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经典的行动者模式思维和行为的例子——实际上是两个人,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和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他们成功设计和制造了第一架飞机。
1903年12月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之一:第一次动力驱动的、可操控的、机体重于空气的飞行。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对来自俄亥俄州代顿的兄弟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和任何正式的培训,却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
莱特兄弟对飞机的迷恋始于父亲送给他们一架玩具直升机的那一刻。这架玩具直升机以法国一位飞行驾驶员先驱的设计为基础,由软木、竹片和纸片构成,通过一根扭在一起的橡皮筋来驱动。兄弟俩一直玩着这个玩具,直到它坏掉。它坏掉的时候,兄弟俩却不苦恼:他们已开始制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直升机,从之前一个模型获得的知识不断改善后一个模型。上中学的时候,两个男孩就已经显示出了行动者模式认知的典型特征:他们接受挑战,不被失败吓倒。失败不是死胡同,而是成功道路上的宝贵教训。
兄弟俩对飞行的迷恋持续到他们20多岁。那个时候,德国发明者奥托·李林塔尔(Otto Lilienthal)的人工滑翔机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当过自学成才的印刷工、新闻工作者、自行车修理工和制造者之后,莱特开始制造他们自己的滑翔机,这是通向动力飞行的关键一步。
“我们知道人类一致同意将人工飞行视为不可能性的标准,”威尔伯写道,“当一个人说‘这无法做到,还不如去学习飞翔’的时候,他在表达这件事的不可能性。”莱特兄弟拒绝接受它,他们相信自己,这种信心经常被视为行动者模式的认知特征。
1899年,莱特兄弟设计了一架双层结构的、带有一个5英尺翼展的滑翔机,飞行起来就像一个风筝。从测试飞行中获得的理解武装了头脑,兄弟俩又设计了另一架——可以承载一个人,就像李林塔尔设计的滑翔机那样。一次系统性的检查让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基蒂霍克最能为他们提供实验所需的广阔空间和稳定风力。1900年9月,在那里搭建好帐篷之后,兄弟俩将那架已经制造好的翼展长17英尺的双翼滑翔机从他们的代顿车间用船运送过来。他们选择基蒂霍克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知道,在获得最终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会反复失败,他们需要柔软的沙子来缓冲不可避免的迫降。他们已经从先驱李林塔尔那里吸取教训,后者因为坠毁在柏林附近的坚硬地面上而丧生。
莱特兄弟第一次驾驶了他们新造的无人操作的滑翔机,在3个星期中不停地测试和改进他们的机械,直到相信它已经做好让一个飞行员驾驶而飞向天空的准备。威尔伯自愿并成功地完成了几次短程飞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个模式。
在代顿的家里度过了冬天,兄弟俩制造了一架更大、更先进的滑翔机。1901年7月,他们将它带到基蒂霍克。大体积使兄弟俩无法立即解决新的控制问题。他们花费了整个冬天和次年的春天来试验不同形状的展翼。1902年8月,他们带着一架拥有32英尺长的展翼和一条尾巴的滑翔机返回基蒂霍克,在两人的轮流试飞中稳定了机身。数月的工作有了回报:1902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他们准备给滑翔机添加一个发动机。
在代顿车间度过另一个冬天之后,1903年9月莱特兄弟带着“飞行者”号(flyer)回到了基蒂霍克。“飞行者”号装有两个螺旋桨,这些螺旋桨由一个蒸汽机来驱动。然而,变速器和螺旋桨轴不能有效运行,兄弟俩不得不再次修改他们的设计。12月14日,威尔伯控制“飞行者”号进行试飞,但飞向天空的角度太偏。“飞行者”号几乎立刻就失去了控制并坠落在沙丘里。
经过三天的修理,随后轮到奥维尔试飞。向上飞行的角度不是那么偏了(学到的另一个教训),大约飞了120英尺。
“这次飞行只持续了12秒,”奥维尔之后写道,“然而,在世界历史上一个载人机械首次在全程飞行中通过自己的动力将自己升上天空,没有减速地向前飞行,最后着陆在和起飞时同样高的地方。”
长期的试验、失败中的坚持和学习有了回报。成功最终属于他们。
- 导读 平克也追星
- 前言 为什么需要另一本介绍大脑的书
- 第1章 一种新的观察方法:大脑揭示了什么
- 是系统,而非二分法
- 上脑,下脑
- 大脑的两个系统
- 四种认知模式
- 第2章 理论根源
- 颅相学家弗朗兹·约瑟夫·加尔
- 皮埃尔·保尔·布罗卡和他的影响
- 第3章 复式大脑
- 惊人的观点
- 元分析
- 第4章 推理系统
- 另类思考
- 想象大脑系统
- 解决一个明显的矛盾
- 第5章 为什么左右脑的分法是错的
- 内部空间
- 细枝末节
- 左右脑密切协作
- “分裂思维”
- 第6章 相互作用的系统
- 系统的相互作用
- 第7章 四种认知模式
- 情境和舒适
- 第8章 认知模式起源:先天vs.后天
- 当先天DNA遇上后天经验
- 转换模式
- S.F.的神奇案例
- 第9章 行动者模式
- 最像市长的市长
- 莱特兄弟
- 丽萨生活中的一天
- 第10章 感知者模式
- 阐明世界的意义
- 移情的汉娜
- 第11章 刺激者模式
- 社会运动
- 一直做她自己
- 安迪,广播台那个家伙
- 第12章 适应者模式
- 一位完美的女演员
- 名叫尼克的年轻男子
- 第13章 测测你是哪种认知模式
- 上脑得分
- 下脑得分
- 行动者模式
- 感知者模式
- 刺激者模式
- 适应者模式
- 第14章 发现最佳的合作伙伴
- 迷宫中的人造物
- 社会假体体系
- 再三思考
- 认识自我
- 注释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8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参考文献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作者按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