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之前介绍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都是假设当前时间步是由前面的较早时间步的序列决定的,因此它们都将信息通过隐藏状态从前往后传递。有时候,当前时间步也可能由后面时间步决定。例如,当我们写下一个句子时,可能会根据句子后面的词来修改句子前面的用词。双向循环神经网络通过增加从后往前传递信息的隐藏层来更灵活地处理这类信息。图6.12演示了一个含单隐藏层的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架构。
:-: ![](https://img.kancloud.cn/48/df/48dfb04de31cebf71add58c41f6b784e.svg)
<div align=center>图6.12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架构</div>
下面我们来介绍具体的定义。
给定时间步`$ t $`的小批量输入`$ \boldsymbol{X}_t \in \mathbb{R}^{n \times d} $`(样本数为`$ n $`,输入个数为`$ d $`)和隐藏层激活函数为 `$ \phi $`。在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架构中,
设该时间步正向隐藏状态为`$ \overrightarrow{\boldsymbol{H}}_t \in \mathbb{R}^{n \times h} $`(正向隐藏单元个数为`$ h $`),
反向隐藏状态为`$ \overleftarrow{\boldsymbol{H}}_t \in \mathbb{R}^{n \times h} $`(反向隐藏单元个数为`$ h $`)。我们可以分别计算正向隐藏状态和反向隐藏状态:
```[tex]
\begin{aligned}
\overrightarrow{\boldsymbol{H}}_t &= \phi(\boldsymbol{X}_t \boldsymbol{W}_{xh}^{(f)} + \overrightarrow{\boldsymbol{H}}_{t-1} \boldsymbol{W}_{hh}^{(f)} + \boldsymbol{b}_h^{(f)}),\\
\overleftarrow{\boldsymbol{H}}_t &= \phi(\boldsymbol{X}_t \boldsymbol{W}_{xh}^{(b)} + \overleftarrow{\boldsymbol{H}}_{t+1} \boldsymbol{W}_{hh}^{(b)} + \boldsymbol{b}_h^{(b)}),
\end{aligned}
```
其中权重`$ \boldsymbol{W}_{xh}^{(f)} \in \mathbb{R}^{d \times h} $`、`$ \boldsymbol{W}_{hh}^{(f)} \in \mathbb{R}^{h \times h} $`、`$ \boldsymbol{W}_{xh}^{(b)} \in \mathbb{R}^{d \times h} $`、`$ \boldsymbol{W}_{hh}^{(b)} \in \mathbb{R}^{h \times h} $`和偏差 `$ \boldsymbol{b}_h^{(f)} \in \mathbb{R}^{1 \times h} $`、`$ \boldsymbol{b}_h^{(b)} \in \mathbb{R}^{1 \times h} $`均为模型参数。
然后我们连结两个方向的隐藏状态`$ \overrightarrow{\boldsymbol{H}}_t $`和`$ \overleftarrow{\boldsymbol{H}}_t $`来得到隐藏状态`$ \boldsymbol{H}_t \in \mathbb{R}^{n \times 2h} $`,并将其输入到输出层。输出层计算输出`$ \boldsymbol{O}_t \in \mathbb{R}^{n \times q} $`(输出个数为`$ q $`):
```[tex]
\boldsymbol{O}_t = \boldsymbol{H}_t \boldsymbol{W}_{hq} + \boldsymbol{b}_q,
```
其中权重`$ \boldsymbol{W}_{hq} \in \mathbb{R}^{2h \times q} $`和偏差`$ \boldsymbol{b}_q \in \mathbb{R}^{1 \times q} $`为输出层的模型参数。不同方向上的隐藏单元个数也可以不同。
## 小结
*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在每个时间步的隐藏状态同时取决于该时间步之前和之后的子序列(包括当前时间步的输入)。
------------
> 注:本节与原书基本相同,[原书传送门](https://zh.d2l.ai/chapter_recurrent-neural-networks/bi-rnn.html)
- Home
- Introduce
- 1.深度学习简介
- 深度学习简介
- 2.预备知识
- 2.1环境配置
- 2.2数据操作
- 2.3自动求梯度
- 3.深度学习基础
- 3.1 线性回归
- 3.2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3 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
- 3.4 softmax回归
- 3.5 图像分类数据集(Fashion-MINST)
- 3.6 softmax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7 softmax回归的简洁实现
- 3.8 多层感知机
- 3.9 多层感知机的从零开始实现
- 3.10 多层感知机的简洁实现
- 3.11 模型选择、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2 权重衰减
- 3.13 丢弃法
- 3.14 正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5 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
- 3.16 实战kaggle比赛:房价预测
- 4 深度学习计算
- 4.1 模型构造
- 4.2 模型参数的访问、初始化和共享
- 4.3 模型参数的延后初始化
- 4.4 自定义层
- 4.5 读取和存储
- 4.6 GPU计算
- 5 卷积神经网络
- 5.1 二维卷积层
- 5.2 填充和步幅
- 5.3 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 5.4 池化层
- 5.5 卷积神经网络(LeNet)
- 5.6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 5.7 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
- 5.8 网络中的网络(NiN)
- 5.9 含并行连结的网络(GoogLeNet)
- 5.10 批量归一化
- 5.11 残差网络(ResNet)
- 5.12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6 循环神经网络
- 6.1 语言模型
- 6.2 循环神经网络
- 6.3 语言模型数据集(周杰伦专辑歌词)
- 6.4 循环神经网络的从零开始实现
- 6.5 循环神经网络的简单实现
- 6.6 通过时间反向传播
- 6.7 门控循环单元(GRU)
- 6.8 长短期记忆(LSTM)
- 6.9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 6.10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 7 优化算法
- 7.1 优化与深度学习
- 7.2 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
- 7.3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 7.4 动量法
- 7.5 AdaGrad算法
- 7.6 RMSProp算法
- 7.7 AdaDelta
- 7.8 Adam算法
- 8 计算性能
- 8.1 命令式和符号式混合编程
- 8.2 异步计算
- 8.3 自动并行计算
- 8.4 多GPU计算
- 9 计算机视觉
- 9.1 图像增广
- 9.2 微调
- 9.3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 9.4 锚框
- 10 自然语言处理
- 10.1 词嵌入(word2vec)
- 10.2 近似训练
- 10.3 word2vec实现
- 10.4 子词嵌入(fastText)
- 10.5 全局向量的词嵌入(Glove)
- 10.6 求近义词和类比词
- 10.7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循环神经网络
- 10.8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卷积网络
- 10.9 编码器--解码器(seq2seq)
- 10.10 束搜索
- 10.11 注意力机制
- 10.12 机器翻译