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数据操作
在深度学习中,我们通常会频繁地对数据进行操作。作为动手学深度学习的基础,本节将介绍如何对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操作。
在PyTorch中,`torch.Tensor`是存储和变换数据的主要工具。如果你之前用过NumPy,你会发现`Tensor`和NumPy的多维数组非常类似。然而,`Tensor`提供GPU计算和自动求梯度等更多功能,这些使`Tensor`更加适合深度学习。
> "tensor"这个单词一般可译作“张量”,张量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维数组。标量可以看作是0维张量,向量可以看作1维张量,矩阵可以看作是二维张量。
## 2.2.1 创建`Tensor`
我们先介绍`Tensor`的最基本功能,即`Tensor`的创建。
首先导入PyTorch:
~~~
import torch
~~~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5x3的未初始化的`Tensor`:
~~~
x = torch.empty(5, 3)
print(x)
~~~
输出:
~~~
tensor([[ 0.0000e+00, 1.5846e+29, 0.0000e+00],
[ 1.5846e+29, 5.6052e-45, 0.0000e+00],
[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 0.0000e+00, 0.0000e+00, 0.0000e+00],
[ 0.0000e+00, 1.5846e+29, -2.4336e+02]])
~~~
创建一个5x3的随机初始化的`Tensor`:
~~~
x = torch.rand(5, 3)
print(x)
~~~
输出:
~~~
tensor([[0.4963, 0.7682, 0.0885],
[0.1320, 0.3074, 0.6341],
[0.4901, 0.8964, 0.4556],
[0.6323, 0.3489, 0.4017],
[0.0223, 0.1689, 0.2939]])
~~~
创建一个5x3的long型全0的`Tensor`:
~~~
x = torch.zeros(5, 3, dtype=torch.long)
print(x)
~~~
输出:
~~~
tensor([[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还可以直接根据数据创建:
~~~
x = torch.tensor([5.5, 3])
print(x)
~~~
输出:
~~~
tensor([5.5000, 3.0000])
~~~
还可以通过现有的`Tensor`来创建,此方法会默认重用输入`Tensor`的一些属性,例如数据类型,除非自定义数据类型。
~~~
x = x.new_ones(5, 3, dtype=torch.float64) # 返回的tensor默认具有相同的torch.dtype和torch.device
print(x)
x = torch.randn_like(x, dtype=torch.float) # 指定新的数据类型
print(x)
~~~
输出:
~~~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dtype=torch.float64)
tensor([[ 0.6035, 0.8110, -0.0451],
[ 0.8797, 1.0482, -0.0445],
[-0.7229, 2.8663, -0.5655],
[ 0.1604, -0.0254, 1.0739],
[ 2.2628, -0.9175, -0.2251]])
~~~
我们可以通过`shape`或者`size()`来获取`Tensor`的形状:
~~~
print(x.size())
print(x.shape)
~~~
输出:
~~~
torch.Size([5, 3])
torch.Size([5, 3])
~~~
> 注意:返回的torch.Size其实就是一个tuple, 支持所有tuple的操作。
还有很多函数可以创建`Tensor`,去翻翻官方API就知道了,下表给了一些常用的作参考。
| 函数 | 功能 |
| --- | --- |
| Tensor(\*sizes) | 基础构造函数 |
| tensor(data,) | 类似np.array的构造函数 |
| ones(\*sizes) | 全1Tensor |
| zeros(\*sizes) | 全0Tensor |
| eye(\*sizes) | 对角线为1,其他为0 |
| arange(s,e,step | 从s到e,步长为step |
| linspace(s,e,steps) | 从s到e,均匀切分成steps份 |
| rand/randn(\*sizes) | 均匀/标准分布 |
| normal(mean,std)/uniform(from,to) | 正态分布/均匀分布 |
| randperm(m) | 随机排列 |
这些创建方法都可以在创建的时候指定数据类型dtype和存放device(cpu/gpu)。
## 2.2.2 操作
本小节介绍`Tensor`的各种操作。
### 算术操作
在PyTorch中,同一种操作可能有很多种形式,下面用加法作为例子。
* **加法形式一**
~~~
y = torch.rand(5, 3)
print(x + y)
~~~
* **加法形式二**
~~~
print(torch.add(x, y))
~~~
还可指定输出:
~~~
result = torch.empty(5, 3)
torch.add(x, y, out=result)
print(result)
~~~
* **加法形式三、inplace**
~~~
# adds x to y
y.add_(x)
print(y)
~~~
> **注:PyTorch操作inplace版本都有后缀"\_", 例如`x.copy_(y), x.t_()`**
以上几种形式的输出均为:
~~~
tensor([[ 1.3967, 1.0892, 0.4369],
[ 1.6995, 2.0453, 0.6539],
[-0.1553, 3.7016, -0.3599],
[ 0.7536, 0.0870, 1.2274],
[ 2.5046, -0.1913, 0.4760]])
~~~
### 索引
我们还可以使用类似NumPy的索引操作来访问`Tensor`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索引出来的结果与原数据共享内存,也即修改一个,另一个会跟着修改。**
~~~
y = x[0, :]
y += 1
print(y)
print(x[0, :]) # 源tensor也被改了
~~~
输出:
~~~
tensor([1.6035, 1.8110, 0.9549])
tensor([1.6035, 1.8110, 0.9549])
~~~
除了常用的索引选择数据之外,PyTorch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选择函数:
| 函数 | 功能 |
| --- | --- |
| index\_select(input, dim, index) | 在指定维度dim上选取,比如选取某些行、某些列 |
| masked\_select(input, mask) | 例子如上,a\[a>0\],使用ByteTensor进行选取 |
| non\_zero(input) | 非0元素的下标 |
| gather(input, dim, index) | 根据index,在dim维度上选取数据,输出的size与index一样 |
这里不详细介绍,用到了再查官方文档。
### 改变形状
用`view()`来改变`Tensor`的形状:
~~~
y = x.view(15)
z = x.view(-1, 5) # -1所指的维度可以根据其他维度的值推出来
print(x.size(), y.size(), z.size())
~~~
输出:
~~~
torch.Size([5, 3]) torch.Size([15]) torch.Size([3, 5])
~~~
**注意`view()`返回的新tensor与源tensor共享内存(其实是同一个tensor),也即更改其中的一个,另外一个也会跟着改变。(顾名思义,view仅仅是改变了对这个张量的观察角度)**
~~~
x += 1
print(x)
print(y) # 也加了1
~~~
输出:
~~~
tensor([[1.6035, 1.8110, 0.9549],
[1.8797, 2.0482, 0.9555],
[0.2771, 3.8663, 0.4345],
[1.1604, 0.9746, 2.0739],
[3.2628, 0.0825, 0.7749]])
tensor([1.6035, 1.8110, 0.9549, 1.8797, 2.0482, 0.9555, 0.2771, 3.8663, 0.4345,
1.1604, 0.9746, 2.0739, 3.2628, 0.0825, 0.7749])
~~~
所以如果我们想返回一个真正新的副本(即不共享内存)该怎么办呢?Pytorch还提供了一个`reshape()`可以改变形状,但是此函数并不能保证返回的是其拷贝,所以不推荐使用。推荐先用`clone`创造一个副本然后再使用`view`。[参考此处](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49643225/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reshape-and-view-in-pytorch)
~~~
x_cp = x.clone().view(15)
x -= 1
print(x)
print(x_cp)
~~~
输出:
~~~
tensor([[ 0.6035, 0.8110, -0.0451],
[ 0.8797, 1.0482, -0.0445],
[-0.7229, 2.8663, -0.5655],
[ 0.1604, -0.0254, 1.0739],
[ 2.2628, -0.9175, -0.2251]])
tensor([1.6035, 1.8110, 0.9549, 1.8797, 2.0482, 0.9555, 0.2771, 3.8663, 0.4345,
1.1604, 0.9746, 2.0739, 3.2628, 0.0825, 0.7749])
~~~
> 使用`clone`还有一个好处是会被记录在计算图中,即梯度回传到副本时也会传到源`Tensor`。
另外一个常用的函数就是`item()`, 它可以将一个标量`Tensor`转换成一个Python number:
~~~
x = torch.randn(1)
print(x)
print(x.item())
~~~
输出:
~~~
tensor([2.3466])
2.3466382026672363
~~~
### 线性代数
另外,PyTorch还支持一些线性函数,这里提一下,免得用起来的时候自己造轮子,具体用法参考官方文档。如下表所示:
| 函数 | 功能 |
| --- | --- |
| trace | 对角线元素之和(矩阵的迹) |
| diag | 对角线元素 |
| triu/tril | 矩阵的上三角/下三角,可指定偏移量 |
| mm/bmm | 矩阵乘法,batch的矩阵乘法 |
| addmm/addbmm/addmv/addr/badbmm.. | 矩阵运算 |
| t | 转置 |
| dot/cross | 内积/外积 |
| inverse | 求逆矩阵 |
| svd | 奇异值分解 |
PyTorch中的`Tensor`支持超过一百种操作,包括转置、索引、切片、数学运算、线性代数、随机数等等,可参考[官方文档](https://pytorch.org/docs/stable/tensors.html)。
## 2.2.3 广播机制
前面我们看到如何对两个形状相同的`Tensor`做按元素运算。当对两个形状不同的`Tensor`按元素运算时,可能会触发广播(broadcasting)机制:先适当复制元素使这两个`Tensor`形状相同后再按元素运算。例如:
~~~
x = torch.arange(1, 3).view(1, 2)
print(x)
y = torch.arange(1, 4).view(3, 1)
print(y)
print(x + y)
~~~
输出:
~~~
tensor([[1, 2]])
tensor([[1],
[2],
[3]])
tensor([[2, 3],
[3, 4],
[4, 5]])
~~~
由于`x`和`y`分别是1行2列和3行1列的矩阵,如果要计算`x + y`,那么`x`中第一行的2个元素被广播(复制)到了第二行和第三行,而`y`中第一列的3个元素被广播(复制)到了第二列。如此,就可以对2个3行2列的矩阵按元素相加。
## 2.2.4 运算的内存开销
前面说了,索引、`view`是不会开辟新内存的,而像`y = x + y`这样的运算是会新开内存的,然后将`y`指向新内存。为了演示这一点,我们可以使用Python自带的`id`函数:如果两个实例的ID一致,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内存地址相同;反之则不同。
~~~
x = torch.tensor([1, 2])
y = torch.tensor([3, 4])
id_before = id(y)
y = y + x
print(id(y) == id_before) # False
~~~
如果想指定结果到原来的`y`的内存,我们可以使用前面介绍的索引来进行替换操作。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把`x + y`的结果通过`[:]`写进`y`对应的内存中。
~~~
x = torch.tensor([1, 2])
y = torch.tensor([3, 4])
id_before = id(y)
y[:] = y + x
print(id(y) == id_before) # True
~~~
我们还可以使用运算符全名函数中的`out`参数或者自加运算符`+=`(也即`add_()`)达到上述效果,例如`torch.add(x, y, out=y)`和`y += x`(`y.add_(x)`)。
~~~
x = torch.tensor([1, 2])
y = torch.tensor([3, 4])
id_before = id(y)
torch.add(x, y, out=y) # y += x, y.add_(x)
print(id(y) == id_before) # True
~~~
## 2.2.5 `Tensor`和NumPy相互转换
我们很容易用`numpy()`和`from_numpy()`将`Tensor`和NumPy中的数组相互转换。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这两个函数所产生的的`Tensor`和NumPy中的数组共享相同的内存(所以他们之间的转换很快),改变其中一个时另一个也会改变!!!**
> 还有一个常用的将NumPy中的array转换成`Tensor`的方法就是`torch.tensor()`, 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总是会进行数据拷贝(就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返回的`Tensor`和原来的数据不再共享内存。
### `Tensor`转NumPy
使用`numpy()`将`Tensor`转换成NumPy数组:
~~~
a = torch.ones(5)
b = a.numpy()
print(a, b)
a += 1
print(a, b)
b += 1
print(a, b)
~~~
输出:
~~~
tensor([1., 1., 1., 1., 1.]) [1. 1. 1. 1. 1.]
tensor([2., 2., 2., 2., 2.]) [2. 2. 2. 2. 2.]
tensor([3., 3., 3., 3., 3.]) [3. 3. 3. 3. 3.]
~~~
### NumPy数组转`Tensor`
使用`from_numpy()`将NumPy数组转换成`Tensor`:
~~~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ones(5)
b = torch.from_numpy(a)
print(a, b)
a += 1
print(a, b)
b += 1
print(a, b)
~~~
输出:
~~~
[1. 1. 1. 1. 1.] tensor([1., 1., 1., 1., 1.], dtype=torch.float64)
[2. 2. 2. 2. 2.] tensor([2., 2., 2., 2., 2.], dtype=torch.float64)
[3. 3. 3. 3. 3.] tensor([3., 3., 3., 3., 3.], dtype=torch.float64)
~~~
所有在CPU上的`Tensor`(除了`CharTensor`)都支持与NumPy数组相互转换。
此外上面提到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用`torch.tensor()`将NumPy数组转换成`Tensor`,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总是会进行数据拷贝,返回的`Tensor`和原来的数据不再共享内存。
~~~
c = torch.tensor(a)
a += 1
print(a, c)
~~~
输出
~~~
[4. 4. 4. 4. 4.] tensor([3., 3., 3., 3., 3.], dtype=torch.float64)
~~~
## 2.2.6 `Tensor` on GPU
用方法`to()`可以将`Tensor`在CPU和GPU(需要硬件支持)之间相互移动。
~~~
# 以下代码只有在PyTorch GPU版本上才会执行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 GPU
y = torch.ones_like(x, device=device) # 直接创建一个在GPU上的Tensor
x = x.to(device) # 等价于 .to("cuda")
z = x + y
print(z)
print(z.to("cpu", torch.double)) # to()还可以同时更改数据类型
~~~
* * *
> 注: 本文主要参考[PyTorch官方文档](https://pytorch.org/tutorials/beginner/blitz/tensor_tutorial.html#sphx-glr-beginner-blitz-tensor-tutorial-py)和[此处](https://github.com/chenyuntc/pytorch-book/blob/master/chapter3-Tensor%E5%92%8Cautograd/Tensor.ipynb),与[原书同一节](https://zh.d2l.ai/chapter_prerequisite/ndarray.html)有很大不同。
- Home
- Introduce
- 1.深度学习简介
- 深度学习简介
- 2.预备知识
- 2.1环境配置
- 2.2数据操作
- 2.3自动求梯度
- 3.深度学习基础
- 3.1 线性回归
- 3.2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3 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
- 3.4 softmax回归
- 3.5 图像分类数据集(Fashion-MINST)
- 3.6 softmax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7 softmax回归的简洁实现
- 3.8 多层感知机
- 3.9 多层感知机的从零开始实现
- 3.10 多层感知机的简洁实现
- 3.11 模型选择、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2 权重衰减
- 3.13 丢弃法
- 3.14 正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5 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
- 3.16 实战kaggle比赛:房价预测
- 4 深度学习计算
- 4.1 模型构造
- 4.2 模型参数的访问、初始化和共享
- 4.3 模型参数的延后初始化
- 4.4 自定义层
- 4.5 读取和存储
- 4.6 GPU计算
- 5 卷积神经网络
- 5.1 二维卷积层
- 5.2 填充和步幅
- 5.3 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 5.4 池化层
- 5.5 卷积神经网络(LeNet)
- 5.6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 5.7 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
- 5.8 网络中的网络(NiN)
- 5.9 含并行连结的网络(GoogLeNet)
- 5.10 批量归一化
- 5.11 残差网络(ResNet)
- 5.12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6 循环神经网络
- 6.1 语言模型
- 6.2 循环神经网络
- 6.3 语言模型数据集(周杰伦专辑歌词)
- 6.4 循环神经网络的从零开始实现
- 6.5 循环神经网络的简单实现
- 6.6 通过时间反向传播
- 6.7 门控循环单元(GRU)
- 6.8 长短期记忆(LSTM)
- 6.9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 6.10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 7 优化算法
- 7.1 优化与深度学习
- 7.2 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
- 7.3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 7.4 动量法
- 7.5 AdaGrad算法
- 7.6 RMSProp算法
- 7.7 AdaDelta
- 7.8 Adam算法
- 8 计算性能
- 8.1 命令式和符号式混合编程
- 8.2 异步计算
- 8.3 自动并行计算
- 8.4 多GPU计算
- 9 计算机视觉
- 9.1 图像增广
- 9.2 微调
- 9.3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 9.4 锚框
- 10 自然语言处理
- 10.1 词嵌入(word2vec)
- 10.2 近似训练
- 10.3 word2vec实现
- 10.4 子词嵌入(fastText)
- 10.5 全局向量的词嵌入(Glove)
- 10.6 求近义词和类比词
- 10.7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循环神经网络
- 10.8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卷积网络
- 10.9 编码器--解码器(seq2seq)
- 10.10 束搜索
- 10.11 注意力机制
- 10.12 机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