6
~~~
这个循环会为每个元素进行赋值,其中变量k为key(1、2、...),变量v为value("Sunday"、"Monday"、...)。
- 序
- Lua简介
- Lua环境搭建
- 基础数据类型
- 表达式
- 控制结构
- if/else
- while
- repeat
- 控制结构for的使用
- break,return
- Lua函数
- 函数的定义
- 函数的参数
- 函数的返回值
- 函数回调
- 模块
- String库
- Table库
- 日期时间函数
- 数学库函数
- 文件操作
- 元表
- 面向对象编程
- FFI
- LuaRestyRedisLibrary
- select+set_keepalive组合操作引起的数据读写错误
- redis接口的二次封装(简化建连、拆连等细节)
- redis接口的二次封装(发布订阅)
- pipeline压缩请求数量
- script压缩复杂请求
- LuaCjsonLibrary
- json解析的异常捕获
- 稀疏数组
- 空table编码为array还是object
- 跨平台的库选择
- PostgresNginxModule
- 调用方式简介
- 不支持事务
- 超时
- 健康监测
- SQL注入
- LuaNginxModule
- 执行阶段概念
- 正确的记录日志
- 热装载代码
- 阻塞操作
- 缓存
- sleep
- 定时任务
- 禁止某些终端访问
- 请求返回后继续执行
- 调试
- 调用其他C函数动态库
- 我的lua代码需要调优么
- 变量的共享范围
- 动态限速
- shared.dict 非队列性质
- 如何添加自己的lua api
- 正确使用长链接
- 如何引用第三方resty库
- 使用动态DNS来完成HTTP请求
- 缓存失效风暴
- Lua
- 下标从1开始
- 局部变量
- 判断数组大小
- 非空判断
- 正则表达式
- 不用标准库
- 虚变量
- 函数在调用代码前定义
- 抵制使用module()函数来定义Lua模块
- 点号与冒号操作符的区别
- 测试
- 单元测试
- API测试
- 性能测试
- 持续集成
- 灰度发布
- web服务
- API的设计
- 数据合法性检测
- 协议无痛升级
- 代码规范
- 连接池
- c10k编程
- TIME_WAIT问题
- 与Docker使用的网络瓶颈
- 火焰图
- 什么时候使用
- 显示的是什么
- 如何安装火焰图生成工具
- 如何定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