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载:面向对象葵花宝典:思想、技巧与实践(28) - 设计原则:内聚&耦合
前面通过实例讲解了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流程:用例模型 -> 领域模型 -> 设计模型(类模型 + 动态模型),解答了面向对象如何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讲“如何做好面向对象设计”的技巧了
===================================================================
**【内聚】**
参考维基百科的解释,内聚的含义如下:
cohesion refer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elements of a [module](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ule_(programming)) belong togeth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hesion_(computer_science))
翻译一下即:**内聚指一个模块内部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看起来很好理解,但深入思考一下,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模块”如何理解?
你一定会说,“模块”当然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里的“XX模块”了,例如一个ERP系统的“权限”模块,一个电子商务的“支付”模块,一个论坛网站的“用户管理”模块。。。。。。等等
你说的没错,但在面向对象领域,谈到“内聚”的时候,模块的概念远远不止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系统内的某个模块”这个范围,而是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子系统,小到一个函数,你都可以理解为内聚里所说的“模块”。
所以,你可以用“内聚”来判断一个函数设计是否合理,一个类设计是否合理,一个接口设计是否合理,一个包设计是否合理,一个模块/子系统设计是否合理。
其次:“元素”究竟是什么?
有了前面对“模块”的深入研究后,元素的含义就比较容易明确了(不同语言稍有不同)。
函数:函数的元素就是“代码”
类/接口:类的元素是“函数、属性”
包:包的元素是“类、接口、全局数据”等
模块:模块的元素是“包、命名空间”等
再次:“结合”是什么?
英文的原文是“belong”,有“属于”的意思,翻译成中文“结合”,更加贴近中文的理解。但“结合”本身这个词容易引起误解。绝大部分人看到“结合”这个单词,想到的肯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含义,甚至可能会联想到“美女和帅哥”的结合,抑或“青蛙王子和公主”的结合这种情况。
这样的理解本身也并没有错,但比较狭隘。
我们以类的设计为例:假如一个类里面的函数都是只依赖本类其它函数(当然不能循环调用啦),那内聚性肯定是最好的,因为“结合”得很紧密。
但如果这个类的函数并不依赖本类的函数呢?我们就一定能说这个类的内聚性不好么?
其实也不尽然,最常见的就是CRUD操作类,这几个函数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结合关系(某些设计可能会先查询再修改,但这样的设计不是事务安全的),但其实这几个函数的内聚性非常高。
所以,关于内聚的结合概念,我认为不是非常恰当的描述。那么,就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内聚”呢?
答案就藏在显而易见的地方,翻开你的词典,仔细看看cohesion的含义,你会看到另外一个解释:凝聚力!
**“凝聚力”就是“内聚”的核心思想**,抛开面向对象不谈,我们日常工作中几乎随处可见“凝聚力”:
你可能会说,你的团队很有凝聚力。。。。。。
领导可能会说:我们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成功学大师会说:凝聚力是一个团队成功的基石。。。。。。。
面向对象领域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凝聚力”是一样的概念。
l 判断团队凝聚力时,我们关注团队成员是否都专注于团队的目标;判断面向对象模块的凝聚力时,我们同样关注元素是否专注于模块的目标,即:模块本身的职责!
l 判断团队凝聚力时,我们还会关注团队成员之间是否互相吸引和帮助;判断面向对象模块凝聚力时,我们同样关注元素间的结合关系;
虽然判断内聚性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元素的结合情况,**但其实是否专注模块的职责,才是内聚性的充要条件**。
当模块的元素全部都专注于模块的职责的时候,即使元素间的结合不是很紧密,也是符合内聚性的要求的,这也是CRUD设计符合内聚性的原因。
所以,判断一个模块(函数、类、包、子系统)“内聚性”的高低,最重要的是关注模块的元素是否都忠于模块的职责,简单来说就是“不要挂羊头卖狗肉”。
**【耦合】**
参考维基百科,耦合的定义如下:
coupling or dependency is the degree to which each [program module](http://en.wikipedia.org/wiki/Module_(programming)) relies on each one of the other modul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upling_(computer_science))
简单翻译一下:耦合(或者称依赖)是程序模块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
从定义来看,耦合和内聚是相反的:内聚关注模块内部的元素结合程度,耦合关注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
理解耦合的关键有两点:什么是模块,什么是依赖。
什么是模块?
模块和内聚里面提到的模块一样,耦合中的模块其实也是可大可小。常见的模块有:函数、类、包、子模块、子系统等
**什么是依赖?**
依赖这个词很好理解,通俗的讲就是某个模块用到了另外一个模块的一些元素。
例如:A类使用了B类作为参数,A类的函数中使用了B类来完成某些功能。。。。。。等等
- 前言
- (1) - 程序设计思想的发展
- (2) - 面向对象语言发展历史
- (3) - 面向过程 vs 面向对象
- (4) - 面向对象是瑞士军刀还是一把锤子?
- (5) - 面向对象迷思:面向对象导致性能下降?
- (6) - 不要说你懂“类”
- (7) - “对象”新解
- (8) - “接口” 详解
- (9) - “抽象类” 详解
- (10) - “抽象” 详解
- (11) - “封装” 详解
- (12) - “继承” 详解
- (13) - “多态” 详解
- (14) -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流程
- (15) - 需求详解
- (16) - 需求分析终极目的
- (17) - 需求分析518方法
- (18) - 用例分析
- (19) - 功能点提取
- (20) - 用例图的陷阱
- (21) - SSD
- (22) - 领域模型
- (23) - 领域建模三字经
- (24) - 设计模型
- (25) - 类模型
- (26) - 类模型三板斧
- (27) - 动态模型设计
- (28) - 设计原则:内聚&耦合
- (29) - 高内聚低耦合
- (30) - SRP原则
- (31) - OCP原则
- (32) - LSP原则
- (33) - ISP原则
- (34) - DIP原则
- (35) - NOP原则
- (36) - 设计原则如何用?
- (37) - 设计模式:瑞士军刀 or 锤子?
- (38) - 设计模式之道
- (39) - 设计原则 vs 设计模式
- (40) - DECORATOR模式
- (完)- 书籍已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