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学英语开始,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so…that…就是“如此…以至于…”的意思。这种说法本身并不算错,尤其方便学生理解。然而身为译者译者,无论在哪里见到so…that…,都生搬硬套“如此…以至于…”,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译文应当追求流畅通顺,而不仅仅是“能够理解”,下面看几个仅仅“能够理解”的例子:
> 这药是如此苦,以至于我没法喝下去。
> 他是如此生气,以至于头发都竖起来了。
> 这道菜是如此好吃,以至于我连点了两份。
> 天气是如此恶劣,以至于我不敢出门。
这四个例句全都用到了“如此…以至于…”来翻译so…that…,读者也可以理解意思,但细读起来总有些别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条件反射式”翻译无可避免造成生硬的感觉,另一方也是因为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在中文习惯里,“如此”表示程度时一般出现在最后,之前的文字会让读者了解具体的程度(“气温达到了40度,如此高温……”,“三天两头被老师训话,如此淘气的小孩……”)。而上面的例句都将“如此”前置,读者阅读到这里,完全不清楚“如此”的程度,必须看完后面的文字才了解——“苦”的程度是通过“没法喝下去”来说明的,在看到“没法喝下去”之前到底怎么个“苦”,读者是全无概念的,所以难免会奇怪。
所以要破解“如此…以至于…”困境,一种办法是保留“如此”,就必须把说明程度的部分提前,但这种办法适用范围较窄,至少对上面的四个例句都不太合适。还有一种办法是干脆去掉“如此”,然后可以用“…得…”来翻译,也可以用“太…”来翻译。
“…得…”是补语结构,后面的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前面的成分,它的感觉截然不同于英文的补语,恰当运用的话可以造出非常地道的中文句子,so…that…的某些句子,可以很方便地用“…得…”来翻译,做到流畅自然。
> 原译:这药是如此苦,以至于我没法喝下去。
> 改译:这药苦得没法喝。
>
> 原译:他是如此生气,以至于头发都竖起来了。
> 改译:他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
“太”是一个程度副词,本身就表示强烈的程度,与“如此”是一致的。而且如果用“太…”来翻译,两个分句天然就是因果关系,暗合so…that…的逻辑。
> 原译:这道菜是如此好吃,以至于我连点了两份。
> 改译:这道菜太好吃了,我连点了两份。
>
> 原译:天气是如此恶劣,以至于我不敢出门。
> 改译:天气太恶劣了,我都不敢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