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面向对象葵花宝典:思想、技巧与实践(10) - “抽象” 详解
抽象的中文概念非常形象,简单来说就是“抽取出来比较像的部分”。
那么,在面向对象的领域里,抽取什么东西比较像的部分?
还记得前面给类下的定义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类就是一组相似事物的统称。
再结合我们对象的定义:对象就是一个具体的类,一个真实存在的类。
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了抽象的详细含义:抽取多个对象或者类中比较像的部分。
![](https://box.kancloud.cn/2016-01-20_569f5cc95c184.jpg)
注:
史派克:《猫和老鼠》中的斗牛犬
这里的抽象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对象 抽象成 类。**
例如奥巴马和梅西抽象成“人”,这一层的抽象主要是将“属性类似”的对象抽取成类。
注意这里的属性类似是指属性类别一致,而属性的取值是不一样的。例如如果将“奥巴马”和“梅西”都抽象成“人”,那么其属性有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等,但“奥巴马”和“梅西”的这些属性取值肯定是不同的。
**第二个层次(或更高层次):将 类 抽象成超类**(或者说父类,其实就是更高一级的类),
例如人和猪抽象成“动物”,这一层的抽象主要是将“行为类似”的类抽象成父类。
注意这里是“行为类似”,而不是第一层抽象的那样“属性类似”,因为在面向对象领域,行为一致的话就认为是同一类的,当然也不能是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话就没有相似点,也就无法抽象成类了,所以这一层抽象的重点是“相似”。
实际应用中,抽象的层次是不限的,根据业务的需要,或者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抽象出很多层。
**【抽象的作用】**
抽象并不是面向对象领域特有的概念和方法,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抽象是再常见不过的技术了:生物学将猪马牛羊等生物抽象为“动物”,将花草树木等抽象为“植物”,医学将心肝脾肺肾抽象为“内脏”,化学将碳氢氧氮等抽象为“元素”,物理学上将地球、火星、水星等抽象为“行星”。。。。。。等等。
又比如我们的高中学习课程,也抽象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我们的大学课程,又分为了几十上百个专业。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抽象最主要的作用是“划分类别”,而划分类别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隔离关注点,降低复杂度”。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复杂到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的内容。心理学上的研究证实,人同时能关注的事务不超过 7+/-2个。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抽象分类,我们将面对一个混沌的世界,同时关注如此多的内容,即使是天才,估计也要崩溃。
在面向对象领域,抽象也不例外。抽象的主要作用也是划分类别,所以,**抽象是面向对象领域里面发现类的主要方法**
- 前言
- (1) - 程序设计思想的发展
- (2) - 面向对象语言发展历史
- (3) - 面向过程 vs 面向对象
- (4) - 面向对象是瑞士军刀还是一把锤子?
- (5) - 面向对象迷思:面向对象导致性能下降?
- (6) - 不要说你懂“类”
- (7) - “对象”新解
- (8) - “接口” 详解
- (9) - “抽象类” 详解
- (10) - “抽象” 详解
- (11) - “封装” 详解
- (12) - “继承” 详解
- (13) - “多态” 详解
- (14) -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流程
- (15) - 需求详解
- (16) - 需求分析终极目的
- (17) - 需求分析518方法
- (18) - 用例分析
- (19) - 功能点提取
- (20) - 用例图的陷阱
- (21) - SSD
- (22) - 领域模型
- (23) - 领域建模三字经
- (24) - 设计模型
- (25) - 类模型
- (26) - 类模型三板斧
- (27) - 动态模型设计
- (28) - 设计原则:内聚&耦合
- (29) - 高内聚低耦合
- (30) - SRP原则
- (31) - OCP原则
- (32) - LSP原则
- (33) - ISP原则
- (34) - DIP原则
- (35) - NOP原则
- (36) - 设计原则如何用?
- (37) - 设计模式:瑞士军刀 or 锤子?
- (38) - 设计模式之道
- (39) - 设计原则 vs 设计模式
- (40) - DECORATOR模式
- (完)- 书籍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