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界来说,创新工场是个神秘莫测的地方。喜欢它的人将它视为创业的圣殿,不喜欢它的人将其贬为复制工厂(copy factory),这就跟名人的处境相似。其实贬的、捧的都没有以近距离的视角去观察过,随随便便加入了很多自己主观的臆测,又人云亦云,就走向了极端。距离产生美,距离也同样产生误解。
依我的浅见,创新工场是一个有追求的、影响力巨大的创业早期投资机构,为创业团队提供独具价值的服务。被创新工场看中,你将得到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并不代表从此就走上了通向成功的坦途。创业的道路蜿蜒曲折,不会仅因为一个投资机构而改变。只不过在创新工场的帮助下,创业者的路宽敞了一些,沿途多了一些能为你提供补给的驿站。
有了展示的机会,Alex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多年销售工作经历的锤炼让他在推销自己想法的时候游刃有余。而旅游,无论何时似乎都是一个投资热点。
那时,创新工场还在第三极大厦18楼(和17楼的一部分),后来才搬到现在鼎好电子城所在的位置。在18楼的“异次元一”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创新工场的投资团队。这是自iWeekend后,我第二次见Xuwei和Christine,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汪华。
汪华在像我们这样的创业者心目中的地位堪比李开复在学生中的地位,我们都是读着他的博客一步步走过来的。他的博客内容不多,但篇篇精彩。创新工场在移动互联网还未兴起的2009年就开始全面布局整条产业链,就是汪华主导的。如今,创新工场已经在享受着那时独到眼光带来的红利。有关汪华的故事,网上应该能找到不少,有兴趣的读者可找来一读。这次宣讲中,传闻中他针针见血的犀利劲儿,我们算是真正领教了。他通过一连串直戳要害的问题,会把你置身于天体浴场,一块遮羞布也留不下。如果你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想清楚,汪华这关很难通过。例如,几乎每个互联网创业者都避无可避的问题:
> “获取用户有两种可持续的方式:
- 可以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短期内获取大量用户。
- 无法快速获取用户,但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小于从每个用户那里得到的收入。
> 你们是哪一种?”
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创业者都能回答。但我猜80%的创业者可能都没有想清楚就奔着第一种方式去了,然后碰壁之后再转向第二种方式,最后变成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用户获取有一点儿成本,获取速度不快,每用户收入近乎零。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们当时考虑得也不够透彻。
虽然在汪华的发问下我们有些尴尬,但那次展示还是相当成功的。Alex的演讲相当不错,我们的Demo也是个加分项。另外,我们表露出来的决心(创始人投入50万元)、对旅游的热爱、对要解决的问题有切肤之痛等因素综合起来让我们成为创新工场在在线旅游方向上的一个“备胎”。当然,我们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两个创始人都没有任何互联网工作经验!
一般一个投资机构在同一个方向上只会投一支团队,因为这关乎机会成本。
在在线旅游方向上,创新工场的选择是木屋网(moveon.cn)和我们。木屋网那时已经有一个小但是建制完整的团队,我们只有两个创始人;他们的创始成员来自九城,有丰富的互联网背景和经验,而我们几乎白纸一张。显而易见,我们处于劣势。
日子一天天过去,对结果的期待慢慢转化成一种焦躁。我试探Alex:“如果创新工场最终没有选择我们,我们怎么办?”
“我们还是要把它做下去。”Alex坚定地回答。
Alex的回答使我安心许多。我们现在已经在一条“Nothing to lose”(再无可失)的路上。
几天之后,终于有了结果——创新工场选择了我们,而放弃了木屋。我们长舒了一口气,这是个不错的起步,运气站在了我们这边。
Xuwei觉得我们和木屋很互补,热心地将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了我,让我联系一下他们,看看有无合作(甚至合并)的可能性。她觉得技术人员之间会好沟通一些,如果能彼此欣赏看对眼了就最好不过。我联系了木屋的CTO(首席技术官),说明来意后,却被对方一口回绝了。创业者有创业者的傲骨,在没有头撞南墙之前都不会死心。如果当时我们换个位置,我很可能也会拒绝他们的好意。
也许没人听说过这个来自上海的团队和他们的网站,这是因为他们的产品似乎一直没有发布。
我在进入创新工场之后的好几个月内都时不时关注一下他们,因为毕竟在同一道门前我们两家经历了一场看不见对方的“搏杀”。我很想知道他们后来的发展情况,可惜除了网站首页那个“敬请期待”的海报外,一直没有任何变化。后来因为事情越来越多,我渐渐将其淡忘。直到2013年年初翻阅之前的日记,尘封的记忆被打开,好奇心再次受到驱动,便又访问了这个域名。黑漆漆的网页里醒目地写着“您访问的域名正在转让出售”,让人唏嘘。我不禁想,如果时光倒流,那时创新工场的选择是他们,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我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就算没有创新工场的介入,“途我睿”依旧会如期上线。我们已经把我们的全部积蓄和精力赌在上面——我们可以承受轰轰烈烈的失败,但无法接受不战而降。我想,这一点是那期助跑计划里绝大多数提出申请的团队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的。对他们而言,入选获得投资就继续做下去,出局就放弃。他们并未严肃地看待创业,而我们早就做好准备,甩开膀子,开始为梦想而奋斗。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专业书评
- 内容提要
- 主人公寄语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梦想
- 途我睿的由来
- Alex和剑桥MBA
- iWeekend创业周末
- 合伙组建公司
- 依依辞别Juniper
- 申请助跑计划
- 助跑计划
- 创新工场初印象
- 种子融资
- 融资的目的
- 投资协议
- 期权池
- 清算优先权
- 反稀释条款
- 关于投资协议的谈判
- 等待进入创新工场
- 早期产品
- 概念
- 技术选型
- 语言和框架
- 数据库选择
- 心得
- 架构杂谈
- 开发
- 与iWeekend再续前缘
- 完善拼图
- 组建团队
- 愿景和使命
- 发布Alpha版本
- 正式上线
- UX再造
- 天使投资
- 工具和社交之争
- Demo Day
- 途客圈旅行助手
- Nanfang离职
- 加速计划
- 新一轮招聘
- 结束编外身份
- 重铸产品
- 苦中求乐——飞盘
- 复盘
- 敏捷实践
- 可爱的实习生
- VIE和75号文
- 通宵上线
- 永定河峡谷徒步
- 产品经理之痛
- Tao神出走
- 途客圈旅行助手正式上线
- 旅行计划大赛
- 破局的尝试
- 矛盾爆发
- 风云再起
- 密云会议
- 裁人风波
- 踽踽独行
- 搬离创新工场
- 项目代号:Cayman
- 开辟收入
- 分歧再起
- 产品代号:Ireland
- 有爱的夫妻档组合
- 项目管理工具:teamspark
- 小宝降临
- 最后的尝试
- 和平分手
- 现金流告急
- 艰难抉择
- 再度裁人
- 告别团队
- 结束使命
- 新的思考
- 团队
- 选择合伙人
- 选择技术合伙人(成为技术合伙人)
- 开发产品的能力
- 组建团队的能力
- 领导团队的能力
- 自我驱动的能力
- 招募团队
- 建立自我提高的团队
- 方向/市场
- 市场区隔
- 市场容量
- 产品之外的技术工具箱
- 场景1:新员工(工程师)入职
- 场景2:日常开发
- 流程
- 写在最后的话
- 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