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0161028“错过”
关键概念:错过、升级。
延伸关联:
> *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标题也是《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 【思考】可阅读完正文后思考!
> 1. 再次回顾你昨天罗列的那些经历,仔细看看,然后请努力回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你当初觉得“那道理跟我其实没什么关系”?
> 2. 虽然我们这个栏目是打开率最高,点赞率最高,回复率最高的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指标,都从 100% 一路在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跌到 50% 以下——你觉得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自何处?
> 3. 我知道有些人就好像小时候上课的时候一样,羞于课堂发言,甚至说服自己说:“我才没有那么显摆呢”……于是,每天几千条的留言之中,并没有你的影子。但,你能想明白你的这种决定“使得你一定程度上远离了那些有用的道理”、“不由自主地使你与那些道理少了一些必要的紧密联系”吗?你可以公开不发表留言,但,我很建议你找个本子写自己的留言与反思。读完这篇文章的你,应该知道我为何如此建议。
> 4. 我经常收到读者邮件,说,很多都是类似的:“X 年前我就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可最近重看才发现许多年前我其实根本就没有读进去过……”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不仅主张“只字不差地阅读”,更主张“好书要读很多遍”了罢?
> 5. 国家政策(注意,是政策,不是政治)与个体财富积累,其实是有很多联系的,甚至,经常能够完全改变个体财富积累的路径。很多人认为“老百姓不需要关心那些”……现在我告诉你:为了你自己,你得关心那些政策,得去认真理解那些政策,得去深入思考每个可能性与自己的联系,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进而做出自己必要的改变——那你应该怎么办?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应该做出怎样的变化?
(这一条留言里就不要提了罢,写在自己的本子里,给自己看罢。)
## 【正文】
2007 年夏天我即将离开新东方的时候,最后一期班结束离开的时候,一位姑娘走上前来递给我一张名片,说:“我有个朋友,想跟您见一面,不知道行不行……”
我随口说:“反正也闲下来了,应该有时间。”于是把名片揣起来就走了。
事实上,我离开新东方前后拖延了至少三个学期。每次都说这是最后一期班,结果到了下个假期,老师不够用了,国外部主任就说:“笑来,再讲一期呗……” 我也就答应。于是,直到 2008 年的暑假,才觉得算是彻底离开;结果 2009年春节,还是回去帮忙讲了两个班。
隔了几天,想起来这事儿,翻出那张名片,给名片上的人打了个电话——应他本人要求,我隐去真名,用“庄轶”替代他的名字好了——庄轶的Title 是某知名创投创始合伙人。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接触过创投圈,所以只是觉得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这家知名创投,但连创投具体是什么东西,当时都毫无概念。
大家可能不知道,新东方老师在离开新东方之前,基本上都是“土豹子”——因为那里其实是个相当封闭的环境,有新东方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新东方老师自身心态的原因:反正自觉赚得挺多,不愁生活,于是就很容易进入“对外界漠不关心”的状态……
想必经历过类似封闭环境的人都会有所体会。
在里面的时候,非常舒服。但是一旦不得不跳出来,面对更加激烈的环境的时候,就会很不适应。
当初要是早一点做准备就好了。
这可能是每个人都会有过的感慨,在这一点上大部分人都相同。
只不过有些人只是想想,然后继续退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直到外界逼迫他去做出改变。
但是有一部分人则会主动跳出来,去总结经验,面对挑战。
这部分人不会仅仅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他们知道,世界在变化,你的舒适区也在变化,如果你不主动去改变,那么你就只能被动去适应。
原来,庄轶被邀请去斯坦福读个 MBA,但他不好意思直接去,虽然对方说你只要来就可以了,但他却觉得该考的考试都要考一下,否则“不厚道”。想快速搞定 TOEFL/GMAT,但自己的时间表又太乱,没办法去上课……于是他的助理就报了两个班,每个老师的课都听上至少一节,而后选了个她自己信得过的,“递了张名片”。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我也不觉得是什么事儿,我用最短的时间把两个考试的体系讲了一遍,把最重要的点迅速过了一遍。而后,我们每周见上那么一两次,聊聊具体细节。这个过程中,我才慢慢反应过来,这个人是国内创投圈的一个传奇人物,并且很奇怪的是,在网上能找到的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
不过,我一向的习惯是不去打探别人的事情,也就从来没有细问过。那两三个月里,庄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飞来飞去的人,动不动一天睡眠时间只有三五个小时的人,竟然可以在机场完成作业而后再专门腾出时间来找我过一遍……我喜欢一切做事足够狠的人,他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庄轶出发去旧金山之前的一次见面,他说:“也没啥事儿,你给我讲了这么多,我也给你讲一次罢,讲讲创业的方法罢。”——大意如此,原话真的已经模糊了;因为对我来说,那毕竟是“上辈子”之前的事儿了……
他很高的个子,站在那里,写满整个白板,擦掉,再写,又写满,再来……讲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基本上是我在新东方讲一整节课的时间。
可当时庄轶所讲的很多细节,我现在却完全记忆模糊……
两年很快过去,庄轶从斯坦福回来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具体的变化。他走之前,我和我前新东方同事熊莹搞了一个出国留学咨询公司,他回来的时候,我们还在做那个留学咨询公司,但其实没什么增长,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反正也确实赚钱,但是那种在我今天眼里完全不是“创业”,而仅仅是“生意而已”的东西……
2013 年下半年,我自己开始从事天使投资,一路磕磕碰碰……到了 2014 年年初,我去了趟硅谷。飞机上,我突然想起来几年前的某个下午庄轶在苏州街大河庄院的一间屋子里站在白板前给我讲事儿的样子……
那一瞬间的感觉,完全是“噩梦惊醒”的感受!
我尝试了若干次,依然无法清楚地回忆出当时他给我讲述的内容,只记得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然后,有大概的印象,可是细节却全然模糊——跟大梦初醒无法追回梦中细节一模一样。
我反应过来了:
> 当时庄轶所讲的一切,我其实根本就一点儿都没听进去……
很多读者看了我的文章都会说:
> 写得太好了,说得太对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再去回想一下读过了什么,估计也和我的上述反应一样:其实并没有真的听进去。
阅读时的快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看懂了文章的内容,生活就会自动变得不一样。
但那只是幻觉,如果你回想不出自己当初到底读到了什么,其实这些文字对你的意义并不大。
最终你只会在走过弯路之后才会想起,原来自己曾经读到过类似的提醒。
虽然当时坐在那里,只觉得他是某知名创投创始合伙人,他讲的一定是比我所想更为深刻的东西……
用现在时髦的词来说,就是“不明觉厉”,实际上更应该是“定觉厉但不明”。
虽然这期间我们每年都要至少见面闲聊一次(这方面我倒是有个很自然的习惯,会主动联系那些若是不联系就可能断了联系的朋友);虽然这期间还通过他认识了朱敏先生(朱敏先生甚至为《把时间当作朋友》写了序)……这一切的交往,并没有把我从“毫无知觉”中拉出来,我还是在按照原来的思路行事,对于创业这事儿全无感悟。
阻碍我的究竟是什么?
这种经历,我还真的不是第一次。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我写过另外一段经历,标题也是《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感兴趣的可以去知笔墨上找来看看。
在一次又一次与创业者的沟通中,我终于反应过来,我当初的情况,跟现在我遇到的创业者们是一样的,他们现在在我面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当初我在庄轶面前的反应:
> 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多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儿,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情罢……
有的时候,我们错过只是因为觉得这件事和自己没有关系。
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试着说服自己,这件事情和我没有关系。
就像我时常说:
>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但是大部分人只是觉得说的有道理,真正去践行的人估计还是少数。
因为他们还是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而从来没有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考虑过问题。你也许并不需要当老师,但是当你能够站在这个视角去考虑问题时,你会学得更好。
就像创业者不要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创业者,如果你能真正听进去投资者的话,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你的事业想必肯定会有更多的帮助。
等我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好像有一股很神奇的力量在起作用,我开始渐渐能够清楚地回忆出当时庄轶给我讲的究竟都是什么了:基本上就是现在我经常给别人讲的那些观念:怎样在改变行业的过程中找到巨大价值,怎样才能锁定最长的赛道,怎样才能迅速增长…… 甚至我开始有点分不清楚这些是我挣扎着学来的,还是许多年前庄轶“种了一颗种子”最终竟然生根发芽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运气好,不仅运气好,还格外地好,所以竟然从另外一个路径一路走到现在。若是运气一般,我完全有可能现在还在过着许多年前的日子——若是如此,我完全不会有现在的惊恐、后怕和对好运的珍惜。
若是我运气不足够好,没有走到现在这个境地,我完全不会对这件事感到如此震惊:
> 仅仅“以为某些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自洽的世界里”。
细想想,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 有些观念,你觉得跟自己有关,它也不一定会起作用;但反过来,若是你觉得与自己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多数情况下,我们没能做成事情,不是因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终一直没有迈出开始的那一步。
实际上,没有谁能够一开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没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开始的。
成绩不错的那些学生都有一个特点:
> 听得进去老师的话。
老师的话,多数都和自己有关,所以不妨先去按照他说的做。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这些话和自己无关,那它们是无论如何也起不到作用的。
相对来看,我不是个不勤于思考的人,我也不是个只想不做的人,但即便如此,我也依然会错过。而且,现在至少有两次“生生错过” ——只不过是运气真的太好,乃至于错过之后又竟然可以“失而复得”。要知道,人生难得第二次机会,我竟然可以生生遇到两次第二次机会,这不是运气好是什么?
然后,令我脊背发凉的事实是:
> 可是,六七年的时间,就那么过去了。想想这真的很可怕。
当然,分享这个经历(包括之前的经历),最重要的不是显摆我自己的运气有多好,而是想补充说明之前提到过的一个道理:
> 有些观念真的很重要,但它们要么太简单乃至于被人们轻视,要么太过违背直觉乃至于无法相信……
但,最可能让人们错过转折点、错过升级机会的,可能是这个:
> 觉得那观念虽然有道理,但就是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我现在反应过来了:
“感觉没关系”是错觉,就是错觉,也常常是最可怕的自证预言。若是主动吸收那个观念,按照那个观念去做,就“事实上有关系”了;做不好不要紧,没人一开始就做得好,于是,拼命去做就是了;刚开始无法很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就开始深入了……做就要使劲地做,想就要深刻地想——否则就跟你实际上完全没有关系。
“感觉”,“认为”......
你没去做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做不好,只是你“以为”自己做不好。
更准确地说:
> 你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的目标定的太高了。人们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喜欢犯一些“过度预期”的毛病。
和这些过高的目标相比,我们开始的起点就显得非常“不堪”。“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障碍,可能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置的。
所以开始的时候,不妨不去考虑有没有关系,能不能做好。直接去做就好了。
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要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强调“我的专栏,建议读者只字不差地阅读”的原因——因为这个专栏是关于观念升级的,不是胡乱写写随便看看、娱乐一下消遣一下、你图个开心我得个高兴的东西。不仅要“只字不差地阅读”,还要“反复阅读”,因为最底层的观念,常常披着“简单”的伪装,乃至于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觉得自己已经理解……
现在,我又用自己的、罕见、难得的亲身经历向你说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观念会伪装成“让你感觉跟自己没有关系”而使你生生错过且不自知。于是,你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不仅反复读,还要先假定每个观念都跟你有巨大的关系,调动所有感官为自己创造“带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 【附加】
因为感觉这件事和自己没关系,也就没有花心思去学习,去研究。等到反应过来之后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重要的机会。所以面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不要先让“与我无关”的想法占据大脑,不妨去主动吸收,按照那个观点去做一下。
虽然一篇文章、一句话语能够帮你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也只是给你提个醒而已。如果你不去修补它,那么你也始终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
不能只停留在后悔的层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重点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并逐一改正。
“这件事和我没关系,所以不要多想了”这是可怕的自我暗示。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貌似是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是把自己推向更危险的境地。那些在你看来可能没关系,甚至需要说服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多半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你生活中,并且是你再也无法无视的形式出现。
看到不错的材料,尽量把它放到脑子里,或者花时间记录下来。花费些力气,在某个节点和其他知识产生联系,才能印在你的脑子里。
“觉得”、“认为”……只是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好。
开始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去考虑目标,直接去做。
-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精细笔记
- 00.20160727理解真正的“财富自由”
- 00.20160729出售时间的三条铁律
- 01.20160801阻碍财富自由的三大坑
- 01.20160805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是“注意力”
- 02.20160812付费就是捡便宜
- 03.20160819人生最重的枷锁是“安全感”
- 04.20160826生活的根基“活有未来”
- 05.20160902遇到贵人的方法
- 06.20160909关于“资本”
- 07.20160916关于“落后”
- 08.201609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多维竞争”
- 09.20160930认识“元认知能力”
- 10.20161007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 11.20161014“万能钥匙”
- 12.20161021“坚持”与“毅力”
- 13.20161028“错过”
- 14.20161104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
- 15.20161111彻底戒掉“抱怨”
- 16.20161118看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 17.20161125正确本身的价值
- 18.20161202什么决定你的命运
- 19.20161209“自我驱动力”
- 20.20161216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
- 21.20161223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 22.20161230尊重资本量级的差异
- 23.20170106你真的没机会?
- 24.20170113开始投资活动的条件
- 25.20170120你能准确预测股票?
- 26.20170127贪婪与诱惑
- 27.20170203“先发优势”?
- 28.20170210全部押上意味着什么?
- 29.20170217最简单的安全投资策略是“定投”
- 30.20170224“长期”
- 31.20170303如何获得“双倍”的薪水或收入
- 32.20170310做个正常“时间买卖”
- 33.20170317关于“写作”
- 34.20170324决定“你的价格”的要素
- 35.20170331关于“选择的方法”
- 36.20170407关于“成长率”
- 37.20170414“提高成长率”
- 38.20170421关于“知识”
- 39.20170428关于“智商”
- 40.20170505关于“速成”
- 41.20170512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重复&希望
- 42.20170519成为配得上希望的那个人
- 43.20170526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践行”
- 44.20170602一个人生的作弊器“学习能力”
- 45.20170609投资世界里的最基本技能:趋势判断
- 46.20170616投资的世界“镜像世界”
- 47.20170623“精明的时间买卖”
- 48.20170630最好的个人商业模式
- 49.20170707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 50.20170714应用“原则”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
- 51.20170721关于“提问”的智慧
- 52.20170728关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