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cess] 导师**视频**讲解:[**去听课**](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34y1D7Vz/)
>[success] **技术支持说明:**
>**1**.一般以自主学习为主
> **2**.可到官方问答社区中提问:[**去提问**](https://bbs.csdn.net/forums/zigbee)
> **3**.工程师**会尽快**解答社区问题,但他们是一线开发,【**难以保证**】解答时效,解答辛苦,感谢理解!解!
<br/>
要讨论 ZigBee 技术,自然绕不开 IEEE 802.15.4协议,因为ZigBee的物理层和MAC层就是 IEEE 802.15.4 协议
###
IEEE 是一个组织,叫作“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802.15 是这个协会里面的一个部门,部门里的第 4 工作组开发了一个协议,就叫 IEEE 802.15.4协议。这个协议是专门为低速无线个人区域网络(Low-rat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而设计的,具有超低复杂度、超低功耗、低数据传输率的特点。
![](https://img.kancloud.cn/8f/c4/8fc4fd1e6a831b17aace2c723e2c5a38_1440x716.png =400x)
<br/>
## **物理层**
IEEE 802.15.4的物理层作为Zigbee协议结构的最低层,提供了最基础的服务。通常地,作为ZigBee技术的应用开发者,只需通俗地理解物理层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设备的数据转换为电磁波信号之后发送到另一个设备,再由另一个设备解读电磁波信号获取数据。
![](https://img.kancloud.cn/e6/9c/e69c8a38f4f3da9791697d127b262764_1440x917.png =300x)
<br/>
IEEE 802.15.4提供了基于2.4GHz、868MHz以及915MHz电磁波频带的3两种物理层协议。这3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 **地域差异**
在世界各地均能使用2.4GHz,但是868MHz和915MHz只能分别在欧洲和美国中使用。因此,在中国,ZigBee协议是基于2.4GHz的。
###
* **通信速率差异**
2.4GHz物理层支持240kb/s的数据率,而868MHz和915MHz物理层的数据率分别是20kb/s和40kb/s。
###
* **信道数量的差异**
868MHz频段定义了一个信道,915MHz频段定义了10个信道,2.4GHz频段定义了16个信道。
###
2.4GHz频段的信道定义在ZStack 3.0的工程文件Tools/f8wConfig.cfg中,该工程文件所在位置如图所示。
![](https://img.kancloud.cn/c3/f8/c3f8bac50432d92be965d3f40383f0e4_698x1000.png =200x)
###
配置文件f8wConfig.cfg中默认开启的是2.4G频段的11信道,关于信道的定义如下:
```
/* Default channel is Channel 11 - 0x0B */
// Channels are defined in the following:
// 0 : 868 MHz 0x00000001
// 1 - 10 : 915 MHz 0x000007FE
// 11 - 26 : 2.4 GHz 0x07FFF800
//
//-DMAX_CHANNELS_868MHZ 0x00000001
//-DMAX_CHANNELS_915MHZ 0x000007FE
//-DMAX_CHANNELS_24GHZ 0x07FFF800
//-DDEFAULT_CHANLIST=0x04000000 // 26 - 0x1A
//-DDEFAULT_CHANLIST=0x02000000 // 25 - 0x19
//-DDEFAULT_CHANLIST=0x01000000 // 24 - 0x18
//-DDEFAULT_CHANLIST=0x00800000 // 23 - 0x17
//-DDEFAULT_CHANLIST=0x00400000 // 22 - 0x16
//-DDEFAULT_CHANLIST=0x00200000 // 21 - 0x15
//-DDEFAULT_CHANLIST=0x00100000 // 20 - 0x14
//-DDEFAULT_CHANLIST=0x00080000 // 19 - 0x13
//-DDEFAULT_CHANLIST=0x00040000 // 18 - 0x12
//-DDEFAULT_CHANLIST=0x00020000 // 17 - 0x11
//-DDEFAULT_CHANLIST=0x00010000 // 16 - 0x10
//-DDEFAULT_CHANLIST=0x00008000 // 15 - 0x0F
//-DDEFAULT_CHANLIST=0x00004000 // 14 - 0x0E
//-DDEFAULT_CHANLIST=0x00002000 // 13 - 0x0D
//-DDEFAULT_CHANLIST=0x00001000 // 12 - 0x0C
-DDEFAULT_CHANLIST=0x00000800 // 11 - 0x0B
```
在不同的信道中创建的ZigBee网络互不干扰,但在相同的信道下,也可以组建多个独立的ZigBee网络,那么如何区分在相同的信道下构建间的多个ZigBee网络?
###
答案是每个ZigBee网络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D号,称为“PanID”,可以利用PanID来区分相同信道中的不同ZigBee网络。
<br/>
## **MAC层**
如果有多个网络设备都要发送数据,那么需要怎么控制它们有序地来发送数据呢?
![](https://img.kancloud.cn/82/2f/822f28d5c9ce606b3448756c572beb2b_1440x930.png =400x)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媒体接入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应运而生。
###
媒体接入控制层,是建立在物理层之上,它不关心数据是怎么转换成电磁波信号、电磁波的频率是多少等,它只关心自己负责那部分,也就是:
* 第1,将设备划分为协调器和普通设备;
* 第2,协调器产生并发送信标帧,普通设备根据协调器的信标帧与协调器同步;
* 第3,个域网的关联和取消关联;
* 第4,确保无线信道的通信安全;
* 第5,支持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
* 第6,提供时槽保障(GTS,Guaranteed Time Slot)服务;
* 第7,提供不同设备之间的MAC层的可靠传输服务。
同样地,我们暂时只需通俗地理解MAC层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多个网络设备有序地进行可靠通信。
<br/>
**MAC地址**
ZigBee 网络的中的每一个设备都会有一个固定的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或者IEEE地址,用于标识MAC层设备的地址。MAC这是一个64位的二进制地址,通常由芯片厂商在芯片生产过程固化到芯片中的。
<br/>
<br/>
## **项目定制**
* 如需项目定制开发,可扫码添加项目经理好友(注明“**项目定制**”)
* 定制范围:**NB-IoT**、**CATn(4G)**、**WiFi**、**ZigBee**、**BLE Mesh**以及**STM32**、**嵌入式Linux**等IoT技术方案
* 善学坊官网:[www.sxf-iot.com](https://www.sxf-iot.com/)
![](https://img.kancloud.cn/ca/73/ca739f92cab220a3059378642e3bd502_430x430.png =200x)
* 非项目定制**勿扰**,此处**非**技术支持
- 课程简介
- 配套资源下载
- 配套开发套件简介
- 简介
- 技术参数
- 电路原理图 & PCB图——标准板
- 电路原理图 & PCB图——MiNi板
- CC2530F256 核心模组
- MCU简介
- 模组尺寸 & 引脚定义
- 模组技术参数
- 电路原理图 & PCB设计图
- 封装及生产指导
- 第一部分:准备
- 1.1 小白也能读懂的 ZigBee 3.0 简介
- 1.2 IAR EW for 8051 简介与安装
- 1.3 TI Z-Stack 3.0 简介与安装
- 1.4 SmartRF Flash Programmer 下载与安装
- 1.5 串口助手简介与安装
- 1.6 SmartRF04EB 驱动程序
- 1.7 USB转串口驱动程序
- 其他软件安装(非必须)
- 1.7.1 Xshell 7 简介与安装指南
- 1.7.2 PuTTY 简介与安装
- 第二部分:51单片机入门——基于CC2530
- 第1章:CC2530 开发基础实验
- 1.1 新建工作空间及工程
- 1.2 源代码编写及编译
- 1.3 程序下载及仿真
- 1.4 固件烧录
- 第2章:GPIO实验
- 2.1 多工程管理基础
- 2.2 GPIO输出实验——LED控制
- 2.3 GPIO输入实验——机械按键
- 2.4 GPIO输入输出通用配置实验
- 2.5 GPIO外部中断实验
- 第3章:定时器实验
- 3.1 工程概述
- 3.2 定时器T1实验——查询触发
- 3.3 定时器T3实验——中断触发
- 3.4 看门狗定时器实验
- 3.5 低功耗定时器实验
- 第4章:串口通信实验
- 第5章:ADC实验——使用光照传感器
- 第6章:OLED 显示器实验
- 第7章:外设实验
- 7.1 DHT11温湿度传感器
- 7.2 NorFLASH读写实验
- 7.3 继电器控制实验
- 第三部分:Z-Stack 3.0 详解
- 第1章:Z-Stack 3.0 架构详解
- 1.1 Z-Stack 3.0.1 文件组织
- 2.2 Z-Stack 3.0.1 工程框架
- 第2章: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原理
- 第3章:OSAL 详解
- 3.1 OSAL的任务调度原理
- 3.2 任务初池始化与事件处理
- 3.3 Z-Stack 事件的应用
- 3.4 使用动态内存
- 第4章:硬件适配层应用——LED
- 4.1 HAL的文件结构和工程结构
- 4.2 HAL的架构简介
- 4.2 LED API简介
- 4.3 LED 实验
- 第5章:硬件适配层应用——按键
- 5.1 按键实验
- 5.2 HAL 按键框架详解(选修)
- 第6章:硬件适配层应用——串口
- 第7章:硬件适配层应用——显示屏
- 第8章:硬件适配层应用——ADC
- 第四部分:ZigBee 3.0 网络编程
- 第1章:ZigBee 3.0 网络原理
- 1.1 协议层次结构
- 1.2 IEEE 802.15.4协议
- 1.3 网络层
- 第2章:ZigBee 3.0 BDB
- 2.1 BDB 简介
- 2.2 BDB Commissioning Modes
- 2.3 ZigBee 3.0 组网实验
- 第3章:基于AF的数据通信
- 3.1 简单描述符
- 3.2 通信原理
- 3.3 数据发送API简介
- 3.4 ZigBee 3.0 通信实验
- 第4章:ZCL 基本原理
- 4.1 ZCL 简介
- 4.2 ZCL 内容详解
- 第5章:基于ZCL的开关命令收发
- 5.1 应用层对 ZCL API 的调用
- 5.2 ZCL 开关命令收发 API
- 5.3 ZCL 开关命令收发实验
- 第6章:基于ZCL的属性读写
- 6.1 ZCL 属性读写 API
- 6.2 ZCL 属性读写实验
- 第7章:基于ZCL的属性上报实验
- 7.1 概述
- 7.2 终端设备开发
- 7.3 协调器设备开发
- 7.4 仿真调试
- 课外篇:项目实战
- ZigBee 3.0 环境信息采集
- 基于ZigBee的农业环境信息采集
- 基于ZigBee的文件传输系统
- 基于ZigBee的光照自动开关窗帘
- 基于ZigBee的温湿度 & 光照强度采集系统
- 其他项目
- 基于ZigBee的温度和有害气体短信报警系统
- 基于ZigBee的多传感器探测与亮灯报警系统
- 基于ZigBee的温湿度、人体红外与声光报警系统
- ZigBee 3.0 多节点组网实战
- 基于ZigBee的温湿度 & 信号强度探测系统
- 课外篇:进阶选修
- 《课外篇:进阶选修》的说明
- 第1章:串口通信协议设计
- 1.1 设计基础
- 1.2 协议格式
- 第2章:优化协调器工程结构
- 2.1 工程结构
- 2.2 应用框架详解
- 2.2.1 框架说明
- 2.2.2 zbmsg
- 2.2.3 zbcategory
- 第3章:协调器上位机调试
- 3.1上位机说明
- 3.2 调试说明
- 第4章:信道及PanId的动态修改
- 4.1 串口协议
- 4.2 重要接口说明
- 4.2.1 NIB
- 4.2.2 NLME_UpdateNV
- 4.3 架构调整
- 4.4 应用
- 4.4.1 zbnwk接口实现
- 4.4.2 串口通信解析
- 4.4.3 烧录调试
- 第5章:网络短地址及MAC地址的获取
- 5.1 接口说明
- 5.1.1 描述
- 5.1.2 调用流程
- 5.1.3 异步数据
- 5.2 调试
- 第6章:入网控制及白名单
- 6.1 基本内容
- 6.1.1 入网控制
- 6.1.2 白名单
- 6.2 函数封装
- 6.3 程序调试
- 第7章:协调器分区存储管理
- 7.1 软件框架
- 7.2 应用
- 7.3 调试
- ZigBee 2 WiFi —— 基于ESP8266
- 1.使用云端服务器
- 2.源码说明与测试
- 3.ESP8266模块参考资料
- ZigBee 无线报文的抓取与分析
- 接入小米Aqara智能插座和温湿度传感器
- Z-Stack的NV应用
- 1. NV 简介
- 2. NV的读写
- 基于HAL的外部FLASH应用
- TFT显示器实验(选修)
- Lighting工程源码分析
- 9.1 ZHA Lighting工程
- 9.2 ZHA Lighting源码分析
- 9.3 Lighting亮度调节实验
- TemperatureSensor工程源码分析
- 10.1 ZHA TemperatureSensor工程
- 10.2 ZHA TemperatureSensor源码分析
- 版权声明与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