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自诚明”,自,由。朱熹注:自,由也。德无不实而明无不照者,圣人之德;诚,天之道;明,明善。意即自诚到明。“自诚明”,从诚而明,天生就明白的人,也是指圣人。
“谓之性”,性,“率性之谓道”,出于天性。“诚者,天之道也。”
“自明诚”,自,由。意即从明到诚。“自明诚”,从明而诚,通过学习而明白的人,也是指贤人。
“谓之教”,教,“修道之谓教”,出于修道。“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与明互为因果,诚为因,则明为果,明为因,则诚为果。意即真诚可以明善,明善到一定程度,可以真诚。朱熹注:诚则无不明矣,明则可以至于诚矣。
第二十一章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由真诚而到明善,称为本性的作用;由明善到真诚,称为教化的作用。真诚则可以明善,明善到一定程度可以真诚。**
- 关于作者
- 《中庸》第一章
- 《中庸》第二章
- 《中庸》第三章
- 《中庸》第四章
- 《中庸》第五章
- 《中庸》第六章
- 《中庸》第七章
- 《中庸》第八章
- 《中庸》第九章
- 《中庸》第十章
- 《中庸》第十一章
- 《中庸》第十二章
- 《中庸》第十三章
- 《中庸》第十四章
- 《中庸》第十五章
- 《中庸》第十六章
- 《中庸》第十七章
- 《中庸》第十八章
- 《中庸》第十九章
- 《中庸》第二十章
- 《中庸》第二十一章
- 《中庸》第二十二章
- 《中庸》第二十三章
- 《中庸》第二十四章
- 《中庸》第二十五章
- 《中庸》第二十六章
- 《中庸》第二十七章
- 《中庸》第二十八章
- 《中庸》第二十九章
- 《中庸》第三十章
- 《中庸》第三十一章
- 《中庸》第三十二章
- 《中庸》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