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多层感知机的从零开始实现
我们已经从上一节里了解了多层感知机的原理。下面,我们一起来动手实现一个多层感知机。首先导入实现所需的包或模块。
``` python
import torch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ys
sys.path.append("..")
import d2lzh_pytorch as d2l
```
## 3.9.1 获取和读取数据
这里继续使用Fashion-MNIST数据集。我们将使用多层感知机对图像进行分类。
``` python
batch_size = 256
train_iter, test_iter = d2l.load_data_fashion_mnist(batch_size)
```
## 3.9.2 定义模型参数
我们在3.6节(softmax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里已经介绍了,Fashion-MNIST数据集中图像形状为 `$ 28 \times 28 $`,类别数为10。本节中我们依然使用长度为 `$ 28 \times 28 = 784 $` 的向量表示每一张图像。因此,输入个数为784,输出个数为10。实验中,我们设超参数隐藏单元个数为256。
``` python
num_inputs, num_outputs, num_hiddens = 784, 10, 256
W1 = torch.tensor(np.random.normal(0, 0.01, (num_inputs, num_hiddens)), dtype=torch.float)
b1 = torch.zeros(num_hiddens, dtype=torch.float)
W2 = torch.tensor(np.random.normal(0, 0.01, (num_hiddens, num_outputs)), dtype=torch.float)
b2 = torch.zeros(num_outputs, dtype=torch.float)
params = [W1, b1, W2, b2]
for param in params:
param.requires_grad_(requires_grad=True)
```
## 3.9.3 定义激活函数
这里我们使用基础的`max`函数来实现ReLU,而非直接调用`relu`函数。
``` python
def relu(X):
return torch.max(input=X, other=torch.tensor(0.0))
```
## 3.9.4 定义模型
同softmax回归一样,我们通过`view`函数将每张原始图像改成长度为`num_inputs`的向量。然后我们实现上一节中多层感知机的计算表达式。
``` python
def net(X):
X = X.view((-1, num_inputs))
H = relu(torch.matmul(X, W1) + b1)
return torch.matmul(H, W2) + b2
```
## 3.9.5 定义损失函数
为了得到更好的数值稳定性,我们直接使用PyTorch提供的包括softmax运算和交叉熵损失计算的函数。
``` python
loss = torch.nn.CrossEntropyLoss()
```
## 3.9.6 训练模型
训练多层感知机的步骤和3.6节中训练softmax回归的步骤没什么区别。我们直接调用`d2lzh_pytorch`包中的`train_ch3`函数,它的实现已经在3.6节里介绍过。我们在这里设超参数迭代周期数为5,学习率为100.0。
> 注:由于原书的mxnet中的`SoftmaxCrossEntropyLoss`在反向传播的时候相对于沿batch维求和了,而PyTorch默认的是求平均,所以用PyTorch计算得到的loss比mxnet小很多(大概是maxnet计算得到的1/batch_size这个量级),所以反向传播得到的梯度也小很多,所以为了得到差不多的学习效果,我们把学习率调得成原书的约batch_size倍,原书的学习率为0.5,这里设置成100.0。(之所以这么大,应该是因为d2lzh_pytorch里面的sgd函数在更新的时候除以了batch_size,其实PyTorch在计算loss的时候已经除过一次了,sgd这里应该不用除了)
``` python
num_epochs, lr = 5, 100.0
d2l.train_ch3(net, train_iter, test_iter, loss, num_epochs, batch_size, params, lr)
```
输出:
```
epoch 1, loss 0.0030, train acc 0.714, test acc 0.753
epoch 2, loss 0.0019, train acc 0.821, test acc 0.777
epoch 3, loss 0.0017, train acc 0.842, test acc 0.834
epoch 4, loss 0.0015, train acc 0.857, test acc 0.839
epoch 5, loss 0.0014, train acc 0.865, test acc 0.845
```
## 小结
* 可以通过手动定义模型及其参数来实现简单的多层感知机。
* 当多层感知机的层数较多时,本节的实现方法会显得较烦琐,例如在定义模型参数的时候。
-----------
> 注:本节除了代码之外与原书基本相同,[原书传送门](https://zh.d2l.ai/chapter_deep-learning-basics/mlp-scratch.html)
- Home
- Introduce
- 1.深度学习简介
- 深度学习简介
- 2.预备知识
- 2.1环境配置
- 2.2数据操作
- 2.3自动求梯度
- 3.深度学习基础
- 3.1 线性回归
- 3.2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3 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
- 3.4 softmax回归
- 3.5 图像分类数据集(Fashion-MINST)
- 3.6 softmax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7 softmax回归的简洁实现
- 3.8 多层感知机
- 3.9 多层感知机的从零开始实现
- 3.10 多层感知机的简洁实现
- 3.11 模型选择、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2 权重衰减
- 3.13 丢弃法
- 3.14 正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5 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
- 3.16 实战kaggle比赛:房价预测
- 4 深度学习计算
- 4.1 模型构造
- 4.2 模型参数的访问、初始化和共享
- 4.3 模型参数的延后初始化
- 4.4 自定义层
- 4.5 读取和存储
- 4.6 GPU计算
- 5 卷积神经网络
- 5.1 二维卷积层
- 5.2 填充和步幅
- 5.3 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 5.4 池化层
- 5.5 卷积神经网络(LeNet)
- 5.6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 5.7 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
- 5.8 网络中的网络(NiN)
- 5.9 含并行连结的网络(GoogLeNet)
- 5.10 批量归一化
- 5.11 残差网络(ResNet)
- 5.12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6 循环神经网络
- 6.1 语言模型
- 6.2 循环神经网络
- 6.3 语言模型数据集(周杰伦专辑歌词)
- 6.4 循环神经网络的从零开始实现
- 6.5 循环神经网络的简单实现
- 6.6 通过时间反向传播
- 6.7 门控循环单元(GRU)
- 6.8 长短期记忆(LSTM)
- 6.9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 6.10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 7 优化算法
- 7.1 优化与深度学习
- 7.2 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
- 7.3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 7.4 动量法
- 7.5 AdaGrad算法
- 7.6 RMSProp算法
- 7.7 AdaDelta
- 7.8 Adam算法
- 8 计算性能
- 8.1 命令式和符号式混合编程
- 8.2 异步计算
- 8.3 自动并行计算
- 8.4 多GPU计算
- 9 计算机视觉
- 9.1 图像增广
- 9.2 微调
- 9.3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 9.4 锚框
- 10 自然语言处理
- 10.1 词嵌入(word2vec)
- 10.2 近似训练
- 10.3 word2vec实现
- 10.4 子词嵌入(fastText)
- 10.5 全局向量的词嵌入(Glove)
- 10.6 求近义词和类比词
- 10.7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循环神经网络
- 10.8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卷积网络
- 10.9 编码器--解码器(seq2seq)
- 10.10 束搜索
- 10.11 注意力机制
- 10.12 机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