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面向对象葵花宝典:思想、技巧与实践(18) - 用例分析
很多人在分析需求的时候,采用的是东扯葫芦西扯瓢的方式,列出了很多的需求点,但当你看完后,你还是不知道到底要干嘛!! ---- 写在前面
用例,英文名称Use Case,英文和中文都是很好理解,因为大家都这么用,我们暂且不去追究名称上的问题,只要知道“用例是用来描述需求的流程”,即:**描述5W1H中的How**。
看起来用例应该很好写,因为用例是描述需求的流程的,而需求的流程一般都是客户根据自己的业务总结出来,然后告诉我们的。我们只要将客户描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即可,既简单又轻松!
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你可能会遇到一个对业务并不十分熟悉的客户,又或者和你交流的人员是客户的临时工,还有可能和你交流的人马上要休婚假了,他巴不得赶快了结这个无聊的事。。。。。。总之,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就是完美的情况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完善的分析呢?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是否足够了?
一般的情况下,公司里负责需求分析得人员都是资深的员工,对领域、对系统有一定的积累和经验,即使面对这些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弥补。
但对于一个菜鸟,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难道菜鸟就不能做需求分析了么?
别慌,菜鸟虽然没有经验,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样可以做出很好的需求分析,这就是我总结的用例三部曲方法,又或叫做NEA方法。
我总结出的用例方法三段法(NEA方法):
1) 正常处理(Normal):通过和客户沟通,分析需求的正常流程;
2) 异常处理(Exception):在正常处理流程的步骤上,分析每一步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对应的处理;
3) 替代处理(Alternative):在正常处理流程的步骤上,分析每一步是否有其它替代方法,以及替代方法如何做;
经过这简单三步后,How可以说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了。
### 【用例的具体写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518需求分析方法,而一个完整的用例,正好体现了518需求分析方法中涉及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用例应该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用例名称】
一般情况下,用例的名称即需求的名称。
【场景】
场景即用例发生的环境,正好对应5W中的3个W:Who、Where、When
【用例描述】
描述详细的用例内容,对应5W中的What和How,即用户应该怎样做,以及每个步骤中的输出。但并不要求每个步骤都一定有输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
【用例价值】
描述用例对应的客户价值,对应5W中的Why。
【约束和限制】
即整个需求流程中相关的约束和限制条件,对应518方法中的8C。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样例:POS机。
**【第一步:正常处理】**
|
【用例名称】
买单
【场景】
Who:顾客、收银员
Where:商店的收银台
When:营业时间
【用例描述】
1. 顾客携带选择好的商品到收银台;
2. 收银员逐一扫描商品条形码,系统根据条形码查询商品信息;
3. 扫描完毕,系统显示商品总额,收银员告诉顾客商品总额;
4. 顾客将钱交给收银员;
5. 收银员清点钱数,输入收到的款额,系统给出找零的数目;
6. 收银员将找零的钱还给顾客,并打印小票;
7. 买单完成,顾客携带商品和小票离开;
【用例价值】
顾客买完单以后,就可以携带商品离开,而超市也将得到收入;
【约束和限制】
1. POS机必须符合国标XXX;
2. 键盘使用中文,因为收银员都是中国人;
3. 一次买单数额不能超过99999RMB;
4. POS机要非常稳定,至少一天内不要出现故障;
**【第二步:异常处理】**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增加相关步骤的异常情况说明和处理,例如如下的黑体字:
【用例名称】
买单
【场景】
Who:顾客、收银员
Where:商店的收银台
When:营业时间
【用例描述】
1. 顾客携带选择好的商品到收银台;
(这一步没有异常)
2. 收银员逐一扫描商品条形码,系统根据条形码查询商品信息;
2.1 扫描仪坏了,必须支持手工输入条形码;
2.2 **商品的条形码无法扫描,必须支持手工输入条形码;**
2.3 **条形码能够扫描,但查询不到信息,需要收银员和顾客沟通,放弃购买此产品**
3. 扫描完毕,系统显示商品总额,收银员告诉顾客商品总额;
(这一步没有异常)
4. 顾客将钱交给收银员;
4.1 **顾客的钱不够,顾客和收银员沟通,删除某商品**;
4.2 **顾客的钱不够,顾客和收银员沟通,删除某类商品中的一个或几个(例如买了5包烟,去掉两包)**
4.3 **顾客觉得某个商品价格太高,要求删除某商品;**
5. 收银员清点钱数,输入收到的款额,系统给出找零的数目;
(这一步没有异常)
6. 收银员将找零的钱还给顾客,并打印小票;
7. 买单完成,顾客携带商品和小票离开;
【用例价值】
顾客买完单以后,就可以携带商品离开,而超市也将得到收入;
【约束和限制】
1. POS机必须符合国标XXX;
2. 键盘使用中文,因为收银员都是中国人;
3. 一次买单数额不能超过99999RMB;
4. POS机要非常稳定,至少一天内不要出现故障;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第3、第5、第6步都应该有异常,例如系统坏了应该怎么处理。
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必要这么写,因为用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详细分析为了实现客户价值,系统应该怎么做,如果系统本身都坏了,这个就不是用例关注的内容了。
需要注意的是:用例分析中的“异常”是指流程的异常情况,而不包含系统本身的的异常。
**【第三步:替代处理】**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们增加替代处理。即:有的步骤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如下用例中的付款方式,可以有信用卡支付、会员卡支付、购物卡支付等。
【用例名称】
买单
【场景】
Who:顾客、收银员
Where:商店的收银台
When:营业时间
【用例描述】
1. 顾客携带选择好的商品到收银台;
(这一步没有异常)
2. 收银员逐一扫描商品条形码,系统根据条形码查询商品信息;
2.1 扫描仪坏了,必须支持手工输入条形码;
2.2 商品的条形码无法扫描,必须支持手工输入条形码;
2.3 条形码能够扫描,但查询不到信息,需要收银员和顾客沟通,放弃购买此产品
3. 扫描完毕,系统显示商品总额,收银员告诉顾客商品总额;
(这一步没有异常)
4. 顾客将钱交给收银员;
4.1 顾客的钱不够,顾客和收银员沟通,删除某商品;
4.2 顾客的钱不够,顾客和收银员沟通,删除某类商品中的一个或几个(例如买了5包烟,去掉两包)
4.3 顾客觉得某个商品价格太高,要求删除某商品;
4-A:**顾客使用信用卡支付**
4-A.1 信用卡支付流程(请读者自行思考完善,可以写在这里,如果太多,也可以另外写一个子用例)
4-B:**顾客使用购物卡支付**
4-B.1 购物卡支付流程
4-C:**顾客使用会员卡积分支付**
4-C.1 会员卡积分支付流程
5. 收银员清点钱数,输入收到的款额,系统给出找零的数目;
(这一步没有异常)
6. 收银员将找零的钱还给顾客,并打印小票;
7. 买单完成,顾客携带商品和小票离开;
【用例价值】
顾客买完单以后,就可以携带商品离开,而超市也将得到收入;
【约束和限制】
1. POS机必须符合国标XXX;
2. 键盘使用中文,因为收银员都是中国人;
3. 一次买单数额不能超过99999RMB;
4. POS机要非常稳定,至少一天内不要出现故障;
经过上面步步为营,逐步细化和求精,我们已经得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需求了,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高深的技巧,也没有涉及需要丰富的经验。
有的读者可能会有疑问:我怎么知道第4步有那些异常、那些替代方案呢?
其实很简单:问你的客户!客户是最清楚了,但如果你不问,嘿嘿,客户倒不一定会告诉你:)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NEA用例分析方法,即使客户忘记了,或者没有意识到,我们也会将需求挖出来,这样需求就不会遗漏。
### 【要画图么?】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前面进行用例分析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任何图,而是纯文本!
对于那些UML狂热分子来说,这可能是难以接受的,怎么能没有图呢?UML中的用例图不就是用来分析需求的么?
我们当然不怀疑UML的权威性,但任何东西都有局限性,UML也不例外。UML的局限就在于UML是一个建模的语言,就像汉语、英语一样,只是一种表达形式,而不是一种分析和创作方式。
比如说你会汉语,但并不代表你就能写小说,你会画UML用例图,但并不代表你就能做需求分析。相反,必须是有了需求和用例之后,才有用例图,说白了,用例图是用例的图形化描述,但是它并不能取代用例。
除了UML本身的局限性外,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用例是客户和公司关于产品的一个共同认识!一般情况下,市场人员和客户沟通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和客户一一确认,最后形成需求文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客户和市场人员参与,而没有研发的人员参与。
对于客户来说,他肯定是以自然语言,而不会用UML来描述需求;对于市场人员来说也一样,他可能对UML一窍不通,甚至他以前可能都是卖医疗器械,甚至有可能是狗皮膏药的,他还管你什么软件工程,什么UML?
所以,采用用例方法分析需求的时候,我们都是采用纯文本来描述需求的,而不会采用用例图来分析需求
- 前言
- (1) - 程序设计思想的发展
- (2) - 面向对象语言发展历史
- (3) - 面向过程 vs 面向对象
- (4) - 面向对象是瑞士军刀还是一把锤子?
- (5) - 面向对象迷思:面向对象导致性能下降?
- (6) - 不要说你懂“类”
- (7) - “对象”新解
- (8) - “接口” 详解
- (9) - “抽象类” 详解
- (10) - “抽象” 详解
- (11) - “封装” 详解
- (12) - “继承” 详解
- (13) - “多态” 详解
- (14) -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流程
- (15) - 需求详解
- (16) - 需求分析终极目的
- (17) - 需求分析518方法
- (18) - 用例分析
- (19) - 功能点提取
- (20) - 用例图的陷阱
- (21) - SSD
- (22) - 领域模型
- (23) - 领域建模三字经
- (24) - 设计模型
- (25) - 类模型
- (26) - 类模型三板斧
- (27) - 动态模型设计
- (28) - 设计原则:内聚&耦合
- (29) - 高内聚低耦合
- (30) - SRP原则
- (31) - OCP原则
- (32) - LSP原则
- (33) - ISP原则
- (34) - DIP原则
- (35) - NOP原则
- (36) - 设计原则如何用?
- (37) - 设计模式:瑞士军刀 or 锤子?
- (38) - 设计模式之道
- (39) - 设计原则 vs 设计模式
- (40) - DECORATOR模式
- (完)- 书籍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