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云GVP开源项目 12k star Uniapp+ElementUI 功能强大 支持多语言、二开方便! 广告
你的思维的策略性能力如何? 多任务处理的好处和弊端有哪些? 你是一个信息把关者,还是痴迷于信息下载? 获取更多信息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改进大脑健康非常简单,只需记住三个方面——无、一、二。即: 无的智能 一的智能 二的智能 如何利用沉默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怎么才能提升自己策略性管理任务优先顺序的能力? 大脑包含100多亿个神经元,超过10万亿个连接或突触。这个数字巨大得令人吃惊,代表了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最令人惊叹、最复杂的网络。基因在这个复杂迷宫中起着重要作用,发挥建筑师的角色;大脑,尤其是额叶对一种无与伦比的计算思维起着支持作用,说实话,这种思维任何计算机都难以匹敌。 一名35岁的客户说,“我获取的信息越多,就越能帮我做出更好的决定”。乔是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人士,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工作和所生活城镇中的会议一场不落,永远在搜寻并保留大量的信息,是许多项目的主要承包商。他从不对任务的优先顺序进行安排,而是错误地认为更多就是更好。 当被问及对自己的大脑性能是否有什么担忧时,他说,“我的孩子认为我记忆有问题”。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承认,“是有些问题。经过一天漫长的工作,我常感觉自己的大脑瘫痪了似的。我甚至不能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而我只有两个孩子!” 经过交流,我认为他的问题不在于记忆力。乔跟其他一些职业成功人士一样,竭尽所能利用自己的大脑,吸收并处理尽可能多的信息和事务。遗憾的是,他从未放松的步伐以及渴求信息的习惯正在损耗大脑的能量。 什么是策略性的大脑?当你策略性地利用自己的大脑时,它会对信息输入和输出进行分类整理,进行有意识的筛选。这个过程包含两个方面:①处理重要的必需信息;②筛除对手头任务不那么重要的无关信息。相反,非策略性的大脑会接收全部信息。 大脑虽然有着巨大的处理能力,也不能将每个信息输入都接收进来——它有自己的界限。大脑的天职是高效而灵活地工作;从构造上来说,它非常聪明。而不是做一个巨大的信息存储处理器。我们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愿意把大脑的有限资源能力用在琐碎、未经筛选的信息上面。你在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大脑?一个策略性大脑还是非策略性大脑? 即使大脑能储存和处理无穷的信息,你也不想整理全部信息。我想起了《血字的研究》中夏洛克·福尔摩斯向华生描述自己的情形: 瞧,我觉得一个人的大脑最初就像一个空荡荡的小阁楼,你得在里面填上自己选择的家具。一个愚蠢的人会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家具都填进去,这样那些可能有用的信息就会被挤出去,或者因为同许多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在一起,根本无从寻找。而那些有经验的人会非常小心地选择在自己的大脑里放入什么东西。他只会放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工具,这些工具种类齐全、摆放整齐。如果认为这个小房间有可伸缩的墙壁,能无限扩展,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可以肯定的是,到某个时候,你在大脑里每增加一些新的知识,就会忘记一部分以前的知识。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大脑里填塞无用的东西,而把有价值的东西挤了出去。 提升智能:从福尔摩斯说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启示?思考这些问题,你的智能将得到提升。 在我看来,这一点非常清楚:对于往大脑阁楼中储存什么,你要精挑细选,有策略、有计划。当然,一开始就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不大可能,但你需要一种比目前所使用的更有效的鉴别筛选系统。 一天结束之时,你是否对大脑帮你完成的业绩进行反思?你应该这么做。对你不断提出的诸多要求,大脑似乎只需付出很少努力,就能反应和执行。因此,它的作用常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人们不是惊叹于它的伟大,反倒经常对它的一些小差错念念不忘。每个人都能回想起某个情形:自己记不起某个人的名字;或走进某个房间却忘了要做什么;或本来有个绝妙的主意和问题,等到自己发言时却怎么都想不起来了。 大脑精密的认知能力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比一个存储系统复杂得多。但人们仍会对记忆赋予一种非同寻常的价值。在一项对500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中,我问他们最想改变的智能是什么。超过80%的调查对象说自己想让记忆力变得更好,如果可能的话,甚至是完美的记忆。 获得完美记忆的愿望如果成真,更可能是一个诅咒,而非恩惠。 但当某个愿望梦想成真时,你可能会发现这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金·迈达斯希望自己碰到的每个东西都能变成金子。他的愿望实现了,变得非常高兴,直到他碰到了自己深爱的女儿,后者变成了一尊金雕像。如果你拥有了完美的记忆,它可能会成为大脑健康和高级思维的最大绊脚石。 大脑时时刻刻、每个小时都在更新。从本质上来说,你在不断获得一个新的处理系统。实际上,大脑拥有改变的可能性,你做的每件具有一定挑战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事情都能改变它。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矛盾:如果一个人将注意力集中在记忆琐碎细节上,可能会对大脑进行更有策略性的抽象思考能力产生消极影响。1~2其实,试图记住尽可能多的细节,同精挑细选放入大脑中的信息是背道而驰的。这种模式解释了为什么单是获取更多的信息本身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与之相反的情形则更可能是正确的。接触海量信息会偷偷损耗或僵化你的智能。但我的研究还显示,如果将精力集中在更具策略性的抽象思考上,记忆细节信息也会变得更容易。 一切事情都是一种平衡。你对细节关注越多,理解大观念并将其放入大脑银行就会变得越困难。 如今,为了解决和完成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的任务,人们竭尽所能地使用自己的大脑。产出、产出、产出,这个熟悉的词语在我们的思想中、在学校、在工作场所、在家里一遍遍重复。但要想培养一个健康的大脑,你必须让它停止啜饮管道中吐出的海量信息。你需要做的是全力培养一个策略性的大脑。 努力培养一个策略性的大脑;一个策略性大脑会对大脑和生活不断进行改变。 琳达是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一名高管,对她来说,她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干扰。“办公室不断来人、来电话,电子邮件越积越多——每回复一封就立刻收到一封新的回复邮件——这些干扰在消耗我的生产力。下班时,我常感觉无论自己多努力或工作多长时间,都无法应付这一切。” 是的,过度工作是职场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危险。我的大脑健康小组用特殊的方法对琳达进行了训练,让她重新控制和利用自己的智能。重新获得对自己智能的控制需要每天对一到两件最重要的任务进行优先处理,而不是从一件干扰事件上跳到另一件干扰事件上,手忙脚乱。在不同的任务之间来回倒腾在工作过程中很常见,这种行为会导致最关键的任务无法取得进展,并对大脑的策略处理和深层思考形成阻碍。继续往下阅读,看看琳达如何改变了自己对思维生产力的看法和习惯。 关于生产力的不准确观念体系,是大脑健康的最大障碍。我们衡量生产力的标准常常是自己回复邮件和电话的速度,应付每天无数需求以及从待办事项清单上划掉一个个条目的能力。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任务都未经深思熟虑而草草完成——思维几乎处于自动化的麻木状态。快速的反应让我们感觉自己好像在以光速前进——似乎我们在推动时间的车轮前进。但我们是不是轧上了玻璃碴或铁钉,扎破了思维的轮胎,精力消耗殆尽,从而导致大脑失去平衡? 对有些人来说,如果他们未能立即回应各种干扰,就会产生一种愧疚感。 随时回应干扰事项会让大脑失去平衡。 一个叫保罗的客户曾问我,“如果老板要求我立即回复怎么办?如果不能准时回复,我就无法得到上司的赏识。延迟一会儿,不要立即回复,这么嘴上说说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我的老板知道这一点,否则我得不到晋升,你能负责吗?” 我回答,“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必须在所有层面都达成共识——尤其是管理层。有些领导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制造者——他们导致员工处于持续的被干扰状态,降低了团队生产力,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不能立即回复就会感觉愧疚,这促使你时时投入行动,但这么做对大脑效率并无裨益。对很多人来说,竞争心态使其成为自己的最大敌人。我们总是认为不论任务是什么,自己总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事情。 以吉姆为例。他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曾告诉我,“我感觉似乎在同自己和自己的团队竞争。知道答案并把答案第一个发送出去,这让我感到自己有价值、很重要。”同吉姆截然相反的是卡门,她是我最近的一名客户,她说自己注意到,“如果我不立即回复,或做出条件反射般的反应,大多数问题都能自行解决。现在我不会紧张地回复各种邮件,试图马上解决问题,而是让问题顺其自然地发展(如果不是紧急情况),然后策略性地选择处理时机。而到了那时,往往85%的问题都已得到解决,不再需要回复了。” 多利·克拉克(Dorie Clark)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上一篇题为《2012年你应停止做的五件事情》(Five Things You Should Stop Doing in 2012)的文章中,建议人们不要像一个“受过训练的猴子”3一样回复邮件。她评论道,回复邮件正变得像“大脑的自动售货机”一样——不同的间隔时间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行为。实际上,只有极少的邮件需要立即回复。正如克拉克所写道,“90分钟的等待不会杀死任何一个人,却能让你在工作日完成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我非常赞同她的看法。 我在研究中发现,超过87%的职业人士报告说,自己一天超过80%的时间会受到干扰,甚至连五分钟的时间都抽不出,深入思考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或全面思考一些想法,使处理重要问题的电话会议取得进展。很多努力都被白白浪费掉了,因为我们没有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大量未经过滤的新信息占据了你的注意力,电话铃声、邮件到达声以及接连不断的人为打扰剥夺了清晰、策略性以及深刻的思考。持续不断的干扰会消耗你的生产力。这些打断性的干扰和环境会逐渐变本加厉,而非慢慢好转,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干扰。后果就是效率降低,错误增多,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非但没有策略性地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大脑时间,反倒以自己每天收到并回复了多少邮件和电话为荣。不是试图克服对随时随地回复的痴迷,我们24小时、白天黑夜地待命,不论在家还是工作。直到现在,大脑科学才发现这种快速的交流非但无益于大脑的竞争优势,而是会产生阻碍作用。 纳坦·塞尔德斯(Nathan Zeldes),英特尔公司前信息技术首席工程师,现为Nzeldes.com网站负责人,他在2007年曾写过一篇题为《信息癖: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继续忽视这一问题》的文章。4塞尔德斯及其同事,大卫·斯沃德(David Sward)和西加尔·卢钦海姆(Sigal Louchheim),将“信息癖”定义为对信息下载成瘾的精神状态——一种对更多信息无法满足的渴望。这种成瘾习惯虽会导致持续的压力和分心,却极难破除,而且本质上来说,这种信息癖对大脑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这种痴迷是一种对技术无法满足的渴求,如果没有技术就会变得束手无策。不断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或许正是导致这种病态情形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专注于一到两种可靠信息源并继续深入思考的认知能力,可能会由于你的这种习惯而不断下降。大脑对进入其注意力中心的信息进行阻止的能力将会减弱,意味着额叶可能会变得错误频出、不可靠,甚至完全瘫痪。简而言之,你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了重新设置,使其变得易疲累,注意力不集中,不停回应各种干扰。你正将自己的智力资本置于危险之中——每天都是如此。 对信息的贪婪渴求正在毒害大脑的生产力。 “每天当邮件、会议及谈话中的各种新信息和行动计划涌现到面前时,我就会感到自己血压升高”。琳达是一名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她进行大脑健康检查前如是说。“我总是强迫自己吸收大量信息。” ■你能策略性地处理手头任务吗 问自己下面的问题,看看自己的策略性注意力是强是弱: ·你在处理主要任务时能忍受频繁打断吗?(每小时3~4次) ·当你被要求完成一项新任务时,是会立刻着手处理新任务,还是继续集中于当天的主要目标上面? ·当你进行一个重大项目时,每天多任务处理的次数会超过两次吗?你会不会在有背景噪声,需要大脑积极屏蔽的环境中工作? ·为了解决复杂问题或完成重要的任务,你在通常的入睡时间之后继续工作的次数每周会超过两次吗? ·你是否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进行清晰思考和高效工作的能力已达到饱和? ·你是否能辨别自己处理任务时是否过度劳累? 如果两个以上的答案为是,那么你的策略性注意力就需要一次全面调整。 总是处于一种持续的分神状态是谁之过?是你身处的快速变化的世界,你的老板,还是你自己?但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在努力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很短时间的单一信息输入都无法忍受。 微软一些研究生产力的专家拍摄下了人们在一个典型办公室中进行工作的29个小时的情形,发现他们每个小时平均被打断4次。5另外,有40%的时间,他们未能重新回到打断前正在处理的任务上。任务越复杂,在打断后继续进行的可能性就越低。 提升智能:对自己的工作情形进行记录。在家里或工作时,你处理一项任务的时间超过10分钟的次数有多少? 除了对各种干扰(邮件接收通知、短信、电梯铃声)持续回应,如果你同许多成年人一样,就会对信息的过度刺激和大量下载感到强烈吸引和偏爱。巨大的信息下载正对我们每个人产生隐蔽的伤害,而我们却错误地认为自己正因信息狂热而蒸蒸日上。从个人层面上来说,这些不间断且不断增加的干扰同压力水平增高相关,例如皮质醇、挫败感和恶心增多、创造力受阻等。 你是否经常在一天结束时感觉大脑异常疲惫?这或许是因为你未能开发和增强有效的额叶策略,对信息进行分层次组织,分辨哪些信息需要处理,哪些需要丢弃。这就好像直勾勾盯着太阳,由于阳光过于强烈而看不见它一样。你的大脑无法记住所有事情。信息超载正在让你的大脑视线变盲。 策略性注意力要求你从信息吸收转移到解决问题上。这种能力让你将精力集中在中心任务的同时,对分心事务进行屏蔽和过滤。集中力并非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情境上,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后退,将思维从分心事务中抽离出来。正如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所言,“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保留它们,什么时候收起它们。”这正是改善策略性注意力必须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留意,以及留意什么,同时还要知道什么时候无视,什么东西需要无视。 ■改进策略性注意力 额叶相当于大脑的守门人——让某些信息进入,同时阻止其他信息进入。如果你努力处理尽可能多的信息,大脑就会变得无力招架,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科学研究揭示了维护和增强智能、改进策略性注意力的方法,从而提高生产力和总体健康水平。改革学习方式、激活想象力、激发更深层思考的一种关键方法是,要更有策略性地确定每次接收多少信息,付出多少努力屏蔽干扰信息。 当策略性注意力得到改进,你就能培养习惯,重新获得对自己时间的掌控,而不是被各种待办事项牵着鼻子走。通过培养策略性注意力的习惯,你可以充分利用额叶网络所拥有的巨大潜力。 策略性注意力建立在“越少,效果越好”的大脑原则基础上。 你要努力开发和促进各种策略,以提升自己的策略性注意力。如何才能做到?你需要积极主动并有意识地确立一些关键习惯,确定目标的优先次序,并从大量的信息输入中提取同目标相关的观念或特点。 提升智能:练习在至少15分钟内,不受打断、策略性地处理一项核心任务。 经过练习,大脑有着巨大的潜力,能过滤掉涌入感官中的大量浅薄信息。但问题我们总是处于一种过度警觉的状态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每件事情上。托尼·施瓦兹(Tony Schwartz)是“能量计划”的董事长和总裁,还是《任何事情都追求卓越》(Be Excellent at Anything)一书的作者,他在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每次只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6他提出警告,当前时代人们的主要问题在于失去了终点线和界限的概念,总是连续多个小时同时处理多件事情。我同意他的看法。情形变得如此糟糕,我们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也不愿意这么做。阅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以及采纳的最简单习惯就是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一旦你发现这么做自己会变得多么高效,就再也不会回到老习惯上去了。 跟踪记录自己多任务处理的情形。在三天的时间中,做以下事情: ·记录自己每天能有多长时间只集中于唯一一项任务上,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 ·记录自己能处理多少项任务,超过15分钟,中间没有任何打断。 ·看看由于自己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或因干扰中断任务,会多走多少弯路或付出多少额外努力。 ·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元凶在于,当你在做其他事情时脑袋里塞满了大量想法。 我们强迫自己的大脑扩展它们的有限资源,既要对干扰进行积极屏蔽,还要同时集中在多项任务之上。结果,我们受到了双重惩罚。这解释了为什么不管人们年龄多少,清晰的思考似乎都变得越来越难。但其实思考本不必如此费力,只要你能做出少许调整即可。 大脑屏蔽和过滤信息所需付出的努力,同集中在信息上面的一样多。 我们常常在嘈杂、繁乱的环境中工作,这样大脑就需要付出大量努力,积极屏蔽无关信息。无怪乎许多人工作过劳,大脑消耗严重!现在知道了为了屏蔽干扰刺激,大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你是否会对自己的工作环境重新进行一番考量? 科学家们一直在试图开发一种标准,以显示大脑挑选信息和阻止信息的效率。屏蔽不重要或无关的信息,同有选择性地处理必要信息同等重要。当人们说“我想要改进自己的集中力和专注力”时,我会建议他们,改进忽略信息的能力要更有效——那么集中力也会随之变敏锐。 在不久的将来,一种大脑生理指标将能通过测量大脑阻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确定额叶的整体性能。 根据策略性注意力的不同特征,我将人们归为四个不同的类别。 强大的策略性注意力 1\.策略性注意者:属于这一类的人会利用时间和实践来学习,运用各种策略改进自己的表现。 2\.快速学习者:快速学习者能快速运用策略,持续改进自己的表现,并显示出一些普遍性益处,改善基础记忆能力。 低效的策略性注意力 3\.缺乏策略:这一类人会试图记住所有事情,而不运用策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信息上,同时忽略其他相关性较低的信息。 4\.有缺陷的把关者:这类人不但会试图记住所有事情,还把大脑接收信息的入口设置得过宽,因此无关信息甚至没有出现的信息都会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侵入。 在上面四种分类中,你属于哪一类? 37岁的道格从不对自己接收的信息进行把关。甚至在大脑健康检查过程中当他被要求只完成一件任务时,还是会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跟很多人一样,道格进行多任务处理的干扰主要发生在他自己的大脑中。他内心的各种想法阻止他全心全意投入现时现刻中。作为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道格不但要参与企业的战略开发,具体的执行也需要他的关注。无法战略性处理重要信息同时屏蔽次要信息,这种能力的缺失限制了他的大脑潜力。因此他一直努力想要提升自己进行战略规划的水平。 简,30岁,任职于通信领域,最近进行了一次大脑健康检查。她说自己很难在一项任务上集中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原因在于她的工作性质。不停变化的环境,对电话和邮件进行快速回应的压力,让她在保持策略性注意方面很吃力。另外,简感觉自己必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为形成某种观点提供充分的依据,以正确引导客户,增加己方的可信度。 对策略性注意力进行了详细讲解,我们还向她提供了一些建议来提升必要认知过程的水平。通过练习,简现在能够策略性地处理重要信息,排除非重要信息。结果就是她的大脑效率得到了提高,创造性思维水平提升,生产力增加。另外,我们还专门向她提供了一些减少大脑疲劳的特殊建议: 1\.每天确定一项议题或任务,寻找比当前做法更好的解决方式。然后同任务或议题拉开一定距离,花时间仔细思考可能的解决方式。在一星期之内,向老板报告自己的见解,显示独立和策略性的思考。 2\.进行邮件交流的间隔训练。设立一个固定时间处理邮件,时间到后立即停止——例如每天处理3次,每次20分钟。在这段时间只处理邮件——不要同时做其他事情。这样邮件所传达的信息能更深思熟虑,包含更多的想法,比条件反射式的回复更能引起收件人的注意。不要把大脑状态最好的几个小时用于删除邮件,这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的工作,还会让你产生工作产生进展的错误感觉。 3\.减少每天接触的信息数量,把精力集中在一到两个最重要的信息源上。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应用以下三种策略来提高自己的策略性注意力。这三种核心策略后面会进一步介绍。 ·无的智能 ·一的智能 ·二的智能 无的智能 你是否经常绞尽脑汁地解决某个问题?但也许从问题中脱离出来,休息一会儿,大脑解决问题的效果最好呢?你是否曾注意过这种情形,你费尽力气地努力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却会在睡觉前或早晨刚醒来时,一下子得到了答案?连接会在大脑激活放慢甚至休息时建立。 大脑研究专家的发现表明,当思维安静下来,大脑活动减慢时,我们能以新的方式把事物连接起来。当我们热切地拼命搜寻答案时,实际上是在阻碍自己的思维,而不是解决问题;大脑被逼至极限,无法发现新鲜的想法。 睡眠有益于策略性思考。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形,一个人朝你走来,但你怎么都想不起他的名字了;你变得非常尴尬,你知道关于他们的所有事情,比如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住在哪里,甚至你连他们孩子的名字都知道。你在脑海里疯狂地搜索着那个人的名字,但一无所获。就在你已经放弃了的时候,不知怎么地——可能在相遇后你开车回家的路上,可能在晚上刷牙的时候,那个人的名字突然一下子出现了,清晰得仿佛水洗一般。但为什么在需要的时候想不起来呢?这种情形表明大脑的搜索–急救功能,即从记忆存储系统中即时调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出现了偏差。这个简单的例子显示了你如何在思维休息时回忆起某些信息的情形。 大脑悖论:当你放缓大脑的脚步,它能工作得更灵敏。 很多人说自己状态最佳、最深刻的思考出现在半睡半醒间,洗澡时或乘飞机时——当脱离自己习惯性的忙碌生活环境时,也就是放弃努力思考时。这真是一种让人惊叹的思维现象! 当我们放弃绞尽脑汁努力思索时,大脑才会为我们出力。 解决问题或寻找答案并不仅仅意味着集中精力或屏蔽干扰;同时还有同问题拉开一定距离,让思维得到休整。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遇到思维僵局时,平静的大脑更有可能激发创意想法,刺激突破性思考,解决复杂问题。乔伊迪普·巴塔查里亚(Joydeep Bhattacharya)是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一名教授,他发现根据被试放缓的脑电图活动,他能预测他们什么时候可以解决复杂的谜语。7怎么预测的?此时在大脑的右半侧可以看到稳定的阿尔法波,这种脑电波同处于放松状态的大脑相关。 关于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一个更有意思的发现是,在巴塔查里亚的研究中,当被试索要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线索后,他们的脑电波图中出现了强烈的伽玛波节律(同阿尔法波相反),这说明大脑对利用线索解决问题的开放程度似乎降低了。巴塔查里亚说明,当大脑费劲费力地解决问题时,会让成年人利用额外线索的能力变得僵化。他们思维似乎卡住了,无法辨别新的选择解决面前的问题,同思维敏捷灵活、能看到各种新可能性的状态正好相反。虽然阿尔法波和伽马波模式预示大脑状态的方式仍存在争议,脑科学家认为,处于放松状态的大脑能让前脑区域连接表面看起来分散和遥远的信息,从而产生创新性的解决办法(见第05章)。 在发表于《纽约客》上的题为《寻找灵感》(The Eureka Hunt)的文章中,约拿·莱勒(Jonah Lehrer)生动描述了沃尔格·道奇(Wag Dodge)的真实人生经历,在1949年蒙大拿州的一次火灾中,道奇带领着一个15人的消防队同失控火灾奋战时被大火围困。8他看着大火一步步逼近自己,做出了一个非常违背人类本能的举动——他停了下来。在这一刹那的停顿之中,他脑袋中灵光一闪,正是这个灵感拯救了他的生命。他点燃一根火柴,迅速将自己周围的斜坡点着,然后浸湿手帕,在四周浓烟滚滚的地上趴了下来。在这场大火中,13名试图逃跑的消防员无一生还,道奇却安然无恙地幸存下来。他也无法解释那个点子从何而来,或是怎么想出来的,但在停顿之中,一个拯救生命的办法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我把这称为“无的智能”。当大脑不再拼命试图解决手头的问题时,一些宏大的点子常会出现。大脑在看起来无所事事(因为大脑从不会真正休息——谢天谢地!)或处于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中时可以思考得更清晰。9我们经常会在停止尝试或清空大脑时经历一些重大的恍然大悟时刻。我们在利用“无的智能”时,大脑的额叶会继续搜索,改变策略,并开始用新的方式思考。 为了做出决定搜索更多的信息?停止搜索或许能让你更聪明,更有决断力! 恍然大悟时刻,或灵光一现时段的特征如下: ·感觉思维好像撞到了一堵墙壁,然后突然出现了突破。 ·看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式,而这些方式以前好像不存在似的。 ·非常确定某个主意会奏效。 ·在理性思维之外,进行视野更宏大的思考。 当我们解决了问题时,常会惊讶自己为什么以前没看到这种解决办法。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不应该努力工作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当然不是!但你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运用无的智能,给大脑一些休息时间,好让新的灵感显现。当你跟问题拉开一定距离时,额叶会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为你效力。 利用沉默深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解决复杂的问题。 人们真正运用无的智能的时刻越来越稀少了。相反,人们总是不停地往自己的思想空间中填塞多余刺激。以帕蒂为例,她说跑步时是自己大脑最好的休整时间。我说,“太糟了。说说你的跑步方法——是边跑边欣赏风景,还是听音乐?”她回答,“我跑步时一定要听iPod,里面有我喜欢的音乐。”我告诉她,“这样大脑必须主动屏蔽音乐的影响,实际上工作得更辛苦了,而不是获得自由空间,建立新连接。所以跑步时听iPod对大脑来说根本不是休整时间。” 还有人觉得开车是大脑的休息时间。同样,很多人无法忍受安静。试着找找自己有没有在某个时间所处的环境是真正安静的,不需要屏蔽任何背景刺激?你什么时候主动留出时间,让“无的智能”发挥作用?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留出一定的安静时间,能提升你的复杂思考能力。 当你出现下面这些情形时,练习使用无的智能: ·大脑疲劳。 ·信息超载。 ·需要做出重要决定,但缺乏清晰的方向。 ·某个问题陷入僵局。 ·感觉挫败,消极。 提升智能:为大脑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要想经历顿悟时刻,就不要思考过度。 ■一的智能 你能想象一种没有多任务处理的生活吗?由于技术的进步,我们能够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换种说法就是,我们期待也痴迷同时做更多的事情。我最近收到的一些毕业生简历中,在能力一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语:“高效的多任务处理者”或“具有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与电子邮件、手机和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让人们相信多任务处理是成功的关键;我们以他人和自己能在同一时间做多少事情而自豪。 让自己的思维脱离惯性,发现新的思维方式。 不论什么时候以策略性注意力和“一的智能”为主题进行演讲,我都会举起自己的右手作为开始,并说:“大家好,我是桑迪,我是一个已经康复的多任务处理痴迷者。” 你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狂热者吗? 这是真的。在研究最初阶段,我常常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觉得自己又快又好地完成了所有事情。但随着对大脑运行方式经验和知识的增多,我开始明白多任务处理是我对自己的大脑做得最有害的事情之一,它夺走了大脑的能量和高思维效能。 是的,多任务处理从表面看起来有一些积极的好处: ·能迅速获得大量信息。 ·从多个来源中获得更多信息输入。 ·能工作得更快。 ·在更少时间中回应更多人的能力提高。 ·能在同一时间中做更多的事情。 但我们必须停下来问问自己:“痴迷于多任务处理让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几年前我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所发现的答案永远改变了我的生活。 你是否发现自己的大脑常濒临极限,几近崩溃?你是否经常会入睡困难? 多任务处理会降低策略性注意力的水平。 研究显示,如果将同时处理多种任务的所有时间汇总,我们实际上每天要工作46个小时,每周322个小时,而不是通常的24小时和7天,但这是不可能的。10无怪乎我们的大脑成天疲惫不堪!多任务处理对大脑极其有害,会削弱高级思维能力。认知测验和大脑影像研究表明,多任务处理会导致: ·思考更浅显,更不集中。 ·错误增多。 ·思维处理水平发生剧烈的消极下降。 思考一下多任务处理以及频繁干扰的影响: ·高效的思维生产力要求在某段时间内一心一意地处理任务。 ·每次只做一件事的观念,并未在工作场所、家庭得到个人或上司的认可。 ·平均来看,我们在不进行多任务处理或被打断情况下,思维全神贯注的持续时间只有3分钟。 ·一旦被打断,大脑平均需要20分钟的时间才能再回到原来的工作中。 ·把注意力分散的时间和回到原来任务上的时间汇总,等于2.1个小时!如果我们能收回所有这些时间该有多好! 丢失的时间并非唯一重大损失。多任务处理还会导致疾病。它会引起皮质醇累积,这是一种会降低记忆力、引起脑细胞死亡数量增多的压力激素。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压力累积和皮质醇水平升高是一些疾病(如痴呆症)的主要致病因素。11~13 简单来说:大脑的天生构造就不适合同时处理多种事情。 我们的大脑让大多数人误认为自己是超级多任务处理者!在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同时做两件事情时能同样高效。这不是真的。我们在损耗自己的大脑——不断要求它同时进行两项活动,让它变得疲惫不堪。同时处理两项任务时,大脑的额叶必须快速来回切换。大脑的先天构造就是一种能力有限的单通道行为系统;除非在一些极为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试图同时做一项以上的事情,大脑就会遇到能力瓶颈。 当你在一件任务上面叠加第二件甚至第三件任务时,思维就会变饱和。此时额叶连接要更辛苦地工作,以抗拒来自信息流的各种干扰。14如果只是追求单一目标,额叶能高效工作;而如果是同时追求两个目标,额叶的力量就会被分割并相应减少。15如果你在注意力控制区增加第三项任务,错误就会急剧增加,达到原来的三倍。差错大幅增加揭示了认知任务超载的严重局限。这种智力资本的超支代价巨大。 痴迷于多任务处理的人总想挑战这一发现。他们说,“或许大多数人做不到,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同时处理多种任务。”他们说得没错。在多任务处理的不可能性中的确存在一些特例。如果我们试图完成的任务中有一件以上是自动进行的(例如需要较少的思维控制),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想想你是否曾经一边叠衣服,一边聊天。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大脑影像中心的马塞尔·贾斯特(Marcel Just)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试图发现被试能否一边倾听句子并判断其正误,一边在完成模拟驾驶任务,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大脑会被扫描。16研究者试图模拟人们一边打电话一边开车的情形,但他们也承认,判断句子正误并不完全等同于驾驶者与电话另一头的人进行的深度对话,前者是一个更为自动化的任务。 但在这项2008年的研究中,贾斯特和他的同事仍发现,当被试的大脑一边处理句子一边驾驶时,驾驶的准确性(例如更多的驾驶错误)会极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负责驾驶能力所必需空间处理的脑区(顶叶)激活发生了大幅减少——减少比例高达37%。研究者认为他们在这项实验中之所以未能像其他多任务处理研究那样发现额叶活动的差别,可能是由于两项实验任务都具有较高的自动性。对于大脑来说,一边模拟驾驶一边处理句子的任务,同一边在高速公路上的密集车流中驾驶,一边应对各种威胁生命的分散注意力因素,完全没有可比性和挑战性。 但这并不是说你应该好几个小时都固定在一项任务上。如果在一项任务上待的时间过长,大脑会变厌倦。任务切换显然也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帮助思维更新。你可能会发现,处理一项复杂任务一定时间后,转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任务上一会儿,再回来处理复杂任务时思维会变得更有活力。你只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即可。 提升智能:不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而要依次循序进行,记住“一”的智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任务上,即使只持续很短一段时间。 ■“二”的智能 待办事项清单是个好办法,非常有必要。有了它的帮助,你不必一遍遍提醒自己需要完成的事项——这种提醒本身就是一种大脑消耗。我们已习惯了用待办事项清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更常见的情况的是,待办事项太多,我们却从不反思其中的先后优先顺序,结果只是看一眼那些密密麻麻的事项,几乎就要把人压垮了。而且这种记录无法反映任务的最后截止时间,还经常缺乏必要的精确性,不能告诉我们从何着手,此时又该做些什么。看着无穷无尽的任务列表只会让大脑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之中。 通常情况下,待办事项清单是由一些推动任务向前进展的简单任务组成,例如下面这些:给这个人发邮件,给那个人打电话,同某某核查,或完成某个具体的文件。如果你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面对海量的待做事务列表时,你会选择先做其中最简单的事情,或能在一定时间中完成的任务,这样可以给你带来从列表上划掉已完成事项的满足感。但这种处理过程会把需要运用更多策略思维的困难任务留到后面,而到那时大脑的疲劳程度也相应加深了。面对干扰事务,我们总会立即进行回复和处理,大脑经常以低于潜力水平的状态运行。而注意力经常处分散状态之中,导致我们的智力局限在一个非常浅层的水平上。 还记得琳达,那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吗?她对自己的大脑健康状况以及循序处理任务的重要性有了更多了解之后,会让自己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对主要任务进行持续深入思考,并有意识地把大多数时间分配给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对自己的智力资本进行了明智投资。 要想增加自己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你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而不是把时间投资到大量“垃圾”任务上。 琳达对我解释了不同,“在工作上,策略性注意力得到改善后,帮我改变了自己分配工作时间的方式。我强迫自己改变了对几乎每个打断都立即进行回应的习惯,进行间隔时间练习,在某段连续时间内专心致志处理事情。我不再允许自己被频繁打断,即使是自己的思想,例如接下来要做哪些琐碎事情都不行。专注于主要项目,不允许耗费时间的频繁打断发生,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帮助。我现在每天会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隙,专门用于处理邮件和回电话,而不是一整天随时回复。我简直不敢相信其中的差别,现在我进行一天的每项活动时都更全神贯注。 正如T.布恩·皮肯思(T.Boone Pickens)所言:“猎取大象时,不要让自己的注意力被追逐兔子分散了。” 她继续说道,“了解策略性注意力,并采取措施对其进一步增强,减轻了我的心理压力,因为我发现对于失控的工作日程,我真的可以重新取回控制权,并仍能拥有高生产力和回应能力。” 提升智能:记录自己的待办事项清单时,集中在两件事情上——大象事务——影响最大,需要投入最多注意力、大脑精力和策略思考的任务。 不要让自己注意力被一整天沿着一条没有尽头的小路追逐兔子分散了。根据本章最后的“大象–兔子”待办事务清单的样式,制作自己的任务清单,利用“二”的智能。确定自己每天最重要的一到两项“大象”事务——它们是你的重中之重。注意:“兔子”事务不应该变成“大象”事务;它们都是一些次要的任务。 琳达也赞同这种方法。“我现在不会总是同时处理多种事情,从待办事务清单上划掉一个个不重要的条目,而是将自己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专注于核心任务之上。当需要休息时,我会开始处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兔子”事务。我对自己的日程计划会经常进行重估,确保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大象”事务上——对于当天保持生产力而言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我现在意识到如果忽视了自己的“大象”事务,它们就会压倒我。但“兔子”事务就不会;它们还会再回来。了解了自己的大脑健康状况,以及自己在每天的待办事项安排上是多么低效,对我的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工作产量也变得更强大了。我现在甚至准备在办公室门上贴这样一张告示:“请勿打扰——处理重要事务中!” 为了思维变得更聪明,我们必须不断重估和确认一至两个最优先事务,需要我们投入大量充满活力智能的任务,而非筋疲力尽的残余精力。甚至做某项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现在正在消耗脑力的活动,是需要投入最长时间精力并会产生最大影响的任务吗?” 提升智能:策略性处理自己每天最重要的两项任务。 为了提升认知功能,你必须利用策略性注意力的力量,培养一个能够过滤信息和专注精力的大脑。这将会提高你的工作效能,改善健康状态。策略性注意力本身是最大化认知潜力最具行动导向性的措施,但只有它一个是不够的。在下一章我们会了解关于大脑重要认知处理过程——综合推理的知识。 了解大脑 无的智能:当思维碰到障碍无法继续前进时,让大脑安静下来,重新获得活力,寻找新颖的解决办法。学习利用沉默解决复杂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的智能:第一,每次只处理一件事情。循序渐进地处理,而不是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第二,对进入大脑的大量信息进行策略性屏蔽,清楚知道该选择什么。 二的智能:确定自己每天最重要的“大象任务”,并投入大部分时间。 ![00198.jpeg](https://box.kancloud.cn/575eb696dc0e16c56a7f52a939c55d4b_356x58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