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如果你的得分都低于上脑和下脑得分的平均值的话,说明你通常以适应者模式处事。如果你非常强烈地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和下脑两种处理,说明你始终都在运用适应者模式。如果你只是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和下脑两种处理,那么你可能以适应者模式处事,但不会始终如一。确切地来说,你所依赖的认知模式可能取决于你所处的境遇。 如果你非常强烈地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处理,只是倾向于不运用下脑处理,说明你通常以适应者模式处事,但也可能会转换到感知者模式。如果你非常强烈地倾向于不运用下脑处理,只是倾向于不运用上脑处理,说明你经常以依赖适应者模式处事,但也可能会转换到刺激者模式。 这个测试和许多通俗心理学测试(如旋转舞女和脑半球容量测试)不同,它建立在坚实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开发过程。 如本书之前所总结的,上脑和下脑系统的功能特征很关键。开发者编写了近百道题(都是最终会运用到测试中的那种句子类型),他们相信每道题都能体现一种倾向、爱好或行为,这种倾向、爱好或行为反映了人们是如何选择性(即不由当前情况所决定)地运用上脑或下脑处理。在“调查猴子”(SurveyMonkey)调查服务网站上300多位测试者(他们被幸运地选中,年龄范围是18~65岁,男性比女性稍多)对这些题目进行作答。这些人回答他们赞同或不赞同每道题的程度。 可见,测试的分数之间是相关的。相关显示出一组分数(如一道测试题的)随着另一组分数(如另道测试题的)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如之前所讨论的,联系越紧密,相关程度越高(当两组分数同时提高时,相关程度在0~1.0;而当一组分数提高而另一组下降时,相关程度则在-1.0~0)。如果两组分数毫无关系,相关程度为0。 得出每两道题得分之间的相关度后,再运用一种被称为“因素分析”的数学方法来进行分析。客体和空间心理意象的测试(我们在第4章讨论过)也是以相同的方式开发的。因素分析尝试确认一组被称为“因素”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测量会产生一组分数。也就是说,相关模式可以用来反映相对较少的潜在共同影响的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当两道题的得分发生同样变化时,它们的正相关必然会更强。这种方法将“载荷”分配到不同的因素上;而在一组分数(一道题的)和另一组分数(另一道题的)的相关关系中,载荷量较高的因素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是,我们期望构成测试句子得分的基础是这两个因素:一个因素反映上脑系统的影响,而另一个则反映下脑系统的影响。情况的确如此:人们在主要运用上脑或下脑系统的时候,可以轻易地理解那些一个因素载荷高而另一个因素载荷低的句子。 然而,这门科学还有个技巧:被测试的句子是衡量因素分析的结果是否有效的关键。研究者花了6个月的时间来进行测试,然后修改题目。一般来说,测试每组题目之后,某个题目为什么会承载两个潜在因素(反映上脑和下脑两种处理)而不只是其中一个单一因素的原因就会很明显——后见之明!在6个月的时间里,研究者需要反复对测试进行修改,创造一组题目——每个题目主要承载一个潜在因素。在每一次的反复修改中,研究者必须编写出新题目,并添加到之前最佳题目清单上(新题目通常是那些不如原创版本那么令人满意的题目的改进版),然后找新的人测试,分析结果,删除那些并没有主要承载一个单一因素的题目。 完成因素分析之后,检验每道题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被保留题目的得分与同一个类别(上脑或下脑)其他题目的得分之间的相关程度,要比与另一类别题目的相关程度高。这个过程最终为测试挑选出了满意的题目。 对最后一组的20个题目(包含测试中的)来说,上脑和下脑题目得分的平均相关系数r=0.03很重要。这个相关程度非常低。它意味着下脑得分的变化只能预测出上脑得分的远小于1%的变化,反之亦然。可见,两种得分测量出的内容是不同的。 最后,研究者要求另一组人参加这个测试,以及之前发展起来的其他各种测试。其他测试包括:一般智力测试;人格量表,评估在人格研究中不断被检测的5个维度,即开放性(容易还是谨慎接受新经验)、严谨性(有效率的、仔细的还是粗心的)、外向性(开朗的还是缄默的)、友善性(友好的、富有同情心的还是冷淡的)、神经质(紧张或敏感的还是自信的、有安全感的);客体表象-空间表象-言语认知风格问卷(Object-Spatial-Imagery-Verbal Questionaire),评估心理意象和言语能力;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评估测试者是否倾向于做出社会期待的回应。 上脑测试得分与其他测试得分的相关模式,和下脑测试得分与其他测试得分的相关模式是不同的,这进一步证实新测试的得分挖掘出了不同类型的大脑处理。尤其是,下脑得分和其他任何测试得分并不相关,这意味着这些得分测量的内容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之下,上脑得分和智力测试的分数则是相关的——如果智力涉及策略思维的话,这很有道理。此外,这些得分和某些人格测量有关,如“严谨性”。考虑到上脑得分反映策略思维,那么这些相关关系就说得通了。 简而言之,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所回报,如你所见,测试经过不断修改,最后得到了完善,并呈现在了这里。测试题目似乎挖掘出了不同类型的上脑和下脑处理,我们也容易理解这些题目得分的含义。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即使这个测试是可靠的(人们进行重复测试的得分具有可比较性),但它还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事实上,得分确实预测出了我们期望它们预测的东西。我们必须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来理解测试和它的得分。 即便如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测试和你获得的分数使你学到一些关于你自身的东西。引导你生活中的其他人也这样做,这也许是一次很有趣的尝试;你可以和别人比较、讨论所习惯运用的认知模式。也许你就会理解你的互动为什么有时很起作用,有时却不那么令人满意。 迄今为止,我们提出了一项以大脑的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理论,也注意到这项理论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这就像一场学术实践。然而,我们既然已经有了其他那么多理论了,你为什么还要关注这项特殊的理论呢?在第14章,我们将探索认知模式理论的更多意义,而且这些意义又让我们认真对待这项理论。如果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将会讨论关于人类的更多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